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初開,科學家提出了宇宙爆炸論,這個爆炸誕生了宇宙,我們姑且不討論真偽,只關注一下宇宙誕生前跟後的狀態,應該有一個相同點,就是宇宙充滿能量,誕生前,由於奇點充滿能量,所以才有爆炸可能,爆炸後,根據愛因斯坦能量守恆定律,能量充滿整個宇宙。此時的能量產生各式各樣的表象,例如,有的化成物質,有的化成光芒,有的化成磁場,等等。
宇宙萬物因此而來,萬物皆有靈,靈就是能量。我國道德經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正是以古代的智慧解釋了現代的科學,一切事物都來自無形的能量,也就是古代老子提到的道。那麼能量為何會產生萬物的表象呢?這跟我們所學的化學有點相似,能量的結合或轉變,都會形成不同的表象,有的有形,有的無形。人類就是其中一種有形的表象。
在有形的物質中,也有不同的形態,這決定於構成物質的元素,不同的元素構成不同的物質,而有時同一種元素又可以構成不同物質形態,例如,碳元素,可以構成煤炭,可以構成石墨,可以構成鑽石。而各種元素的結合,就會構成億萬種物質形態,人類就是一種多元素構成的物質形態。
人類擁有了物質的特性,充滿能量,嚴格來說,人類是一個能量體,而人類有自認為很多其他物質沒有的意識形態,也就是有「魂」。普遍認為,只有動物才有意識形態,現代科學,通過對植物的一些研究探討,也發現植物會對一些事物有喜好跟厭惡的反應。例如,播放悅耳動聽的音樂,植物會長得特別茂盛,結出來的果實特別甜美。植物也許有一種生物電產生動作,例如含羞草,當被觸碰時會收縮葉片。
我們的科學認知,現階段只挖掘出我們知道的現象,但是一些未知的,或者我們未發現的是否存在呢?例如,石頭是否也有思想呢?桌子凳子,甚至我們的汽車,我們的房子等等。這些被我們譽為死物的東西,他們是否會有意識形態?現階段科學告訴我們是否定的。但是構成這些死物的量子,跟構成生物的量子都是一樣的,都是一種能量。怎麼人類就有意識形態,而其他死物就沒有呢?
難道就是生跟死的區別嗎?看似很合理。死了怎麼會有意識形態?但是活人跟死去的人的區別,從構成物質的角度是沒有區別的,人還是那個人,看似沒有少去那一塊,那麼怎麼就沒意識了?根據一項科學實驗結果,同一個人,死人跟活人,從體重角度會少了約20克,那麼是不是就是這個關鍵的20克產生了思想意識?還有人會說,死人心臟停止跳動,血液不流動,這是不是說明活起來的東西就有意識?活著的東西有物質交流,形成意識形態?
但是我們也根據量子理論知道,一切構成物質的量子都在進行能量的交換。也就是死物也在進行物質,能量的交流,那麼為什麼他們沒有形成意識?這個讓人莫名其妙。還有水,一直都在流動的水,它到底是死物還是生物呢?當然我這麼說會被很多人質疑。生物學上認為,生物最大的特徵是什麼,就是有新陳代謝。水的蒸發及水蒸氣的聚合是不是有點像新陳代謝?水被其他物質吸收再後來被釋放還原,像不像新陳代謝?那麼水是否也有意識形態?
有一本書叫《水知道答案》,作者拍攝了122張水結晶的照片,通過水不同實驗的結晶體,試圖說明水有喜怒哀樂,而且能感知人類的情感,這是不是通過實驗驗證了水有意識形態?那麼那些我們還沒發現的物質,例如石頭,會不會也跟水一樣,泥土,沙石,巖石,等等不同的形態,是不是石頭的新陳代謝過程呢?如果是,石頭也是生物了?石頭也有意識形態了?
不能再寫下去了,寫下去要不就被批評為神經病,要不就顛覆很多人的三觀。不過,科學是嚴謹的,我們的猜測都需要科學的驗證,或許有一天科學進步,人類文明再上一個層次,我今天的猜想或許會有答案。不過,我相信「萬物同源,萬物歸一,萬物皆有靈」,這樣一個古老的思想,應該接近真理。但是「萬物有魂」就有待未來科學的驗證了!
(本文章為雷電風原創,請勿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