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難耐蟲先知

2020-12-02 華西都市報

珍珠絹蝶。

青城箭環蝶。

巴黎翠鳳蝶。

奧鍬甲。

藍頭葉甲之戀。

三尾褐鳳蝶。

紅尾大蠶蛾。

  7月,成都青城山山頂,夜幕降臨,炎熱漸漸退去。唧唧唧、吱吱吱、嗡嗡嗡……草叢間,一曲「交響曲」開始奏起。
  一片空地上,兩盞1000瓦的白熾燈亮起,旁邊,一塊長3米、寬2米的白布拉開,一臺好戲即將上演。十多分鐘後,昆蟲們陸續登臺集合,工作人員開始點名:籮紋蛾、陽長臂金龜、黃紋天牛……
  每個月,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工作人員都通過這樣「燈誘」的方式,來觀察研究川西崑蟲種類分布。
  高溫連連,人類在朋友圈裡「炸」開了鍋,而昆蟲的世界裡,也並不平靜。近年來,工作人員發現,「昆蟲表演隊伍」在不斷壯大,出現了長尾大蠶蛾、奧鍬甲等「新成員」,而「老班底」中,一些昆蟲也在悄悄發生著變化……春江水暖鴨先知,酷暑難耐,青城山的昆蟲們也提前感應到了。

高溫發出「邀請函」
川西首次發現長尾大蠶蛾

  今年6月開始,成都的氣溫一路攀升,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和工作人員忙碌了起來。盛夏的晚上,昆蟲大軍們開始大規模出動,正是研究它們的最好時機。
  多數昆蟲,尤其是「飛行部隊」的昆蟲,有趨光性。燈誘,是召集它們最好的辦法。
  6月底的一個傍晚,當天色暗下來,青城山山頂一塊空曠的草地上,兩盞1000瓦的白熾燈亮起,昆蟲們尋光而來,在燈光旁的一塊白布上「集合」。
  「這是籮紋蛾,這是黑扁鍬甲……」趙力一一點名。一個顏色豔麗的「風箏」引起了他的注意。「風箏」的身體呈粉綠色,十分搶眼,兩條長長的紅色尾巴,像一把剪刀。
  這是一隻雄性長尾大蠶蛾。不遠處,趙力還發現了兩隻雄性長尾大蠶蛾,可惜的是,這兩隻的尾突各斷掉了一隻。
  不只欣喜於它的高顏值,讓趙力更激動的是,這是川西首次發現存活的長尾大蠶蛾。「去年7月底,在青城山發現過一隻,但已經死亡了。」
  「外來戶」長尾大蠶蛾,喜歡氣溫較高的地方,它的「老家」在熱帶地區,在中國,它多出現在廣東、廣西、福建等靠南的省區。「以前,最往北,只在重慶四面山發現過。」
  趙力分析,長尾大蠶蛾的出現,與近年來的高溫不無關係。「一個地方一次出現了3隻,這說明,這附近,應該存在一定數量的種群。」

熱帶昆蟲結伴而至
「大個頭」陽長臂金龜亮相

  首次在川西發現長尾大蠶蛾,讓趙力驚喜不已。他將這隻完整的長尾大蠶蛾放進紙袋裡,小心翼翼地帶回博物館。
  經測量,這隻長尾大蠶蛾尾突15釐米左右,那對粉綠色又帶著粉紅色花邊的翅膀上,鱗片還未脫落,「猜測最近幾天之內才變成成蟲的。」
  在東南亞的「老家」,長尾大蠶蛾的成蟲一般在4月份就能出現,而住在廣東、廣西的,則要晚一個月。「氣溫越低,幼蟲需要的生長期越長,所以,越往北時間越晚,成都的氣溫雖然升高,但不比南方地區,所以成蟲出現的時間會晚一些。」趙力說。
  長尾大蠶蛾並不孤獨。就在它被發現的一個星期後,趙力又在同一地點,發現了一個穿著裙擺帶點淡黃色的黑禮服的傢伙。它叫奧鍬甲,算是長尾大蠶蛾的「鄰居」,同樣多分布在東南亞和我國兩廣地區。「這次也是首次在川西地區發現。」趙力說。
  近兩年來,這樣的「首次發現」時有出現。
  2013年8月2日晚,青城山腳下,昏暗的燈光下,一隻「大個頭」的金龜子引起了遊客的注意。這是一隻身長近8釐米的陽長臂金龜。
  陽長臂金龜一般在海南島、廣東、廣西等熱帶地區,在四川不多,不過,近年來,這種昆蟲也時常露臉。就在前不久,趙力又在青城山發現了一隻陽長臂金龜。「與上世紀30年代峨眉山的採集記錄相比,它們的體長由過去的5.8釐米增加到普遍6.5釐米左右。」
  在趙力看來,昆蟲個頭的變大,也是氣候變暖的一個證據,「溫度升高,生長期提前,生長速度也變快,於是,體型變大了。」

