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版亞洲政策的「野心」

2020-12-06 中國新聞周刊

11月23日,美國德拉瓦州威爾明頓,拜登(左) 聽取了國家安全簡報並宣布了首批內閣部長擬任名單,其中包括國務卿、國土安全部長、國家情報總監等涉外交和國家安全政策的關鍵職位。圖/人民視覺

拜登版亞洲政策的「野心」

本刊記者/曹然

雖然對伊朗首席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在伊朗本土遭遇暗殺感到憤慨,但從事國際報導的伊朗記者帕莎並不認為法赫裡扎德之死會導致伊朗與美國爆發全面衝突。

當地時間11月27日下午,在三輛保鏢車護送下的法赫裡扎德在首都德黑蘭郊外的一條主道上遭遇襲擊,並因重傷搶救無效身亡。伊朗官方和輿論都指稱,兇手是美國支持的以色列特工組織。

與今年年初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被美軍刺殺後的反應不同,伊朗政府本次的回應相對克制,將威脅打擊報復的矛頭直指以色列而非美國,並更多地尋求歐盟和國際社會的輿論支持。

帕莎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認為,既然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已經註定在兩個月後下臺,伊朗高層願意為新一屆美國政府留出和解的空間。當選總統拜登已經宣布,將重返被川普拋棄的伊朗核協議,這對帕莎和她的同行來說意味著「更好的物質生活、更多的出國留學機會、坐上更安全的新客機」,並且不再擔憂時常出現的安全危局。

在亞洲另一邊,在有著印度血統的哈裡斯當選美國副總統後,其印度親友在新德裡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但印度政府的幕僚也警告莫迪,「印太聯盟」可能隨著川普下臺而破產。《外交學人》指出,拜登的亞洲政策「似乎將以一系列新的緊張和衝突去替換當下的緊張和衝突」。

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則認為,從中東抽出力量轉移到印太地區,是拜登外交政策的重要走向。但不論是盟友還是對手,印太地區國家對拜登時代的焦慮「都遠遠超出了華盛頓的預判」。

「安全和繁榮的印太」

在祝賀拜登當選美國總統的通話中,日本首相菅義偉提議拜登一起推動「自由和開放的印太」。然而,和對澳大利亞、印度、韓國等國的表態一樣,拜登的回應選擇了不一樣的表述:「安全和繁榮的印太」。

「自由和開放的印太」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歐巴馬時代最先提出的概念。當時白宮的政策是「亞太再平衡」,即以東協、日韓、澳洲為支點,加強夥伴關係,推動區域貿易一體化,並制衡中國的崛起。拜登近日提名的美國國務卿人選布林肯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人選沙利文,都是該戰略的重要執行者。

不過,日本及澳大利亞、印尼政府認為,「亞太再平衡」缺少對印度的關注。2012年後,三國先後提出將「亞太」轉變為「印太」戰略,但歐巴馬政府並未將傳統盟友圈之外的印度拉進聯盟。

直到在印度投資頗豐的商業實用主義者川普入主白宮,美國國務院才在2017年將「自由和開放的印太」上升為外交戰略。此後,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太司令部;一個定期舉行聯合軍演的鬆散安全同盟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間建立。

在印度國力增強和中美競爭的背景下,川普提出「印太」戰略並非心血來潮。2018年後,在外交上與他並不同步的英國、法國、德國也將各自的亞太戰略升級為印太戰略。但另一方面,川普時期,東協國家明顯受到冷落。歐巴馬八年任期內七次出席一年一度的東協峰會,而川普卻從未完整出席過一次;即使疫情期間會議轉為線上,代表他出席的也只是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

這也成為拜登批評川普印太戰略的重點。從發表在今年3/4月刊《外交事務》上的署名長文,到民主黨的2021年政綱,拜登一直迴避「印太」一詞,試圖重述一種新版的「亞太再平衡」。布林肯則不斷強調東協對拜登的意義,認為「東協對於應對氣候變化和全球衛生等重大挑戰至關重要,『拜登總統』將出席東協峰會,與東協國家討論這些問題。」

