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雁蕩山發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你們了解雁蕩山嗎?
知道雁蕩山為何會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嗎?
小編帶你一步步了解
雁蕩山作為世界地質公園的魅力吧!
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東臨樂清灣,距溫州市70千米,距杭州市300千米。雁蕩山是一座有故事的山,她的一山一石記錄了億年前的一座復活型破火山演化的歷史。
雁蕩山是白堊紀時期完整的復活型破火山,破火山口的直徑約13km和面積約160平方公裡,她的巖石記錄了1億多年前火山爆發、塌陷,復活、隆起的完整過程;雁蕩山也是一座流紋巖博物館,地質書籍描述到的各種流紋巖,在這裡都能找到。作為地球演化進程中重大事件的見證,雁蕩山在世界地質價值上具有其獨特性,她是大自然留給全人類的珍貴遺產。
李國朋 攝
四期火山大爆發,造就了雁蕩山獨特的地質遺蹟。雁蕩山由此成為一座「天然的古火山模型」。雁蕩山秀美的風景背後,蘊涵著豐富的地質遺蹟。解讀雁蕩山的巖石,可以使我們了解白堊紀時期(0.65億年~1.45億年)這裡所發生的重大地質事件。
大約在1.28億年前,雁蕩山發生了猛烈的火山爆發,天搖地動,當時由於人類還沒有出現,自然也就沒有人能目睹這一壯觀場面。這次火山爆發,形成了沿著地面快速流動的高溫火山碎屑流,隨後便堆積為低矽熔結凝灰巖——這就是雁蕩山火山第一巖石地層單元。雁蕩山第一期大爆發,使地下的巖漿被大量排空,從而導致火山發生塌陷。此後,火山便進入了休眠期。休眠一段時間後,雁蕩山這位「火山老人」又醒了。這次火山噴發,呈現出另一種壯觀場景:火紅的巖漿猶如一條火龍滾滾流動,從地下溢出地表的巖漿,冷卻後成為流紋巖——這就是雁蕩山火山第二巖石地層單元。值得一提的是,這期間的流紋巖保存了大量流動過程中產生的地質現象:分布於巖流頂部的流紋構造、巖流中部的斑狀結構、巖流中上部和中下部的球泡構造和巖流下部的角礫狀結構。所以,雁蕩山也就有了「流紋巖博物館」的稱號。之後,雁蕩山又有兩期大的噴發:前一期噴發形成了高大噴發柱的爆發,火山灰從高空降落,形成了空落相凝灰巖——也就成為雁蕩山火山第三巖石地層單元。緊接著的火山爆發,又形成了高矽熔結凝灰巖——這是雁蕩山火山第四巖石地層單元。
雁蕩山這位「火山老人」的生命真正結束是在距今1.08億年,當時,她所蘊涵的巖漿已經失去了爆發的能力,殘留的巖漿侵入到雁蕩山的火山巖中,形成了石英正長巖侵入體。今天的雁湖崗、百崗尖、烏巖尖,見證了這位「火山老人」的死亡,因為它們都是這種侵入體(巖)。雁蕩山的四個巖石地層單元,以及最後形成的石英正長巖侵入體,後來在地殼運動中破裂抬升,被剝露了出來。今天的地質專家正是通過對這些巖石的研究,揭示了這座古火山從爆發、塌陷,到復活、隆起的完整過程。隨著這些學術研究成果的問世,雁蕩山也就獲得了「天然的破火山立體模型」美稱。這樣的地質遺蹟自然給評審會的專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雁蕩山是全球巨型火山(巖)帶上最具代表性的古火山,蘊涵著全球「大陸板塊運動」過程的重要信息。那麼,雁蕩山這座白堊紀火山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專家們注意到雁蕩山正處於全球火山(巖)帶的特定位置。原來,西太平洋亞洲大陸邊緣,即北自俄羅斯,經日本、朝鮮半島,南至中國東南沿海,正是一條長達5000公裡的巨型火山(巖)帶。雁蕩山這座古火山就是處在這一巨型火山(巖)帶上。
如此巨型的火山(巖)帶,又是如何產生的呢?板塊構造學給出的解答是:中生代晚期,古太平洋板塊曾經衝撞亞洲大陸板塊,由於古太平洋板塊的位置低,加上衝撞的速度快,古太平洋板塊切入到亞洲大陸板塊邊緣的底部,由於受到擠壓,在亞洲大陸邊緣深部的巖漿上衝,形成一座座火山。這就是說,西太平洋亞洲大陸邊緣形成巨型火山(巖)帶,與當時的全球性板塊運動密切相關,由於雁蕩山是這條巨型火山(巖)帶上最具代表性的古火山,自然蘊涵著中生代時期古太平洋板塊與亞洲大陸板塊之間互相作用以及深部作用過程的重要信息,專家學者自然也就更看重這座「天然的破火山立體模型」,她也就成了學術研究的重要對象、科學考察的重要基地。
樂清百曉在線官方微信群上線啦!
馬上掃碼加小編微信,拉你入群!
...............................................................
推廣合作 | 商務聯繫
廣告合作微信:wzad0577
廣告合作:18267827251(僅接受廣告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