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蕩山冬米糖

2021-01-19 網易

2020-12-20 11:21:58 來源: 溫州日報

舉報

  

  金明雪

  時下冬季,雁蕩山冬米糖作為雁蕩山比較著名的特產之一,以色白、香糯、味純著稱,頗受廣大遊客喜愛。

  雁蕩山冬米糖是在大荊冬米糖的基礎上,經過改革創新,主要原料來自於當地老百姓種植的糯米和豬油,經過深加工製作而成。原料選用非常講究,要求糯米純、白,炸米用的豬油,要用板油或肥肉。工藝也比較複雜,一般得經過揀、淘、炊、曬、爆、熬、壓、切等工序。

  首先選取品質上好的糯米放水裡泡八小時左右,再將浸泡好的糯米放蒸籠裡炊熟,然後放置在通風處自然陰乾,豬油倒入鍋裡煮沸,溫度達到170度左右,將晾好的糯米飯粒一碗一碗倒入鍋裡炸,等米粒浮出油麵,便用大漏勺撈起。

  其次將紅糖放入鍋裡煎沸,煎糖火候是冬米糖是否脆甜可口的關鍵,將爆好的米粒按一定比例倒入鍋裡拌勻,這步驟依靠制糕師傅的經驗,糖多米少會粘牙,糖少米多則不夠香甜。從鍋中取出充分混合後的糖米,放入方形木盒裡壓實,切成長條,用印有雁蕩山特產字樣的白紙包裝,10條一袋裝入塑膠袋,攜帶也方便。平時宜放在乾燥處,這樣便於保存。

  製作冬米糖的時令也有嚴格的講究。因冬季陽光不強,氣候乾燥,炊曬出的米經油一炸,成為米花,再加入糖,鬆脆可口。舊時製作冬米糖宜一般於中秋至翌年梅雨季之前,切忌梅雨季節生產,否則既易變質,又不易儲藏,所以每年生產時間只有八個月左右。因為一般選取在冬季炊曬,故稱冬米糖。現在製作工坊都配有空調,一年四季都可生產。

