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流紋質火山巖地貌形成的原因

2021-01-10 油畫素描簡筆畫

雁蕩山是一座典型的以流紋質火山巖地貌景觀為主題的世界地質公園,處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濱海山嶽-海灣灘涂過渡地帶,最高海拔百崗尖 1056.5米,最低海拔20米,由於地殼抬升,切割較深,地勢高差懸殊,以多樣性的流紋質火山巖山嶽地貌為特色。雁蕩山在大地構造位置上,處於環太平洋亞洲大陸邊緣構造巖漿帶中的中國東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巖帶上,是該帶中具代表性的一座古火山。

經過眾多地質學者的研究,針對流紋質火山巖地貌形成的原因,認為主要是通過兩種作用:

區域性斷裂作用

組成雁蕩山流紋質火山巖地貌的主要物質基礎是一套晚白堊世火山噴溢形成的熔巖,運用火山巖化學成分分類圖(即TAS 圖),雁蕩山火山巖整體均屬流紋巖類,其礦物組分主要為斜長石、鉀長石以及石英。通過薄片鑑定與電子探針分析發現,流紋質火山巖中的長石在成巖後,經歷了一系列的水巖化學反應,主要有:①斜長石絹雲母化;②碳酸鹽礦物的交代作用;③鉀長石的鈉長石化。通過野外調查發現,雁蕩山地貌中形成的崖嶂、洞穴外壁均見發育有密集的擠壓型破劈理,流紋巖、流紋質熔結凝灰巖樣品在顯微鏡下觀察,巖石碎裂化明顯,常見網狀裂隙,塑性玻屑呈條紋狀定向分布,均脫玻重結晶。這些證據與區內發生的較為強烈的壓性、壓扭性斷裂作用相一致,斷裂帶中劈理髮育,密集成帶分布,破碎帶內巖石受擠壓成片狀、長條狀、小透鏡體狀,透水性與含水性較好,為巖石之間發生強烈的水巖反應提供良好的條件,包括斜長石絹雲母化、鉀長石鈉長石化以及碳酸鹽化。

雁蕩山流紋質火山巖樣品位置圖

水巖化學作用

在水巖化學作用下,原巖礦物的風化分解以及新礦物的生成,這一過程使巖石的礦物組分與微細觀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從而改變了巖石的物理性質。電子探針的分析結果表明,在斜長石絹雲母化過程中,存在明顯的 Si、Na 流失和 K、Al 的富集,這是因為析出的鈉離子與水中的 OH - 結合形成 NaOH真溶液隨水遷移,析出的 SiO 2 呈膠體狀態流失,鋁矽酸、鉀離子則與一部分 OH - 結合形成絹雲母殘留在原地。這種元素流失特徵可以導致巖石孔隙度增加,降低了原有巖石的密度,從而破壞其原有的力學強度。化學反應變化過程中,物質的交換作用也會促進原巖次生孔隙的形成。流紋巖鉀長石鈉長石化過程中,小原子半徑的 Na 交代大原子半徑的 K,克分子體積減小,孔隙度最大增量可達6.8%。

鉀長石鈉長石化的同時還伴隨溶解作用,溶解作用為鈉長石化提供 Na + 來源,並由流動的孔隙水將 K + 等溶解物質帶出,從而產生溶孔。方解石交代作用也同樣能產生溶孔,鉀長石斑晶先溶蝕為方解石沉澱提供空間,其後方解石在酸性流體作用下更易遭受溶蝕再次產生溶孔。同時,流紋質熔結凝灰巖中的玻屑均脫玻化、重結晶,已變為霏細 - 微晶狀長英質,而火山玻璃在適當的水分、溫度、壓力條件下發生脫玻化,在向晶體轉化過程中產生的脫玻化孔對孔隙度的貢獻也是客觀的。可見,不論是水巖化學作用還是脫玻化作用,均促進了次生孔隙的形成,而孔隙的形成進一步為流體提供了運移通道與化學反應場所,促使水巖化學作用再次加劇,經水化學環境改造後的巖石孔隙結構與水巖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次生孔隙的生成會直接引起巖石物理性質的變化。隨著孔隙率的增加,巖石內摩擦角、粘聚力等抗剪強度參數呈現遞減趨勢。實驗表明,巖石抗壓強度也會隨巖石水巖化學作用的增強而呈減小趨勢。巖石內部賦存的孔隙、裂隙水在外界溫度交替變化下發生凍融循環,從而對巖石物理力學性能產生不可逆的損傷,引起宏觀上巖石的片狀剝落、剝蝕斷裂等現象。同時,巖石密度的降低與孔隙度的增加,加之巖石表面溫度變化引起不同礦物差異性膨脹與收縮,破壞礦物間的結合力,當礦物間的結合力不足以承受巖石自身重力時,就會引起宏觀上的巖石重力崩塌現象。

