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公司的中臺到底是什麼,有哪些種類、困境?

2020-11-30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劉言飛語」(ID:liufeinotes),作者 劉言飛語,36氪經授權發布。原題目《我看中臺》

中臺最近又成了比較熱的話題,結合我對中臺的認知,試圖跟你回答下這些問題:1.網際網路公司的中臺到底是什麼?2.中臺有哪些類型?3.中臺有哪些困境?4.網際網路公司中臺的現狀 5.關於中臺的建議

1

中臺化據說是馬雲參觀 Supercell 後在阿里巴巴提出的,要求「大中臺、小前臺」的模式。目標也很明確:小前臺距離一線更近,便於快速決策、敏捷行動;剩下的交給支撐部門做。

Supercell 的中臺化究竟是什麼呢?

首先,Supercell 一直倡導「Less is more」的組織文化,整體公司員工數量保持在極度精簡的水平,在去年底也沒有超過 400 人,而 2018 年營業利潤大約是 5.1 億歐元(39 億人民幣)。

在這樣精英文化的氛圍下,CEO Ilkka Paananen 力求員工不要被流程和管理機制束縛,給每個小團隊足夠的決策權。而且由於資源稀缺,每個小團隊可以更加聚焦手中的資源,選擇做最重要的事情。(Supercell 中的 cell 也是表達這個意思。)

(Supercell 的中臺理念示意圖)

這是組織中臺化

組織中臺化對遊戲的價值顯而易見。遊戲本來是創意行業,把決策權給業務前臺、中臺結構放權、CEO 主要來完成大家資源的支撐和整合,是合理的。

其次,據說 Supercell 是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技術中臺化,即前臺業務團隊可以利用現有的各種技術模塊,快速敏捷地試錯。(這點待求證,畢竟遊戲的複雜度很高,不知能中臺化到什麼程度。)

這是技術中臺化

技術中臺化的核心目的是成本。成本可以從兩個維度看,一個是資源浪費方面的成本,即公司有三四個業務線都在做同樣的事情了,那技術上實現能不能融合可復用的部分?另一個則是時間成本,即新業務能夠足夠敏捷地去使用既有的技術模塊去做探索。

實際上,實現中臺化的環境是相當苛刻的。連 Paananen 自己都說,他認為Supercell 的經驗不是對所有公司都有效,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他覺得 Supercell 的每個員工,都是能在外面成立公司自己當老闆的,因此這種精英文化和中臺化在公司得以保持。

2

反觀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這幾年都陸續提到了、或者在踐行中臺化。我了解到的許多中小企業,也在追隨大公司的腳步,搭建中臺能力。

不過中臺化顯然不是萬能的提效方案,也不是適用於各種公司各種領域的。誇張點說,很多人口中所說的中臺化,每個字兒看起來都一樣,但壓根都不是一件事情

除了剛剛提到了組織中臺和技術中臺,還存在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我們按照難易程度倒序逐一論述。

其一,技術中臺(基礎服務中臺)。

技術中臺指的是將大家都通用的技術能力聚合到一起,由同一個團隊負責,防止重複造輪子,是最容易實現的中臺化。核心價值是降成本,剛剛提到了。

各公司的基礎服務,以帳號體系為代表,都已經是中臺化的了。淘寶、天貓、飛豬等業務之間,快車、專車、順風車等業務之間,美團外賣、酒旅、團購之間,必然要做打通。

其二,數據中臺。

顧名思義,表面上數據中臺是各業務的數據能夠打通。不過在實際運用中,又分為多種。

基本的數據採集、數據倉庫建立和數據分析能力的共享,其實是數據技術中臺的範疇,是將做數據相關工作的技術團隊整合,來支持各業務。核心價值是降成本。

各業務線的數據打通、數據共享和協同運用,則屬於業務中臺的範疇,是以業務目標牽頭的(比如阿里的88VIP會員的前提就是用戶數據打通)。

有時這兩者是耦合在一起的,既有技術能力的共享,又有業務支撐。不過在國內數據分析的認知還比較淺(認為數據都是拉報表的),後者往往效果不佳。前者在不少網際網路公司倒是確實落地了。