在拜登競選期間,布林肯還解釋稱,重塑亞太戰略並不意味著美印關係回到原點。但一些持「鷹派立場」的印度分析人士還是表現出了擔憂,認為這意味著印度試圖推動的制衡中國的印太聯盟機制將失去美國的支持。

哥倫比亞大學日裔亞洲問題專家佐佐木文子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拜登時常使用「亞太」而非「印太」的表述,難免讓已經「整體向右轉」的美國朝野及盟國鷹派勢力聯想到其團隊核心成員當年負責「亞太再平衡」戰略時與中國保持的「良好關係」。

不過,接近拜登團隊的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理察·哈斯近日撰文指出,這些拜登團隊的外交顧問都深知世界已經改變,不能再以歐巴馬時代的舊方案解決當前印太地區的美國外交問題。

「拜登及其團隊是自由主義者,但本質上還是自由現實主義者。」佐佐木文子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稱,目前,美國公眾輿論和國會對中國普遍持有比四年前更消極的態度。所以,即使一些拜登外交和安全團隊的核心人物傾向於與中國合作,「他們也很可能因現實主義的一面很快轉變為中國眼中的鷹派。」

沙利文就坦言,拜登的當選不會突然改變夥伴們對華盛頓的看法,「美國必須慢慢來」。美國知名智庫蘭德公司在一份報告中預測,這意味著拜登的印太戰略相比川普「很可能只有形式上而非實質上的變化」。

拜登的「美國優先」

作為拜登曾經的核事務顧問,美國國務院前助理國務卿德託馬斯認為,法赫裡扎德式的悲劇很難在拜登時代上演。「在伊朗核問題上,新政府會尋求恢復歐巴馬的方法。我的意思是說美國將與其歐洲夥伴合作而不是與他們對抗,也不會再試圖通過單邊行為壓制伊朗政權。」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在拜登擔任參議院外事委員會主席期間,德託馬斯作為朝核問題專家多次為拜登提出建議。在拜登擔任副總統的歐巴馬政府期間,德託馬斯又擔任美國政府的朝鮮與伊朗核問題特別顧問。

德託馬斯透露,在朝鮮核問題上,拜登政府不會選擇回到過去,「至少是比歐巴馬更有野心」。在拜登已經承諾的「安全的印太」戰略具體政策中,除了加強美印澳日軍事合作和與東協的情報合作、承諾緩解韓國防衛費分擔的壓力,最重要的事務就是繼承川普時代朝美對話的遺產,進一步推動半島核問題的解決。

「我確定拜登政府不會放棄與朝鮮進行峰會級別的會談。」德託馬斯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不過新政府可能推動對朝談判更加專業化,並且不尋求僅僅是通過峰會的途徑來解決。」

11月18日,韓國統一部長官李仁榮與拜登團隊的外交顧問威廉·佩裡進行視頻會見。作為柯林頓政府時期在朝美關係破冰上發揮過關鍵作用的國防部長,佩裡曾提出解決朝鮮核問題的「佩裡進程」(Perry Process)三階段:朝鮮停止發射飛彈,美國同時解除經濟制裁;朝鮮停止研發核武器;朝美關係正常化,建立半島和平機制。

這比川普政府提出的對朝政策更加「寬容」,也更接近於在河內舉行的第二次金特會期間朝鮮方面提出的主要訴求,即以在朝美兩國專家共同監督下拆除全部寧邊核設施,來「換取」部分對朝制裁的撤銷。韓美雙方已達成共識,將儘早向朝鮮釋放積極信號,實現韓國總統文在寅承諾的「半島和平機制不因美國總統更換而中斷」。

不過,德託馬斯說,拜登時代朝美關係的進展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朝鮮。截至12月1日,朝鮮仍未就這一次美國總統選舉結果發聲。據韓聯社統計,2008年、2012年和2016年,朝鮮官方媒體都在美國選舉日後三天之內提及美國「新政府」或「新當選總統」。迄今為止,朝鮮唯一一次公開提及與美國新政府的關係,是金與正在今年7月發表的「委婉拒絕美方提議朝美對話」的講話。當時她提道:「我們也要同川普總統打交道,也要同將來的美國政權進而同整個美國打交道。」