地貌形成演化的物質基礎是特定的巖性,而後主要受地質構造運動控制形成,但在之後漫長的地質歷史過程中,巖石的微觀化學風化作用始終不斷地進行著,進一步雕琢著中小型地貌景觀。巖石水巖風化作用在微觀上表現為物質組分變化、產生次生孔隙等,而在宏觀上則表現為巖石物理力學強度降低,引起巖石片狀剝落、剝蝕斷裂、重力崩塌等現象,進而形成了各種形態的地貌景觀,如五馬回槽崖嶂、觀音洞、響板洞、蓮花洞、方洞等景觀就是在這種微觀化學風化與物理風化長期作用下形成的。

相關焦點

  • 中國(雁蕩山)火山巖與火山地質公園論壇11月8日啟幕
    大咖雲集,分享火山巖地質研究前沿成果;專家論劍,展望世界地質公園保護與可持續發展。11月18日,中國(雁蕩山)火山巖與火山地質公園論壇在溫啟幕,帶來火山巖與火山地質公園的前沿觀點與最新研究。2005年,雁蕩山地質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地質公園」稱號,由雁蕩山、楠溪江、方山-長嶼硐天三大各具特色的園區組成,是首個以中生代火山地質地貌景觀為主題的地質公園。
  • 浙江同意建立溫州洞頭海島省級地質公園,海蝕地貌景觀突出
    近日,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同意:建立溫州市洞頭區洞頭海島省級地質公園。公園將在2020年12月底前揭碑開園,正式成為「省級地質公園」。洞頭海島省級地質公園位於浙江省沿海島嶼群的南部,溫州灣東部海域,隸屬溫州市洞頭區。
  • 雁蕩山又上央視啦!
    來源:雁蕩山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近日,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CCTV-10)《地理·中國》欄目攝製組走進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
  • 獨特濱海地貌 深圳'驢友'聖地擬申報國家地質公園(組圖)
    國土資源部官員建議申報  「七娘山能成為國家地質公園?」也許聽到這個消息,部分市民會有這樣的疑問,據深圳地質專家介紹,七娘山是一個典型的火山巖噴發地,距今約9700萬年至1.54億年之間,由一次重大的地質歷史事件「燕山運動」形成,這個條件符合國家地質公園的標準:具有國際或國內典型的地質景觀或現象。
  • 雁蕩山首次發現石英填充物
    地質專家在研究。通訊員 盧琴飛 攝近日,雁蕩山管委會聯合浙江省地質礦產研究所地質專家研究發現,在靈峰景區裂隙中有石英填充物,這一現象在東部沿海區域內較為常見,但在景區內為首次發現。該地質現象位於靈峰景區主要景點——合掌峰前方,合掌峰是公園內典型的受斷裂構造控制所形成的流紋巖地貌景觀,該斷裂帶呈近南北向,本次發現的石英填充物也位於同一斷裂帶上,其厚度較薄,在10毫米以內,一般厚度約為1-2毫米。
  • 中國東部中生代火山地質研究基地在雁蕩山掛牌 _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本報訊  為全面促進火山地質遺蹟的研究保護和管理利用,上百名地質專家和學者近日齊聚浙江省雁蕩山,參加2020中國(雁蕩山)火山巖與火山地質公園論壇,圍繞火山巖成因與火山地質遺蹟保護,共商火山巖及地質公園建設管理的發展方向。
  • 我國世界地質公園數量居全球首位|你去過幾個?
    不同時期的花崗巖形成了老界嶺「峰叢」、寶天曼「峰牆」、七星潭「摞摞石」等為代表的地貌景觀,石灰巖則形成了雞冠洞、天心洞、蝙蝠洞等巖溶洞穴。10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公園內拔地而起的石柱達3000多根,其中高度超過200米的有1000多根,有著重要的地質與地貌學價值。
  • 溫州雁蕩山有部分巖石「石蛋」化了,樣子有點特別
    調查發現,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雁湖崗這些「石蛋」呈球形、半球形、扁球形等,直徑從1米至數米,大著可達10餘米,或散落分布、或疊置分布,風景別致。這些「石蛋」系石英正長斑巖風化形成的地貌景觀。而形成「石蛋」的石英正長斑巖為雁蕩山破火山口的中央侵入相,其標誌著雁蕩山火山活動的結束。「石蛋」圖  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供圖「石蛋」這名字說起來有點土,但其實也有講究。
  • 關於雁蕩山,你真的了解嗎?
    知道雁蕩山為何會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嗎?小編帶你一步步了解雁蕩山作為世界地質公園的魅力吧!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東臨樂清灣,距溫州市70千米,距杭州市300千米。雁蕩山是一座有故事的山,她的一山一石記錄了億年前的一座復活型破火山演化的歷史。
  • 地質所斜長石原位Sr同位素研究獲新進展