在有些公司,數據中臺只是很粗淺地把數據整合到一起,並沒有解決任何問題,或者讓整合產生什麼價值。阿里雲中間件架構總監謝純良曾經說過,許多公司的數據中臺就是把數據加工成「大屏」,搞一個展示用的「大屏」就以為實現了中臺。意思就是,數據中臺如果不為業務服務,或者說為業務中臺服務,那就沒有價值。

其三,業務中臺。

既然技術模塊可以抽象出來復用,那業務模塊是不是也可以?在淘寶時用過的營銷策略,能不能直接挪到飛豬用?專車的策略能不能直接給快車用?這就是業務中臺的概念。

很顯然的,由於業務存在更高複雜度,因此難度更大。

業務中臺是各大公司追求的最終效果:前臺業務敏捷推進,後臺業務穩固支持。不過真實情況往往事與願違,難盡人意,真正做到業務中臺運轉良好的,很少見。

其四,組織中臺。

組織中臺剛剛講 Supercell 時提到了,是嫁接在前三種中臺基礎上,再加入「放權機制」的中臺結構。

阿里的中臺業務支撐能力可以支持新的電商相關業務快速創新;字節跳動把增長能力中臺化,頭條的增長部隊可以快速投入到抖音中去,甚至可以投入到海外各個國家各個產品;美團有試錯小團隊,會利用既有的技術能力、用戶流量等資源快速試錯,找到新的方向,包括外賣在內都是這樣來的。

這些都是組織中臺的體現。組織中臺與其說是中臺能力,倒不如說是內部創業的空間。它的核心價值應該在於「舊業務能否幫到新業務」,很考驗組織能力。有的公司內部創業,封閉隔離,跟這個公司自己投資了個新團隊,沒啥區別。

3

中臺的難點有幾個關鍵矛盾:

先說中臺團隊離業務遠。

為什麼中臺化的難度是:技術-數據-業務-組織?因為越往後,越需要業務團隊的介入,越要有業務認知才能做到中臺。而中臺團隊,天然就是離業務遠的。

各公司跟中臺團隊的協作,都存在很大的低效問題,一線的前臺業務團隊,要反覆與中臺溝通,才能講清楚業務需求的背景,在大公司,跨部門協作都會徒增成本。另外對於中臺業務團隊來說,長期離業務很遠,沒有成長性,在判斷需求時也不準確,很難獲得前臺業務團隊的信任。

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中臺團隊純支撐、被動接需求的狀態,成為「雞肋中臺」。更大的問題在於,中臺團隊的價值就是整合需求、抽象能力的,在對用戶和業務不夠了解的前提下,這塊就會做得特別吃力。如果是多個前臺業務的需求有了衝突,中臺團隊未必能做好協調,多方要反覆溝通扯皮。

針對這個問題,通常有兩個解決方案:

第一,中臺職責直接由最大業務方來擔任。

像貝殼的中臺模塊,就是由二手房先行推進的;而大多數通用的乘客司機產品流程,在滴滴也都是快車先發起的。最大的業務方離業務足夠近,能自己決策判斷大多數需求,更加高效。

這樣以來,就從「硬找一個中臺團隊來收集大家需求」變成了「老大哥發揮餘熱,把自己的能力共享出來」,具體要怎麼用,仍然是各自團隊來決策和執行。

第二,讓中臺團隊做業務閉環。

這隻適用於少部分情況,即中臺業務本身可以自閉環。常見的比如各公司的帳號體系(包括註冊登錄)、阿里的支付和訂單流程、滴滴的地圖和導航。這些業務與其它業務的關聯度不大,可以解耦,可以自己完成從用戶到業務的認知和決策,那就可以獨立出來自己做,其它業務希望使用的時候,對接通用接口就可以了。

而大多數中臺團隊負責的業務不太容易自閉環。比如滴滴不同業務線的接單流程,就很難抽象出來讓中臺團隊直接閉環自己做;或者像阿里不同業務線的商品部分、訂單流程部分和支付部分可以抽象,但用戶體驗方面,不同前臺業務差異太大,則很難抽象。

