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越中巨齒蛉成世界最大水生昆蟲,這是發現地的圖片
還記得本報曾經報導過的在青城山發現的大塊頭昆蟲越中巨齒蛉嗎?
今年5月26日,金氏世界紀錄管理團隊用郵件告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該館發現的一隻越中巨齒蛉個體被正式認定為世界最大的水生昆蟲(Largest aquatic insect)。
越中巨齒蛉因對水源潔淨度非常敏感,也被稱為「水質指標昆蟲」。其在青城山的多次被發現,也證明青城山水質的清潔度較高。
正如美國《新聞周刊》在新聞中用幽默的語氣寫道:「當披薩餅大小的昆蟲出現在成都市民生活中的時候,他們可以為水源的清潔感到欣慰。」
越中巨齒蛉
世界最大水生昆蟲
發現地:青城山味江
翅展寬度:21.69釐米
體長:15.06釐米
水質指標昆蟲
對水質非常敏感,當水體發生汙染或酸鹼度改變時,它們會迅速消失
偏愛潔淨水源,主要在青城山味江部分河段生活,近年來發現了23隻
最大
翅展21.69釐米
青城山昆蟲獲吉尼斯認證
6月1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收到了金氏世界紀錄證書,上面用英文寫道:「最大水生昆蟲(有翅亞綱)是一種魚蛉(越中巨齒蛉),它有一個21.69釐米的翼展,2015年7月12日在中國四川成都發現。它的標本陳列在華希昆蟲博物館。」
其實早在2014年7月,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就在青城山發現一種看起來像長著長牙的巨型蜻蜓的怪蟲,經鑑定是一種叫越中巨齒蛉的水生昆蟲。對標本測量後發現,最大個體翅展達21釐米,是現存最大水棲昆蟲。這個發現很快引起國際廣泛關注,因為過去公認生存於現代的最大水棲昆蟲,是產於中南美洲的一種叫「直升機豆娘」的蜻蜓,其兩翼張開時有記錄的最大寬度為19.10釐米。而此次發現的最大的越中巨齒蛉翅展比前者寬2釐米多。國際廣泛知曉的,地球歷史上存在過的最大水棲昆蟲——巨脈蜻蜓,翅展可達到75釐米,但早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時期就已滅絕。
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介紹說,由于吉尼斯對科學紀錄申報的嚴謹性近乎苛刻,會對申報內容多渠道求證,過去中國從未有吉尼斯的昆蟲世界紀錄。由於對吉尼斯的申報程序不熟悉,博物館原本也沒有想到去申報,這個紀錄是吉尼斯主動邀請該館申報的。
最終博物館選取了2015年發現的,翅展寬度為21.69釐米、體長15.06釐米的雄性個體作為樣本,進行了申報。這隻個體採集於四川省成都市青城山,比先前發現的個體更加巨大,而且非常完整。
習性
幼蟲生活在清澈河道
成蟲喜歡吃甜味水果
趙力介紹,越中巨齒蛉在昆蟲分類中屬於廣翅目,齒蛉科,巨齒蛉屬。巨齒蛉屬是昆蟲中一個很小的類群,僅分布於我國大陸、印度阿薩姆邦和越南北部,目前全世界已知8種,而有6種分布在中國。它們的幼蟲在水流清澈的溪水或者山區無汙染的河道中生活,捕捉水中小生物為食。成蟲有寬大的蟬翼般透明的翅,而且無論雌雄,頭部前端都長有一副巨大的牙齒。這一對巨齒雖然看起來非常兇猛,但是它們並不捕食其它動物,只吸食樹木流出的汁液。
為了進一步研究該種現狀,今年5月29日,華希昆蟲博物館再次在青城山味江邊對這種夜晚才活動的昆蟲進行燈誘,結果又誘到兩隻雄性。這次,他們嘗試對該種進行了飼養,結果得到了一個有趣的發現,這種幼年時代在山溪激流裡捕食各種小動物的「殺手」,長到成年後,就開始變成「素食主義者」了,特別喜歡吃甜味水果!
