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常見石斑魚種類及價格大科普(圖文典藏版)

2021-01-15 海洋百事

石斑魚(Epinephelussp)為鱸形目鮨科石斑魚屬、九棘鱸屬,鰓棘鱸屬等屬所有魚類總稱,種數甚多,具相當複雜的生態層性,且具領域性及擬態行為,一般棲息在多巖礁洞穴和珊瑚地帶,主要以魚類、蝦、蟹、端足類等為食。石斑魚大部分為雌雄同體,具有性轉換特徵,首次性成熟時全系雌性,幾年後再轉換成雄性。石斑魚營養豐富,肉質細嫩潔白,又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魚,是中國四大名魚之一。

下面一起來認識一下常見的石斑魚以及大致了解一下石斑魚的價格:



別名:老鼠斑、尖嘴鱠仔、觀音鱠

分布: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臺灣、南中國海、菲律賓、印尼、澳洲、關島等地區。臺灣主要產於澎湖及南部海域,數量已甚少。

特徵:體呈淡色至綠褐色,頭部、體側及各鰭上具許多隔開的大小不一的圓形黑斑;體側的一些斑點和奇鰭基部被一個較大的暗斑覆蓋。幼魚上的黑色斑點比成魚少,其大小與眼睛相同甚至更大。最大體型71 cm。

價值:名貴的經濟魚類,需求大,市場少見。雖然也有養殖,但價格還是居高不下,野生合規格的老鼠斑可達1000元/500g。



別名:紅斑、過魚(閩南、潮汕、臺灣)

分布: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南中國海、臺灣、東海、南韓及日本。臺灣北部、東部及南部產量甚豐。

特徵: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體灰褐色;頭部、體側和奇鰭上散佈小型橙黃色、紅色或橘色斑點;體側另具6條不顯之暗橫帶。背鰭基底具一黑斑。最大體形50cm。

價值:名貴的經濟魚類,產量甚多,在各地價格都相當高。養殖的也比較多。野生合規格的赤點石斑魚可達600元/500g。




別名:青斑

分布: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至非洲東岸、紅海,東至西太平洋,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臺灣西部及南部海域最多。

特徵: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頭部及體背側黃褐色,腹側淡白;頭部、體側及奇鰭散布許多橘褐色或紅褐色小點(與瑪拉巴石斑魚非常相像此處可用於區別);體側另具5條不顯著、不規則、斜的及腹側分叉的暗橫帶,第一條在背鰭硬棘前緣,最後一條在尾柄上。最大可長到100cm,150kg以上。

價值:體形較大,捕獲產量較多,養殖產量也多,價格便宜,一般為80元/500g。



別名:青斑、馬拉巴、來貓

分布: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之暖水域,西起非洲東岸、紅海,東至東加,北至日本,南至澳洲。臺灣主要分布於北部、東部及南部海域。

特徵: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體淺褐色,有五條微斜之暗色褐帶,有時不顯著,腹側之帶有分叉之情形。頭部、體側、胸部、下頜腹面、口緣均具黑褐色斑點點帶石斑魚為橘褐色或紅褐色小點);頭部及體側另具白色斑點及斑塊之散佈。最大可長到234cm,200kg以上。

價值:瑪拉巴石斑魚和點帶石斑魚都叫做青斑,體形較大,捕獲產量較多,養殖產量也多,價格便宜,一般為80元/500g。


網上的雲紋石斑魚照片都不對,我只有自己拍的這張了。

別名:鱸麻(廣東南澳)、鱸滑(閩南、臺灣)、油斑(香港)

分布: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紅海,北至日本,南至巴布紐幾內亞。臺灣南部海域有產。

特徵:雲紋石斑魚的油脂含量相比其它種類石斑魚略高,所以得名油斑。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體呈淺褐色,體側具5條暗色斜橫帶,橫帶於腹部分叉,橫帶內具淡色斑;體側另具黑色小點;頭部於眼下方具3條暗色細紋。最大可達70.0 cm。

價值:野生產量不多,養殖產量也不高。這魚有點違反常理,就是養殖比野生貴點!原因是養殖耐撕,便於活魚運輸,野生運輸比較容易死。價格大概在200-300元/500g。


