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膽通寶,海中珍品!
龍膽石斑魚也被稱為鮢過魚,通體只有一條主刺,無肌間刺,營養豐富,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口味極佳,是世界上少有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營養保健食品。
這種魚的魚皮膠質對增強上皮組織完整生長和促進膠原細胞合成有重要作用,被稱為美容護膚之魚,具有滋潤養顏、滋陰壯陽的功效。
餐桌上的海中小霸王
龍膽石斑魚為石斑魚家族的老大哥,龍膽石斑魚有著各種石斑魚中最大體型,目前捕獲到的最大野生個體,體長達到了2.7m,重440公斤。
如此龐大的體型不僅讓它們成為許多人眼中的海中珍饈,也讓這種大魚成為了熱帶海洋中橫行無忌的海中小霸王。
龍膽石斑魚的主要棲息地是在印度洋、紅海,以及太平洋西部的日本南部、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夏威夷和其他南太平洋群島沿海地區。
而龍膽石斑魚的捕獵方式是依託它們身上的偽裝色,躲在礁石間,用自己的大嘴給路過的其他一切可以吞下的動物來個大大的「驚喜」。
至於龍膽石斑魚的食譜可以說也是相當廣泛,其中包括各種硬骨魚類、小型鯊魚、甲殼動物和各種軟體動物,甚至還有一些龍膽石斑魚會捕食亞成年體的海龜。
不過位於食物鏈頂端的龍膽石斑魚,卻也面對著眾多的威脅。由於有著極高的經濟價值,龍膽石斑魚曾遭受過嚴重的過度捕撈,整個種群數量也大幅度降低。
即使是如今人工繁殖興起,對野生龍膽石斑魚的需求量大大降低,但是每年大量的誤捕和歐美標本收藏業的需求,也仍然極有可能將這種已經處於易危狀態的大魚推上更危險的境地。
龍膽石斑魚的生長環境
生活在南粵沿海的人們,對於龍膽石斑魚比較熟悉。這種魚屬於石斑魚類的一種,身體帶黑色斑紋,體型大且呈長橢圓形。野生龍膽石斑主要生長在珊瑚礁群中,過去多以拖網捕捉,如今已經瀕臨絕種。
我國南海的南沙群島曾有發現,但數量非常稀少。現在市面上的龍膽石斑魚大都是養殖的。
例如來自山東島的龍膽石斑魚,在無汙染的海域中自然成長,並充分地吸收了海洋營養之後,使其品種一點都不輸於野生龍膽石斑魚。
在飼養龍膽石斑魚的過程中,山東島的龍膽石斑魚不但有充分的海域隨意生長,更有新鮮的以新鮮小雜魚為主飼料餵養。
因此這樣多方麵條件之下,山東島的龍膽石斑魚才會吃起來肉質鮮嫩且少刺,同時價格也親民,不會太貴,讓很多的家庭在食用基本上沒有購買障礙。
因此龍膽石斑魚作為石斑魚種類中體型比較大的品種,在市場上很受大家歡迎。它的每個部位都是寶,也有許多不同的創意吃法,最重要的是它的價格也不像過去那麼高,很多人都逐漸知道它的美味。
龍膽石斑魚怎麼吃最好
龍膽石斑魚不僅肉質鮮嫩、魚皮Q彈,全魚膠質豐富、少魚刺,且從頭到尾、由裡到外都能料理,加上以小魚而非飼料養殖,肉質更是鮮甜、全無腥味。
每個部位適合的料理方式都不同,比如說魚肚因為油脂多,不適合用來油炸或是做成砂鍋煲。
建議烹調成米粉鍋或是滷肉飯的肉類;其中最推薦品嘗龍膽石斑魚的魚頭,因為膠質最多,而且最精華就是嘴邊肉,一條魚只有2塊。
龍膽石斑魚越大尾、膠質和油花越多,口感更豐富。而像是背鰭肉最適合清蒸的,每一口都能嘗到豐腴膠質,另有酥炸的料理方式,增添魚肉口感;其他還有鹽酥、清炒與和風調味等烹調選擇。
龍膽石斑魚每個部位都是寶,也有許多不同的創意吃法,雖說單價偏高,很多人不知道它的美味,但在有條件的情況之下,來一條龍膽石斑魚嘗嘗,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