近年來成都高溫頻現
籮紋蛾竟然5天孵化完成

  而另一邊,成都的氣溫也屢屢破紀錄。
  2016年8月中下旬,「立秋」已過,可「秋老虎」在副熱帶高壓的「指使」下,越發猖狂。從8月19日開始到25日,成都連續7天熱到了35℃以上。8月21日,更是達到了36.7℃,創下了近30年之最。
  今年,高溫又早了一步。7月10日、11日,成都連續兩天氣溫達到36.5℃,破紀錄的架勢十足。
  從1986年至今,溫江國家基準氣象站最高氣溫超過36℃的年份只有2006年、2013年、2015年、2016年,還有今年。這樣看來,成都36℃不常有,但最近幾年,卻幾乎年年見。
  2016年,成都市年平均氣溫為17.2℃,較常年偏高0.9℃,為1961年以來第三高。2015/2016的這個冬天,成都入冬時間比常年推遲12~20天,都江堰、彭州、郫都、新津、大邑、新都、金堂等7站達到暖冬標準。2016/2017的冬季,成都有9個區市縣冬季平均氣溫創歷年同期新高,暖冬現象異常明顯。
  不只夏天熱,冬天也沒那麼冷了。對於一些昆蟲來說,正是「瘋長」的時期。去年8月,成都最熱的一段時間,青城山一隻籮紋蛾,5天就孵化完成,生長速度快了足足兩周。高溫猶如一支催熟劑,加快了蛾類的新陳代謝,蛾類數量翻番。

雪線20年來不斷升高
貢嘎山上的絹蝶被逼撤離

  氣溫升高,對於低海拔的昆蟲來說,正是開拓疆土的大好時機,然而,對於高海拔的昆蟲來說,卻是一個噩夢。高原的精靈——各種絹蝶就遭遇了一場災難。
  貢嘎山雪線附近,人跡罕至,7月,春天姍姍來遲,積雪開始漸漸消融,耐高寒的罌粟科和景天科植物在慢慢地舒展枝葉,奶黃色的絨蒿花和紫色的龍膽花也悄悄地扯開緊裹了一個長冬的外罩。泥土縫裡、在石隙中,一隻只穿著白底紅圓點外衣的絹蝶,開始羽化,在陽光的照耀下,這一個個白色的身影翩翩起舞……
  也許,再過若干年,這樣美麗的畫面將僅存在於記憶中。
  曾做絹蝶生意的當地人對這一變化深有體會。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風也吹到了貢嘎山,絹蝶貿易迎來了最鼎盛的時期。每逢七八月,絹蝶開始飛舞,當地一些村民也忙碌了起來。
  他們拿著網子,在山坡上揮舞,將捕捉到的絹蝶放進紙袋裡,拿下山去賣。一隻絹蝶能賣到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短短兩個月,一人可以捕捉上千隻,收入上萬不是難事。
  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實施,絹蝶被保護了起來。當然,還是有人為了利益,鋌而走險。不過,近年來,貢嘎山上的絹蝶生意人幾乎都轉行了,除了抓捕禁令,還因為——沒有絹蝶可以抓了。
  川西20多年前發現絹蝶的地方,現在百分之八十的區域都已經看不到絹蝶了。過去,每到七八月,貢嘎山上海拔3800米以上,就能看見成群飛舞的絹蝶,2013年,要看到絹蝶,你得再往上爬700米。
  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氣溫升高後,「高冷」的絹蝶,只能往更冷的高處遷移。不過,這樣一來,它的生活範圍變窄了,因為,不是所有的山峰,都有足夠高的海拔。
  趙力說,目前,海拔4000米以上生活的絹蝶已經處於一種孤島狀分布,它們分散居住在山峰之上,生殖隔離,基因開始缺少交流,將逐漸面臨滅絕危機。

