據北京周報報導,中國半導體嶄露頭角,大量的企業甚至是「國家隊」都親自下場,在海量資金湧入下,絕大部分人都認為技術障礙在數年內便可突破。只是有不少美國媒體卻在不斷「挖坑」,在社交媒體上不斷宣揚錯誤言論,甚至認為被美國封鎖而謀求發展的中國投資相關行業是在搞「貿易保護主義」。但實在是不好意思了,無論是害怕脫鉤的還是企業尋求外部援助的其實都是美國,現在的中國在貿易問題上完全沒在怕的。
據了解,以《紐約時報》上海分社社長柏凱斯為主的一批美國媒體這段時間以來還在不斷「挖坑」,試圖將中國今年以來取得的經濟成就扭曲成另一種形式的「威脅論」,甚至指責中國一邊說不希望脫鉤一邊卻又不斷推進自研自製的做法。某種意義上說,這顯得相當可笑,無論是美國方面還是中國方面的統計數據都顯示,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聯繫日益密切,這甚至已經與表面上的兩國政治關係沒有了關係。
而這其中,美國進口中國的產品儘管在價格上可能沒有美國所做的那麼「暴利」,產業鏈也相當低端,但中國製造已經逐漸佔領了美國超市的各個領域,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相關產品還正在由低端向高端轉移,比如美軍愛不釋手的中國無人機以及最先進的F35和F22戰機等等,或多或少都有中國的關鍵技術在其中。中國向美國進口的產品中,不少其實中國都有核心技術,只是因為技術依賴,所以作為備用方案放在那而已,比如各種計算機方面的軟體。
實際上,半導體產業也同樣如此,這位柏凱斯作為《紐約時報》的上海社長,甚至還撰文挖苦中國稱晶片製造需要知識和技術,而這些「金錢買不到」。然而實際上,晶片製造的關鍵在於工具以及枯燥無味的試錯,這些確實無法用金錢買到,但其實想要獲得只需要用時間和資金來堆,知識早就不是問題了。換句話說,中國對於美國的依賴僅僅在於一些美國長期佔有的高端技術上,而美國對中國的依賴卻在幾乎大部分的「吃穿住行用」上。
中國能長期自給自足,美國能嗎?中國不希望脫鉤,因為快速發展需要,因為全球經濟增長和恢復需要,美國宣傳脫鉤,但那只是政治上「嘴硬」,實際卻因為生存需要,所以做不到;這還不僅僅是普通商品問題,大量美國資產「眼饞」中國市場而且還在不斷進入,美債也在中國手上,真要是想什麼脫鉤,只需要把美債扔出去,那麼美聯儲和一堆美國企業基本就可以直接「關門大吉」了。因此,美國媒體挖的這個脫鉤的「坑」,要是哪天民眾或者政府真信了,那麼美國經濟必然遭遇「滅頂之災」。
曾經的中國或許依賴美國的幫助,但現在的兩國地基和「空中樓閣」一目了然,中國需要發展來解決問題,趕時間,因此「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想法便長期存在於社會各界。直到美國的一紙禁令,中國人才徹底明白過來,核心技術依然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當前的中國已經有N+1、N+2之類的晶片面世,一步一個腳印的研製光刻機以及「彎道超車」的技術都在齊頭並進。
甚至不少人已經在呼籲減少投資,將更多精力放到需求最大、用出最多的普通晶片和半導體上。由此可見,中國的半導體已經嶄露頭角,美國已經逐漸慢下來的研發創新估計再過數年就要被說「不好意思,讓一讓」了。當然,中國掌握核心技術的目的只是為了發展,與合作共贏並不會產生衝突,這只是必要的「威懾」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