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戰機不斷問世,在這短短幾年內解放軍就先後裝備了殲十改,殲十六,,殲十五,殲二零等先進的四代,五代戰鬥機,而運20,ARJ,C919等運輸機,客機的首飛,裝備也填補了我國在大飛機領域的空白。我國航空工業水平快速發展,已經在世界航空發展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但是中國航空業一直有著嚴重的「心臟病」——發動機。航空發動機長期落後於歐美先進行列,毫無疑問會嚴重製約整體技術水平的發展。
航空發動機製造的關鍵是材料的精密加工,加工技術決定了材料的性能,只有高性能的合金材料才能夠經受住高溫,高壓,高過載的三「高」技術水準要求。中國科學院院士、空軍工程大學航空航天工程學院教授李應紅在十幾年如一日的研究工作中,成功的完成兩種型號雷射衝擊強化設備的研製,使得中國的合金精密加工技術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發展,領跑世界先進水平。
雷射強化技術是最新,最先進的表面強化技術,美國在F119上風扇和壓氣機整體葉盤採用雷射衝擊強化技術將部件的疲勞壽命提高了4倍。該技術是利用高峰值功率密度(>109W/cm2)的脈衝雷射透過約束層後作用於金屬靶材表面的吸收層上,產生受約束的高壓(>1GPa)等離子體,產生的衝擊波使金屬材料表層產生塑性變形,獲得表面殘餘壓應力,從而提高結構疲勞性能。
李應紅教授的成果很快應用於實際生產,已經與相關部門企業聯合建立雷射衝擊強化工業生產線,打破了西方國家長期以來在這一領域的獨大,中國航空發動機的重要問題得到了解決,整個航空業也將擺脫這一「心病」,並在更廣泛的領域為關鍵構件的抗疲勞製造做出應有的貢獻。(g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