受氣候變暖影響
歐洲高海拔昆蟲也陷入困境

  這樣的尷尬並不只出現在我們身邊。
  歐洲的絹蝶數量也在減少,阿波羅絹蝶,因後翅上有像太陽一樣的紅斑而得名,在歐洲是最高級別的保護動物,據說已經從阿爾卑斯山基本滅絕了,法國境內幾乎看不到了。「這一切,與高溫不無關係。」趙力說。
  就在6月20日,世界氣象組織發表聲明稱,地球正在經歷極端炎熱的一年。5月和6月,歐洲、中東、北非和美國部分地區經歷了異常高溫天氣。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布的報告顯示,21世紀以來,全球年度(平均)氣溫紀錄已被打破5次,分別是2005年、2010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美國航天局戈達德空間研究所負責人加文·施密特曾表示,20世紀中後期以來,地球氣溫正在加速變暖。
  而範圍縮小到成都,時間縮小到最近。今年7月1日~20日,成都的平均氣溫較1977年~2016年這40年同期平均值偏高1.3~2.8℃。
  全球在升溫,也因此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出現在川西的熱帶昆蟲就是無數反應中的小小一個。
  欣喜看到一些新面孔的同時,趙力也有些擔憂,尤其是對於高海拔的昆蟲。「海拔5600米的永凍雪線,這是昆蟲生存的極限,因此,昆蟲朝著高山遷徙,終究還是有盡頭的。」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 圖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酷暑難耐蟲先知 熱帶昆蟲結伴造訪青城山(圖)
    近年來,工作人員發現,「昆蟲表演隊伍」在不斷壯大,出現了長尾大蠶蛾、奧鍬甲等「新成員」,而「老班底」中,一些昆蟲也在悄悄發生著變化……春江水暖鴨先知,酷暑難耐,青城山的昆蟲們也提前感應到了。
  • 酷暑難耐,男生打起了傘,塗起了防曬霜,海南到底有多熱呢?
    令人酷暑難耐的海南海南是我國唯一一個最南端的省份,也是我國唯一一個地處熱帶地區的省份。
  • 酷暑難耐蚊蟲叮咬多?這齣玩蟲大戲正開播,孩子開懷漲見識
    022部片子做筆記能夠提升孩子對蟲的認知,但是直觀了解蟲還是需要觀察。說起來現在的孩子還是蠻可憐的。雖然吃得好穿得好,但是住在鋼筋水泥森林,平時的遊樂區域最多就是商場、遊樂場、動物園,還得上各式各樣的興趣班,哪像我們小時候爬山下水逮螃蟹親近自然。
  • 星際爭霸2:神族的先知現在雖然輸出低,但是功能卻依舊很強!
    神族的先知在遊戲中是一個歷經坎坷的單位,這個單位在神族中的地位就如同人族的渡鴉一樣,這兩個單位在原本設計的時候就是為了讓玩家當做一個輔助單位使用,但是怎奈何邪道用法大家用的多了,先知也就遭到了削弱了,現在版本的先知出場的機會相對比較少,尤其是現在神族的VS開局不太好用的情況下,出先知的時候就更加的少了
  • 共產主義鬥士和古猶太教先知——評《先知三部曲》
    《先知三部曲》副標題: 武裝的先知:託洛茨基1879—1921;被解除武裝的先知:託洛茨基1921—1929;流亡的先知:託洛茨基1929—1940作者: [波]伊薩克·多伊徹譯者:先知的存在與統治階層的腐壞墮落緊密相連多伊徹將託洛茨基定義為政治神學意義上的「先知」,眼力老辣之至。但讀者若要完整領會這三卷的託洛茨基傳記中蘊含的政治哲學意蘊,必須對古猶太教中的約法-先知-人民「三位一體」政治體系的構造瞭然於胸。對此做出卓越分析的當屬馬克斯·韋伯的《古猶太教》。
  • 今年6月來北半球高溫難耐 南半球遇罕見寒冷
    北半球普遍高溫難耐令人難以忍受的酷熱不僅發生在俄羅斯,也發生在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北半球國家。6月份的華盛頓,37℃以上的高溫天氣持續了整整18天。另有數據顯示,在華盛頓、馬裡蘭州和維吉尼亞州三地,至少有24人因酷暑而死亡。在馬裡蘭州,一名20歲青年在騎自行車時因心肌梗塞猝死,醫生懷疑他是由於天氣酷熱導致中暑而死。
  • 《聖經》中的先知是做什麼的?先知以賽亞主要說了哪些預言?
    《聖經》中有十七卷先知書,記載了先知們的話語和生活。先知是被神特殊揀選的人,他們好像神和人之間的一個話語媒介,負責接收神的話語,然後傳遞給百姓和官長,這些話語有的是上帝針對當前時代的教導和指正,有的是對未來的預言和警示,先知要毫無保留地將其傳達出去,所以,先知需要有非常虔誠和勇敢的心,特別是,處在百姓和官長悖逆的時代,先知如實的說出神管教的話語,是會給自己帶來危險的,但只要他說的是神真實的勸導,神會保護他的。
