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絹蝶。
青城箭環蝶。
巴黎翠鳳蝶。
7月,成都青城山山頂,夜幕降臨,炎熱漸漸退去。唧唧唧、吱吱吱、嗡嗡嗡……草叢間,一曲「交響曲」開始奏起。
一片空地上,兩盞1000瓦的白熾燈亮起,旁邊,一塊長3米、寬2米的白布拉開,一臺好戲即將上演。十多分鐘後,昆蟲們陸續登臺集合,工作人員開始點名:籮紋蛾、陽長臂金龜、黃紋天牛……
每個月,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工作人員都通過這樣「燈誘」的方式,來觀察研究川西崑蟲種類分布。
高溫連連,人類在朋友圈裡「炸」開了鍋,而昆蟲的世界裡,也並不平靜。近年來,工作人員發現,「昆蟲表演隊伍」在不斷壯大,出現了長尾大蠶蛾、奧鍬甲等「新成員」,而「老班底」中,一些昆蟲也在悄悄發生著變化……春江水暖鴨先知,酷暑難耐,青城山的昆蟲們也提前感應到了。
高溫發出「邀請函」
川西首次發現長尾大蠶蛾
今年6月開始,成都的氣溫一路攀升,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和工作人員忙碌了起來。盛夏的晚上,昆蟲大軍們開始大規模出動,正是研究它們的最好時機。
多數昆蟲,尤其是「飛行部隊」的昆蟲,有趨光性。燈誘,是召集它們最好的辦法。
6月底的一個傍晚,當天色暗下來,青城山山頂一塊空曠的草地上,兩盞1000瓦的白熾燈亮起,昆蟲們尋光而來,在燈光旁的一塊白布上「集合」。
「這是籮紋蛾,這是黑扁鍬甲……」趙力一一點名。一個顏色豔麗的「風箏」引起了他的注意。「風箏」的身體呈粉綠色,十分搶眼,兩條長長的紅色尾巴,像一把剪刀。
這是一隻雄性長尾大蠶蛾。不遠處,趙力還發現了兩隻雄性長尾大蠶蛾,可惜的是,這兩隻的尾突各斷掉了一隻。
不只欣喜於它的高顏值,讓趙力更激動的是,這是川西首次發現存活的長尾大蠶蛾。「去年7月底,在青城山發現過一隻,但已經死亡了。」
「外來戶」長尾大蠶蛾,喜歡氣溫較高的地方,它的「老家」在熱帶地區,在中國,它多出現在廣東、廣西、福建等靠南的省區。「以前,最往北,只在重慶四面山發現過。」
趙力分析,長尾大蠶蛾的出現,與近年來的高溫不無關係。「一個地方一次出現了3隻,這說明,這附近,應該存在一定數量的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