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廣州CNAS、CMA培訓,詳情點擊本行藍色的文字了解,培訓聯繫人:付小姐:18675575839
校準時間間隔稱為校準周期,它取決於測量風險和經濟因素,簡單來說測量儀器在使用中超出最大允許誤差的風險應當儘量小,而校準費用應當最少,就是使風險和費用兩者的平衡達到最佳化。
在確定測量儀器校準間隔時需要考慮:
(1) 相關計量檢定規程對檢定周期的規定;
(2) 在進行型式批准時有關部門的要求或建議;
(3) 製造廠商的要求或建議;
(4) 使用的頻繁程度;
(5) 維護和使用的情況(例如是否出現過重大維修);
(6) 磨損和漂移量的趨勢;
(7) 環境的嚴酷度及其影響(例如,腐蝕、灰塵、振動、頻繁運輸和粗暴操作);
(8) 實驗室追求的測量準確度;
(9) 期間核查和功能檢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為便於確定校準間隔,實驗室可繪製測量儀器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 在確定校準周期時,可以根據測量設備的特性和使用情況、測量設備的可靠性指標(R)(一般取R(t)≧90%),結合實驗室工作特點,本著科學、經濟和量值準確的原則,逐臺確定。校準間隔不是固定不變的,應根據歷次校準合格情況,參考JJF1139《計量器具檢定周 期確定原則和方式》進行適當調整(延長或縮短)。這一點在 CNAS-CL01 「5.10.4.4 校準證書(或校準標籤)不應包含對校準時間間隔的建議,,除非已與客戶達成協議。該要求可能被法規取代。」也有體現。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儀器校準周期確定是實驗室根據自己實驗室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的,因為只有實驗室才最了解實驗室儀器的情況。
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對實驗室來說也存在困難,由於實驗室同規格型號的測量儀器有限,統計分析有困難,實驗室自身也很難確定校準周期,一般可以採取下面的解決辦法:
(1)採用固定的校準間隔。例如,對檢定的測量儀器,按檢定證書確定檢定周期;
(2)對校準的測量儀器,若給出建議下次校準時間,一般遵其建議;
(3)若校準證書未給出建議,該測量儀器有相應檢定規程的,按檢定規程確定;
(4)若無相應檢定規程的,則參照同類儀器。這種方法操作方便,當懷疑存在異常時,應及時調整周期(這點大家務必請注意)。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 實驗室ISO17025供稿,想了解更多CNAS CMA方面的專業知識,請點擊下面二維碼關注;
——沒有成功不代表失敗,只是您還不夠努力!——
有些人利用閒暇時間吃喝玩樂,有些人利用閒暇時間不斷學習成長!
關注質量工程師之家微信公眾號,把別人玩樂的時間用在學習上,每天進步一點點,隨著時間的推移您將與眾不同!請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
往期精彩:
一分鐘讀懂PDCA四大特點 馬上用起來
淺談Cpk與Cpr 的區別
簡單幾句話弄清五大工具關係
客戶投訴該如何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