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申報截止,「以獎代補」政策驅動力已然釋放

2020-11-26 騰訊網

自「以獎代補」政策發布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的熱情被再一次「點燃」。

今年11月15日,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申報截止。有消息稱,自9月16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五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以來,已有約20個城市群提交申報材料。與此同時,各地方及相關企業的積極性被極大調動,「以獎代補」政策驅動力顯然已經開始釋放。

「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正處於一個新的機遇期,五部委推進示範應用,將為其發展增添新的動力,有利於形成星火燎原的態勢。」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全世教授對《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

中央財政補貼方式調整在即

多個省市明確產業發展規劃

據了解,2009年以來,中央財政一直採取對消費者給予購置補貼的方式,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截至今年7月,我國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超過7200輛,建成加氫站約80座,社會資本投入積極性明顯提高。但是,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仍面臨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缺失、企業創新能力不強、加氫設施建設難等突出問題,政策調整優化勢在必行。

今年4月,財政部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提出「調整補貼方式,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

與此同時,全國多地也不斷吹響發展氫能經濟的集結號。11月13日,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科委、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財政局聯合印發了關於《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實施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計劃》)。根據《計劃》,到2023年,上海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要實現「百站、千億、萬輛」總體目標,規劃加氫站接近100座並建成運行超過30座,加氫網絡全國最大,形成產出規模約1000億元,發展規模全國前列,推廣燃料電池汽車接近1萬輛,應用規模全國領先。《計劃》主要強調了「四化」突破,核心技術自主化、關鍵產品產業化、示範應用規模化和基礎設施便捷化;主要聚焦於提升「四創」能力,實現技術、產品、應用、環境四位一體創新體系高質量發展。

而就在一天前,廣東省發改委印發《廣東省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圍繞著力培育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支持氫燃料電池技術研發創新、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推廣應用、加快推進加氫站規劃建設、多渠道增加氫源供應以及著力完善產業配套六大方面展開。

今年9月,《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出爐,提出2023年前,培育3~5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龍頭企業,力爭推廣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全產業鏈累計產值突破85億元;2025年前,培育5~10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龍頭企業,力爭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全產業鏈累計產值突破240億元。

「京滬粵三地的政策支持力度均有增加,有的優惠政策甚至可以疊加使用,這幾乎是前所未有的。」華泰證券分析師彭松林告訴記者。據悉,根據北京市的規劃,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所屬示範區可享受中關村、國家創新政策及臨空區、自貿區、綜保區「三區疊加」優惠政策;而且北京市已建立首期規模20億元的氫能產業基金,將投資氫能產業相關基礎設施和科技創新類項目。上海市提出不僅要落實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財政資金獎補政策,還要綜合發揮市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科研創新專項、產業轉型升級專項等政策作用,鼓勵銀行、保險企業、社會資本等機構對燃料電池產業鏈創新企業提供優惠貸款、創新金融產品等專項服務,這同樣是一種疊加的支持措施。

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廣東、天津、廣州、佛山、濟南、武漢、如皋、蘇州、成都等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出臺了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

聚焦核心技術突破和產業化應用

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增動能幹勁足

政策驅動之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上下遊企業躍躍欲試。11月18日,在2020北京國際道路運輸、城市公交車輛及零部件展覽會上,福田歐輝70MPa氫燃料電池客車BJ6122亮相,其勻速續駛裡程最高可達1198公裡。「70MPa已與目前日本和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燃料電池汽車上的儲氫罐承受壓力指標一致,這不僅可將加氫時間控制在5分鐘之內,而且可使燃料電池汽車的續駛裡程達到燃油車水平,而國內目前已建成的加氫站一般都是承受壓力指標在35MPa,加氫時間會相應較長。」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彭蘇萍向記者表示。

