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長生之藥」服餌

2020-12-04 歷史國學教堂

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萬歲更相送,賢聖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

人活一世,生命沒有永恆的可能,面對著浩瀚的宇宙空間,永恆的時間長河,人只是一個偶然的遊客,來去匆匆。他為此而焦灼,而感傷,卻又無可奈何。

但是,在中國人的生命觀念裡,又執著地相信人是有可能實現長生不死的美好願望的。道教把人們對神仙的嚮往和對道的信仰融為一體,提出「仙道貴生」和「我命在我,不屬大地」的重生思想,相信人通過修煉可以與神仙一樣逍遙自在,長生久視,使生命與「道」合一,永恆長存。

煉養身軀以求長生成仙成為道教徒的終極追求。為實現這個目標,一代又一代的道士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寫下了一曲又一曲既荒誕又美好的抗爭宿命頌。道教文獻中大量的修煉方術,便是他們努力研究和不斷實踐的結果。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道教:「長生之藥」服餌。

服餌,是道教修煉以求長生的重要手段。隨著時代的變遷,服餌的內容也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大體而言可分為兩類:服藥和服丹。藥,在此特指所謂仙藥,後來發展為與辟穀相對應的食用多種植物;丹,通常指人工煉製的丹藥。

服藥在實際上晚於服丹,但有關仙藥的記載則早於丹藥。《山海經》中有不少關於「不死藥」的記載,《戰國策》中也有食客向荊王進獻不死藥的記載。

最著名的大約是成書於戰國初年的《歸藏》中所載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了。燕齊的方士更是構想出在海上有三座神仙聚居的仙山,那裡是不死藥的故鄉,引得燕齊的統治者們紛紛派人出海尋求仙藥,在秦皇漢武時代更是上演了一幕幕求仙藥的鬧劇。

但是,仙藥終不可求,人們只好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服丹上。然而煉丹極其麻煩,一般人都沒有辦法做到。這樣,就產生出了許多服食植物長生成仙的傳說。志怪書中常見的有服食松柏葉、松脂、茯苓、枸杞、桂葉、人參、首烏、五味子等。

《宣室志》卷一記載了唐代的尹道士只吃松柏葉,雖然頭髮盡白,但容貌仍然像小孩子一樣。別人家已經祖孫好幾代人由童轉老了,可尹道土依舊沒有任何變化。

《太平廣記》中說蕭靜之天天不吃飯,修鍊氣功,形貌十分枯萎憔悴。天,他在地下發掘出一株植物塊莖,有點像人手肥肥胖胖的,顏色微紅,就煮著吃了。幾個月之後他的牙齒和頭髮都再生了,身子也壯碩了,容貌也恢復到了青春年少之時的模樣。

有一個過路的道士看見了,說他吃的那個東西是肉芝,一旦服用,即可像龜、鶴一樣長壽,於是勸他修道。後來再沒有人見過蕭靜之,大家都說他已經成仙飛升了。蕭靜之於機緣巧合之下得到肉芝,食用後即成仙飛升了,實在是讓人羨慕。

唐代薛用弱的《集異記》也記載了一個玉女的故事。玉女是道觀的婢女,四十五歲時患上一種病,全身腐爛,觀裡的人便把她送到了山中。玉女忍不住發出痛苦的呻吟,恰好被一道士聽到。道士送了她幾根青草,服用之後病就痊癒了,只是不思飲食。

後來,那位道士又告訴她從石池中取水芝服用的方法,年長日久,頭髮長到六七尺長,身體長出綠毛,面色像白花一般。山裡的人見到她,還以為是神明呢,紛紛伏地跪拜。

總之,服餌而成仙之類的故事在許多古代文獻作品中都能看到,現實生活中真實的事例當然是沒有的。但是,服用一些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可以治病延年,卻是有科學依據的。這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醫學的重要內容,值得後人去做更多的科學研究和總結。