別名:泥班、假油斑(香港)、土溝龍

分布: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韓國、日本、中國、香港及臺灣等沿岸。臺灣主要產於西南沿海及南部海域。

特徵: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成魚頭部及體側灰褐色,體側橫帶及斑塊常不顯(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都是整條黑色的),僅有淡灰色小點呈線狀或斑駁狀散布,臀鰭下緣和尾鰭下角具白緣;幼魚淡黃褐色,體側6條不規則的暗色橫帶,帶中另散布淡色斑塊,背鰭硬棘鰭膜尖端具橘黃色之三角形斑塊。因油脂含量跟雲紋石斑魚差不多,所以也叫假油斑。

價值:野生產量不多,海南廣西養殖產量頗高。價格較低,大概在150元/500g左右。




別名:花狗(廣東南澳)、蝴蝶斑

這三種魚長得比較難區別,另外還有幾種也是長得極像。因為這三種產於中國,比較常見,其他幾種不多見,市場上也沒有區分這三類及價格,所以這裡以這三種為一組一起介紹。

分布: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南非至法屬波裡尼亞。西太平洋區,由日本至澳洲,臺灣各地均有產。

形體區別:蜂巢石斑魚大約五條比較深色的斜條紋 , 每個二到五個六角形寬的, 在側邊上重疊了而且從眼放射; 在側邊上的六角形可能合併成短的列。具體區別見圖:

價值:臺灣澎湖產量頗高,大陸沿海產量不高。價格在200元/500g左右。



別名:龍躉(dǔn)、龍膽

分布: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紅海,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西北部。臺灣東北部海域有產。

特徵: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稚魚體呈黃色,具三塊不規則之黑色斑,隨著成長,黑色斑內散佈不規則之白或黃色斑點,以及各鰭具黑色斑點;大型成魚體呈暗褐色,各鰭色更暗些。石斑魚中的巨無霸,最大可長到270cm,400kg。

價值:經常用於水族館展示,體型巨大,網上經常有新聞誇張的價格,更多的是一種噱頭!



別名:老虎斑

分布: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東至薩摩亞及費尼克斯群島,北自日本南部,南迄澳洲等。臺灣南部、西部、東北部及澎湖有產。

特徵: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體呈淡黃褐色;頭部及體側散佈許多大型不規則之褐色斑;尾柄具一黑色鞍狀斑;頭部、體側及各鰭另散佈許多小暗褐色斑點。可長到120cm。

價值:具經濟性之食用魚,或用於水族館展示,得益於霸氣的名字,價格300-400元/500g左右。

珍珠龍膽石斑魚又稱龍虎斑或珍珠斑,是由上面介紹的兩種石斑魚培育出來的雜交新種石斑魚。

珍珠龍膽雜交培育圖示

其肉質細嫩、成長快速、抗病力強,有虎斑頭、龍膽尾的外型,顯現雜交優勢,由於珍珠龍膽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迅速佔據海南石斑魚養殖量的70%,成為石斑魚養殖的第一品種。目前養殖產品頗高,價格相對較低,市場價格在40-50元/500g。



別名:芝麻斑、橙色石斑魚、紅點鱠

分布: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波斯灣,東至臺灣、印尼及澳洲北部等。臺灣澎湖海域有產。

特徵: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截形或略凹。頭部及體側褐色、紅褐色或紫灰色,其上散佈許多橘紅色、金黃色或黃色斑點;背鰭及尾鰭上方1/3部位亦具上述之班點,尾鰭下方2/3部位則為暗色。幼魚則有7條不顯之暗帶,前2條在頸部,最後1條在尾柄上。

價值:產量不高,知名度也不高,價格便宜,價格150元/500g左右。




別名:黑邊石斑魚、縱紋石斑魚、紅鷺鷥、關公鱠

分布: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東至中太平洋各島嶼,北自日本、韓國,南迄澳洲、羅得豪島等。臺灣各地均產。

特徵: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體呈淺橘紅色,具有六條深紅色橫帶;背鰭硬棘間膜之先端具黑色之三角形斑;棘之頂端處,有時具淡黃或白色斑;背鰭軟條部、臀鰭、尾鰭有時具淡黃之後緣。