據悉,就在幾天前,福田汽車還向上海宜家提供了100輛42噸智藍氫燃料電池重卡,服務於上海宜家的中長途運輸。「立足北京,輻射京津冀,拓展長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區,共同推進各地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建設。」據北汽集團總經理、福田汽車董事長張夕勇介紹,這是國內首次大批量氫燃料電池重卡落地示範運營。今年9月,福田汽車發布全新《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戰略規劃》,進一步明確了發展目標。

11月16日,華菱星馬60輛氫燃料電池重卡產品籤約。與華菱星馬籤約的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至今採用其燃料電池技術的車輛累計運行已突破3900萬公裡。目前,針對重卡長時間運行、高負載率和持續高速工況等特點,重塑科技的氫燃料電池產品正向著高功率密度、長壽命方向發展。

與華菱星馬合作的夥伴輕程(上海)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負責燃料電池車商業化運營。截至目前,其成功運營了700多輛的燃料電池物流車,累計超過2000萬公裡,並推出了燃料電池汽車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解決方案。

近日,專門開發車用燃料電池電堆解決方案的上海驥翀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新一輪融資。目前,驥翀氫能已有多款電池電堆產品完成了商業化落地,並成功應用於多種型號的商用車。

「電堆是整個燃料電池系統中最核心的部件,也是氫、氧發生反應之處,目前國內掌握該技術的企業仍然不多。」同濟大學副教授馬天才認為,雖然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的產業鏈基本形成,但部分環節仍然存在技術瓶頸,如燃料電池發動機的技術瓶頸就包括電堆和儲氫,如何突破這些瓶頸,實現低成本高密度應用,是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亟需解決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通知》制定的思路正在於,支持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產業化應用,推動形成布局合理、各有側重、協同推進的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格局。中央財政將通過對新技術示範應用以及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應用給予獎勵,加快帶動相關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和整車核心技術研發創新;爭取用4年左右時間,逐步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構建完整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為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留出示範和探索的更多空間

產業發展即將迎來新的篇章

「中國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落後國外發達國家5~10年。」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教授張存滿向記者表示,國外氫燃料電池汽車突破了技術難關,開始攻克成本和服務設施問題,而國內仍然面臨著技術難題。

對於現存的技術差距,陳全世也表示認同。他分析道,一是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依賴進口;二是整車製造成本高;三是制氫技術落後,成本較高,難以大規模應用;四是氫氣存儲、運輸以及加氫基礎設施等方面,也有技術不足和成本過高的問題,這些都使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的使用成本增加,不利於規模化推廣。

「《通知》有針對性提出,示範城市群應聚焦技術創新,找準應用場景,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十分符合實際。」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姚春德表示,如果相關城市群或相關企業能按照《通知》要求,加強技術研發,實現相關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和整車產品研發突破及初步產業化應用;推動建立並完善相關技術指標體系和測試評價標準,完善燃料電池汽車和氫能相關技術指標、測試標準;探索有效的商業運營模式,完善政策制度環境,就會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穩健、快速發展。

「當前最為關鍵的,是要堅持創新,建立健全安全標準及監管模式,出臺加氫站建設審批管理辦法,確保生產、運輸、加注、使用安全,使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姚春德強調。

「《通知》對支持方式、示範內容、示範城市群選擇、組織實施等做了原則規定,但更多是留出了示範和探索的空間。」馬天才對記者說。

此時,申報示範城市群的相關地方和企業一定在「靜候佳音」,而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發展也將由此揭開新的篇章。