再說,中臺需求的優先級難排序。

很現實的問題是,中臺團隊會面臨無數的需求,要處理優先級問題。怎樣處理,很難有標準。

你可以說,用業務指標即可,比如哪個前臺業務方的需求能創造更大業務價值。這當然可以,但這有悖於前面提到的「中臺化是為了前臺業務更高效,尤其輔助創新業務」的作用。因為很簡單,你的創新業務沒幾個用戶的時候,就永遠得不到中臺支持,那還做個毛線。

結果往往就是,若嚴格按照量化收益來排序,小業務和創新業務的個性化需求永遠排不上,最後就只能自己完成,又是在「去中臺化」了。

這個問題暫時沒有什麼太好的解法。跟每個公司的人聊,幾乎都會碰到,小業務或者邊緣業務對中臺業務部門的詬病,認為不夠支持,需求都被堵死。除了自己做,只能寄希望於,自己需要的,中臺部門恰好已經提供了。

4

各公司的中臺化現狀,基於我的訪談和了解,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描述。

騰訊從大半年前提出中臺化之後,已經由 TEG 牽頭陸續實現底層技術的一些整合,以帳戶體系為主。數據的整合也在做了,不過應該更多類似數據倉庫的建設這種底層整合。從業務中臺來說,搜索、廣告、信息流都在陸續整合,基本是欽定某家的方式,分別是瀏覽器、廣點通、FCC(信息流與內容社區業務線) 牽頭做。微信仍然是飛地,不受任何中臺化影響,自給自足。

騰訊的難度應該是最大的,因為眾所周知,山頭林立,遍地賽馬。一些新業務,無數團隊都在做,而且是完全「去中臺化」的方式在做。我有個朋友所在的團隊,對內部嚴格保密地做新項目,怕被發現成了靶子,對外反倒是沒有那麼保密,很是魔幻。

阿里的業務中臺化應當是做得最好的。這張示意圖較好地描述了阿里中臺架構的情況。

中間的「業務平臺」中,各中心(Center)承擔自閉環的業務,是我前文中提到的對「離業務遠」的第二個解決方案。由於電商環境下各環節的用戶需求和體驗都有較高相似度,且阿里的組織文化建設得足夠高效,在阿里的中臺部門不會存在太多「中臺雞肋」的情況,能夠深入參與業務。

比如,阿里的用戶中心( User Center )就是統一帳戶管理部門,負責用戶畫像、用戶標籤等一系列基礎能力建設,同時也會負責前端體驗(比如「我的淘寶」)。商品中心(Item Center)會負責商品詳情頁,既有後端的信息邏輯,也有前端的體驗。

不管是「我的淘寶」還是「商品詳情」,中臺部門都是提供一套完整的基礎能力,由淘寶、天貓以及各種前臺業務部門自己去個性化使用(可以簡單理解成換皮)。

貝殼的中臺剛剛提到了,是由二手部門牽頭做,把二手和其他業務都面臨的業務模塊(房源管理、CRM系統、經紀人帶看/跟進能力、合同籤約等)抽象出來,提供給大家使用。中臺部門沒有單獨拿出來,而是跟業務部門強耦合。

滴滴除了基礎服務會有平臺產品部和一些支持部門(基礎信息、風控等),快車的不少業務模塊就是實際上的中臺(例如提供接單流程、營銷工具)。網約車雖是核心業務,但與其它業務相對解耦(單車、代駕、順風車、國際化、車服),對外中臺化的模塊不多,主要還是一些基礎服務。

字節跳動的中臺以用戶增長(投放拉新為主)、技術(算法為主)和商業化(廣告為主)三個部門為主,近期新增了直播中臺。很明顯的,這幾塊業務在各個方向業務上復用性比較強,業務獨立性也足夠。這樣就能與阿里的中臺類似,可以深入業務的同時保持中臺的獨立。

頭條的組織化極其看中效率,因此統一支持,效果俱佳。舉個例子,用戶增長團隊是手握預算、以bp身份介入許多業務、有許多產品功能上的決策權的,這跟有的公司的用戶增長其實就是市場投放而已,截然不同。

美團很少提到自己的中臺戰略或者能力。內部在搭建的主要也是基礎服務中臺和數據中臺。對於業務中臺來說,美團業務模式之間的差異性導致不太容易抽象(團購-外賣-酒旅-物流-新零售-單車-網約車)。

