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最代表性的。
【腸旺面】
腸 血旺 面的組合,其實最招引我的是面,筋道的口感難以模仿。金林腸旺面:中選貴陽八大名小吃代表店,方位很好找。地址:雲巖區 民生路,接近富水中路,小十字。金牌羅記腸旺面:與金林家10分鐘步行間隔,店面比金林略小,排隊程度有過之無不及。地址:雲巖區 蔡家街口,與中山東路交界處
【酸湯魚】
貴州人好辣,還嗜酸,有過「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老躥。」的說法。酸湯魚來自凱裡,省府路石板坡一條街早年有好幾家,味道都很不錯,不過究竟比賽下來做大做強的一家是「老凱裡酸湯魚」
老凱裡酸湯魚裝飾不錯,苗族服飾的服務員能歌善舞,還能夠吹蘆笙給聽。地址:雲巖區 省府路石板坡 分店許多
【絲娃娃】
最傳統的絲娃娃是用麵皮包裹蔬菜絲(一般點一份是十張皮,技巧越高,包得越多喲),再淋上辣椒蘸水。現下盛行的新吃法是改辣椒水為紅酸湯,都非常值得一試。
楊阿姨絲娃娃:中選貴陽八大名小吃代表店,本店在飛山街,現在分店也蠻多。地址:雲巖區 飛山街171號
絲戀紅湯絲娃娃:最早僅僅小十字銀座一家小小店面,但是創始的酸湯蘸水太受歡迎,加上懂得品牌運營包裝和不斷晉級,構成不小影響。分店許多,裝飾都精巧。地址:雲巖區 中山東路銀座負一樓
【豆腐圓子】
吃法是剖開豆腐外皮,裡面灌辣椒蘸水,在一起吃下。外皮是脆的,裡面是和了辣椒的嫩豆腐,口感非常有特徵。
雷家豆腐圓子:80年老店,貴陽八大名小吃代表店。現在許多飯店都賣豆腐圓子,但仍是公認以雷家最為正宗,由於就是他們家發明的嘛。早年的雷家豆腐圓子是圓形,近幾年變成了上圖那樣稍扁的橢圓形。地址:雲巖區 省府西路 接近中華中路,大十字廣場
【愛情豆腐裹】
據傳早年戰亂,市民皆逃避不出,惟有談愛情的人臨危不亂,出門約會照常。所以作為街頭小吃的豆腐裹,在當時只需不怕秀死快的情侶才吃的了,故此得名。現在的豆腐裹依然仍是沒有固定門面的推車貨攤為主。吃法和豆腐圓子有近似,都是剖開淋辣椒水,但是豆腐裹內部更嫩更軟爛,外皮不是酥脆的而是帶耐性的,蘸水一般也配的更辣。我口味重,就著折耳根吃掉豆腐往後還要把辣椒湯喝完,這種吃法穩重查驗喲。地址:無固定地址
花溪牛肉粉
一般可選酸粉(粗粉)和細粉,形似粗粉更有代表性,但我一般吃細的。不一定要到花溪去吃,市區反而更多選擇。
花溪王記牛肉粉:品牌化做的比較成功,味道不錯。牛肉切成片。地址:雲巖區 都司路高架橋下
飛碗牛肉粉:味道數十年如一日很,正宗。牛肉切成丁。早年民生路有一家我常吃,悵惘現在沒有離我近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