在實現「繁榮的印太」方面,拜登的政策則依然不甚明朗。他在競選期間承諾要重新加入川普終止談判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在川普宣布退出後,TPP談判其餘11國最終達成《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TP),但沒有覆蓋歐巴馬時代美國政府強烈主張的保護性條款。

佐佐木文子指出,考慮到拜登競選期間宣揚「重振本土產業」,他將比歐巴馬表現得更加保護主義,這也意味著重新加入CPTTP需要經過漫長的談判。讓一些成員國難以接受的是,美國國務院的官員們考慮將加入CPTTP與「安全的印太」戰略掛鈎,加入一條類似軍事同盟規定,即對一個成員國的經貿攻擊就是對所有成員國的攻擊。

除此之外,拜登時期的許多限制措施會更加強調與人權問題掛鈎,「自由主義也是一種意識形態」。作為新任國務卿人選,布林肯明確指出,這是拜登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並且「在許多國家經歷民主衰退的情況下,這是一個關鍵優先事項」。

但也有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繁榮的印太」政策是實質依然是「美國優先」。針對拜登振興本土企業的政策,東京智庫佳能全球研究所主任、前外務省官員宮家邦彥考察指出,拜登「其實還是以美國優先,只是沒有說出『美國第一』的口號」。拜登也在今年發表的文章中指出,其外交政策出發點是美國中產階級,最終目標是「為了在未來的競爭中戰勝中國或任何其他國家」。

今年,在投入數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後,美國負債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預計將達到98%,為二戰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副總裁麥可·格林指出,這可能意味著更保守的經貿政策將在拜登時代回歸。

而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總裁、美國國務院前官員理察·方丹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建議,外界可以通過觀察拜登維持還是放寬川普政府對中國徵收的關稅,來判斷新政府的政策基調。此外,不論是安全還是繁榮,拜登的印太政策總體取決於他和共和黨人控制的參議院的互動,取決於「他願意拿出多少政治資本與共和黨人交易」。