不過美團的組織建設對新業務非常友好,每個新業務都是得到了老業務支持(當然前提是數據本身做得足夠好)後生長出來的,無論是底層技術業務的支持,還是人力資源的支持,又或者是流量的支持。因此可以說美團具備一定的組織中臺文化。

京東提出中臺化後,也搭建了技術中臺、數據中臺,以及部分業務中臺(比如搜索中臺、營銷中臺)。從結構上跟阿里比較類似,不過相對低效一些,業務方與中臺的協作不夠順暢,會出現前文提到的各種問題。

整體來說,各司的中臺存在幾個特徵:

  • 基礎服務(帳號、支付、安全、風控等)能力的中臺,相對都很完備。技術中臺基本多多少少都在搭建了,滲透業務的程度各有不同。

  • 數據中臺也大都在搭建中,不過還是側重提供「採集、存儲、取數」的能力,雖說降低了研發成本,但跨部門協作通常會增加協作成本;這樣的中臺,距離能提供業務決策洞察的數據中臺,恐怕還比較遠。真正一般數據分析的工作都是各業務內自己閉環,自己完成。

  • 業務中臺視情況而定,有的公司業務之間天然不適合做中臺化。對於適合的公司,最常見的方式,一種是難以解耦閉環的情況,就採用「老大哥」式的方法,由核心業務來提供支持,比如貝殼、滴滴;另一種是中臺有機會掌握自己的業務,比如阿里的電商中臺、字節跳動的增長中臺。

最後,對於中臺化的問題,說幾個總結。

  • 中臺化還是要遵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道理。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中臺化策略,有的業務就不需要中臺化,有的中臺化反而會適得其反。有的公司壓根就只有一個業務,或者有幾個業務都沒有重複造輪子的現象,那硬去學習阿里的中臺,一定是東施效顰了。看阿里謝純良的採訪,包括我跟阿里的朋友了解到的,阿里的中臺也是「痛極思變」的過程,在跌跌撞撞中成長的,不是老闆一聲令下就全部到位的。

  • 中臺化的目標都是降低成本,分兩種:第一,現存業務之間重複造的輪子合併,降低成本;第二,為某些業務尤其新業務提供能力,可以低成本快速試錯。

  • 對於有的大公司,中臺化不是個技術問題,反而變成了組織問題,就是各業務線要不要接受別人提供的東西,還是我就要自己做;以及對於新業務來說,能否得到老業務既有能力的支持。

  • 對產品經理和運營來說,一定要加入可以業務自閉環的團隊,不要加入純支撐的中臺團隊。離業務遠會很容易成為「雞肋中臺」。比如在許多公司,基礎服務的中臺,壓根是沒有產品和運營這樣的業務崗的,都是技術。

希望能幫到你。

參考:企業紛紛效仿阿里建中臺,到底是盲目跟風還是不做會死?