相關焦點

  • 中國道教正統道教神仙之金母木公是誰,他們的具體司職是什麼?
    中國道教正統道教神仙之金母木公道教所說的木公金母即仙人東王公和西王母,又稱東王木公和西王金母,為道教尊神。東王木公男神領袖,住在蓬萊仙島;西王金母女仙的首領,居住在西方的崑崙山。東王公東王公乃青陽之元氣,百物之先也。冠三維之冠,服九色雲霞之服。
  • 道教神話中的三種仙藥,修仙者必備,傳說吃了可以長生不老
    道教以仙道貴生作為主要的思想教義,與佛教的追求來生不同,道教更加注重今生的修行,通過性命雙修等各種方式以達到長生久視的境界。長生不老在古代是一個上至帝王、下到平民都非常熱衷的話題,道教認為,要想達到長生不老有多種方式,除了苦心修煉各種道法如辟穀、胎息等以外,還需要藉助外在的條件,最佳的辦法是服食仙藥和丹藥。秦始皇更是為了得到傳說中的金丹仙藥,遣徐福去出海找尋,徐福遠渡重洋,去了蓬萊、方丈和瀛洲三座仙山,結果一無所獲。在道教的神話傳說裡,很多仙真都是服用了仙藥以後飛升成仙的,本期就簡單為大家介紹幾種。
  • 道教:南極長生大帝
    道教神系中有這樣一位天神,專門掌管人的壽命。傳說供奉這位神仙,經常祈求,就可以使人長壽,這位神仙就是南極仙翁。南極仙翁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老壽星,又稱南極真君、南極長生大帝、玉清真王,是元始天王的第九子。因為他主壽,所以又稱「壽星」或「老人星」。這位仙神其實是道教追求長生的一種信仰。
  • 幾千年洗禮的道教「經書」都經歷什麼?
    《抱樸子·內篇·釋滯》中說:「道書之出於黃老者蓋少許耳,率多後世之好事者各以所知見而滋長,遂至篇卷至於山積。」可見在晉時道教經書便已很多了。《抱樸子·遐覽》記載的道教經典圖符共有一千二百餘卷。以後道教經書一天比一天增加,《隋書·經籍志》記載有經戒三百○一部,九百○八卷,服餌四十六部,一百六十七卷;房中十三部,三十八卷,符籙十七部,一百○三卷,共三百七十七部,一千二百十六卷。
  • 南極仙翁和壽星老人是道教裡面的南極長生大帝嗎
    南極長生大帝是神話體系中四御其中的人物。他和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北方的北天紫薇大帝,東方東極青華大帝,以及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被稱作六御。地位僅次於三清。在道教典籍裡,南方南極長生大帝居住在神霄玉清府,號玉清真王。傳說長生大帝是雷霆之祖,是元始天尊的化身,也有說是元始天尊的第九個兒子,能呼風喚雨,差使雷神。他是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的化身,是中國民間信仰及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
  • 《神農本草經》記載了幾種「長生不死藥」,其實誰敢吃就死定了
    「長生不死」這一概念對人們的吸引實在太大了,即便是現代人多少都有「如果我能長生不死,我會怎樣怎樣」的遐想更何況在在古代,那時的人們堅信人是可以長生不死,所以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們在追求長生的路上漫漫求索,孜孜不倦!修煉長生術、尋找不老藥,有一些古人挖空心思尋求長生。
  • 阿彌陀佛,請問,道教所說的長生不死藥是否存在?
    無量天尊,您老人家拜錯家門了,當然,也就討不到什麼長生不老藥啦。嘴裡念叨著阿彌陀佛,卻詢問著道教的不死金丹,這麼幹,是不是屬於不講武德呢?再說了,你一個尋仙問藥的小糊塗蟲,跟著瞎摻和什麼呢?天尊,是道教信仰當中的地位最高的神仙,常見的天尊有三位,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在中國,佛教徒信奉大乘佛教,可以有無數個佛陀。不過,在道教徒的心目中,天尊的數量是有限的。無量天尊中的無量,是從佛教經典當中借來的,不是說,有無數個天尊,而是說,天尊的法力無邊。
  • 道教中的南極長生大帝和南極仙翁南極壽星是同一尊神嗎?何為四御
    能呼風喚雨,役使雷電鬼神,亦控制萬物禍福生發之樞機,故號都雷教主霹靂伽助天尊。上座掌神霄玉清府號玉清真王,總攬三十二天八區,而號統天元聖天尊;於浩劫中能濟度群生,普化眾生,下化身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為雷霆神部之根祖。同時位列神霄九宸大帝之首。在比較著名的道教宮觀中,主要大殿除三清殿、玉皇閣外,還建有專門供奉四御的四御殿,四御神像頭戴冕旒,身著朝服,雍容華貴,為人間帝王形象。
  • 道教的核心「道」,「道」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道教提倡「陰德」密惠,「大以及於人,小以及於物,修身積德,根據「道」的準則: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譜」所以道教徒一定要重視「修道養德」。道教強調,任何人都可以信仰道教,都能夠學道、得道。並將「道」和「德」作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動的準則,必須做到既要修道,更要積德。
  • 老子莊子學說如何成為道教丹鼎符籙方術
