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米特人:一個被遺忘的具有「白人」形態的非洲人

2020-12-04 楊雪英520

引言

通過了解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就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人種的變化是具有一定的地域差異的,在地球上,不同大陸上生活的人種都有著截然不同的特徵,而通過分析各個大陸上出現的人種的特點,我們也會對不同的大陸有著不一樣的見解。

然而,在非洲大陸上,卻有這樣一個奇怪的人種,他們雖然是不折不扣的非洲人,卻具有著一定的白人形態,而這個人種就是哈米特人。那麼,為什麼哈米特人的形態是如此特殊的呢?哈米特人又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之下進化而來的呢?

遠古時期非洲人種的發展進程

在非洲大陸上,基於一些特殊因素的影響,因此,這片土地上的人種類型也是比較豐富的。在公元前五千年左右,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非洲大陸上出現了一些新的人種,根據考古學家的發現可以看出,目前所發現的最早的非洲人類化石所歸屬的人種類型應該是尼格羅人,而這一歷史時期所對應的就是埃及早期的王國。從這一發現中就能夠感受到,早在古埃及社會中,非洲大陸上的人類就開始了新的進化與變遷,而這也能夠證明,現如今所有非洲人的先祖,都與古埃及文明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

在《非洲發展史》中就曾經對遠古時期的非洲人中有著這樣的描述:

「非洲人的遠祖可以稱得上是古埃及文明中的決定性因素。」

由此可見,雖然說現如今的非洲發展水平並不是很高,但是在過去的歷史上,他們卻對人類文明的推動有著巨大的貢獻。

古代非洲社會人種的複雜性

在研究古代非洲的歷史上,我們通常要藉助很多歷史古蹟的幫助,而通過對這些古蹟進行分析,我們也可以最大程度地還原古代非洲社會中人種類型的複雜性。曾經,一位科學家在來到撒哈拉地區進行考察時,就發現了許多特殊的巖畫,而在結合了歷史資料對著部分巖畫進行分析之後,我們也可以肯定,在古埃及社會中,尼格羅人的存在是可以得到確定的。在早期非洲發展的進程中,尼格羅人所佔據的也是社會主導地位,如果說當時的非洲大陸沒有得到尼格羅人的努力開拓的話,或許現如今的非洲社會只會更加落後。

在最開始的時候由於社會生產力水平較低,因此,尼格羅人也主要是以狩獵為生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生產技術的提高,尼格羅人也掌握了更多的生存技能。在《古埃及文明》中就曾經有過這樣的描述:

「尼格羅人對整個古埃及歷史有著革命性的貢獻,在他們的幫助下,撒哈拉附近的人種類型也得到了大大豐富。」

而在此之後,古代撒哈拉附近的居民為了尋找更加優質的生活環境,就選擇了大規模的遷徙,而在遷徙的過程中,隨著他們對外交往的頻繁,因此,其內部的人種也得到了相應的改變,而這也就為後來非洲大陸上的人種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哈米特人與白人之間的聯繫

在現代非洲社會中,通過科學家的分析可以發現,唯一能夠與遠古非洲人有聯繫的人種應該就是布須曼人,而在對其進行進一步研究的過程中,專家們也發現,其實,除了布須曼人之外,在非洲大陸上,還曾經出現過一個人種集團,他們就是哈米特人。

通常來說,我們所認為的非洲人都是黑色皮膚為主的,但是,這些哈米特人卻具有著與白人相似的特徵,在對哈米特人的基因進行分析後,我們也會發現,這些具有著白人特點的非洲人,其祖先應該和歐洲人一樣,都是高加索人種。雖然說他們在最開始的時候應該被歸為白人的行列,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哈米特人也在遷徙後逐漸融入了非洲社會中。

在《東非變遷》中就對哈米特人有著這樣的記載:

「公元前五千年左右,當哈米特人來到東非土地後,他們就開始在這裡定居,並展開了新的生活,而隨著哈米特人的到來,原本的尼格羅人與哈米特人之間也誕生出了一種班圖人種。哈米特人的出現,使得非洲大陸上的人種也得到了豐富。」