相關焦點

  • 吳祖榮:美亞洲政策「失誤」越來越得到證實
    自從美國宣布重返亞洲,並制定、實施亞洲再平衡戰略四年來,美國沒有給亞洲帶來促進亞洲經濟增長的正能量,而是日益增多的美國飛機、軍艦和大炮造成的不安與憂慮。美國亞洲政策的失誤被越來越多的事實得到證實。美國還企圖在亞洲國家中物色新的軍事盟友,甚至跑到亞洲臨近國家澳大利亞,在那裡建立軍事基地,增加常駐軍力。近幾年的事實表明,美國強化同軍事盟友的關係、增加在亞洲軍事力量的行徑遭到亞洲各國和人民的冷落和唾棄。
  • RCEP籤署,回顧冷戰時期日本的亞洲政策(下)
    與五十年代後半葉亞洲各國試著擱置爭議,強調合作的基調不同,在整個六十年代裡,亞洲地區的冷戰對峙局勢全面激化。在地區事務上,美國在六十年代早期加大扶持南越政府的力度,並最終藉由1964年北部灣事件全面介入中南半島,將中南半島三國全面捲入長達十年的越南戰爭。與此同時,東南亞各國也陷入了內部的政治動蕩和民族衝突。
  • 臺灣創業青年邱苡禎:在上海感受到創業者的強烈野心
    據臺灣《旺報》報導,在兩岸均有創業經驗的美甲貼品牌「壁花小姐」創始人邱苡禎說,就創業氛圍看,大陸近年大力推動「雙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來上海後,她才感受到真的「在創業」,上海對臺灣人才推出住房補貼政策,讓創業者更無後顧之憂。   邱苡禎來自臺灣,2010年開始在臺灣經營文創指甲貼實體店。
  • 鯊魚特斯拉:降價背後的野心
    2020年4月下旬,《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發布,通知要求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5月初,特斯拉響應政策號召,國產版Model 3將補貼前的售價降至29.18萬元,享受補貼後的售價為27.155萬元。
  • 小米野心顯露,這次並不是說說而已
    小米野心顯露,到底是自嗨還是確有實力?根據日經亞洲新聞表示,小米已經與各大供應商談好合作,準備在明年預訂2.4億部手機的零部件訂單。要知道,去年一整年,三星的總出貨量為2.9億,華為的總出貨量為2.406億,而蘋果的總出貨量為1.97億。小米下達了2.4億部手機訂單已經完全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小米準備擴大規模,在明年市場當中超越華為和蘋果。
  • 澳大利亞敵視日本50年,深陷被迫害妄想症,亞洲誰最強就敵視誰
    澳大利亞是個奇怪的國家,地理位置上靠近亞洲,理應與亞洲諸國搞好關係,發展經濟,但偏偏對亞洲國家提防甚深,一直以來都奉行亞洲誰最強我就敵視誰的原則,與日本的五十年恩怨史,就鮮明地體現了這一原則。而亞洲人擁有龐大的人口優勢,當時澳大利亞只有幾百萬人,如果放任亞洲人特別是日漸強大的日本人進入澳洲,以後江山變色、和平滲透,澳大利亞的白人將無可抗拒。印度不怕這個,因為印度本身人口就多,比日本人體量大,不怕日本來滲透。加拿大遠離亞洲,同樣不怕日本人來。而澳洲與東南亞交通很是方便,如果這個關口放開,後果將不堪設想。
  • 印度的量子野心
    印度已經毫不掩飾在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的野心。智慧財產權,印度量子野心的阻礙印度目前正面臨巨大的財政赤字,潛在的GDP負增長,以及大幅降低的稅收。印度的量子野心缺乏一個強有力的政策框架作為後盾。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量子技術上能走多遠,取決於印度的改革決心。
  • 日本國歌僅28個字,把它翻譯成漢字後,才知道其野心有多大
    導語:日本國歌僅28個字,把它翻譯成漢字後,才知道其野心有多大日本在二戰時期,侵略我們的國土,掠奪我們的資源,殘害我們的同胞,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在二戰結束之後,日本也淪落成為戰敗國,由於不肯投降,於是被美國扔了原子彈。
  • 發展75年從不隱藏實力,日本又一技術領先五常,野心根本防不住
    圖為日本探測器此前,日本指揮室內傳來了一陣掌聲,又一項太空技術領先了五常國家,原來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對距離地球3.2億公裡外的一顆小行星進行了探測,在採集樣本之後成功返回,來回距離更是長達6.4億公裡,日本發展的75年時間裡從來不隱藏實力,在太空技術領域更是全球領先的存在,看來日本多年野心已經徹底暴露
  • 日本宣布兩個重要消息,亞洲各國神經緊繃,危機已經悄然到來
    舉報   日本應該是讓很多人恨得牙痒痒的國家,恨意自然是來自於歷史上那場慘無人道的侵略戰爭,無數的同胞慘死在日本軍國主義野心之下
  • 拜登放出一句話,說出自己的野心!卻被指責抄襲歐巴馬的原班人馬
