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樸子·廣譬》中有所記載:「烈士之愛國也如家,奉君也如親。雖然制度不同,然而愛國之心卻是一樣的。」
愛國,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所傳承的美德,在每個時代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而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愛國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內涵。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愛國一直以來都是不變的精神支柱。每一個心懷國家的有志之士,才會成為他們國家的脊梁之才。
在革命戰爭之時,他們投入到變革之中;在和平美好之年,愛國就是築建中國夢的基石。我們用各種方式來保持信仰,守衛國家,國歌就是最好的典範。因為這不僅僅是一首歌,這還是國家的代表,是每個人對於國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然而日本國歌只有28個字,把它翻譯成中文,才看清日本人的野心有多大。那他們的國歌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有很多新事物的產生都是源自於人們新的想法出現之後才有的,國歌也一樣。其實一開始是沒有國歌這個概念的,那麼國歌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這個說法,最早出現在西歐的一個國家——荷蘭。當時西班牙人入侵荷蘭,在戰場上,荷蘭人民突然一起高聲唱起了這首歌——《威廉頌》。一時間,所有人都熱血沸騰,因為他們想到了自己的國家,歌聲激起了他們保衛國家的意志。在歌聲的幫助下,他們重振士氣,互相鼓舞打氣,最終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將西班牙人趕出了這片土地。從此之後,荷蘭便決定將《威廉頌》作為他們的國歌,荷蘭也因此成為了全世界第一個擁有國歌的國家。
自荷蘭確定國歌之後,國歌便漸漸開始在世界範圍流行起來。很多國家都跟隨著荷蘭的腳步,開始創作屬於他們的國歌。而在這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法國的《馬賽曲》,它創作於法國大革命時期,因為其慷慨激昂的旋律而引發眾人喜愛。這首歌在當時的法國和世界影響巨大,以至於到現在都是被公認為的最有影響力的國歌。
當然,說起國歌,我們中國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也不輸分毫。對於這首歌,我們每一個人肯定都不陌生。從我們出生開始,這首歌就已經和我們的血液相融,深深地刻入我們的骨髓。它和《馬賽曲》有著共同的命運,它們都創作於戰火紛飛的年代,都見證了血與淚。它們的旋律都讓人振奮人心,而它們的抗爭精神也更讓人震撼。在戰火之中成為了我們不斷奮鬥前進的動力,所以在世界上《義勇軍進行曲》也是有屬於它一席之地。
《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於全民族抗戰時期,當時這首歌呼籲所有被壓迫的中國人民站起來,給了軍民無限的鬥爭力量。在戰火之中,這首歌最能代表人們被壓迫的心理,體現我們內心的抗爭精神。這首歌給了無數被壓迫者的希望與力量,代表了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它的價值不僅僅在於當時的影響,也不僅僅只是一首國歌,更在於它反映了中華兒女堅韌不拔的精神,那是我們的靈魂所在。
相比於前面振奮人心的國歌,日本的國歌就顯得尤為不同。眾所周知,日本是由多個島嶼組成的島國,受地域限制佔地面積非常的狹小,資源也非常的匱乏。但是在經歷一系列的變革之後,它的發展變得迅速起來,一躍成為了亞洲地區的發達國家。從這兒可以看出日本的野心不小,而他們的國歌也印證了這一點。所以當這首歌在日本皇宮第一次演奏之後,便成為了日本的國歌,一直到現在都使用。
後來有人將這首歌翻譯成中文,發現這首歌只有短短的28個字,中文名叫《君之代》。歌的大意是這樣的:我們到皇帝傳宗幾千年,一直傳到了八千年代,從小小的石頭變成巨大的巖石,直到巖石上長滿了青苔。從這首歌的歌詞就可以看出來,他們認為他們的國家可以一直延續下去,就像曾經的秦始皇一樣,有著盲目的自信和無限的野心。讓人不僅感受不到國歌應該有的振奮人心,好感度也是蕩然無存。
總結:
國歌的存在就是為了振奮人心,給人以力量去解決困難。在人生低茫的時候,歌曲都能給人緩解負面情緒,讓我們更好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但是像日本這樣明目張胆地將野心寫進國歌的行為,是非常不可取的。不過這畢竟是別的國家的歌曲,我們也不能做過多的評價,熱愛我們自己的國家就足夠了。
參考資料:
《抱樸子·廣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