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在科幻與現實之間,探索科幻電影裡真實的科學影蹤

2021-01-08 騰訊網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是為宇宙。

宇為空間,無邊無際;宙為時間,無始無終。

宇宙,浩渺與神秘。

在宇宙和星空的尺度上,科幻與現實在不停地丈量。

而人類正是拿著一把自己的尺子,抬頭仰望著星空,低頭思索著宇宙。

時間、空間、精神、物質、能源、科技,在人類的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裡,不斷的交織。

短暫與永恆、相對與絕對、禁錮與超越,永無止境;

而科幻與現實,交匯成未來。

21世紀以來,科技飛速發展,各種新技、新應用層出不窮。

3D列印、5G通訊、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實境、量子技術、基因編輯、無人駕駛、新能源等等

已經深入到人類的生活。

科技帶來的改變,遠超可感知的範疇,改變了人類自身,也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生活是人類的主動與被動融合探索的體現。

當源於生活、容納現代科技與多種藝術於一體的藝術形式--電影出現後;

當科學觀念、藝術想像和電影手段三者結合時,科幻電影隨之產生。

當科幻電影中的一個個片段在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呈現時,

我們又該如何界定:何為科幻?何為現實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美國十大科幻大片推薦,值得觀看的美國科幻電影
    美國的科幻大片真的很多,舉不勝舉,因為科幻大片一直是好萊塢大片的主題之一。科幻大片從投入資金到拍攝、後期特效製作都是大手筆。美國電影相比國內電影在投資上毫不手軟,隨便一個大片都是好幾億美金以上。大片裡面的種種超越現代科技往往讓人非常的嚮往,同時也覺得非常炫酷。因此科幻大片一直都是電影行業裡面非常受歡迎的類別。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10部好看的美國科幻大片。
  • 《太空救援》真實太空巨製 重寫科幻電影新秩序
    原標題:《太空救援》在京首映 將科幻照進現實   1月9日,以「暢享太空」為主題的《太空救援》首映發布會在京舉行。「這是一部全程無尿點的電影」,觀看完首映之後,有觀眾這樣表示,「在真實展現歷史事件的同時,影片的節奏非常緊湊,對人物性格的把握很精準,驚心動魄的故事背後,展現了人性的偉大。」
  • 科幻電影是站在科學懸崖上的飛翔——麥可·萊維特、基普·索恩、劉慈欣等共話影視裡的科學
    流浪地球》等科幻影片,共話科學與藝術的跨界,並就電影中涉及到的科學概念,進行了理論解讀。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程波認為,電影作為媒介,彰顯了科技趨勢與技術前瞻,而科幻電影則是站在科學懸崖上的飛翔,「懸崖是已知科學的邊界,人的想像力推動著『縱身一躍』,飛向未知的探索,」在麥可?萊維特看來,一部好的科幻電影,的確能助推科學進步。因為科幻與現實有很大的差距,一些不可能發生的情況和場景在電影中進行展現,將吸引人們去關注科學和背後的一些理念,做更多的思考。
  • 從光速旅行到巨型機甲,科幻電影裡的技術正在成為現實
    科學幻想就是給不切實際的想像強加上一對科學的翅膀,使它看上去不那麼荒唐和滑稽——王朔科學和幻想之間有一種微妙的關係,科幻不是魔法,不是《哈利波特》裡的攝魂怪和火球。子彈都追不上的火車城際高鐵出現在很多科幻作品裡,但Elon Musk提出了一個更為大膽的方案,這個想法和他的火星移民,腦機接口等想法一樣不靠譜,卻引來了很多人去努力實現它。
  • 夢想照進現實:科幻電影裡的「機械外骨骼」圖鑑
    機械外骨骼這東西看似神奇,其實很多年前就已經在各類科幻電影裡出現,未來+硬漢+戰爭+外骨骼,幾乎「等於」一部老少鹹宜的科幻大片。穿上鋼鐵戰衣,就能力大無窮並且刀槍不入,雖千軍萬馬不懼,取敵首級如探囊取物。這樣的幻想源於冷兵器時代,古人的盔甲不就是這個設計初衷嗎?只是在科技尚未到達那個高度之前,人類只能幻想,好在電影能逐步完善咱們的夢想。
  • 中國科幻文學:現實比科幻更「科幻」
    科幻文學有「預言性」「生存的現實比科幻更科幻。」科幻作家韓松以著名科幻作家葉永烈所著《小靈通漫遊未來》為例,闡述科幻文學的預言性。《小靈通漫遊未來》至今以300萬冊位居中國發行量最大的科幻小說之一。可葉永烈於1961年投稿至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時卻遭到回絕。
  • 從科學邏輯到瘋狂想像,科幻並不虛構
    另一方面,科幻作品中的世界觀是約定俗成的,不僅是表達觀點,更是在打造一個完整的、陌生的新世界,包括世界的每一個細節。比如,凡爾納的「月球世界」、威爾斯的「未來世界」、劉慈欣的「三體世界」、郝景芳的「摺疊世界」。但無論是哪一方面,都與現實世界不同,科幻世界需要強大的科學邏輯和瘋狂的想像力,而了解一個作品對科幻世界的建構,或許也將對現實社會的能夠有更深刻的認識。
  • 這些科幻電影裡的神預言都變成了現實!
    不過預測這事,有很多的電影都做到了,其中一些甚至讓我有「細思恐極」的感覺。在此,我為大家精選了10部神預言到讓你張大嘴巴,不知道說什麼的電影~《原始碼》豆瓣評分:8.3預見性:一個和平世界簡單幹脆的1個半小時,1套理論,1場愛情,1個生生不息的懸念,以及N個其實不分主副、無所謂誰控制誰的平行宇宙。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讓人激動不已的科幻電影《星際探索》
