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筆從軍旅 獻身築國基
——訪清華大學國防應屆畢業生黃蕾
研通社記者 熊旭輝
黃蕾,男,湖北武漢人,1989年生,中共黨員。2007年考取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國防生,先後擔任航天航空學院航74班副班長、班長,清華大學團委文體部體育組組長。曾任2010年暑期赴青島海軍潛艇學院實習分隊隊長。曾獲清華大學國防生比武全能第五名,並被評為清華大學「優秀國防生幹部」。2010年,黃蕾主動聯繫有關方面,選擇畢業後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工作。
夢圓清華,紮實鍛鍊
2007年,正在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中學讀書的黃蕾面臨人生第一個重大選擇。時值填報高考志願,在家人和老師的鼓勵下,他選擇了報考提前批清華大學國防定向生。於是,黃蕾拿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圓了自己和家人的「清華夢」。
來到清華園,黃蕾從此開始了全新的生活。航74班是一個由19名國防生組成的班級,黃蕾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力學、熱能、航空等方面的理論知識,課業之餘,每周還要舉行一次出操,以強化體能。大學期間,他的成績保持在年級前30%,達到了推研資格。
除了用心學習專業知識,黃蕾還熱心參與學生工作。他先後擔任了班級的副班長、班長,組織了班級感情建設、生活垃圾回收、往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等系列活動,用實際行動為班級同學服務。他還在校團委文體部擔任體育組組長,負責了「馬約翰杯」運動會的一些實際工作。通過學生工作,黃蕾接觸了不同院系、不同層次的師生,也鍛鍊了辦事能力,讓他感到「收穫很多」。
2011年,黃蕾在清華大學國防生比武大賽上取得全能第5名的好成績,又被評為「優秀國防生幹部」,然而條件不錯的他卻沒有選擇留在北京,而選擇了處在偏遠山區的第二炮兵部隊。
情系軍營,投身國防
黃蕾對部隊的認識和感情,要歸因於他的幾次實地考察。大學期間,航74班每年夏天都會組織暑期實踐活動,從大一到大三,黃蕾他們考察了延安革命聖地、北京衛戍區營地和青島海軍潛艇學院。在延安,黃蕾感受了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在北京衛戍區,黃蕾與學員們一道駐紮在某中央警衛師「老虎團」的營地,經歷了三周的高強度軍事化訓練,精神上也受到了一次洗禮。
2010年7月,黃蕾作為實習分隊隊長帶領同學們前往青島海軍潛艇學院,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在這裡,他們學習了海軍的理論課程,實地觀摩了潛艇的艙室設備,還用舢板進行了划船訓練。部隊的生活方式深深吸引了黃蕾,他逐漸在生活作息、日常養成上向官兵看齊,喜歡上了過有規律、有組織、有紀律的生活。
從實習營地回來後不久,黃蕾產生了強烈的去部隊工作的願望,於是他主動聯繫總政駐北大清華後備軍官選拔培養辦公室(簡稱選培辦),提出想去第二炮兵部隊工作,最終在選培辦和有關方面的關心下,順利被二炮部隊錄取。
黃蕾的選擇雖不無感情因素,但也有更多的考慮。首先,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是我軍的戰略飛彈部隊,是一支主要擔負遏制敵人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和常規飛彈精確打擊任務的戰略武裝,簡而言之,是國防支柱之一,選擇二炮作為事業起點充分反映了清華人「入主流,上大舞臺,成大事業」的要求。其次,黃蕾成長在武漢市郊,在氣候方面,他更喜歡南方山區的潮溼清爽;在生活感受上,他覺得山區比北京這樣的大都市更舒適,也更健康。最後,黃蕾堅信奮鬥的價值,他認為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不應該消耗在對房子、車子、票子等物質的追逐中,而應該選擇一個能鍛鍊人的環境,在其中摸爬滾打,發展技能,從而為更大的事業做貢獻。對黃蕾來說,情系軍營,投身國防,二炮是一個好選擇。
部隊,一生的選擇
然而,選擇了部隊同時意味著選擇了奉獻、責任和風險。在一次由清華畢業的師兄作的匯報中,黃蕾第一次切身感受到這個行業的風險,那位師兄提到在臺海危機最危險的時候,部隊已做好戰鬥準備,每個人都寫好了遺書,打好了包裹,等候隨時可能下達的派遣命令。除了戰時要面對可能的犧牲,平時也要遵守嚴格的紀律,二炮部隊作為一支國防戰略武裝,對軍人的紀律約束也很強。
但黃蕾對這個決定義無反顧。他是家中的獨子,父母曾對他畢業後的去向提出不同意見,經過黃蕾堅持才接受了這個選擇。黃蕾說,選擇了一個行業就要堅定信念,努力克服困難,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他勸告師弟師妹們,大學期間應該「把身體鍛鍊好,保護好眼睛,用積極的心態去處理事情」。他希望一直在部隊裡待下去,在部隊安家,並把父母都接到他以後工作的地方。
即將畢業的黃蕾仍然堅持每天跑步5公裡,對於他來說,部隊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生的選擇。
編輯:襄 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