  • 酷暑下,一杯免費茶水沁心脾
    他們中的一些,曾經多次被媒體宣傳過,而更多的,則默默地堅守著,在酷暑中、風雨裡,甚至寒冬臘月,為南來北往素不相識的人備上一杯解渴的茶水。用昨天下午1點多在張老那裡喝過一杯免費茶的市民陳先生的話說:「他們給我們留的不僅是茶水,更是一份沁人心脾的關愛。」
  • 提醒:學會分辨我們身邊的假先知!
    先知是《聖經》中的重要群體,他們(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彌迦、約拿等等)被神所呼召,向以色列人講述神的旨意,並預言了耶穌基督的降臨。而到了新約時代,隨著耶穌基督的降臨與受難復活,舊約先知預言的終極目的已經完成,加上五旬節聖靈降臨後,基督徒可以直接與神溝通,因此先知也就失去了其價值。
  • 羅永浩現身攝影棚,酷暑僅靠小電扇降溫,背數億債務頻接廣告撈金
    隔著屏幕也能看出他是真的酷熱難耐了。酷暑也不停工,羅永浩為了還上數億債務,日子看起來也不太好過。或許是看出了羅永浩的熱,開拍前女助理還貼心地給他送來了解暑的飲料。兩人一邊吹著風扇,還一邊悠閒地聊著天。不一會兒,羅永浩就結束了當天的拍攝,離開了現場。
  • 《天啟之境:終與始》正式上線:先知篇~
    【先知】在陰冷昏暗的地下室裡,他的手腳被鐵鏈鎖著,無法動彈。他口中念念有詞,反覆重複著那句「天要亡我「。眼前這個處境窘迫的英俊男人,誰能想到他在千百年前曾是天啟之境至高無上的先知呢!在統治者女皇的帶領下,天啟之境曾經富庶,風調雨順,居民安居樂業。
  • 光遇預言山谷先知尋找方法
    光遇預言山谷怎麼找先知?
  • 酒先知3.29上線!葡萄酒B2B迎新機遇?
    近日,雲酒頭條(微信號:雲酒頭條)獲悉,國內首個葡萄酒產業B2B服務雲平臺「酒先知」將於3月29日更新上線。  百高創始人楊芫曾表示,百高用三年時間把傳統展會「在線化」。那麼酒先知平臺的升級,是否打通了葡萄酒B2B行業的壁壘?  四年磨一劍,酒先知2.0時代來了!  對於傳統展會而言,酒先知平臺是百高用四年時間磨礪的一把利劍。
  • 高溫酷暑席捲北半球 日本近萬人中暑(圖)
    連續3天以上的高溫天氣過程則稱為高溫熱浪或高溫酷暑。目前,中國北方大部,南方的江淮、江漢、江南等地持續數日高溫,已達到氣象學意義上的高溫熱浪標準。 隨著熱浪蔓延,出現高溫天氣的地區明顯增加,中國中央氣象臺7月29日繼續發布高溫預警說,從當日開始,中國15個以上省區市都會出現高溫天氣。
  • 馮象讀《先知書》|一個疾苦人,他認得病痛(下)
    《先知書》,馮象譯註,牛津大學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672頁,180.00港元何西阿書先知書,三大先知之外,還有篇幅較短的十二篇,象徵以色列十二支族,以《何西阿書》起頭,稱「十二小先知」。何西阿(hoshea`,耶和華「拯救」),是小先知裡唯一的北國人氏,生平不可考了。他蒙召傳道(前750~721),恰逢亂世。
  • 馮象:先知為什麼要被考驗?
    他明白,此時此刻,若非絕對服從考驗者的命令,便不足以證成耶和華的先知,不能無愧於子民聖祖之稱號。       可是,如果說先知受苦乃神的考驗,關乎人神關係的日常維護(詳見《信與忘:約伯福音及其他》,馮象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年版),那就迴避不了經師論辯的一個老問題:造物主無所不知,何須考驗他的先知?
  • 最早預言基督再來的先知—以諾
    事實上以諾並不是先知,他只是一個最早與神同行的人,而他對於基督再來的事情,卻比舊約的眾先知更「先知」。這事是主耶穌的弟弟猶大所透露出來:亞當的七世孫以諾,曾預言這些人說:「看哪!(猶:14-15)以上經文說明了以諾是最早預言基督再來的先知。其實在以諾預言基督再來的時候,基督固然未降生,連那些後來預言基督要降生的先知們,像以賽亞,彌迦等,也未出世。以諾的預言是超越時空的。
  • 先知逝世時,歐麥爾那雷厲風行的作風蕩然無存
    光復麥加前夕,先知的叔父阿拔斯·本·阿卜杜勒·穆塔裡布曾到穆斯林軍營中去看望先知。他看到了侄兒所率軍隊的威力是古萊什人無法抗拒的。他騎著先知的白色騾子出了大營,正巧古萊什人艾布·蘇富揚·本·哈爾卜出麥加城探聽消息。艾布·蘇富揚和自己的同伴交談時,阿拔斯聽出了艾布·蘇富揚的聲音。
  • 聽蟲燒夏(西天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