    儘管在登月工程結束之後世界各國在航天事業上就再也沒有重大突破,但是人類對茫茫宇宙的探索卻從未停止過。2019年剛剛上映的科幻電影《星際探索》就為我們展現了地球人對宇宙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以及讓人激動不已的前景。
  • 聽科學家談他們喜歡的科幻電影
    新華社上海3月10日電(記者有之炘)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驚豔登場讓眾多影迷欣喜,其原著作者劉慈欣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科學的想像力比科幻要瘋狂得多。」那麼,你想知道「較真兒」的科學家愛看什麼科幻電影嗎?科學家所預見的未來有多「瘋狂」呢?來聽聽這幾位參加今年全國兩會的科學家怎麼說。
  • 欲望、理性與真實:科幻電影中的人工智慧倫理問題
    摘要:科幻電影在較深的精神層面凸顯了人工智慧科技發展所造成的當代倫理困境,本質上是關於當代人的欲望與理性之間的對立、矛盾、鬥爭和解決。回歸智能社會本身,反思智能社會的真實嚮往,以我們自己的方式解決智能社會中人自身的困惑與焦慮,進而正確引導尚不成熟的人工智慧趨利避害發展,就有了重要現實價值。
  • 科幻裡的科學-新聞專題-科學網
    病毒改造不是問題,常規的分子生物學操作;識別特定目標也不難,開篇提到的人與人之間基因組差異0.1%,所以每個人有特定的SNP信息,根據這個很容易可以鎖定目標。     病毒傳播不是問題,網絡科學的結果表明這個世界是六度的,人和人之間聯繫緊密,所以病毒很容易傳播。
  • 《太空救援》在京首映 將科幻照進現實
    「這是一部全程無尿點的電影」,觀看完首映之後,有觀眾這樣表示,「在真實展現歷史事件的同時,影片的節奏非常緊湊,對人物性格的把握很精準,驚心動魄的故事背後,展現了人性的偉大。」    「《太空救援》在真實事件中取材,在科學基礎上探索,既保留了太空科學的核心,也做了恰如其分的藝術處理,我們在敬畏宇宙至美的同時,也將在太空知識方面獲益,這樣的影片無疑為中國科幻電影樹立了新的標杆,值得每個影視從業者揣摩和學習
  • 最反科幻的科幻電影——《飛向太空》
    前者太過著名,雖然也會被冠以晦澀的影片,但終歸還是基於有邏輯的電影語言,能較為理性的分析,也能獲得更多人的關注。而後者一上來就打破了對電影語言地固有的認知,以電影本身去表達精神思想,這也逼迫觀眾必須主動地去靠近體會,因此喪失了大批觀眾。《飛向太空》影片直譯為《索拉裡斯》或《索拉裡斯星》,它被影迷譽為科幻電影中的科幻,也被稱作是一部講述關於科幻電影的科幻作品。
  • 太空版「我的爸爸去哪兒了」,科幻電影《星際探索》(下)
    儘管在登月工程結束之後世界各國在航天事業上就再也沒有重大突破,但是人類對茫茫宇宙的探索卻從未停止過。2019年剛剛上映的科幻電影《星際探索》就為我們展現了地球人對宇宙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以及讓人激動不已的前景。
  • 《太空救援》首映禮將科幻照進現實
    ,重寫了英雄無畏的硬漢傳奇,更是人類科學文明與太空探索歷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太空救援》模式可借鑑 中國科幻電影需要找準自己的方向  「《太空救援》在真實事件中取材,在科學基礎上探索,既保留了太空科學的核心,也做了恰如其分的藝術處理,我們在敬畏宇宙至美的同時,也將在太空知識方面獲益,這樣的影片無疑為中國科幻電影樹立了新的標杆,值得每個影視從業者揣摩和學習。」
  • 世界十大科幻電影
    《盜夢空間》是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瑪麗昂·歌迪亞等主演的電影。影片劇情遊走於夢境與現實之間,被定義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毒液:致命守護者》是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騰訊影業、漫威影業聯合出品,索尼電影娛樂公司發行的科幻電影,由魯本·弗雷斯徹執導,湯姆·哈迪、米歇爾·威廉士、裡茲·阿邁德等人主演。 影片改編自漫威漫畫,講述了埃迪·布洛克受到不明外星物質共生體的入侵與控制,成為亦正亦邪的另類超級英雄的故事 。 該片於2018年10月5日在美國上映,2018年11月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丨科幻電影是站在科學懸崖上的飛翔
    科幻影片能否助推科學進步?人工智慧、宇宙文明的探索,應如何把握理性的尺度?在昨天下午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官方活動——「科學嘉年華」大師分享會現場,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中科院院士王建宇,科幻作家劉慈欣共話科學與藝術的跨界,並就電影中涉及到的科學概念進行了解讀。近年來,《星際穿越》《流浪地球》等科幻影片成為最受歡迎的類型電影之一,一部好的科幻片有何標準?
  • 科幻電影中有哪些科學元素是真實存在的?
    自《星際穿越》、《回到未來》等多個以科技為主題的電影熱映以來,人們對電影中的科學的探討就從未停止,這些科學元素是真實存在的嗎?是電影先於科學還是科學先於電影?也許這都不重要,至少,我們一直走在前進的路上。
  • 黃鳴奮:科幻電影裡的金星想像
    科幻電影在20世紀嶄露頭角,將金星置於新的參照系下加以描繪,從20世紀50年代起陸續推出多部相關作品。在科學實踐中,隨著人類宇航事業的推進,金星順理成章地成為探測的對象。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科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哈羅德·莫洛維茨(Harold Morowitz)等人提出了探索金星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