由此可見,雖然說哈米特人和現如今的歐洲人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但是,他們的到來同樣對非洲人種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雖然說有些人認為,歐洲人的人種就是要比非洲人高貴一些的,但是,從哈米特人的發展歷程上就能感受到,其實,人種與人種之間應該是一個平等的關係,並不存在優等人種和劣等人種的說法。無論是在哪個大陸之上所發展起來的人種,都對當地的歷史變遷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過去的很多年裡,有許多人都認為尼格羅人是要天生落後於哈米特人的,但是,這種說法顯然是沒有什麼歷史根據的,畢竟在過去的社會中,尼格羅人和哈米特人所從事的經濟生產方式都有所不同,而不論是哪種經濟生產方式,對於非洲大陸的發展都是具有一定的幫助的,因此,我們並不能認為帶有白人血統的哈米特人就天生高貴。

雖然說哈米特人的高貴論已經在非洲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了,但是,在未來的社會中,隨著科學水平的不斷提高,相信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人種本身並不具有高貴性。

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就可以看出,其實,人種的演變是非常複雜的,雖然說不同的自然環境會對人種產生一定的影響,但這卻並不是影響人種發展的唯一因素。在了解人類歷史進程的過程中,我們也應該全方位地看待問題,這樣一來,我們對歷史的演進過程也將有著更加清楚地了解。