    ◎顏麗麗/文記者近日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研究所獲悉,該所專家與南京大學教授合作,選擇浙江雁蕩山破火山口火山-侵入雜巖為研究對象,對中央侵入相石英正長斑巖及其中發育的富晶體包體開展了斜長石原位Sr同位素研究。
  • 我國首座海島國家地質公園,有地貌景觀和海市蜃樓,還有海神宅院
    公園位於山東長島縣,這是山東省目前唯一的海島縣,坐落在山東半島和遼寧半島之間,總共由北北東向排列的32個島嶼組成,形成了黃渤海天然的分界線。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長山列島還是連接膠東和遼寧兩個半島重要的生物交通線。公園主要的特色為海島以及海蝕、海積地貌景觀。
  • 淺談內蒙古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奇石瑪瑙,地質地貌千奇百態
    在內蒙有一處喀什特地貌的石林,那就是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雖然沒有雲南的石林那麼規模宏大,但是地質地貌和雲南的石林是一樣的。地質公園克什克騰地質公園總佔地面積1343平方公裡,是第四紀冰jiu冰臼群和花崗巖石林地貌為主要特徵。
  • 糧船灣奇特地貌 令香港躋身世界級地質公園城市
    當大面積的火山溶巖慢慢冷卻,並經千萬年的風吹雨打、海侵浪蝕,最終形成了香港果洲群島、糧船灣和西貢一帶的奇特地質面貌,如傾斜的六角柱、彎曲的石牆等等,令香港得以躋身世界級地質公園城市行列,六角形石柱也因之被選為香港國家地質公園的圖案標誌,糧船灣景區更是被遊人評選為「香港十景」之首。
  • 洞頭海島地質公園通過評審 將現省內最大海蝕海積地貌
    2018-06-15 07:1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侯捍兵 王藝6月14日,記者從溫州市洞頭區了解到,洞頭海島地質公園項目經過省國土資源廳專家的評審,將成為浙江省級地質公園大家庭的一員。觀音訓獅海蝕柱大竹峙島海蝕溝洞頭地質遺蹟資源豐富,保存著省內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海蝕海積地貌景觀。
  • 地一眼旅遊|很少有外地人知道,深圳有一座國家地質公園
    ,能代表某一區域的地質歷史、地質事件和地質作用的地質遺蹟,並與當地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形成的公園。原國土資源部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9年提出「世界地質公園」計劃之後,就積極跟進,決定建設我國的國家地質公園體系。國家地質公園根據地質遺蹟的典型性、珍稀性、美學性及科學性等,在全國範圍內擇優選取並予以優先保護和開發的地質公園區域。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於2005年9月由原國土資源部正式批准成立。
  • 跟著科學去旅行:黃山花崗巖地貌如何形成—新聞—科學網
    國際上對黃山地學價值的集中關注始於1990年,其時黃山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進入了科學專家的視野。20世紀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建設「世界地質公園」的計劃,2004年黃山入選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名單,黃山的地學價值才為世界所公認,也引起了遊客對黃山美景之由來的關注。當地政府為了滿足遊客的新需求,開始重視黃山地質地貌的研究工作。
  • 平流尾地質公園海蝕地貌獨特村民自發集資打造福州的天涯海角
    你見過面積一萬平方米的海蝕火山巖平臺嗎? 沿海絕對少有,而且它地處海岸線下,潮水從來沒淹過它! 說幹就幹,政府引導村民集資,平流尾地質公園景區陸續投資一千五百多萬,成為福州的天涯海角!
  • 世界上唯一水上雅丹地貌公園在哪裡?走素特(水上)丹雅地質公園
    今天推薦的是烏素特(水上)雅丹地質公園,也是世界上唯一一處水上雅丹地貌。去青海旅遊很多能都會知道比較出名的景區:青海湖、茶卡鹽湖、祁連山、卓爾山等,但是也一定要去青海的烏素特(水上)雅丹地質公園,也是世界上唯一一處水上雅丹地貌的地質公園。因為吉乃爾湖面抬升,逐步淹沒北緣的雅丹群,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水上雅丹,就像一望無際的荒漠中憑空而出了一片「汪洋」。
  • 世界地質公園|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境內,面積433平方公裡,2005年9月被列為國家地質公園。2012年9月21日,在葡萄牙阿洛卡舉行的第11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