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就是一切虛偽和謊話的根源。」——恩格斯《反杜林論》
「愛國之心」人人都應有之。祖國危難之際,我們不應該因為戰亂而逃避;祖國繁榮之時,我們也應與國家攜手並進。國家是我們的驕傲,國歌更承載著民族的歷史。在我們的國歌中,彰顯出那段英勇抗戰的歷史以及中華兒女團結一致、不懼外敵的英勇氣節。當大家聽到國歌時,會覺得熱血沸騰。國歌振奮著每一個國人的心,讓我們銘記歷史,讓我們以史為鑑,不斷砥礪前行。
在1931年時,日本曾經發動「九一八」事變,這是我們長達14年抗日戰爭的開端。當年,日本還侵佔了東三省,建立「偽滿州國政權」。當然,我們最終迎來了勝利,於1945年將日本帝國主打敗。時至今日,我們深知,是這些英勇抗戰的英雄,為我們譜寫了那個時代的最強音;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熱血,鑄就了堅不可摧的中國。
在我們的國歌中,我們能感受到這種熱血沸騰。與此同時,我們更不能忘記歷史和日本的野心,那麼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呢?其實日本也有國歌,日本的國歌雖然僅有28個字,但翻譯之後,你就會知道了他們的日本的心思。
日本的國歌叫做「君之代」,這首國歌的作者是宮內省式部察樂師奧好義,並由薩摩藩步兵隊的隊長大山巖填寫歌詞。日本的國歌和我們一樣,同樣具有歷史意義和民族情感。
1868年日本開啟了明治維新時代,日本也正於這一年,開始向現代化國家發展。不過那個時候日本,並沒有國歌的存在。在1869年,英國軍樂團教師約翰.威廉.芬頓在聽說了日本還沒有國歌之後,便主動將國家的國歌名叫「天佑吾王」告訴了日本軍樂團的成員們。
此後,這位樂師強調了國家必須要有國歌,並且建議日本能有人出來填詞,再由他譜曲。最終,樂隊內的成員們經過一番商量後,找來了具有歷史和文化修養的薩摩藩步兵隊隊長大山巖,為其填寫相應的歌詞。
最終,他們在日本宮廷樂隊傳統的音階基礎上,選擇一些盛行的曲子,並於1880年明治天皇的生日上,首次演繹出來了日本的國歌。此後「君之代」一直沿用至今,儘管「君之代」只有簡短的28個字,但是翻譯出來卻有大的意義。
這首「君之代」與我國唐詩的七言絕句格式類似,翻譯過來之後的意思是:我們的天皇御統傳承千代,一直傳到八千代,直到小石變巨巖,直到巨巖長青苔。由此可見,日本的野心非常大。
從前幾句就能看出,日本想讓自己的統治傳承千代,並且在歌頌著日本天皇的統治,希望他們的統治就像是一顆小石頭一樣,變成巨巖,再長到巨型青苔。可見,明治天皇非常有野心,這首簡短的歌詞也顯示出他的心思。
其實,古代中國的統治者們,也希望自己的大好江山能夠傳承下去。例如當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曾說過自己「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希望自己的繼承者能夠到萬世。與此同時,秦始皇一生也在追求長生不老,希望永遠延續自己的生命。
可秦始皇長生不老的想法終究化為泡影,徐福更是帶著他的期待遠走他鄉,再也沒有回來過。此外,秦朝的政權也止步於秦二世,最後就被推翻了。可見,當時他們的野心雖大,但是世事變遷,歷史的車輪永遠在向前,不能夠順從每一個人的想法。
我們無法忘記日本對我們進行的侵華戰爭,當年日本炸毀了瀋陽柳條湖附近的鐵路,並且栽贓是中國軍隊,這件事給日本一個藉口,發動了918事變,日本甚至企圖在三個月吞併中國,可見日本的狼子野心。好在最終中華兒女團結在一起,趕走了日本侵略者。與此同時,日本的野心還體現在這首「君之代」。
每一個國家都需要有國歌,國歌可以振奮人心,凝結民族的歷史,彰顯民族的氣節。我們的國歌讓人熱血沸騰,每每聽到,就會想到抗日戰爭時,前輩付出的血與淚。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陸遊《病起書懷》
無論身處何地,我們都應該愛國,就算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中,但愛國之心早已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無論社會地位高低、無論財富多少,我們都應該以愛國為己任,共同守護美好的中國。
參考資料:
恩格斯《反杜林論》
陸遊《病起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