參考資料:《非洲發展史》、《古埃及文明》、《東非變遷》

相關焦點

  • 哈米特人:一個被遺忘的具有「白人」形態的非洲人
    然而,在非洲大陸上,卻有這樣一個奇怪的人種,他們雖然是不折不扣的非洲人,卻具有著一定的白人形態,而這個人種就是哈米特人。那麼,為什麼哈米特人的形態是如此特殊的呢?通常來說,我們所認為的非洲人都是黑色皮膚為主的,但是,這些哈米特人卻具有著與白人相似的特徵,在對哈米特人的基因進行分析後,我們也會發現,這些具有著白人特點的非洲人,其祖先應該和歐洲人一樣,都是高加索人種。
  • 被遺忘的民族:哈米特人,具有「白人」的形態的非洲人
    對尼羅河下遊出土的埃及早期王國時期,大約公元前3000年以前的八百個顱骨進行分析的結果,說明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尼格羅人,或我們所了解的尼格羅人的祖先。這很可以支持這樣一個觀點:現今非洲人的遠祖,是創造古代埃及文明的居民中一個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成分。對語言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
  • 南非白人統治時期,不斷發展起來的民族解放事業增強了非洲人意識
    白人統治時期,南非的非洲人既可分成不同的社會階級,亦可分為不同的民族群體,但兩種類型的劃分彼此對立。與社會階級關係相比,民族關係的重要性次之。非洲人說班圖語,保留其非洲文化特徵,他們基本上屬所謂的部族。
  • 26年前,南非白人同意給予黑人平等
    1992年的3月17日對於南非共和國的黑人來說是一個值得「狂歡」的日子,這一天由時任南非總統弗雷德裡克·威廉·德克勒克主持,320多萬南非白人公民就政府是否進一步廢除種族隔離制度,並給予黑人平等進行公決。
  • 西方的價值觀為南非黑人挑戰白人權威提供了思想武器
    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非洲人後來挑戰白人權威提供了思想武器。那些受過教育的黑人大多能夠接受西方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他們已部分地西方化,然而,已西化的黑人的價值觀不是與南非白人的主流價值觀接近,而是與歐洲文化主流價值觀相接近。他們有選擇地接受普世主義、成就、自由、個人主義和平等觀念,反對白人種族主義的毒瘤。
  • 基因具有差異性?科學家:中國人與非洲人的基因有較大差異
    文/貓行圖/網絡 基因具有差異性?科學家:中國人與非洲人的基因有較大差異基因工程是現代科學技術當中,最為神秘莫測的一個領域。科學家們通過對體內基因的研究發現,地球各處的人類體內的基因,是具有很明顯的差異性的,中國人和非洲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周強會見土耳其司法部部長阿卜杜勒-哈米特·居爾 - 人民法院報
    圖為周強會見土耳其司法部部長阿卜杜勒-哈米特·居爾。孫若豐 攝     本報北京11月14日電 (記者 孫 航)今天下午,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最高人民法院會見了土耳其司法部部長阿卜杜勒-哈米特·居爾一行。    周強對阿卜杜勒-哈米特·居爾部長一行到訪表示歡迎。周強指出,中土兩國關係發展順利,兩國司法界保持著良好合作關係,相信居爾部長此次訪華,必將進一步推動兩國友好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 黑人要和白人混血幾代才能接近白人膚色?
    以前,不少人都把黑人等同於非洲人,甚至錯誤的以為非洲人都是黑人、非洲人黑是因為被太陽曬得。知道之前看到非洲的黑人小夥在成都中暑,才讓很多人知道並不是非洲和熱沒有必然關係,而生活在非洲的人也不都是黑人。白色人種的遷徙和分布更為複雜不知道的人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白種人的原生地之一竟然有北方,另外一個原生地則是歐洲、南亞和西亞。別看現在大洋洲和美洲都生活著很多白種人,但他們中的大多數其實都是當時歐洲人的後裔。
  • 黑人的基因與白種人相近,還是黃種人的基因與白人接近?
    可能直到現在都還有人認為:黑人的智商天生就沒有白人和其他人種高,黑人能在很多運動競技中獨佔鰲頭是因為天生就運動細胞發達。但人與人之間的基因差異大小,真的可以從膚色差異一分高下嗎?黑人的基因與白種人相近,還是黃種人的基因與白人接近?
  • 世界史:非洲人國民大會的支持者則在叫喊和歡呼
    新聞記者開始大聲地提問題, 電視記者也開始向前擠, 非洲人國民大會的支持者則在叫喊和歡呼。 即使這種混亂稍稍讓我感到有點兒不知所措, 但它仍然是一種令人愉快的場面。當一個電視臺記者把一個長長的、 黑糊糊、 毛茸茸的傢伙對著我的時候, 我情不自禁地向後退了一步, 還以為那是在我被關押期間發明的一種什麼最新式武器呢! 溫妮告訴我, 那是一種麥克風。
  • 黑人需要多少代混血,才能變成白人?那黃種人呢?答案想像不到
