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原則,幫你掌握自律,建立成熟的心智

2021-01-08 ONE逍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本心理學方面的經典著作,它出自於這個時代傑出的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

斯科特畢業於哈弗大學,獲得碩博學位,他長期從事心理治療實戰,曾在美國政府心理治療特殊小組、美軍日本衝繩基地擔任過心理醫生。在他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治癒了成千上萬個病人,成績斐然。

為了幫助更多人擺脫心理疾病,他做過巡迴演講,並且曾試圖競選美國總統,期望通過當上總統,來幫助這個國家的民眾,當然最終他放棄了競選。

他以20多年的從業經驗為基礎寫出了《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連續上榜近20年,被西方媒體譽為「來自上帝之手」的時代傑作,創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蹟!

本書一共有4個部分,分別是自律、愛、成長和信仰、恩典。今天重點來跟大家分享第一部分。這部分主要講解了心智成長的核心是什麼,以及通過4個行之有效的原則,幫助人們建立成熟的心智。

一、心智成長的核心是什麼

首先作者提出了人生本來就是由苦難構成的這一偉大真理。為什麼說它偉大,因為這是一個人看待世界和應對世界的最基本認知。

假如一個人認為人的一生就是來享受快樂的,那麼當他碰到問題和痛苦,就會出現沮喪、憤怒、焦慮甚至恐懼這樣的消極情緒,只會想遠離迴避問題,不想承受解決問題帶來的痛苦。

而當一個人認為人生就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那麼當他碰到問題和痛苦,就會激發勇氣、興奮等積極情緒,並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想和心靈會不斷成長,心智就走向成熟。

持有同樣觀點的人不在少數,日本的稻盛和夫在他的著作《活法》中,其核心觀點就是:「工作是一種修行。」,佛教禪宗,也要求在工作中磨練自己的心性,藉助勞動來證悟自身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升華。真正理解並運用這一原理的人,都發現它帶來的好處。

然而,大多數人卻無法踐行這個道理。為什麼呢?

作者提到:迴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傾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如果不顧一切的逃避,不僅錯失解決問題、推動心靈成長的契機,還會患上心理疾病。長期的心理疾病會讓人的心靈停止成長,甚至萎縮和退化,心智就永遠難以成熟。

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心理缺陷呢?答案就是自律。作者認為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通過自律,你才會堅守人生由苦難構成這一真理,在這個真理下,才能勇敢的面對問題,積極的去解決問題,並且從中獲取智慧。

如何做到自律,作者提出4個行之有效的原則,分別是: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

二、如何通過4個原則,讓心智成熟

1.推遲滿足感

作者首先提到的是推遲滿足感,什麼是推遲滿足感呢,我們通過下面這個實驗來說明。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戈爾曼曾做過一個關於推遲滿足的實驗。他找來一批四歲孩子,給他們每人一塊糖,並告訴他們若能等主持人回來再吃這塊糖,則還能吃到第二塊糖。實驗開始後,他發現有的小孩無法控制自己,就把糖吃了,而有的小孩則很有耐心,會通過各種方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堅持主持人回來。

戈爾曼又對這批孩子14 歲時和進入工作崗位後的表現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晚吃糖的孩子數學和語文成績比早吃糖的平均高出120分,而且意志堅強,經得起困難和挫折,更容易取得成功。

所以,推遲滿足感,就是不貪圖暫時的快樂,先苦後甜,先面對忍受誘惑的痛苦,通過自己的方法解決,最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

先苦後甜的道理,說起來每個人都懂,但是為什麼還是很多人做不到呢?目前暫無科學的解釋,作者通過自己的經驗猜測,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家庭的影響,二是思維固化。

1.1)家庭的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

父母不遵守自律原則,給孩子做了反面教材。比如自己不守信用,卻讓孩子守信,自己情緒失控,卻不讓孩子哭鬧。父母缺乏耐心,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在孩子需要鼓勵的時候,放任不管。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只會打罵。你不花時間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未來孩子就用惡報讓你付出更大的代價。建立孩子對自我價值的認可,作者認為這是自律的基礎。假如一個小孩從小被父母打擊的沒有自信心,他對自己的評價就會非常低,從而導致他不重視自己的時間,就會隨意浪費時間。而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很有價值時,就會採取一切措施來照顧自己,自我珍惜。

1.2)思維固化

這是每個人成年之後都會存在的問題,是指人們會傾向只做自己熟悉的事情,而不願意接觸陌生的領域。比如作者不是一個汽修工,但是在一次認真思考和解決汽車剎車踏板被卡住問題之後,發現自己還有這方面的能力。

