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勘察勘探點布置要求

2020-12-05 建設工程教育網

  【學員問題】詳細勘察勘探點布置要求?

  【解答】1、對管道線路工程,勘探點間距視地質條件複雜程度而定,宜為200~1000m,包括地質點及原位測試點,並應根據地形、地質條件複雜程度適當增減;勘探孔深度宜為管道埋設深度以下1~3m. 2、對管道穿越工程,勘探點應布置在穿越管道的中線上,偏離中線不應大於3m,勘探點間距宜為30~100m 並不應少於3 個;當採用溝埋敷設方式穿越時,勘探孔深度宜鑽至河床最大衝刷深度以下3~5m;當採用頂管或定向鑽方式穿越時,勘探孔深度應根據設計要求確定。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責任編輯:tracy

相關焦點

  • 工程地質勘探點的布置要求
    1、勘探點的間距,應按地質複雜程度和不良地質、特殊巖土的性質以及建築物類型確定。為查明地質構造(如斷裂)、水文地質條件,不良地質和特殊巖土的性質、範圍及其發展規律應進行工程地質縱、橫斷面勘探;控制性鑽孔的數量應不少於鑽孔總數的1/3,且每個工點不宜少於2個;  2、工程地質斷面圖上地質界線應有地質點控制,代表性工程地質斷面圖上勘探測試點不得少於2個,地質條件複雜時,不得少於3個;  3、區域地質條件規律性明顯,地層簡單時,勘探點間距可適當放寬,但一般建築物每處不得少於
  • 「建築界」做一個合格的巖土工程師,城市道路勘察勘探孔有何要求
    作為一個巖土工程師,城市道路勘察勘探孔要求你城市道路勘察勘探孔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勘探孔應沿道路中線布置,當條件不許可時,勘探孔移位不宜超出路基範圍;每個地貌單元和不同地貌單元交界部位均應布置勘探孔。
  • 巖土工程:巖土工程勘察的要點研究分幾段
    2.1勘探點、線布置要求  初步勘察的勘探點、線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勘探線應與地貌單元、地層界線布置、地質構造垂直。勘探點要合理布置在每個地貌單元上,在地層相對變化較大的地段與地貌單元交接部位,相應的勘探點要適當加密。根據不同地形平整度選擇不同的勘探點布置方式,地形平坦地區,選取格網的勘探點布置方式。
  • 巖土工程初步勘察
    初步勘察是在可行性勘察基礎上,根據已掌握的資料和實際需要進行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以及勘探測試工作,對場地地形、地質構造、地質穩定性進行評價,通過相關評價確定建築物的平面布置,對地基基礎工程與不良地質現象提出評價與整治方案的建議。初步勘察階段根據已收集與整理的資料數據,對工程的地質進行調查、勘探、測試工作。
  • 供水水文地質勘察中勘探鑽孔的技術要求
    【學員問題】供水水文地質勘察中勘探鑽孔的技術要求?  【解答】1、勘探鑽孔的深度,應揭穿有供水意義的含水層(帶)。大厚度含水層除個別勘探鑽孔儘量揭穿含水層(帶)外,其它可根據過濾器的安裝深度、合理長度和豎向間距確定孔深。
  • 一般路基工程地質勘察應包括內容及要求
    【學員問題】一般路基工程地質勘察應包括內容及要求?  2、工程勘探、地質測試:  l)勘探、測試點宜布置在代表性工程地質橫斷面上,數量及深度應能滿足工程地質斷面圖填繪和工程設計的要求;  2)應根據需要分段採取巖、土試樣,作物理、力學性質試驗,取水樣作水質分析。
  • 巖土工程中勘探點放樣及高程測量方法
    1、明確勘探點位放樣依據,以及將各點位放樣反映在放樣草圖上;明確高程引測依據及系統,同時做好各勘探點司測原始記錄及計算,建設單位(或委託方)提供的測量定位資料及測量放樣原始記錄應保存歸檔;測量儀器每年必須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第三方校驗,確保其精度有效。
  • 基坑工程的巖土勘察應符合哪些規定
    【學員問題】:基坑工程的巖土勘察應符合哪些規定?  【解答】:  1、勘探點範圍應根據基坑開挖深度及場地的巖土工程條件確定;基坑外宜布置勘探點,其範圍不宜小於基坑深度的1倍;當需要採用錨杆時,基坑外勘探點的範圍不宜小於基坑深度的2倍;當基坑外無法布置勘探點時,應通過調查取得相關勘察資料並結合場地內的勘察資料進行綜合分析;  2、勘探點應沿基坑邊布置,其間距宜取15m~25m;當場地存在軟弱土層、暗溝或巖溶等複雜地質條件時
  • 工程地質知識:溢洪道工程地質勘察基本方法和要求
    (2)沿溢洪道中心線布置若干個鑽孔試坑或剝土,繪製縱向勘探剖面。必要時在溢流堰和消能段增加輔助坑、孔,繪製橫向勘探剖面。(3)溢洪道縱向勘探剖面線上的坑孔位置應量照顧到不同的地形地質條件和工程的布置情況,如在溢流堰、挑流鼻坎以及消力池部位應有勘探坑、孔控制。
  • 巖土工程勘察常見問題分析
    因此,巖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務是根據不同勘察階段的要求,準確查明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及巖土體物理力學性質,並結合工程特點場地施工條件等的具體要求,進行技術論證和評價,提交處理和解決巖土工程問題的具體建議,為設計施工提供依據,並服務於工程建設的全過程筆者針對多年來巖土工程詳細勘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一些歸納整理,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 【地質災害防治科普看過來】地面塌陷巖溶塌陷工程地質勘察、評價及防治措施——地面塌陷