價值:沿岸常見之魚種,亦是常被食用之魚種,或用於水族館展示。價格150元/500g左右。



別名:土鱠(東山、詔安、平潭)、土過(廣東南澳)、臘鱠(廈門)注意:此魚學名為青石斑,而上面介紹的點帶石斑魚和瑪拉巴石斑魚俗名也叫青石斑(青斑)!市場上把點帶石斑魚和瑪拉巴石斑魚叫青石斑,而把這種魚叫土石斑,土過!凌亂了~~~

分布: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韓國、日本、南中國、越南及臺灣。臺灣主要產於西南沿海及南部海域。

特徵: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頭部及體側之上半部呈灰褐色,腹部則呈金黃色或淡;體側具4條暗色橫斑,尾柄處亦具1條橫斑,另在頭頸部具一不明顯之橫斑。頭部及體側散布著小黃點;體側及奇鰭常具灰白色小點。背、臀鰭軟條部及尾鰭具黃緣。

價值:沿岸常見之魚種,亦是珍饈美味。魚排經常購買野生的小魚苗進行網箱養殖,產量頗高,價格200元/500g左右。



別名:金錢斑、藍身大斑石斑魚

分布: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紅海,北至南日本,南至澳洲。臺灣北部及澎湖海域有產。

特徵: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體色由淡灰色至淡褐色,分布著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頭部則有黑色的小點斑及不規則的窄紋。各鰭亦具有黑褐色的斑紋,偶鰭上的斑紋較奇鰭上者為小。幼魚之特徵與成魚相似,唯體色較淡。最大可長到200cm,120kg。

價值:極佳的食用魚。不怕人,經常跟潛水員友好互動,親密拍照。由於不會怕人,所以經常為潛水漁夫捕捉,南非及澳洲大堡礁北部的國家公園已將其列入保護。對人類這麼友好別吃吧!!!



別名:小牙石斑魚鱠仔(澎湖)、杉斑(香港)

分布:分布於印度-太平洋之暖水域,西起非洲東岸,東至法屬玻裡尼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及羅得豪島。臺灣主要分布於南部及蘭嶼海域。

特徵: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頭部、體側及各鰭淡褐色,密佈小暗褐色斑點;頭部及體側分具不規則之暗斑塊;尾柄具黑色鞍狀斑;各鰭另具許多小白點以及一些散佈於頭部及體側。比較害怕孤單,通常形成小的魚群或兩條一起。

價值:經濟性食用魚,已有人工養殖。不常見,價格不詳,歡迎懂行人介紹。



別名:紅條(澎湖)、紅鮋(廣東南澳)、東星斑

分布: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北自日本南部,南迄澳洲,東至斐濟。臺灣各地均有產。

特徵:顏色活著時橄欖色的到紅褐色的, 腹側灰白的有很多的細小圓, 在頭部與身體 (除了低的胸部與腹部以外) 與胸鰭基底上的黑色邊的藍色斑點; 眼的周圍具有一個接近完整藍色的環。 尾鰭有在後面的一個不明顯的深色條紋通常邊緣有一條白色的線看得見的沿著鰭的後緣的中央。 圓形的前鰓蓋骨,腹地下緣有 3-4根向前及向上的棘。 沒有鱗片在眼之間也不在吻上。 在縱向的系列中的 112-127個鱗片。 背鰭與臀鰭軟鰭條不延長到一個前面的葉內了。 臀鰭有凸狀外緣。最大長達120cm,最大體重: 23.6 kg

價值:東星斑頗受食客喜愛,也是價格較為昂貴的海鮮之一,價格在400元/500g



別名:截尾鰓棘鱸、西星斑

分布:印度-太平洋: 紅海到鳳凰島與美屬薩摩亞, 北至琉球群島, 南至澳洲。

特徵:有截形的尾部有一個狹窄的白色後緣 , 與相當大的擁擠黑色邊的圓形藍色的斑點.