每個人思維固化的方式不一樣,有人認為自己學不會新知識,有人認為所有問題不管他就會自己消失,還有人認為自己數學能力就是不行等等。

作者認為這些都是逃避困難的藉口,除非存在智力障礙,不然只要投入時間學習,就沒有什麼學不會,沒有什麼問題解決不了。

正式上述這兩個原因,導致了大部人在面對困難和痛苦時,選擇了逃避。因此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自我價值判斷是否有問題,比如認為自己沒能力,沒有價值,沒有人愛等,去挖掘這背後的原因,然後勇敢的面對過去產生的影響,建立新的認知。同時也要不斷的反思自己現有的思維,如果你一直無法做成某件事情,那麼很有可能就是思維固化影響的結果。

當你越善用推遲滿足感,能夠幫我們更好的控制自己,心智也就越來越成熟。

2.承擔責任

面對屬於自己的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基本前提。責任感出現了問題,有兩種表現症狀。分別是神經官能症和人格失調症。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症狀,神經官能症患者認為錯都在自己,而人格失調症患者則認為所有錯誤都是別人的。

神經官能症患者常把「我本來可以」、「我或許應該」、「我本不應該」掛在嘴邊。人格失調症患者則把「我不能」、「我不可能」、「我不得不」掛嘴邊。

在複雜多變的人生路上,判斷自己該為什麼事和什麼人負責,是一個永遠存在的難題。把責任推給別人,就意味著把自己的自由和權利交給命運、政府和別人。

作者認為只有為自己的問題,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承擔責任,才能得到力量,才能變成真正自由的人。而選擇逃避的人,就永遠只會自怨自艾,永遠覺得自己是一個受害者,我們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只能等他自己改變。

3.忠於事實

在這裡,作者提高了觀念地圖的概念。這點跟我們玩王者榮耀一樣,如果你的地圖是迷霧全開的,那麼就知道敵人在哪裡,你可以準確的制定作戰方案,把敵人都消滅,但是如果地圖是黑暗的,你就只知道自己已經探索過的地方,在未知的黑暗區域就容易迷失自己。

每個人出生時,沒有帶著地圖,你的成長路徑就慢慢構成了自己的地圖。有的人過了青春期就停止了他的地圖,因此造成他們的地圖小、模糊,從而導致現實中的認知狹隘和偏激,有的人到了中年,覺得自己的地圖已經完美,於是故步自封,不在關注新的東西。只有很少的人,一直探索、擴大、更新自己的地圖,直到生命終止。

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移情,意思是說當你抱著過時的地圖不放,與現實脫節時,不做改變的現象。

舉個例子,假如你小時候到過一個城市,繪製了一張當時的地圖,當你10年之後再次來到這個城市,你會發現原來的地圖早已過時,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時候就需要你拋棄原來的地圖,重新繪製。如果按照原來的地圖,你根本無法在城市中行走。

那麼怎麼做才能做到一直忠於事實呢?作者提供了3個原則,分別是自我反省、接受質疑和挑戰、保持誠實。

自我反省:孔子說三省吾身,可以成聖,反省內心帶來的價值,會讓痛苦顯得微不足道。接受質疑和挑戰:這是唯一能確定自己的地圖是否與事實符合的方法。自己的視角永遠存在盲區,我們需要藉助外力幫助我們一起修正地圖。保持誠實:每個人都會撒謊,對別人撒謊違背自己的良知,會讓自己感到痛苦,為了逃避痛苦,就會對自己撒謊。哪怕不撒謊,複雜的社會中,在面臨禍從口出和忠於事實的選擇時,該如何取得平衡?作者的原則是只要能夠幫助別人心智成長情況,可以選擇部分隱瞞,其他情況都要堅守誠實。

4.保持平衡

要做到自律並不容易,前面三個原則中,有很多需要平衡的地方,所以最後作者提供了保持平衡的方法,最高原則是放棄。

有人可能會覺得放棄很容易,對很多小事而言,放棄很容易,也沒有太多痛苦,比如放棄發怒、放棄好勝心、放棄一時的快樂。但是放棄固有的人格、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和行為模式,甚至放棄整個人生理念,其痛苦可想而知。

人生想要大的成長,就需要大規模的放棄,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做到兼容並包,也就是既要部分肯定有用的理念,又要部分放棄部分淘汰的理念,來騰出空間,接納新的想法和觀念,實現自我的平衡。