文:趙建國 編輯:龐國霞 版式:王琨

相關焦點

  • 政策解讀:定向寬鬆,小水灌溉!詳解燃料電池汽車示範5大要點
    財政部等五部委今日發布《關於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在發布日期一推再推後,燃料電池版「十城千輛」方案終於靴子落地。圖1 財政部發布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通知長久以來,業內企業對「以獎代補」政策文件翹首以待。
  • 燃料電池發展迎來新機遇
    近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能源局五部門聯合下發 《關於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該文件是《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的後續文件,並對「調整補貼方式,以獎代補,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進一步明確。
  • 聚焦場景 關注壽命 燃料電池電堆向大功率進階的背後
    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公布在即,自去年11月申報截止後,眾多企業敬候佳音,蓄勢待發。示範城市群名單雖尚未揭曉,但「以獎代補」政策驅動力已然釋放。記者了解到,自新政發布以來,多家自主燃料電池電堆企業布局的最新一代產品,均以大功率、長壽命、高功率密度等性能亮相。這種趨勢的背後,除了政策的助推之外,還有對燃料電池汽車最先開啟大規模應用場景的判斷。
  • 年終紀事2020|氫燃料電池掀起價格戰?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產銷數據顯示,1-7月,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90輛和403輛,同比分別下降66.5%和63.4%。屈指可數的銷量,也顯露著上半年行業沉寂的景象。  不得不說,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與政策支持力度關係重大。「上半年忙於抗疫,再加上新補貼政策還在醞釀之中,企業都在積蓄能量,做好內功。」
  • 政策東風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瓶頸與突破
    2020年,在鋰電汽車越發受到關注的時候,燃料電池汽車也開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新一輪的新能源汽車規劃逐漸明確,燃料電池汽車的相關政策不斷優化,行業發展開始提速。
  • 創建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加快內江氫能產業規劃編制、完善內江氫能產業鏈條、強化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示範應用場景打造、構建氫能產業發展集群等方面加強合作,創建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推動內江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軍氫能產業,內江目標明確。
  • 現代汽車擬在中國建氫燃料電池工廠 「以獎代補」下「空中樓閣」已...
    但有韓國政府消息人士稱,在貿易、工業和能源部審查了氫燃料電池系統出口的影響後,韓國商務部已批准這一計劃,認為建設一座氫燃料電池系統工廠,將為提高韓國汽車零部件出口中國這一全球最大汽車市場,鋪平道路。現代汽車作為韓國最大汽車製造商,也是該國汽車行業電氣化的領導者,在氫燃料電池上也已布局良久。
  • 新政促發展 氫燃料電池汽車駛入快車道
    記者了解到,近期,中國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下稱五部門)針對產業發展現狀,將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政策調整為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支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城市群開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攻關和示範應用給予獎勵,採取「以獎代補」方式,形成布局合理、各有側重、協同推進的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新模式。
  • 【杜科新材料•聚焦】2021年中國氫能與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十大...
    ,以示範城市群為單位,實行「以獎代補」,正式確定了未來四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的總基調。中短期來看,政策鼓勵和財政補貼是中國氫能產業發展的最大驅動力。除了中央財政獎勵,張家口等部分地方政府通過發行專項債券,搶抓氫能產業發展歷史性機遇,進行各類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示範推廣。實際上,2020年受疫情和政策調整影響,部分政府及市場訂單出現延遲交付現象,導致產銷量雙雙下滑。預期2021年,隨著中央獎勵及地方補貼政策落地,國內燃料電池汽車將迎來顯著增長。
  • 【杜科新材料 聚焦】2021年中國氫能與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十大預測
    2020年9月21日,五部委聯合下發《關於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對補貼方式進行重大調整,以示範城市群為單位,實行「以獎代補」,正式確定了未來四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的總基調。 中短期來看,政策鼓勵和財政補貼是中國氫能產業發展的最大驅動力。 除了中央財政獎勵,張家口等部分地方政府通過發行專項債券,搶抓氫能產業發展歷史性機遇,進行各類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示範推廣。實際上,2020年受疫情和政策調整影響,部分政府及市場訂單出現延遲交付現象,導致產銷量雙雙下滑。