價值:價格在150元/500g,價格只是東星斑的3分1左右,一般人分不清,所以很多魚販子用西星冒充東星,其實他們的樣子,口感,肉質的滑嫩程度都一樣,只是顏色不同,但是因為是紅色的東星無論是顏色還是名字的意頭都比西星好,還有比西星少的緣故,所以東星比西星貴,最近這幾年我在海產市場很多把西星直接說是東星,價格也是東星的價格。


別名:黑條、泰星斑、泰國星斑

分布: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部,東至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臺灣南部、東北部及綠島海域均有。

特徵: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鰭條 17-18;尾鰭內凹形。兩種色相,體具五條黑色橫帶;或有甚多小藍點散在,橫帶有或無。

價值:價格跟西星斑基本一致。



別名:紅九棘鱸、網紋鱠、紅舵、宋氏九刺鮨

分布:分布於印度-太平洋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西起非洲東岸,東至萊恩群島,北自日本南部,南迄澳洲。臺灣北部、東部及南部沿岸均有產。

特徵:鰓蓋棘非常小的。 通常被達到或延伸超過肛門的腹鰭。 成魚在印度洋的顏色: 身體橘紅色的到紅褐色的, 時常有分散的小微白色的斑塊; 頭部帶紫色的到紅褐色的有很多的靠攏在一起橘紅色的斑點; 在低的 2根鰓蓋棘之間的薄膜通常比其餘的頭部顏色更深; 鰭通常比身體, esp 顏色更深。 尾鰭與背鰭與臀鰭的較後面的部分; 腹鰭時常黑色的末梢部地。 成魚在太平洋的顏色: 淡的淡紅對土黃色在頭部,身體與鰭上有很多的小紅褐色的斑點。 尾鰭圓的。

價值:經濟性食用魚,不常見,價格不詳,歡迎懂行人介紹。



別名:青星九刺鮨、紅格仔

分布:分布於印度-太平洋之熱帶海域。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萊恩群島,北自日本南部,南迄澳洲。臺灣各地均有分布,主要產於南部海域。

特徵:腹鰭腹位,末端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及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體呈橘紅色至紅褐色。頭部、體側及奇鰭散佈著帶暗色緣之淡藍灰色小斑點;胸鰭橘黃色;背鰭軟條部、臀鰭及尾鰭具內黑外藍之邊緣;腹鰭具藍灰緣。

價值:經濟性食用魚,不常見,價格不詳,歡迎懂行人介紹。



別名:灰鰭九棘鱸

分布:分布於印度-太平洋之熱帶海域。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萊恩群島,北自日本南部,南迄澳洲。臺灣各地均有分布,主要產於南部海域。

特徵: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約略等長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體呈深紅色至紅褐色,後方較暗;頭部具許多細小橘紅色點及不規則之紅褐色斑馭;體側有時具細小淡斑及6條不顯著之不規則橫帶。背鰭及臀鰭軟條部具許多細小橘紅色點及鰭膜具橘色緣;腹鰭橘紅色且具藍色緣;尾鰭具2條淡色斜帶,斜帶間具許多淡色斑點,斜帶外為紅色而具白色緣。

價值:價格相對較低,有新聞爆出某些商販用此魚假冒東星斑。



別名:科氏九棘鱸、六斑鱠

分布:分布於印度-太平洋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中太平洋各群島,北自日本南部,南迄澳洲。臺灣主要分布於南部海域。

特徵: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約略等長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體呈橘紅色;體側、頭部及奇鰭散佈藍色小斑點,而以頭部及奇鰭上之藍色斑較密集;另頭部上之藍色斑點延長成線狀。體側具4條暗色橫帶,但常不顯著,而橫帶於背鰭基部呈黑色,形成4個黑色大斑塊;尾柄背側另有2個較小之黑色斑塊。

價值:不詳。


別名:黑鱠、油鱠

分布: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法屬玻裡尼西亞及皮特康島,南自澳洲及羅得豪島,北迄日本及小笠原群島。臺灣除西部沿海外,各地皆有產,主要產於南部海域及蘭嶼、綠島等。

特徵: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體呈一致之暗褐色,頭部、體側及各鰭上皆散佈具黑緣之藍點;通常體側後半部具5-6條淡色寬橫帶;胸部具一大片淡色區塊;背鰭硬棘部鰭膜末端具三角形橘黃色斑;背、臀鰭軟條部及尾鰭具白緣。

價值:不詳。



別名:臺灣九棘鱸、臺灣九刺鮨

分布: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之熱帶、亞熱帶海域,由印度西部,東至菲律賓,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臺灣南部沿岸較常見。

特徵: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體色呈暗褐色至黃褐色;頭部、體側及各鰭皆具有許多稍微不規則之暗藍色縱帶;吻部、唇部、頭部的腹面及頰部具許多小暗藍斑點;上鰓蓋棘及中鰓蓋棘間無黑斑。

價值:不詳。

本文由頭條號/海洋事界首發,禁止轉載!