趙力說,他過去在野外觀察到過巨齒蛉趴在樹幹傷口上舔食樹液。一直沒弄清到底這個傷口是不是越中巨齒蛉用自己巨大牙齒切割的。這次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他發現,越中巨齒蛉巨大的牙齒除了用來打架,似乎沒有其它用途。一遇見多汁的甜味水果,例如鴨梨,它們會立刻爬過去,津津有味地舔食,並不會使用大牙來切割食物。如果有同類或者人的指頭靠近,它們才會馬上用大牙進行迅猛的攻擊,被攻擊者只要稍微反應遲緩,就會被牢牢夾住。
青城山發現了23隻
可證明這裡水源清潔
這種昆蟲可以成為一個指示水源清潔度的晴雨表。它們偏愛於非常潔淨的水源,當它生活的水源不能滿足它的苛刻要求時,這種擁有巨大翅膀的昆蟲就會消失,發現它便可以證明該地區水源的清潔。
齒蛉科昆蟲對水質非常敏感,雌蟲會選擇潔淨的水域邊產卵,幼蟲孵化後生活在水中,當水體發生汙染,或酸鹼度突然改變時,它們就無法適應,會迅速在這一水域消失。因此,它們的存在與否,直接反映了當地水質的好壞,被國外許多專家作為「水質指標昆蟲」。
趙力說,這個發現還有一層更重要的意義——這種巨大的昆蟲可以成為一個指示水源清潔度的晴雨表。它們偏愛非常潔淨的水源,當它生活的水源不能滿足它的苛刻要求時,這種昆蟲就會消失,發現它便可以證明該地區水源的清潔。
有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在1立方米潔淨水體中滴入少量稀鹽酸(約0.5毫升),這時的齒蛉科幼蟲立刻就會反應遲鈍,行動不再敏捷。當滴入的稀鹽酸增加到0.8毫升時,齒蛉科幼蟲會停止進食,直至死亡。這個實驗解釋了巨齒蛉為何會在大多數城市附近消失的原因——城市大氣中的汙染物與雨水混合,改變了雨水的酸鹼度,繼而汙染到城市周邊水體,因為不能適應這種改變,它們很快從城市附近消失。
據趙力透露,越中巨齒蛉主要在青城山味江的部分河段生活,活動範圍較小,近年來,總共發現的個體數量為23隻。「這種昆蟲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而且只生活在激流裡,要求水體氧氣含量很高,水靜下來就會死亡,直接反映水質清潔度和活躍度。」除青城山之外,目前僅在廣西的部分山區發現有少量這種昆蟲存在。
「當披薩餅大小的昆蟲出現在成都市民生活中的時候,他們可以為水源的清潔感到欣慰。」
——美國《新聞周刊》
由於對生存環境近乎苛刻的要求,目前,全國範圍內的巨齒蛉棲息地正越來越小,逐漸呈孤島狀分布在一些水體還沒有被破壞的山區。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巨齒蛉近親,齒蛉科其它類群也面臨同樣情況。據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近年的調查,參與統計的美國南部17個州共有齒蛉科棲息地766個,面積最大的16平方公裡,最小的不足0.2平方公裡。
美國相關專家認為,由於齒蛉科昆蟲不善飛翔,無法在各個棲息地之間自由往來,導致了各棲息地種群內部的近親繁殖,如果這種近親繁殖一直持續,那麼種群的消失將不可避免。
趙力介紹,越中巨齒蛉在青城後山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一絲欣慰。
正如美國《新聞周刊》2014年報導這一發現時,用幽默的語氣寫道:「當披薩餅大小的昆蟲出現在成都市民生活中的時候,他們可以為水源的清潔感到欣慰。」
成都商報記者 宦小淮
昆蟲圖片由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