    因《老子》著作中帶有神秘色彩,有「穀神不死」 、「長生久視之道」。《莊子》書中有神人「不食五穀,吸風飲露,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等養身成仙論調,即被道教奉為主思想,成仙脫俗、長生不老、清修煉丹終成道教的神仙思想和成仙方術。
  • 道教:十洲三島,處處皆是奇珍異獸,生活著無拘無束的神仙
    在道教的傳統文化中,許多地方都充滿了神仙色彩,正如道家常設想遠離人寰的山嶽中應該存在著一些專門居留神仙的境域,早期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西方的崑崙山和東海的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道教認為在遙遠的大海之中有十洲三島,那裡人跡罕至,長滿了不死之藥,到處都是奇珍異獸,生活著無拘無束的神仙。話不多說,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道教的十洲三島。
  • 道教:天上人間——天神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道教:天上人間——天神,天神、以「三清四御」為首,下有「護法四聖」、雷部諸神、鬥姆、長生大帝、北鬥星君、南鬥星君、文昌帝君、西王母、東王公、三官大帝等。關於「三清天」,《道法會元》等書還稱: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無元,其氣玄青,真道升聖境元始天尊(又稱天寶君)居之;禹餘天上清境赤混太無元,其氣玄黃,仙道升真境靈寶天尊(又稱靈寶君)居之;大赤天太清境冥寂玄通元,其氣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德天尊(又稱神寶君)居之。同時,三清尊神又是道教「三洞」(洞真、洞玄、洞神)真經的神化表現。
  • 1600年古墓重見天日,出土幾粒紅色藥丸,考古專家:長生不老藥!
    但當時科學有限,不為人類理解的事物還有很多,為了能夠很好的解釋這些現象,自然而然的就出現了「仙神鬼怪」之說;當然,秦始皇時代「道教」還未正式興起,最被世人熟知的則是「方士」。「方士」就代表著仙人或是長生,「仙人」大多指的是擁有法術,當時最流行的法術則是「點石成金」;「長生」自然很好理解,其代表就是「煉製仙丹」,後來仙人和長生又同歸於道教。
  • 道教文化中的四位女神仙,她們才是真正的女神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道士的修行目的就是得道成仙,因此,道教文化中有一個龐大的神仙體系,比如地位最高的三清道祖,其次的四御真人等等,有的是由人身修煉成仙,有的是古靈精怪修煉成仙,比如鼠仙和蛇仙,那麼,你知道道教文化中有哪些著名的女神仙呢?
  • 你一定不知道,在道教中穿著這些顏色的衣服,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道教起源於黃帝,而黃帝在五行屬土,故有土德黃帝之稱。故黃帝除了是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之外,還是道教的始祖。而黃色道服在道教中的地位最高,也七種服色的中只有一派的教主才能穿著的服色。紫色紫色在道教中,一直都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顏色。在道教團體中,一直有「紫氣東來」的的成語,說的就是老子西出函谷關時,守城史伊喜看到東方有紫氣三千裡向西而來。
  • 沈偉:拙論道教文化對明代中國陶瓷紋飾的影響
    「道教」作為我們國家的本土宗教文化,它的起源從文字記載上來看,戰國後是「道教」形成的初期。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派方士到各地尋求神仙和不死藥,規模宏大。但作為固定教派的「道教」真正定型時間,那是到了東漢晚期的事情了,所以作為信仰教派的「道教」真正起源大概在東漢時期。
  • 道教的四位女神仙,這些才是真正的女神
    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同時道教又奉行「一陰一陽之謂道」,提倡男女平等,在諸多的神仙之中既有男神仙也有女神仙。本期就來跟大家聊聊道教著名的四位女神仙。太陰元君自遠古時期,人們就對月亮產生崇拜,他們認為月宮之中有神仙的存在。
  • 商品餌與蚯蚓餌,各有千秋,這2種用餌方法,釣鯽魚最合適
    野釣1、冬季作釣鯽魚,無法就三種選擇:自製,商品,蚯蚓餌。這三種各有千秋,所以不必糾結什麼好用不好用。商品餌都有比重,開餌前要看清標識,一般情況下,浮釣用餌比重要輕,底釣用餌比重要重,但要留意一個問題,比重輕往往就是霧化好的餌,也就是說霧化好的餌比重都不重。我們知道,臺釣用餌的最佳狀況是一餌臥底,另一餌輕觸底,假使我們用餌比重過重,一旦釣點淤泥過厚,雙餌有可能被遮掩,這樣一來魚的很多有用吃口就會被錯過,因而,在運用比重較重的餌料時,就要用比重輕的餌進行恰當調整。
  • 帝王的長生幻想,沉迷靈丹妙藥,歷史上因丹藥駕崩的7位皇帝
    在"高人"的指點下,他每天練習各種長生法術,煉製各種丹藥。有時將丹藥當作晚飯,身體感到不適,竟然以為是長生不老之前需要經過的"歷練期"。他的臣子勸諫他停止服用丹藥,長生乃是虛無縹緲之事。司馬丕卻不以為然,認為他是"婦人之仁"。之後司馬丕因服用過多丹藥而中毒身亡,享年二十五歲。沒有子嗣的他,最終由琅琊王司馬奕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