點關注,不迷路!不定時更新科普更多海洋生命知識。


相關焦點

  • 市面常見石斑魚種類
    價值:名貴的經濟魚類,需求大,市場少見。雖然也有養殖,但價格還是居高不下,野生合規格的老鼠斑可達1000元/500g。頭部及體背側黃褐色,腹側淡白;頭部、體側及奇鰭散布許多橘褐色或紅褐色小點(與瑪拉巴石斑魚非常相像,此處可用於區別);體側另具5條不顯著、不規則、斜的及腹側分叉的暗橫帶,第一條在背鰭硬棘前緣,最後一條在尾柄上。最大可長到100cm,150kg以上。       價值:體形較大,捕獲產量較多,價格便宜,一般為80元/500g。
  • 石斑魚種類有哪些?
    石斑魚的種類有哪些呢?每個種類有什麼特徵呢?看看大家都比較喜歡哪類石斑魚。石斑魚是種貴族魚,體長橢圓形稍側扁。口大,具輔上頜骨,牙細尖,有的擴大成犬牙。體被小櫛鱗,有時常埋於皮下。尾鰭圓形或凹形。體色變異甚多,常呈褐色或紅色,並具條紋和斑點,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產魚類。
  • 這些市面上常見的海魚,你認識幾個?
    海魚中有害元素的含量不僅遠低於淡水魚,而且海魚中DHA的含量遠高於淡水魚,DHA是大腦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多吃海水魚可起到預防老年痴呆的作用,那麼市面上的這些常見的海水魚你都認識嗎?針魚針魚也稱棒魚或馬步魚,呈圓柱形,下頜向前延伸,體長20到45cm,鮮食最宜油煎,也可清蒸,市面上也出售它製成的幹製品。
  • 石斑魚的種類有哪些?
    石斑魚為雌雄同體,具有性轉換特徵。首次性成熟時全系雌性,次年再轉換成雄性,因此,雄性明顯少於雌性。分布於福建沿海的石斑魚有12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且較為常見的種類有赤點石斑魚、鮭點石斑魚、雲紋石斑魚和網紋石斑魚等。
  • 石斑魚種類很多,教你如何辨別石斑魚種類!
    市場上常見的石斑魚有以下品種:1.珍珠龍膽(虎龍斑)珍珠龍膽又稱龍虎斑或珍珠斑,為肉食性魚類。其肉質細嫩厚實,富有彈性,無肌間刺,味道鮮美,口感比起老虎斑和龍躉更好吃。該魚最適水溫24-30℃,因其雜交優勢,遺傳繼承了老虎斑抗異性強和龍膽生長速度快的優點,可在池塘、網箱、工廠化等模式養殖,是目前國內人工育苗和養殖量最大的石斑魚品種,約佔石斑魚產量的70%左右。
  • 餐桌上的海中小霸王——龍膽石斑魚怎麼吃最好?
    餐桌上的海中小霸王龍膽石斑魚為石斑魚家族的老大哥,龍膽石斑魚有著各種石斑魚中最大體型,目前捕獲到的最大野生個體,體長達到了2.7m,重440公斤。龍膽石斑魚的生長環境生活在南粵沿海的人們,對於龍膽石斑魚比較熟悉。這種魚屬於石斑魚類的一種,身體帶黑色斑紋,體型大且呈長橢圓形。野生龍膽石斑主要生長在珊瑚礁群中,過去多以拖網捕捉,如今已經瀕臨絕種。
  • 手把手教你認石斑——赤點石斑魚
    紅斑是赤點石斑魚(Epinephelus akaara)的俗稱,是我國東南沿海逢年過節宴請賓客的一種名貴石斑魚。    如此常見的紅斑,記住它的主要特點,下次上市場買魚的時候,便不會錯認啦。不同種類的石斑,其價格可能會差好幾倍呢~1、常見全長約20-30cm(有記錄的最長為58cm);2、頭體灰褐色並散布著小型金黃色、紅色或橘色斑點,但腹部除外,體側另具6條可見的模糊斜暗色條紋;3、後三根背鰭鰭棘基底具一黑褐色大斑點,且不延伸至背鰭,但根據環境變化黑斑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消退;4、背鰭邊緣呈黃色或橘色,沿著背鰭鰭棘的中部有一排顏色較深的黃色或橘色斑點
