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格陵蘭冰原已經到了「不歸路」的地步,即使今天全球氣溫停止上升,它也將繼續縮小。
這項發表在《自然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上的研究發現,冰原正處於積雪補充冰層的速度無法跟上冰層融化的速度,每年大約損失5千億噸(5千億噸)的冰。
「我們一直在研究這些遙感觀測結果,以研究冰的排放和積累是如何變化的,」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員MichaelaKing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發現,流入海洋的冰遠遠超過了在冰原表面堆積的雪。」
今年5月,一對衛星圖像顯示,從太空中可以看到地球的冰融化,描繪了格陵蘭島和南極洲16年來的冰川消融。
「冰川退縮已經使整個冰原的動態處於不斷喪失的狀態,」這項研究的合著者、國王的顧問伊恩·豪特補充道,「即使氣候保持不變,甚至變冷一點,冰原的質量仍然會減少。」
研究人員查閱了30多年來來自200多個冰川的每月衛星數據,得出了他們的發現。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研究小組發現降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流失到海洋中的冰量。金補充說,在2000年前後,冰的流失開始迅速增加。
她解釋說:「只要我們能夠觀察到冰川的季節性融化,冰川就對季節性融化非常敏感,夏季冰川流量會出現峰值。」但從2000年開始,季節性融化會在一個更高的基線上疊加,因此損失會更大。」
格陵蘭冰原已經陷入困境一段時間了。據報導,2019年7月,冰蓋損失了2170億噸冰,是2012年以來融化最嚴重的一次。
今年3月,一項研究稱,到2019年夏末,格陵蘭島損失了6000億噸冰,足以在短短兩個月內使全球海平面上升2.2毫米。根據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全球海平面每年上升約3毫米。
金指出,儘管這項新發表的研究結果令人擔憂,但這項研究還是有一線希望的。
「更多地了解冰川環境總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因為我們只能改進對未來變化速度的預測。這只能幫助我們制定適應和緩解策略。我們知道的越多,我們就越能做好準備。」
由於氣候變化,海平面正在上升,長期以來的觀點是,到2100年海平面將上升近3英尺。
2019年10月,研究人員發表研究報告,認為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沒多達4.8億人稱之為家園的沿海地區。
2019年8月發表的另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僅上升2攝氏度,氣候條件繼續惡化,北極地區的海冰可能會在每年夏季的9月份完全消失。
2019年11月,川普政府開始退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當月的聲明大肆宣傳美國的碳汙染削減措施,並稱巴黎協議對美國經濟是「不公平的經濟負擔」。
包括中國在內的近200個國家籤署了氣候協議,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目標來控制導致氣候變化的吸熱氣體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