相關焦點

  • 從數據中臺到AI中臺,企業到底要建什麼中臺?
    但其實「中臺」到底是什麼,很少有人能夠給出明確的定義。無論是專家還是普通人,對於「前臺」、「後臺」都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概念。對於普通人而言,前臺就是演戲時那個觀眾能看見的舞臺,後臺就是觀眾想看又進不去的那個地方。對於網際網路企業來說,前臺就是跟用戶打交道的應用和服務,後臺就是支持這些應用服務的技術、算法、數據、流程和基礎設施。
  • 網際網路公司都有哪些職位?程式設計師都做些什麼工作?
    大概是這兩年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導致了很多2C端的APP產品出現,普通人接觸的最多的軟體或者程序就是裝在手機裡的APP了,和這些APP的相處時間甚至超過了戀人和愛人! 所以,在程式設計師身邊的朋友問他們,程式設計師這個職業到底是做什麼的時候,程式設計師們為了解釋方便就會拿開發APP來舉例。於是在很多人心中,就給程式設計師扣上了APP開發的帽子。
  • 【出版物種類】什麼是出版物類型 出版物種類有哪些
    【出版物種類】什麼是出版物類型 出版物種類有哪些 出版物種類有哪些 不定期出版物以圖書(包括書籍、課本、圖片)為主。書籍有封面並裝訂成冊。圖片沒有封皮亦無裝訂。不定期出版物主要指圖書,圖書一般與書籍為同義語,但在統計工作中,有時圖書又作為書籍、課本、圖片三者的總稱。
  • 新加坡10大「不差錢」網際網路創業公司
    鑑於此,在新加坡必定會上演精妙絕倫的融資大戰;那麼究竟哪些企業能夠在這場大戰中一展雄姿呢?就隨獵雲網編輯君一起來看看新加坡十大資金雄厚的公司吧!不管你問亞洲任何公司的創始人他們會選擇哪個國家作為自己的理想融資國,毫無疑問,他們的首選定是新加坡。新加坡能登上第一的寶座自然有它的道理,所以你也不必感到驚訝。
  • 什麼是投影儀 投影儀有哪些種類
    那麼,什麼是投影儀?投影儀有哪些種類呢? 說到投影儀,可能對我們年輕一代的朋友們而言是極其熟悉了,但是對於老一輩不怎麼接觸新潮產品的朋友來說,可能連投影儀是什麼都不大了解。
  • 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網際網路公司們的囚徒困境
    同時我們觀察到去年下半年開始表現越來越明顯的消費型網際網路公司的囚徒困境,同行業公司 A 的市場投放表現除了自身的獲客需求外越來越多的取決於競爭對手的策略,表現在下半年很多公司的銷售費用或者用戶補貼遠超市場預期。
  • 區塊鏈是否是解決網際網路帕累託困境的最終答案?
    當然,人類奮鬥的目標就是向它邁進,因此要進行一系列「帕累託改進」,但在改進過程中也會遭遇「帕累託困境」。何為「帕累託改進」和「帕累託困境」帕累託改進: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
  • 螃蟹有哪些種類 螃蟹有什麼種類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螃蟹的種類有哪些。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螃蟹有哪些種類。  螃蟹的種類有梭子蟹、帝王蟹、青蟹、麵包蟹、老虎蟹、玉蟹、大閘蟹、赤蟹、江蟹、黃油蟹、寮蟹等等。是深受消費者青睞的高檔美食,素有「蟹中之王」之稱。  2、皇帝蟹:澳洲皇帝蟹是現存蟹類中體重最重的,截至2019年最重的皇帝蟹達36公斤。
  • 光纖有什麼優點 光纖有哪些種類
    那麼,光纖有什麼優點呢?光纖有哪些種類呢?一起來了解下吧!那麼,光纖有什麼優點呢?光纖有哪些種類呢?一起來了解下吧!◆光纖有什麼優點光纖有許多優於銅線和同軸電纜的優點。因為它的抗張強度好,質量小,而且比較小巧,所以光纜能最大限度的擴大配線管道的使用率,並且能夠儘可能的減小安裝問題。這就是電話公司喜歡使用光纖的原因。許多現有的電纜管道已經完全裝滿了,不可能再增加新的電纜。
  • 什麼是黃茶?黃茶有哪些種類?
    介紹了六大茶類中的各種茶之後,發現對黃茶的介紹甚少。什麼是黃茶呢?黃茶有哪些種類?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好好了解一下黃茶。 什麼是黃茶?六大茶類中,黃茶是最稀有的,只有中國湖南,浙江和四川的高山產區。黃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觀察方法賦予黃茶概念以不同的含義。歷史上最早記載的黃茶概念,不同現今所指的黃茶,是依茶樹品種原有特徵,茶樹生長的芽葉自然顯露黃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壽州黃茶和作為貢茶的四川蒙頂黃芽,都因芽葉自然發黃而得名。 黃茶有哪些種類?
