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川普當局和普京當局的持續博弈,導致兩國關係陷入持續惡化。作為有巨大優勢的美國,自然在這場博弈中佔據著主動權。而俄羅斯作為被動的一方,不僅在經濟上陷入制裁的困境,還在地區局勢中,不得不考慮美國勢力推翻其支持的地區領導人。當然,普京政府自然不想一直這樣被動下去。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自然是需要擴大其勢力版圖,以尋求對美國的優勢。而現在,俄羅斯確實多了一個選擇。
據路透社近日報導,俄羅斯一艘新型核動力破冰船正式下水,其號稱是世界最大,最強勁的破冰船。儘管一艘船的下水並不代表什麼,但是根據俄羅斯的計劃,到了2035年,俄羅斯將打造13艘重型破冰船,其中9艘採用核動力。
而13艘破冰船計劃的背後,代表著全球二號強國俄羅斯對北極地區的野心。伴隨著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正在讓北極地區一部分地區逐漸成為可航行區域,俄羅斯自然也是試圖將其納入勢力範圍。
俄羅斯開發北極地區,有很多的原因。一方面,從軍事用途來看,目前的俄羅斯海軍的兩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長期受到北約的掣肘,一旦戰爭打起來,根本就是起不了太大的作用。現在北極融化了,俄羅斯完全可以在北極地區建立自己的軍事不凍港,而且在夏季,俄羅斯海軍完全可以橫跨北冰洋,直打北美洲,對本來遙遠的美國加拿大形成巨大威脅。
從商業用途來講,俄羅斯的東西地區拉鋸過長,很多時候的陸路貨運往往成本過高,而海運的成本則低很多。而北極地區的融化現狀,預計已經能夠建立能夠全年通行的北海航線,促進東西交流。而且北極地區的資源豐富,北極擁有相當於4120億桶石油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約佔世界未被發現的石油和天然氣的22%,俄羅斯自然也想分這杯羹。
從某種程度上講,北海航線的貫通,將直接拉進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海運距離,屆時歐洲的船隻進入亞洲地區,不再局限於通過紅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的傳統航線。而是直接通過俄羅斯的北海航線,再穿過白令海峽,直達東亞地區,對於中國而言同樣也有不少好處。
儘管看似繞了一大圈,但是由於地球緯度的影響,北海航線甚至比印度洋航線更短。而且在特殊時期,北海航線的備用方案,中國也不至於身陷馬六甲海峽的困局。
俄羅斯大肆開發北冰洋,對於美國而言無疑是一個壞消息。本身美國海軍在嚴寒地帶都沒有優勢,對極端天氣的處理沒有俄羅斯那樣有先天優勢,談何與俄羅斯競爭北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