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鱷海鮮:關注人類營養健康!
石斑魚的種類有哪些呢?每個種類有什麼特徵呢?看看大家都比較喜歡哪類石斑魚。
石斑魚是種貴族魚,體長橢圓形稍側扁。口大,具輔上頜骨,牙細尖,有的擴大成犬牙。體被小櫛鱗,有時常埋於皮下。尾鰭圓形或凹形。體色變異甚多,常呈褐色或紅色,並具條紋和斑點,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產魚類。
石斑魚種類比較多,而且石斑魚為肉食性兇猛魚類,肉食為主,喜食魚、蝦、蟹類,不喜歡結群,飢餓時有自相殘殺現象。對鹽度的適應範圍很廣,石斑魚喜棲息在沿岸島嶼附近的巖礁、砂礫、珊瑚礁底質的海區,一般不成群,以突襲方式捕食底棲甲殼類、各種小型魚類和頭足類,石斑魚常見的主要由以下八種:
1、東星斑(海南常見)
東星斑的色澤有藍色、紅色、褐色及黃色等,體形比一般斑魚瘦長,頭部細小。藍色的眼睛中有烏黑的瞳仁,身上布滿白色的幼細花點,形似天上的星星,因而稱為「星斑」,至於「東」字,是因為它產自中國東部的.東.沙群島。
2、青石斑魚
骨後緣有細鋸齒,鰓蓋骨有兩個扁平棘。體被細櫛鱗,側線與背緣平行、體背棕褐色,腹側淺褐色全身均散布著橙黃色斑點,體側有5條暗褐色橫帶,1和2帶緊相連、3和4帶位於背鱔鰭條部與臀鰭鰭條部之間,5帶位於尾柄上,背鰭鰭條強硬,臀鰭位於背鰭鰭條部下方;腹鰭胸位;尾鰭圓形。各鰭均為灰褐色,背鰭鰭條部邊緣及尾的後緣黃色。
3、赤點石斑魚(紅斑)
赤點石斑魚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南海和東海南部,廣東沿海產量較多。赤點石斑魚一般體長20釐米,體形與青石斑魚相似,但體側無縱帶和橫帶。鰓蓋後緣有3個棘,前鰓蓋骨後緣鋸齒狀、側線明顯且平直,背鰭、胸鰭黃色;尾鰭弧形,上半部黃色,下半部褐色
4、寶石石斑魚
寶石石斑魚一般體長25~30cm,體表以及除胸鰭外的各鰭上滿布寶石狀斑點。胸鰭上具赤色條斑,尾鰭淺凹形,邊緣呈白色。為暖溫性中下層魚類,多生活在巖礁底質海區,具性轉變,為先雌後雄。生長較為緩慢。石斑魚性兇猛,機警,以肉食為主,喜食魚、蝦、蟹類,不喜結群,飢餓時有自相殘殺現象。寶石石斑魚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南海。我國多個省份有進行人工網箱養殖。
5、龍躉
學名中巨石斑魚,別名豬羔斑,為暖水性海洋底層魚類,屬鱸形目,石斑魚科,石斑魚亞科,石斑魚屬。它體呈長橢圓形,側扁,口較大,魚頭部、體側及各鰭均散布著很多青黑色斑點,為大型名貴食用魚類。在天然海域,成魚一般體長60釐米~70釐米,最大體長可達2米,體重一般在30千克~40千克左右,大者可達100千克~160千克以上。據記載,1999年7月,,香,港漁民在東沙群島曾活擒一頭母龍躉,體重180千克,被視為龍躉王。
6、玳瑁石斑魚
體側扁,口大。魚體為黃棕色,全身散布大型六角形暗斑,尾鰭圓形。 習性:生活於熱帶海域,棲息於內灣、礁石斜坡或礁沙混合區。性兇猛、機警,有領域性。肉食性,以小魚及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具性轉變,為先雌後雄。 分布: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臺.灣.南部、東北部及蘭嶼、綠島、澎湖海域。
7.花點石斑魚
俗稱:花點石斑魚、長棘斑、花英斑 分布:普遍,太平洋、臺.灣、南海等海域。
8、老鼠斑 老鼠斑因為頭長嘴尖,形狀酷似老鼠而得名,其體扁平,背鰭棘10枚,無大牙,一般在45釐米以上,體白色,布滿黑點,成魚體色較深,體上斑紋特別明顯,色彩豔麗,行動緩慢,具有搶食性,由於其肉質細嫩,味道特別鮮美,為海產品的名貴魚之一,在市場上的價格特別昂貴,它是一種高級觀賞魚類,又是一種高級食用魚類。(文章來源:全球品牌畜牧網)
金鱷科技為人類提供:安全、健康、營養、美味海產食品,堅決杜絕抗生素!
金鱷科技打造從種苗到餐桌全產業鏈優秀運營商!
清蒸石斑魚
清蒸海鱸魚
清蒸海羅非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