  • 人造板是什麼材料 人造板的種類有哪些
    人造板是利用木材加工生產的邊角廢料,混合其它纖維製作而成的板材,由於木材越來越稀有,符合可持續發展觀的人造板逐漸成為裝修中常用的板材。下面為大家介紹人造板是什麼材料及人造板的種類有哪些。人造板是什麼材料人造板是利用木材,加其它纖維製作而成的,這種板材被應用於不同的家具領域,由於品種較多,應用場所不同,形狀變化大,膠粘劑品種多、原料可為木質和非木質、構成單元形狀差別大等原因,根據板坯的含水率大小,分幹法、溼法以及半乾法,由於溼法產生的廢水處理難度大、成本高,因而當前主要以幹法為主。
  • 網際網路流量需要共享充電寶:「囚徒困境」中的博弈和妥協
    值得注意的是,和漲價消息幾乎同步放出的,還有行業內多個企業實現盈利的消息,這在共享經濟日漸式微的大環境下顯得有幾分戲謔,然而,在看起來皆大歡喜的盈利表象背後,「三電一獸」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囚徒困境。品牌忠誠度低:從一家獨大到平分三國和打車、外賣、共享單車等行業面臨的困境一樣,共享充電寶的用戶品牌忠誠度也極低。
  • 板材有哪些種類,最常見的是密度板
    板材是裝修材料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裝修材料中大家比較不熟悉的一塊,很多人都很好奇,板材都有哪些種類。而且現在隨著裝修市場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板材的種類變得已經越來越多,人造板,合成板層出不窮的出現。那麼板材有哪些種類,最常見的是哪一種?本文就來主要介紹最常見的一種板材—密度板。
  • 石斑魚種類有哪些?
    石斑魚的種類有哪些呢?每個種類有什麼特徵呢?看看大家都比較喜歡哪類石斑魚。石斑魚是種貴族魚,體長橢圓形稍側扁。口大,具輔上頜骨,牙細尖,有的擴大成犬牙。體被小櫛鱗,有時常埋於皮下。尾鰭圓形或凹形。體色變異甚多,常呈褐色或紅色,並具條紋和斑點,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產魚類。
  • 網際網路大廠的「中臺戰略」剖析:進擊的中臺,組織的礪煉
    (2)各網際網路大廠的中臺戰略儘管圍繞主營業務各有側重,但無一例外希望:儘可能實現數據打通業務共性得到充分的抽象沉澱前臺業務創新迭代周期得到壓縮以充分享受中臺紅利。資料來源:有贊Coder公眾號四、網際網路大廠的中臺戰略:平臺企業中臺化,垂直企業平臺化阿里是網際網路大廠中臺戰略的堅定推行者之一。
  • 什麼是缺口理論 缺口理論的種類有哪些?
    作為一個股市中的投資者一定有聽說很多理論,例如江恩理論,K線分析,缺口理論。那什麼是缺口理論呢?關於什麼是缺口理論,缺口是指股價在快速大幅變動中有一段價格沒有任何交易,顯示在股價趨勢圖上是一個真空區域,這個區域稱之「缺口」,通常又稱為跳空。那麼什麼是缺口理論已經解釋過了,接下來一起來看看缺口理論的種類有哪些。
  • 空心磚有哪些常見種類 空心磚與多孔磚有什麼區別
    空心磚主要是用在建築中的非承重牆體,譬如裝修過程中就會用空心磚作為隔斷牆材料。那空心磚有哪些常見種類呢?空心磚與多孔磚有什麼區別呢?接下來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一、空心磚有哪些常見種類空心磚種類1、燒結空心磚燒結空心磚是空心磚常見的一種,磚體中有著豎向孔洞的表現,其孔洞率高於25%,一般有290mm、240mm、190mm長度和240mm、190mm、180mm、175mm、140mm、115mm等寬度的尺寸,而高度都有一樣的,都在90mm
  • 新加坡10大「不差錢」網際網路創業公司 | 獵雲網
    既然有如此多的資金流入當地的科技領域,那麼到底哪些科技公司會是新加坡融資大戰的獲勝者呢?不要著急,獵雲網編輯君為你編了新加坡十大資金雄厚的網際網路公司。但是必須要說明一點,以下的數字信息僅來自公開所知的資金數目,不包括未公布的資金數目。
  • 雲計算有哪些類型_雲計算的三大核心技術
    雲計算有哪些類型_雲計算的三大核心技術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4-24 10:32:03   雲計算有哪些類型   網際網路時代的快速發展,
  • 網際網路科技公司背後有哪些不務正業的實驗室?-虎嗅網
    (本文由虎嗅實習生王立嫻編輯整理)武俠小說中,大門大派似乎都有個神秘莫測的地方,或藏有寶器秘籍,或隱有高人暗自修煉,往往是其要地命脈所在,本派中人尚不盡知,外人更難窺見其一二,是以常存於傳說中。而在網際網路科技圈,各大佬盡展風頭的背後也有這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