    這表達了拜登對自己未來的4年任期充滿了野心。拜登與他提名的內閣主要官員,第一次正式亮相!女性和少數族裔,掌握了拜登內閣若干最重要職位!昨天拜登公布的六名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方面的提名和被任命者,和拜登一起出現在德拉瓦州威爾明頓的慶祝儀式上。
  • 《赤道》國際化氣息很濃,電影的格局和野心很大!
    《赤道》從演員陣容上來說,國際化氣息很濃,電影的格局和野心很大,明顯是奔著國際市場至少是亞洲市場來的。這部電影匯集了大陸、香港、韓國三地的演技派,很久沒在螢屏露面的「歌神」張學友也大秀演技,張家輝、餘文樂,韓國的崔始源、池珍熙,大陸老戲骨王學圻組團在大熒幕上飆演技。
  • 不為人知的亞洲四小虎,遠不如亞洲四小龍,最後落得如此下場
    亞洲作為後起之秀,湧現出了很多經濟強國,強市。最先發展成發達富裕地區的韓國,新加坡,臺灣,香港被稱為「亞洲四小龍」。而如今又湧現出和四小龍同速度發展扎壯大的四個地方,被稱為「亞洲四小虎」四小龍於上個世紀60年代發展迅速,一躍成為富裕地區。
  • 博鰲亞洲論壇聚焦:攜手邁向亞洲新未來
    經濟上的這種互不可分性,早已把亞洲各國各地區連結成命運共同體,以至於在廣闊的亞洲大陸,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市場體制互聯互通、人文交流互聯互通,已經成為亞洲不同國別、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和宗教、處在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及人民之間,相互合作追求共贏的主要路徑,也成為保證亞洲可持續繁榮的重要基礎。  亞洲地區的可持續繁榮,離不開地區和平與穩定。
  • 這些星座野心大,能力強,很容易獲得成功
    第一名 獅子座獅子座的人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他們十分看中自己的事業。獅子座的敢於嘗試別人不敢嘗試的任務,他們能力強,爆發力十足。所以,獅子座的人很容易獲得成功。第二名 水瓶座水瓶座的人並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他們有野心,有信心去完成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水瓶座的人能力強,並且有著獨特的想法,他們會為自己創造更多的驚喜。所以,水瓶座的人很容易獲得成功。
  • 日本國歌僅有28個字,把它翻譯成中文,才看清日本人的野心有多大
    然而日本國歌只有28個字,把它翻譯成中文,才看清日本人的野心有多大。那他們的國歌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很多新事物的產生都是源自於人們新的想法出現之後才有的,國歌也一樣。其實一開始是沒有國歌這個概念的,那麼國歌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呢?這個說法,最早出現在西歐的一個國家——荷蘭。當時西班牙人入侵荷蘭,在戰場上,荷蘭人民突然一起高聲唱起了這首歌——《威廉頌》。
  • 全球最大核動力破冰船下水,俄羅斯野心暴露,但對中國也非常有利
    而13艘破冰船計劃的背後,代表著全球二號強國俄羅斯對北極地區的野心。伴隨著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正在讓北極地區一部分地區逐漸成為可航行區域,俄羅斯自然也是試圖將其納入勢力範圍。俄羅斯開發北極地區,有很多的原因。
  • 人民日報:亞洲政黨政治——人類文明多樣性的鮮明畫卷
    二、各類政黨政治特徵鮮明,價值取向與政策目標差別較大    亞洲各國政黨的歷史背景、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彼此有別,社會基礎、利益訴求和內外政策主張差別較大。目前比較活躍的主要是:一是堅持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政黨,目前共有二十幾個,如中國、越南、朝鮮、寮國四國的執政黨。
  • 把野心寫在臉上的辛芷蕾真的很迷人!
    勃勃野心辛芷蕾從不掩飾她的野心,不管是在演藝圈,還是在國內整個大環境下,這其實是個非常不受歡迎的個性。講實話,娛樂圈「不爭不搶好姑娘」人設看多了,辛芷蕾這種絲毫不掩飾的野心人設反而更像一股清流。畢竟混演藝圈的,不管是為了名利,還是純粹只是想演好戲,真的會有不想紅的嗎?——那新浪熱搜早八百年前就該關了。
  • 韓媒:中超球隊已成亞洲頂級 昔日「亞洲虎」則在衰落
    對此,韓國最大的傳媒機構《中央日報》則特意撰文對比了當前的中超聯賽以及K聯賽——大牌外援及外籍教練雲集的中超球隊已經成長為亞洲頂級俱樂部,而昔日素有「亞洲虎」之稱的K聯賽則正在衰落。該媒體在文章這樣寫道:「足球崛起已經成為中國球迷老生常談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