    因為世界各地的各個種族都可以和所有地區的人類實現通婚,並且產生具有生育能力的下一代,在生物界,所謂的同一個物種,就是指彼此之間可以產生具有生育能力的下一代。由於長期的地理隔離,歐洲人和東亞人演化出了淺色皮膚,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的皮膚則變黑了。正如美拉尼西亞人與歐洲人金髮形成的原因一樣,黃種人和白種人的淺色皮膚,同樣也是趨同演化的結果。當然,東亞的古DNA數據不如歐洲豐富,在中國和日本,有大量的古代人類留下來的遺骸,並未提取DNA進行研究,東亞的古DNA研究仍然處於起步階段,因此,我們只能根據有限的基因數據,作出一些合理的推斷。
  • 為什麼非洲人很多人都是「厚嘴唇」?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非洲人的嘴唇大多都是比較厚實的,厚嘴唇似乎成為了非洲人除了膚色之外的另一個非常顯著的標誌。那麼,你是否想過為何非洲人很多都是「厚嘴唇」?為何非洲人的嘴唇都很「厚」?有觀點認為,非洲人之所以嘴唇看起來很厚是因為他們為了更好地散熱。我們知道,非洲人生活在赤道地區附近,那裡的天氣炎熱,而且還很少下雨,這就導致非洲人平時要承受的熱量要比我們多很多。所以,古老的非洲居民為了適應當地的環境,便在進化的過程中讓自己的鼻子變大,同時也讓嘴唇變得更厚,因為這樣會起到散熱的作用。
  • 黑人需要多少代混血,才能完全擁有白人特徵?
    關於「黑人需要混幾代血才能接近白人膚色?」這個問題,實際上要兩種情況來看,一種就是自然狀態下,經歷多少代能實現一個區域所有的黑色皮膚人種變成白色皮膚,還有一種就是讓黑人不斷和白人繁衍後,子代再和白人一直繁衍下去。那這兩種各需要多少代呢?
  • 班圖人的遷徙:使非洲成為世界上民族成份最複雜的地區
    非洲人主要屬於兩大種族,即尼格羅人種(黑色人種)和歐羅巴種(白色人種)。尼格羅人種佔全非人口的三分之二,他們可分為蘇丹人和班圖人兩大系統。班圖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集團,幾乎佔全非人口的三分之一,分布在赤道以南的廣大地區內。它們的外形特徵為黑膚捲髮、大嘴厚唇、鼻大扁平。班圖人都有著血緣關係,而且也有共同的語言。
  • 白人的定義標準是什麼?白人與白種人有什麼不同?應該如何區分?
    這個問題又是一個國內人士分不清的一個混亂概念。其實它一點兒都不混亂,只是大家還沒有把西方人的邏輯搞清楚而已。有的人能夠搞清楚,但是準確的概念尚未普及,那麼今天就來說一說,白人和白種人的定義標準。我們以最明顯的美國為例,美國的種族大概有六種,分別是白人、西班牙裔、黑人、亞裔、印第安人和太平洋島民。
  • 付成雙︱白人的史詩,印第安人的悲歌,毛皮動物的末日
    北美西北海岸的毛皮因為輸往中國市場而對中國學者來說具有特殊意義。1609年,他幫助休倫人襲擊了易落魁人的一個部落,從此與強大的易落魁人結仇,後者則與英國人聯盟。休倫人是法國人在毛皮貿易中的第一批獵手和中間貿易商。隨著毛皮貿易產地的不斷深入內地,法國人的獵手和中間商也不斷西移。1640年代後,隨著休倫人的滅絕,渥太華人、奧吉布瓦人、達科塔人、曼丹人直至最西部的部族,大部分都先後捲入毛皮貿易之中,不是變成獵手,就是中間人。
  • 黃種人、黑人和白人各自發展了幾萬年,為什麼沒有生殖隔離?
    答案很簡單,黑種人、黃種人、白種人以及棕色人種都屬於人屬(Homo sapiens),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而不是不同的物種。再者,「種族」二字只是過去人們根據語言、膚色和相貌等外部特徵劃分而來,屬於文化(社會)概念,不是生物學的概念。  但歸根結底,人類各個人種之間沒有形成生殖隔離,主要還是人種分化的時間太短了。
  • 科學家發現非洲人身上有尼安德特人基因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通過新的計算方法發現,非洲居民擁有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比以往認為的多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在約書亞·阿基(Joshua Akey)的領導下研發出一種新的遺傳信息處理方法,能在人類基因組中尋找尼安德特人序列。研究者們的方法稱為IBDmix(IBD指identity by descent,同源一致性),按這種方法,兩個個體的基因中出現相同的DNA片斷,可以認定他們擁有共同的先組,而IBD片斷的長度取決於兩個個體擁有共同先祖的時間長短。
  • 白種人好看,亞洲人醜?這種謊話再也騙不了人了
    在有些人眼裡,亞洲人醜的佔多數,白種人好看的佔多數。有的亞洲女性,會為了生個混血寶寶,不惜花大價錢去海外購買白人精子,給自己的後代「改善基因」。三、國力決定人種強勢,文化入侵造就審美咱們上文說了,非洲人覺得皮膚黝黑,黑到發亮才是美的。白人踏上非洲大陸的時候,非洲人覺得來了一群醜鬼!
  • 鬣狗為什麼會懼怕非洲人?短短一分鐘,讓你明白非洲人的殘忍
    鬣狗為什麼會懼怕非洲人?短短一分鐘,讓你明白非洲人的殘忍非洲草原上生活著一種長相醜陋、兇猛異常的動物,這種動物就是鬣狗、它們常常是集體出動,一般的大型食草動物遇上它們基本上都逃脫不了,就連獅子都不敢輕易與它們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