  • 花膠種類那麼多,應該選哪一種?
    然而,花膠的種類非常的繁多,很多人在買花膠的時候,都會碰到一個問題:花膠種類那麼多,應該選哪一種?市面常見花膠有黃花魚膠、鰵魚膠、石斑魚膠、小米膠、鱈魚膠、赤嘴魚膠、蜘蛛魚膠、鬥湖魚膠、佐羅魚膠等。其中,黃花筒、鰵魚膠(公、母)是市場常年熱銷,比較受消費者喜愛的花膠品質。
  • 本土生產量和外來進口量都增加了 石斑魚價格跌至兩年來最低
    一年前,如果你想在百元內買到一隻三四斤重的養殖石斑魚,可能難以實現。今年,養殖石斑魚價格卻有「奔二」的趨勢。由於市場供應量大,養殖石斑魚市場持續低迷。不過,記者採訪魚苗戶獲悉,由於今年的倒春寒氣候對魚苗造成影響,預計下半年養殖石斑魚價格會回升,所以吃石斑要趁「早」。
  • 石斑魚也可以淡水養殖,關於淡水石斑魚產卵孵化的一些知識點
    小劉話三農:石斑魚也可以淡水養殖,關於淡水石斑魚產卵孵化的一些知識點相信很多人在飯店點菜的時候都看到過一種價格比較高的魚,它就是石斑魚。它是一種海裡的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海魚。石斑魚被人們稱之為海中的鯉魚,在海中的數量還是比較多的,可能在沿海地區的人們平時經常會吃到石斑魚,因此石斑魚無論是在沿海還是在內陸,它的銷路都是非常好的,而且價格也比較高,因此這種魚的養殖潛力還是比較大的。很多人都在想著怎麼用淡水去飼養石斑魚,而且現在其實這種飼養的技術已經在很多地區廣泛應用,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技術,那麼我們就來談一談這種應該生活在海裡的魚,如何用淡水大規模的飼養。
  • 13種常見石斑魚品種,老漁民都認不出
    其眼後方腦部凹陷,口大具發達的輔上頜骨;上下頜前端具少數大犬牙,兩側牙細尖,可向內倒伏似虎口,因此叫老虎斑。老虎斑肉質鮮美,口感優於青斑,市場價格是青斑的二倍以上。老虎斑龍躉(鞍帶石斑)是石斑魚類中體型最大者,可謂大哥大和巨無霸,故也被稱為「石斑之王」。
  • 石斑魚媲美雞肉 學習其常見的烹飪方法
    生活當中經常食用的魚肉有鯉魚、鯽魚、鰱魚等,在近幾年來石斑魚也成為許多吃貨們的最愛。石斑魚的肉質非常的鮮美,它的肉質非常的潔白,此外營養價值還非常的高,有許多美食愛好者更是稱這一種魚肉的味道能夠媲美雞肉了。石斑魚的價錢略貴,而石斑魚的種類也非常的多,據調查統計顯示全球石斑魚有有160餘種,它可以算是魚類當中種類比較多的一種,每一個種類的辨別方法都需要特別的注意。
  • 新品種雲龍石斑魚在福建廈門大規模培育 一年可收回成本
    為攻克石斑魚繁育和養殖難題,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福建省水產研究所開始向我省的石斑魚養殖企業輸出科研力量——2011年,廈門小嶝水產科技有限公司成為福建省水產研究所9個石斑魚養殖產業的示範基地之一。科研單位主動伸出橄欖枝與企業「聯姻」,使廈門乃至全省的石斑魚養殖產業開上了快車道。
  • 漁民捕到巨無霸石斑魚 重170多斤賣了8000(圖)
    陳國天供圖  長樂漁民捕到「巨無霸」石斑魚  重170多斤,長約1.3米,賣了8000元  -記者 吳康樂  福州晚報訊 在長樂路頂村漁民陳國天20多年的捕魚生涯中,一網撈到170斤重、1米多長的大型石斑魚還是第一次。日前,網友將這條「巨無霸」魚上傳網絡,引來許多網友圍觀。而這條大魚也賣了8000元的好價錢。
