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萬歲更相送,賢聖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
人活一世,生命沒有永恆的可能,面對著浩瀚的宇宙空間,永恆的時間長河,人只是一個偶然的遊客,來去匆匆。他為此而焦灼,而感傷,卻又無可奈何。
但是,在中國人的生命觀念裡,又執著地相信人是有可能實現長生不死的美好願望的。道教把人們對神仙的嚮往和對道的信仰融為一體,提出「仙道貴生」和「我命在我,不屬大地」的重生思想,相信人通過修煉可以與神仙一樣逍遙自在,長生久視,使生命與「道」合一,永恆長存。
煉養身軀以求長生成仙成為道教徒的終極追求。為實現這個目標,一代又一代的道士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寫下了一曲又一曲既荒誕又美好的抗爭宿命頌。道教文獻中大量的修煉方術,便是他們努力研究和不斷實踐的結果。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道教:「長生之藥」服餌。
服餌,是道教修煉以求長生的重要手段。隨著時代的變遷,服餌的內容也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大體而言可分為兩類:服藥和服丹。藥,在此特指所謂仙藥,後來發展為與辟穀相對應的食用多種植物;丹,通常指人工煉製的丹藥。
服藥在實際上晚於服丹,但有關仙藥的記載則早於丹藥。《山海經》中有不少關於「不死藥」的記載,《戰國策》中也有食客向荊王進獻不死藥的記載。
最著名的大約是成書於戰國初年的《歸藏》中所載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了。燕齊的方士更是構想出在海上有三座神仙聚居的仙山,那裡是不死藥的故鄉,引得燕齊的統治者們紛紛派人出海尋求仙藥,在秦皇漢武時代更是上演了一幕幕求仙藥的鬧劇。
但是,仙藥終不可求,人們只好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服丹上。然而煉丹極其麻煩,一般人都沒有辦法做到。這樣,就產生出了許多服食植物長生成仙的傳說。志怪書中常見的有服食松柏葉、松脂、茯苓、枸杞、桂葉、人參、首烏、五味子等。
《宣室志》卷一記載了唐代的尹道士只吃松柏葉,雖然頭髮盡白,但容貌仍然像小孩子一樣。別人家已經祖孫好幾代人由童轉老了,可尹道土依舊沒有任何變化。
《太平廣記》中說蕭靜之天天不吃飯,修鍊氣功,形貌十分枯萎憔悴。天,他在地下發掘出一株植物塊莖,有點像人手肥肥胖胖的,顏色微紅,就煮著吃了。幾個月之後他的牙齒和頭髮都再生了,身子也壯碩了,容貌也恢復到了青春年少之時的模樣。
有一個過路的道士看見了,說他吃的那個東西是肉芝,一旦服用,即可像龜、鶴一樣長壽,於是勸他修道。後來再沒有人見過蕭靜之,大家都說他已經成仙飛升了。蕭靜之於機緣巧合之下得到肉芝,食用後即成仙飛升了,實在是讓人羨慕。
唐代薛用弱的《集異記》也記載了一個玉女的故事。玉女是道觀的婢女,四十五歲時患上一種病,全身腐爛,觀裡的人便把她送到了山中。玉女忍不住發出痛苦的呻吟,恰好被一道士聽到。道士送了她幾根青草,服用之後病就痊癒了,只是不思飲食。
後來,那位道士又告訴她從石池中取水芝服用的方法,年長日久,頭髮長到六七尺長,身體長出綠毛,面色像白花一般。山裡的人見到她,還以為是神明呢,紛紛伏地跪拜。
總之,服餌而成仙之類的故事在許多古代文獻作品中都能看到,現實生活中真實的事例當然是沒有的。但是,服用一些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可以治病延年,卻是有科學依據的。這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醫學的重要內容,值得後人去做更多的科學研究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