古羅馬哲學家賽內加說過:「人生不斷學習生存,也要不斷學習死亡。」

意思是說你活的越久,就不斷的經歷這種自我意識的淘汰死亡和新意識的誕生,每一次的「生死」之間,都是歡樂和痛苦的交織,這裡的死亡即代表放棄。

三、總結

最後總結一下,斯科特的核心觀點是首先需要在心理上承認,人生苦難重重這一真理。基於此,在自律的的四個原則幫助下,不斷解決困難,在解決的過程中,你的心智就逐漸走向成熟,從而感受到人生的快樂。

有一句廣告語是自律帶來自由,按照作者的理論,真正做到自律的人,便擁有了面對痛苦的勇氣和力量,擁有成熟的心智,自律到極致,就會擁有開掛的人生。

相關焦點

  • 想要心智更成熟,你可以看這一本書!
    呦~大家好~心智的成熟需要一生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努力,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這是一本有關心智成熟的暢銷書,我讀完以後,覺得能給自己帶來很大提升,推薦給你們,我們共同成長。今天分享它的第一部分:自律人生苦難重重,遇到問題是常態,面對問題,你是哭哭啼啼還是奮勇前進?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自律有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實踐這些原則,關鍵取決於你的態度,勇敢的面對痛苦而非逃避。
  • 在戀愛中喚醒你成熟的心智!
    自愛不代表自私,不是給自己買各種奢侈品來空虛自我,生活自律和生活亂七八糟就可以判斷這個人是否自愛了。有些人口口聲聲說自己多麼愛對方,無微不至、360度無死角的關懷,但一個自愛都不會的人,又何談愛別人呢?拿什麼去愛呢?拿玩笑嗎?所以,愛別人之前,請先學會愛自己!
  • 心智越成熟的人,越少在朋友圈「曬生活」
    :給你的大腦加個外掛,訂閱網易公開課精品課程點擊下方藍字,悄悄變聰明↓↓→點我,哈佛碩士張喜寒:讓你開竅大腦的心智訓練法上一次發朋友圈是什麼時候?而認同更多的一種觀點則認為:不是心智成熟的人很少曬生活,而是他們很少通過曬生活來獲取存在感。對於他們來說,朋友圈只是個展示自己的平臺。他們不會在發不發朋友圈這個問題上糾結太多,不會通過發朋友圈來求安慰求認同,因為他們已經有足夠充實和強大的大腦來支撐自己。當工作繁重、壓力山大的時候,成熟的心智能幫你理清頭緒。
  • 女人心智成熟與不成熟的區別
    所謂的心智成熟,其實跟外形,穿著打扮毫無關係。心智不成熟的女人,往往對生活和情感抱有「過於唯美」的期待和幻想,也就是所謂的活在自己的童話故事裡,做著自己的公主夢。那心智成熟的女人是什麼樣的呢?她們並不是沒有各種美好的幻想,只是,她們更清楚現實的不可逃避,清楚人無完人條件交換的必須,懂得安全感多源於自己,不會過度期待,自足自立。也懂得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無人能夠永遠依靠和攀附,在交往過程中或者會更加的純粹,在要求對方方面也會沒有太多虛幻的浪漫標準,簡單又實際。
  • 樊登書單——成熟的人,九成以上讀過這十本書
    如何完善自我才能變得成熟? 本期書單,便為你精挑細選十本通往心智成熟的書籍,祝願你早日成為夢寐以求的自己。成熟的愛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學會如何愛一個人,無論是別人,還是你自己。這都是通往心智成熟之路上必須要闖過的關卡。 本書作者弗洛姆認為,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 跟心智「成熟」的男人戀愛,實在讓人「上癮」
    跟心智「成熟」的男人戀愛,實在讓人「上癮」 女孩子在還小的時候, 關於困難 人生當中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心智成熟的男人會幫你一起想辦法
  • 愛情裡,心智不成熟的人,會有這3點表現
    而這種成熟的本質不是外在的變化,而是內在思想的重構,最終這種變化足以去適應新的關係,消除內心的痛苦,所以古話才說,痛苦使人成長。求而不得,他人無法滿足自己的欲望是很多心智不成熟的人的痛苦,她們總是有一個幻覺就是,我能一輩子擁有對方,可是在所有的人際關係最終,都一定是分離,所以從哲學的角度來說,相遇就是為了分離,也有一定的道理。
  • 你會和心智不成熟的人談戀愛嗎?
    你會和心智不成熟的人談戀愛嗎,也許大家會有不同的答案,假如你是男孩子又有一定的能力,可能會喜歡上心智不算成熟的女孩子,當然也不是說所有有能力的男孩都會喜歡,只是相對而言,反過來,相信大部分女性不太會喜歡心智不成熟的男生吧,也許作為女性更希望自己能夠找到一個能給自己安全感的人吧。
  • 男人心智不成熟的表現,都有哪些?看看你身上有沒有!
