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名為《廉政走進新農村》的微電影在伊川上映。熟悉的鄉音、村落,讓觀眾看得如痴如醉……這部電影的故事原型,就在伊川縣彭婆鎮智溝村。
農民導演:俺拍的電影要「接地氣」
48歲的伊川人周紅衛,是這部微電影的導演。初中沒畢業的他,先後拍攝多部反映農村生活的電視劇,是伊川當地的名人,被稱為「農民導演」。
「我的電影都特接地氣,素材也全部來源於生活。」周紅衛說,2013年年初,看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反腐倡廉熱點,他便尋思拍部反映新農村廉政建設的片子。
主題定下來了,去哪裡找素材呢?就在此時,周紅衛聽到一件稀罕事:彭婆鎮智溝村村民智社召,為兒子辦婚禮不收禮、不唱戲,卻給村裡老人和老師送禮。熱心腸的周紅衛主動提出,要為這家人免費記錄婚禮。
在拍攝婚禮視頻過程中,周紅衛偶然了解到,給智社召出主意的是村支書智燦彪。
「這是個啥『村官』?」村民你一言,我一語,讓智燦彪的形象豐滿起來。周紅衛腦子一動:「這智溝村,就是個活生生的好劇本!」
選對幹部,村裡變化真不小
彭婆鎮有八溝,智溝村就是八溝之一。該村有村民1300多名,被一條溝分割成南北嶺,靠著一座2米寬的橋通行。村裡溝壑遍地,人均耕地不足1畝,年輕人多外出打工。因為沒有集體經濟,村民怨言頗多。
2008年,在村裡辦企業致富的智燦彪被村民推選為村幹部。白手起家的他,對村裡的情況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為村裡幹事,要獲得大夥信任,就得有一說一,絕不拿村裡一分錢。」他清查村裡帳目,查處挪用公款現象。在上級補助資金不到位的情況下,智燦彪自己出錢,修建村黨支部辦公樓,發動群眾在村裡植樹造林、擴建村道、硬化路面、壘砌花牆、粉刷牆壁,智溝村開始起了變化。
文化廣場、演出舞臺、籃球場出現在智溝村,村民不再沉迷賭博,學著NBA打起了循環賽,村裡7個調頻廣播音響,定時為大家播報新聞;一條條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戶,60多盞路燈照亮每條街道。村民自辦企業一家連著一家,智溝人開始在家門口致富。這兩年,智燦彪又陸續貼錢,在村裡蓋起了衛生室,翻修了學校……
電影主角:不為出名為「風氣」
如今的智溝村,企業有30多家,吸納用工500多人,成為當地的富裕村。南北嶺之間的溝壑,正被一點點填平,百姓與村委之間的距離,也正被一點點拉近……
70歲的智現德,也在微電影裡過了把演員癮。雖然說不出啥叫廉潔,但在他看來,智燦彪自己掏錢為村裡做事,「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美,廉政就得是這個樣子」。
「心裡老感謝了。但他來看病,從沒少給一分錢。」說這話的是智溝村村醫智勝衛。為了讓村裡新農合政策落地,智燦彪幫他建起3間房做衛生院,還幫他支付前兩年的電費。
在村委,上級撥付的每筆款,都有清楚記載;但智燦彪自掏腰包,為村裡搞基建,為村民解難的錢,他從沒細算。
「不為出名,但拍這個電影確實有必要。」說起拍電影做主角,智燦彪不好意思地笑了。在他看來,這兩年村民辦企業、出外打工,手裡有了閒錢,日子卻越過越鋪張,不少人還染上攀比的毛病。這風氣,時間長了不免會滋生腐敗,反過來,腐敗又會制約經濟發展。
「要有好的黨風、政風,還需要有好的社會風氣。」智燦彪說,幹部要廉政,人心才能穩,村民風氣正,才能齊致富。他要求把智社召的事拍進電影,讓大家都看看。
「微電影就40分鐘,但積累起來的素材可不止這麼多。」周紅衛說,拍戲期間,總有群眾找到他,希望把自己的想法放進電影裡,下部電影他還要把鏡頭對準基層的新時代好「村官」。
(記者 武怡晗 特約記者 葛高遠)
返回洛陽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