  冬米糖是當時老百姓走親訪友的隨手禮和廣大遊客帶回去的旅遊紀念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晨讀丨記憶中的冬米糖
    而我熟悉的冬米糖的味道,也瀰漫在各個角落。冬米糖是流行於浙江、江西一帶農家自製的食品。把上白秈米、糯米等炊熟曬乾,爆成米花,然後加入由麥芽糖、白糖熬製成的糖漿,製作成型,稍涼後切成小長方塊,即可食用,老少鹹宜。記得我兒時,物資還相對缺乏,冬米糖便成了我們小孩子的最愛。每年冬至前後,母親就把新碾的秈米曬乾,用鐵鍋炒成米花。
  • 甲秀華夏的雁蕩山
    雁蕩山之名溫州可玩的地方寥寥無幾,雁蕩山可謂一枝獨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人們常說的「三山五嶽」,其中的三山就是指黃山、廬山、雁蕩山。當然也有其他解釋,各有其理。雁蕩山很大,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個山區,一般遊客不太可能把五個山區全遊玩下來,耗時耗力不可想像,當年的專業旅行家明朝徐霞客都沒有做到,何況我等普通驢友。
  • 雁蕩山又上央視啦!
    來源:雁蕩山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近日,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CCTV-10)《地理·中國》欄目攝製組走進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
  • 關於雁蕩山,你真的了解嗎?
    知道雁蕩山為何會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嗎?小編帶你一步步了解雁蕩山作為世界地質公園的魅力吧!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東臨樂清灣,距溫州市70千米,距杭州市300千米。雁蕩山是一座有故事的山,她的一山一石記錄了億年前的一座復活型破火山演化的歷史。
  • 溫州雁蕩山有部分巖石「石蛋」化了,樣子有點特別
    調查發現,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雁湖崗這些「石蛋」呈球形、半球形、扁球形等,直徑從1米至數米,大著可達10餘米,或散落分布、或疊置分布,風景別致。這些「石蛋」系石英正長斑巖風化形成的地貌景觀。而形成「石蛋」的石英正長斑巖為雁蕩山破火山口的中央侵入相,其標誌著雁蕩山火山活動的結束。「石蛋」圖  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供圖「石蛋」這名字說起來有點土,但其實也有講究。
  • 雁蕩山首次發現石英填充物
    通訊員 盧琴飛 攝近日,雁蕩山管委會聯合浙江省地質礦產研究所地質專家研究發現,在靈峰景區裂隙中有石英填充物,這一現象在東部沿海區域內較為常見,但在景區內為首次發現。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火山巖中石英填充物的首次發現,為揭示園區火山巖漿——熱液活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細節信息,也為豐富雁蕩山科普教育內容提供了極有意義的實物標本。
  • 奔跑的米糖
    原標題:奔跑的米糖小寒一過,婺源山村人家的爐火就旺了。比爐火更旺的,是村民廚房的灶火,家家戶戶的鍋臺上開始氤氳著年的味道。村裡冬日熬米糖的那些天,便是村民心目中最好的日子。母親熬米糖的鍋鏟是從奶奶手裡接過的,她精心熬出的米糖,白淨、甘甜。那米糖的甜美,不是甘蔗、甜蔗、紅薯,抑或米棗、柿子可以比擬的。
  • 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流紋質火山巖地貌形成的原因
    雁蕩山是一座典型的以流紋質火山巖地貌景觀為主題的世界地質公園,處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濱海山嶽-海灣灘涂過渡地帶,最高海拔百崗尖 1056.5米,最低海拔20米,由於地殼抬升,切割較深,地勢高差懸殊,以多樣性的流紋質火山巖山嶽地貌為特色。
  • 雜文:米糖的記憶
    攤子上用大塑膠袋灌得鼓囊囊的一包包米糖齊人高,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還有白花花蓬鬆鬆的炒米,黃澄澄的脆硬的雞蛋饊子,看到它們,希望有一口好牙,可是我滿口的牙因為幼時吃多了糖的緣故,早早地孔洞迭出,好的滋味不能貪戀。現在的孩子,更多是對薯片果凍漢堡感興趣,買回的米糖是不受待見的,如被打進了冷宮,勸了, 才勉強吃一兩塊。
  • 雁蕩山能仁寺大鐵鑊
    雁蕩山能仁寺有一口號稱「亞洲第一」的大鐵鑊,鑄造於北宋元祐七年(1092),鑊高1.38米,上口直徑2.4米,鑊沿可立人,銘文記載重三萬七千斤。古代度量衡與今不同,打個6折,這三萬七千斤也相當於11噸多,是如何稱出來的?用曹衝稱象的辦法顯然不行,鐵鑊又不是大象,沒法趕它到船上。想來必是當年鑄造時按用鐵量計算出來的。
  • 浙江雁蕩山出現一種昆蟲,甲殼堅硬像綠寶石,蠍子毒刺對它都沒用
    東南第一山雁蕩山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美譽,山頂匯水蘊湖,茂盛的蘆葦結草為蕩,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蕩」。雁蕩山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座雁蕩山,分布在溫州境內各個地方,但杭州人常去的雁蕩山,大體指的就是北雁蕩山。
  • 黑格比登陸雁蕩山瀑布被吹倒流,網友:水往高處流
    來源標題:黑格比登陸雁蕩山瀑布被吹倒流 網友:這是水往高處流 8月4日,颱風「黑格比」登陸浙江樂清。雁蕩山內有瀑布被狂風衝擊,出現「倒流」的現象,在空中起舞。有網友表示,「都說水往低處流,今天我看見了水往高處流」。
  • 中國(雁蕩山)火山巖與火山地質公園論壇11月8日啟幕
    11月18日,中國(雁蕩山)火山巖與火山地質公園論壇在溫啟幕,帶來火山巖與火山地質公園的前沿觀點與最新研究。2005年,雁蕩山地質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地質公園」稱號,由雁蕩山、楠溪江、方山-長嶼硐天三大各具特色的園區組成,是首個以中生代火山地質地貌景觀為主題的地質公園。
  • 藍馬原創詩詞:《七絕 憶米糖》
    今天大雪,驀然觀看到同是耒陽在外老鄉謝正賽拍的微視頻《米糖不言謝》,內心覺得特別親切,一種濃濃的鄉愁油然而生。謝正賽畢業於中央美院、出身於夏塘鎮夏嶺村,身在北京的他把家鄉的文化和親人的情感深深融入故鄉用麥芽釀製的米糖中,以一家三口手工製作米糖的故事呈現在螢屏上。米糖製作是夏嶺村家家戶戶賴以生存的技藝,但隨著村裡的變化,製作米糖的人家也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兩三戶,其中就包括其父母。
  • 凍米糖飄香 那是甜蜜的年味兒
    凍米糖飄香 那是甜蜜的年味兒 發布日期: 2021-01-12
  • 炒米糖,香甜酥脆,台州人忘不了的甜蜜年味!
    小時候,每到臘月的時候,小孩子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看著賣炒米糖的師傅把一整塊的熱氣騰騰的炒米糖劃開,切成小塊,裝進大人帶來的口袋中,等到炒米糖冷了,就迫不及待掏出來吃,咬在嘴裡嘎嘣嘎嘣脆,過年的氣氛就這樣在炒米糖的香甜氣味中開始了。
  • 8000盒米花糖被一搶而空
    幾江米花糖庫房裡的產品堆積如山來電的人是重慶市幾江米花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幾江米花糖)負責人。自疫情發生以來,該公司銷售渠道受阻、零售商需求下降,導致產品滯銷。為了儘早清空庫存,該公司決定虧本出售,此舉雖然吸引了部分周邊居民前來購買,但仍是杯水車薪。無奈之下,該公司負責人決定向重慶友鼎實業有限公司求助。
  • 中國東部中生代火山地質研究基地在雁蕩山掛牌 _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本報訊  為全面促進火山地質遺蹟的研究保護和管理利用,上百名地質專家和學者近日齊聚浙江省雁蕩山,參加2020中國(雁蕩山)火山巖與火山地質公園論壇,圍繞火山巖成因與火山地質遺蹟保護,共商火山巖及地質公園建設管理的發展方向。
  • 【舌尖上的名特優③】尖山米糖:切糖了,過年也就不遠了
    金華新聞客戶端12月6日消息 金華日報記者 舒珊珊 吳軍勇  對很多永康人來說,開始切糖就意味著快要過年了
  • 凍米糖——品出年味與情懷
    他說,做凍米糖的起因就是在外面做生意時,別人說現在凍米糖沒有原來的味道了,為了找回這個味道,他開始凍米糖的手工製作。遊兵幹說,他做凍米糖更多的是為了留住一種味道,一種情懷,讓人們吃上洪州凍米糖就能記起小時候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