    人也會隨著經歷一點點的長大,變得成熟!經常能聽見很多人說,年齡越大的男人,心智就越成熟,其實不然,一個男人成熟不成熟,跟年齡沒有任何關係!我身邊就有很多剛畢業的男孩子,就顯得比很多大齡青年都要成熟!一個男人心智不成熟通常都會怎麼表現呢?1.生活中總是抱怨,聽不得別人說自己不好通常不成熟的男人,總是抱怨自己的遭遇,遇到任何事情,都會抱怨!
  • 女生心智成熟的4種表現——來看看你的成熟度有幾分
    在這個物質社會,心智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獲得的關注度確實不是很高。我們常常在討論怎樣的女生更漂亮,可卻也沒有人可以否認,成熟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每個人都會成為大人,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為一個成熟的人。
  • 自律的4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周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自律的人,看似日子過得如苦行僧般辛苦,卻因為這種「辛苦」,獲得了更多選擇的自由和說「不」的底氣。
  • 孩子平時不自律?試試「延遲滿足法」,4步幫你培養自律娃
    延遲滿足是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寶寶在困難面前克制自己、建立自信的重要表現延遲滿足法的實驗美國心理學家米卡爾在史丹福大學附屬幼兒園對小朋友進行了一次「糖果誘惑」的實驗。給每個小朋友分發1塊糖,並告知孩子們他們可以選擇立即吃掉這顆糖,但是如果不吃掉等我回來,就能多得一塊糖果,到時候一起吃掉。
  • 一個聰明的孩子必然心智成熟,心智如何培養父母這樣做
    高智商的孩子,不一定有高情商,如果兩者兼得,這樣的孩子應該被稱為「心智」成熟。那麼心智從何而來,如何培養?語言幫助孩子完成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才能產生心智誇一個孩子,我們可以說聰明、機靈、活潑、懂事、成熟等等,這些都是「心智」的表現,孩子的「心智」是怎樣煉成的?
  • 如何理解「自律者自由」?
    自律者自由是我的座右銘之一,從小學加入少先隊開始到一本一本研讀《成功學》的青春時期,自律都是我信奉的至高原則。在近 30 年的人生歷程中,我對這句話的理解發生了非常顯著的變化,今天我就來聊聊在不同階段,我對「自律」的理解變遷。1.
  • 生存的智慧:一個人心智成熟的表現,開始懂得做真實的自己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怎樣的人才是心智成熟,真正心智成熟的人都有一個表現,那就是放棄做一個假好人。學會放棄做假好人,才會讓你的生命擁有鮮活的動力。事實上,我們要明白,做假好人並不能幫助你提升人際關係,相反會讓你顯得虛偽。而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在生活的種種歷練中會發現,真正有意義的社交,來自我們內在的本真,我們越能真實做自己,我們就會越有自我的魅力。
  • 自律,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經典)
    心受傷了,雖然很疼,但依舊面對美好的明天,把淚水往心裡藏,不讓別人看到,這樣做,就說明你真的成熟了,不會再衝動。年少的時候,覺得愛一個人就應該為他付出所有,愛一個人就應該不顧任何人的反對都要和他在一起。但結局並沒有那麼美好,很多人都是有緣無分,都是錯過。當初可以為了一個人,不管多遠都要來到他的身邊陪著他不離不棄,只要能和他在一起,其他的都不在乎。
  • 一位16歲青春期叛逆男孩的媽媽:家庭教育,讓我的心智更加成熟!
    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學習家庭教育,讓我的心智更加成熟! 學習家庭教育,就是讓心靈不斷的成長,不斷的自我完善,心智不斷成熟的過程。
  • 心智不成熟的人有哪些特徵?
    成熟就是你越來越能接受現實,這與年紀無關。由於現在小孩的接觸面廣了,從電視電腦上看到的學到的越來越多,所以年輕人早熟的不少。表面上看是成熟不少的,但實際還是心智不成熟的年輕人。那麼不成熟的表現有哪些呢?
  • 冬天養三角梅,掌握4個原則,順利過冬、明年滿樹開花
    冬天養三角梅,掌握4個原則,順利過冬、明年滿樹開花 在每年冬季養花的時候,大家最害怕的,就是植物出現爛根或者凍傷的情況,尤其是對於一些熱帶植物,在北方養護。
  • 【交易哲學】·如何構建你的心智系統
    4.已經成熟的經驗規律,竟然還是發生了過去從未有過的結果。 5.索羅斯反身性:市場的預期可能影響未來,市場存在的事實又會反過來影響預期,他們互為因變量和自變量。 6.不確定性的範圍也是不確定的,有時這個範圍甚至幾乎是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