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永樂年間,太子妃張氏一連幾個月未來月經,被醫生診斷為懷孕。太子妃本人也確信無疑,只等著十月懷胎,一朝分娩。
誰知時至十月,雖腹脹如鼓,卻無臨盆之像,且疼痛難忍。皇上知道後,傳命一位名叫盛啟東的御醫前去診視。太子朱高熾因為是父皇派來的御醫,對盛啟東異常客氣,親自將他領到後宮。
盛啟東對太子妃懷孕一事早有所聞,只當是尋常產病。待到一診脈,不由得暗自一驚——從脈象上看,太子妃並非懷孕!
那時這些御醫最怕給宮妃看病,診脈時要隔層東西不說,還不能當面詢問,更不要說是掀開了衣服叩診。盛啟東診過脈後,便隨太子退出房外,肚裡尋思道:如照直說出,此事非同小可,倘若有何差錯,輕則逐出宮門,重則還得問個欺君之罪,連腦袋都保不住!不如先按脈相說出症狀,只要與病情相符,便照此投藥,待治好了再說。
主意拿定之後,盛啟東對太子絕口不談太子妃懷孕分娩之事,只講太子妃早上都有哪些感覺症狀,晚上又都有哪些感覺症狀。
太子聽後,又回到宮中把盛啟東的話複述了一遍。太子妃一聽,連連稱是,還埋怨太子道:「朝廷有這麼高明的醫生,你為何不早請他來給我看病呢?」
於是,太子當下便讓盛啟東擬一處方。太子將盛啟東送走後,因對藥味略知一二,便拿起處方先自審視一番,發現都是破血之藥,不禁勃然大怒道:「好一個大膽的盛御醫!皇孫出世就在旦夕,你卻用藥壞胎,居心何在?!」說罷,便將處方擲於地上。因是父皇所命,一時也不便問罪於盛啟東。
幾天過後,太子妃腹脹疼痛加劇。太子心想:這位盛御醫既然能將病家的早晚症狀說得分毫不差,想必對病情已了如指掌,不如再請他來診視,看他這次如何處方。
盛啟東被請來後,給太子妃一診脈,便知未服前方,心中不悅,退下對太子說道:「再延誤三日,我就不敢用藥了!不必另擬,仍用前方。」
事情既然至此,太子便說出了心中的疑慮,盛啟東也索性說明原委。太子一聽不是身孕,大吃一驚,卻又不肯輕信,便同盛啟東以何擔保。盛啟東回答道:「事關皇孫,豈敢戲言?願以身家性命擔保!」太子還是不放心,讓盛啟東立下字據,並將他鎖禁宮中,這才讓太子妃用藥。
此事傳出後,盛啟東的家人惶惶不可終日,到處打聽消息。有人說,盛御醫已被處死;還有人說,盛家將被滿門抄斬!
到了第三天,突然有一群公差,紅棍開道於前,車載肩抬於後,給盛家送來一筆相當豐厚的賞賜,並傳來皇上的聖諭:「非謝醫,乃壓驚也!」原來,太子妃用藥之後,瘀血頓下,腹部坦平,病已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