    (2) 勘探點的布置①勘探點的間距:勘探線應沿建築物軸線布置,勘探點間距不應大於《巖土工程勘察規範》(GB50021——2001)中的相關規定,一般應符合對複雜場地、複雜地基的要求。在下列8種地段,應進行重點勘察,並加密勘探點:地面塌陷、地表水消失的地段;地下水強烈活動的地段;可溶性巖層與非可溶性巖層接觸的地段;基巖埋藏較淺且起伏較大的石芽發育地段;軟弱土層分布不均的地段;物探成果異常或基礎下有溶洞、暗河分布的地段;對於複雜場地,每個地理基礎或重要設備基礎處均應布置勘探點;對一柱一樁基礎,宜每柱分布勘探點。
  • 淺談武漢地區基坑工程勘察若干問題
    2基坑等級的初步判定和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勘 察 工 作 原 則 上 應 遵 循 湖 北 省 地 方 標 準DB42159-2004對基坑工程勘察的要求要合理布置基坑工程勘察工作量 首先初步確定基坑重要性等級應該從該規程表
  • 巖土工程知識:定測階段凍土工程地質勘探工作要求
    【學員問題】定測階段凍土工程地質勘探工作要求?  【解答】1、勘探點的數量應滿足各類工程施工圖設計時對凍土工程地質資料的需要。勘探點的距離應根據凍土工程地質條件的複雜程度和凍土現象的性質以及建築物類型確定。橋梁工程原則上每墩應有一個鑽孔。隧道洞口必須有鑽孔,中間鑽孔布置視地質條件複雜程度而定。
  • 地球物理勘探簡介
    在軟基勘探中橫波反射法有較強的分層能力。     2)水平疊加時間部面圖、等偏移時間部面圖、地震映象波形圖、地震深度剖面圖能較直觀反映地層的起伏形態和地層的尖滅點及斷層的位置、斷距。·工作布置   (1)測線方向宜垂直斷層的走向,或者根據勘探的需要與地質勘探線一致。   (2)在山區布置測線時,宜沿地形等高線或順山坡布置;河谷區測線宜順河流方向或垂直河流方向布置。測線應避開幹擾源。   (3)在斷層走向不明的測區,試驗階段且布置十字形測線。
  • 基坑巖土工程勘察鑽孔的布置和深度應符合規定
    1、鑽孔宜沿基坑周邊且在基坑邊界外(1~2)H範圍內布置(H為基坑開挖深度)。對於軟土,勘察範圍尚應擴大。  2、鑽孔間距應視地層複雜及滿足縱橫方向對地層結構和均勻性的評價要求而定。一般取15~20m,但每一地質剖面內鑽孔不宜少於3個。
  • 國家鐵路局發布《鐵路工程地質勘察規範》等8項鐵路工程建設標準
    近日,國家鐵路局發布《鐵路工程地質勘察規範》(TB 10012-2019)、《鐵路工程巖土分類標準》(TB 10077-2019)、《鐵路瓦斯隧道技術規範》(TB 10120-2019)、《鐵路工程基樁檢測技術規程》(TB 10218-2019)、《鐵路工程爆破振動安全技術規程》(TB 10307-2019)、《鐵路建設工程監理規範
  • 工程地質知識:巖土工程勘察孔深度基本要求
    3.對有抗浮抗拔設計時應滿足抗拔承載力要求。4.樁基工程勘探孔深:樁長以下3-5d,且不小於3米,對大直徑樁不得小於5米;對嵌巖樁應鑽入嵌巖面以下3-5d.花崗巖地區高層建築嵌巖樁的一般孔應進入微鳳化巖3-5米,控制性孔應入微風化巖5-8米。5.基坑工程勘察深度為開挖深度2-3倍。
  • 巖土工程就業方向之勘察
    巖土工程勘察的任務是按照不同勘察階段的要求,正確反映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及巖土體性態的影響,並結合工程設計、施工條件以及地基處理等工程的具體要求,進行技術論證和評價,提交巖土工程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決策性具體建議,並提出基礎、邊坡等工程的設計準則和巖土工程施工的指導性意見,為設計、施工提供依據,服務於工程建設的全過程。
  • 工程監理單位對工程勘察方案審查的內容有( )
    工程監理單位對工程勘察方案審查的內容有( )。A、勘察工作內容是否與勘察合同及設計要求相符B、勘察點布置是否合理,數量、深度是否滿足C、現場勘察組織及人員安排是否合理D、勘察進度計劃是否滿足工程總進度計劃要求E、試樣的數量和質量是否符合規範要求【正確答案】 ABCD【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工程勘察設計階段服務內容。
  • 瞬態面波勘探及應用,看完就明白了!
    在穩態方面,直到80年代初,日本的VIC株式會社經過多年的研究試製,推出了GR-810佐藤式全自動地下勘探機,才使該項物探技術在淺層工程勘察工作中得以應用。通過幾年的實踐和初步研究,R波在巖土工程勘察中的應用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⑴ 查明工程區地下介質速度結構並進行地層劃分;⑵ 對巖土體的物理力學參數進行原位測試;⑶ 與民用建築的地基基礎勘察;⑷ 地下管道及埋藏物的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