  • 海南大學陳國華:石斑魚的加工擴大消費市場
    來自海南大學的陳國華教授在論壇上做了《石斑魚產業發展之路》的報告。陳國華教授近年來致力於海水魚類人工繁殖的研究和人工繁殖技術產業化。  石斑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色澤和斑紋美麗,便於活體運輸,種類豐富並有一定的自然資源量等特點,決定了石斑魚在我國南方海水魚類養殖中的重要地位。各方的水產養殖研究力量向石斑魚聚焦,技術進步促使石斑魚養殖產業的飛速發展。
  • 石斑魚孵化生產不順產量減少 魚卵價格高漲
    《當代水產》:今年很多水產品在苗種板塊的表現都是上半年過剩,下半年沒苗可賣的狀況,聽說在石斑魚板塊也不甚順利,具體情況是怎麼樣的?文彥:確實。今年石斑魚的育種上並不順利,無論是孵化還是魚苗的存活率上,都比不上往年。去年即便有幾個大颱風的影響,但在魚卵的孵化生產是還是比較順利的,養殖和產量也很好。今年這可能跟潮水和海水中的數量弧菌有關。
  • 暴利時代後 石斑魚產業何去何從?
    ,但石斑魚種苗生產集中在海南,配套不成熟或成北方石斑魚做大的阻力所在……    暴利時代過後,石斑魚產業何去何從?在雜交成功獲得青龍斑、虎龍斑的基礎上,對海域特有的適合本地養殖的石斑魚種類進行雜交育種,以培育出具有生長快、抗逆抗病能力強的優良品種。優良品種培育是系統性、長期性、綜合性的建設工程,投入多,難度大,需要培植源頭創新能力,組建穩定的研發團隊,建立研發平臺和良種培育基地,加強信息交流與國內外科研合作,組織良種示範養殖與推廣等重大措施。
  • 為什麼趕海者抓到石斑魚都直呼發財了?青蟹跟石斑魚誰更昂貴?
    但石斑魚品種繁多,市面上常見的有赤點石斑魚、點帶石斑魚、青斑等,不同的品種對於的價格不同,下面一起來了解各種各種石斑魚價格。巨型石斑魚!各種石斑魚價格表(不同區域價格可能有所不同,僅供參考!)1、草莓斑石斑魚:批發價格98元/斤。2、紅石斑魚:單尾重1-1.5公斤批發價格65元/斤。3、白瓜子斑:批發價格128元/斤。
  • 權威丨福建省石斑魚產業發展現狀和形勢分析
    瀏覽量: 10053 次 我要評論 福建是漁業大省。石斑魚隸屬鱸形目(Perciformes)、鱸亞目(Percoidei)、石斑魚科(Epinephelidae),全球有記錄的石斑魚種類有16屬160餘種,其中石斑魚屬(Epinephelus)是石斑魚科中種類最多的屬,另一種類數較多的九棘鱸屬(Cephalopholis)。
  • 石斑魚中的名貴品種—東星斑
    石斑魚的種類非常多,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石斑魚中的名貴品種-東星斑。東星斑名字是由它的外表來確立的,它的身上布滿著白色的細小斑點,遠看十分像天上的星星,產至中國東部的東沙群島,所以被稱為東星斑。東星斑身體比一般的石斑魚要瘦長,頭部也要小一點,不過身體的顏色多種多樣,常見有紅色,褐色,黃色和藍色等,通過體表顏色的差別,可以判斷出東星斑的品質,最上等的東星斑體表通體淡紅或者身上有紅色的斑塊,其次就是體表顏色紅中帶黑,色澤較暗的東星斑,稍差一點的就是身體略帶粉色的東星斑,價格最便宜的是通體黑色或者身體有黑色斑塊的東星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