  • 「研報掘金」新補貼政策「呼之欲出」燃料電池將迎來快速發展 機構...
    由此可見,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在8月實現了迅猛增長,表現明顯好於前7月。機構指出,目前燃料電池汽車還處於推廣初期,離不開政策補貼支持。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國家財政壓力較大、且部分企業停工停產,因而產銷量大幅下滑。近期多地政府加大了對燃料電池產業的扶持力度,新的補貼政策也「呼之欲出」,燃料電池汽車的產銷量有望逐步恢復並提升。
  • 燃料電池產業:2020年是方向年,2021年是起跑年
    2020年9月21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能源局 《關於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中央財政採取「以獎代補」方式對示範城市給予獎勵。這項堪比2009年電動汽車「十城千輛」的鼓勵政策引起了市場的強烈反響,全國22個地區申報了「示範城市」,為了獲得更多「示範城市」的訂單,產業鏈上的企業開啟了多地布局和應用場景的探索。
  • 氫燃料電池汽車 想說「愛你」還需努力
    這一系列問題既能在過去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經驗、教訓中找到部分答案,也需要在新的實踐中不斷探索。商用車or乘用車:誰才是最佳使用場景「充分燃燒後,1克液態氫可釋放出145KJ的熱量,相當於同等重量汽油或柴油的3倍多。而氫燃料電池汽車具備五大優勢:零排放、零汙染、無噪音、補充燃料快、續航能力強。」
  • 再見2020丨這一年,這些政策影響了新能源車市 - 第一電動網
    蓋世汽車整理發現,2020年發布的有關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政策有近十項,每一項政策都關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現在及未來。 《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2020年4月23日,財政部發布了《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該《通知》延長了補貼期限,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
  • 燃料電池汽車版「十城千輛」 特點解讀
    「以獎代補」方式對示範城市給予獎勵(有關通知另行發布)。爭取通過4年左右時間,建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形成布局合理、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可將此段表述簡單的概括為以下要點。一是「以獎代補」鼓勵優質區域優先發展;二是攻克核心部件技術及4年內實現新政補貼目標。
  • 氫燃料電池汽車正在加速駛入商業落地「快車道」
    劉小詩認為,從全球角度講,至2030年左右,部分氫燃料電池商用車車型將有望在多種使用場景中具備全生命周期經濟性優勢。現階段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的購置和使用成本仍然過高,需要通過創新商業模式擴大規模,均攤成本,在業務起步階段,應儘量保持多種商業模式(自營/租賃)的靈活性。不過,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還處於燃料電池汽車普及初期,高昂的成本使得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離不開政策補貼。
  • 2020年中國燃料電池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利好政策推動行業...
    氫燃料電池具有燃料能量轉化率高、噪音低以及零排放等優點,可廣泛應用於汽車、飛機、列車等交通工具以及固定電站等方面。近年來,燃料電池一直受到各國政府和企業的關注,其研發、示範和商業化應用的資金投入不斷增加,發展氫燃料電池具有非常大的戰略意義。
  • 燃料電池行情能持續多久?
    從9月底燃料電池以獎代補的政策出臺,11月15號示範城市申請截至,目前已經有20多個城市群申請,後面到12月中下旬審批通過後大家就要開足馬力開始生產燃料電池車,未來幾個月有望看到連續月度燃料電池車出貨量過千臺。
  • 科技部:繼續加強燃料電池技術開發應用
    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在官方網站上刊登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6592號建議(《關於加快推動燃料電池商用車發展的建議》)的答覆,答覆文件明確:科技部將延續自「十五」以來對電動汽車大力投入,並結合在燃料電池方面取得的新進展,推動燃料電池乘用車與商用車相關項目的儘早落地。
  • 第338批丨系統能量密度最高194Wh/kg 燃料電池加速滲透
    Model Y露出真容,威馬加入換電陣營,造自行車的開始生產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集中申報……臨近年底,最新一批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38批)(下稱《公告》)可謂亮點紛呈。從動力類型上來看,其中純電動汽車184款、燃料電池汽車33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6款。可以看出,在本批次車型中,燃料電池申報車型數明顯增加。從配套電池類別來看,其中磷酸鐵鋰電池155款、三元電池30款、燃料電池33款,其餘為錳酸鋰電池和鈦酸鋰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