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博士連續兩年獲全球數學金獎,高考666分進北大,長得還很帥

2021-01-20 北晚新視覺網

7月2日,第二屆#阿里數學競賽獲獎名單#出爐。95後博士張鉞獲得金獎。他今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畢業。這是他第二次獲得大賽的金獎。張鉞認為自己有錦鯉體質,本科以666分進入北大。伯克利的博士項目一般都是5年,自己也不是特別拼的人,但還是在2年內畢了業。真·學霸都這麼謙虛嘛。

網友評論

網友:主要長得還帥,你說氣人嗎

延伸閱讀:

看看清華學霸們如何學習

去年,清華大學在社交媒體上曬出清華學生計劃表引發網友的關注:這些學生凌晨1點睡覺,清晨6點起床,6點40開始學習,晚上9點到凌晨1點也安排滿滿當當。據清華大學介紹,這份清華學生計劃表是「清華大學優良學風檔案史料展」中的一份展品。除此之外,展覽還展出不同時期清華學子課堂筆記、作業、考卷、照片、以及教師教學記錄、文章手稿等。

有網友看了之後表示,「學霸果然是學霸,有自己的方法,筆記清晰,安排的計劃條理清晰,時間排序合理,最重要的是他們有很強的執行能力。」也有網友感嘆:「時間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擁有24小時,但就是因為不同的分配,造就了不同的人。」也有網友表示:「雖然很佩服這種學習方式,但也要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計劃。」綜合自@清華大學

思考:有人說,哪有天生學霸,一切都是厚積薄發!在學習過程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學習方式,但清華學霸們的學習態度更是值得每位學生學習。要知道,天賦會對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更為重要的是對學習的付出程度。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中國日報 網友評論 信息時報

流程編輯:TF021

相關焦點

  • 95後學霸,連續兩年獲全球數學金獎,2年完成5年博士課程
    95後學霸,連續兩年獲全球數學金獎,2年完成5年博士課程 2020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舉辦頒獎典禮在7月2日舉行,今年阿里全球數學競賽,吸引了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萬多位選手參加,最終只有73人殺出重圍奪得獎牌,而只有四人奪取四個項目的金獎。
  • 高考666分的北大數學天才,留在美國金融公司,網友:咋不回國
    前段時間阿里的阿里巴巴全國數學競賽金獎第2屆獲獎名單出來了,95後博士張鉞連續兩次衛冕金獎的消息引起了熱議。確實是一個金光閃閃的數學天才,他是潮汕人,父母都是建築專業,數學功底會比較好,所以幸運的是父母的教育觀點很正。從小就會意識的培養數學思維。
  • 阿里數學競賽73人獲獎:最小的19歲,95後博士蟬聯金獎
    7月2日,第二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舉辦頒獎典禮。經過兩輪預賽、一輪決賽的角逐,來自中、美、法、德、英、俄、新加坡、喬治亞等8個國家的73位選手成為最終獲獎者。大賽發起人馬雲祝賀了所有參賽者,「我們都不是為了名次和結果而學數學,我們是因為熱愛而學數學」。
  • 世界頂級數學高手過招:四位金獎北大佔仨
    第二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今年4月試題公布時被評價為「世界頂級數學高手過招」,該項競賽面向全球數學愛好者,不受年齡、學歷、國籍等的限制。 在頒獎典禮上,馬雲時隔一年多再談數學,他強調,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是推動整個社會進步的基礎,「數學的用處是無用之用,數學學的是不同之同。」
  • 兩年伯克利博士畢業,蟬聯阿里數學競賽金獎,張鉞:我就是普通人
    賈浩楠 白交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別人五年讀完數學博士甚至還得延期,他在伯克利用兩年搞定。別人起大早去圖書館佔座,他睡到12點自然醒。別人小時候在玩遊戲的時候,他在跟媽媽比奧數。昨天,第二屆阿里數學競賽落幕,全球5萬人參賽只有4人金獎,其中就有他,並且這是他第二次拿下金獎。
  • 我國北大95後數學天才,遠赴美國金融公司,為何人才永遠留不住?
    北大數學系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每年招收的學生有超過一半以上都是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奧林匹克競賽的保送冠軍。於是,在外人眼中,北大數學系都是天才的歸宿之地,這裡都是頂尖的高智商人才。同樣,對於北大的學生來說,北大數學系也是一個可怕的地方,被稱之為「北大瘋人院」。
  • 30位北大人斬獲第二屆阿里全球數學競賽大獎 人數最多
    7月2日,第二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舉行線上頒獎典禮。在決賽的73名獲獎者中,有30位北大數學人,佔比41%。在22位金銀銅獎的得主中,北大數學人佔據其中12席,佔比過半。4位金獎得主中,有3位北大人。這場備受關注的數學競賽吸引力全球5萬多名數學愛好者參加,在今年4月試題公布時,被評價為「世界頂級數學高手過招」。
  • 2年伯克利博士畢業,蟬聯阿里數學競賽金獎,張鉞:我就是個普通人
    原創 關注前沿科技 量子位賈浩楠 白交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別人五年讀完數學博士甚至還得延期,他在伯克利用兩年搞定。昨天,第二屆阿里數學競賽落幕,全球5萬人參賽只有4人金獎,其中就有他,並且這是他第二次拿下金獎。拿下金獎後,顏值少年還激動地在頒獎典禮上來了一段rap,↓↓↓↓他就是自稱「普通人,有點數學天賦」的張鉞。
  • 北大留美年輕數學家再獲大獎,為什麼一出國這些人成就就如此大?
    近日,被稱為北大數學大神的「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是第四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惲之瑋,2000年保送進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同年獲北京大學新生"明德獎學金"。本科四年期間平均學分績點排名位列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0級本科生第一,每學年皆被評為三好學生,2004年獲得"北京地區高等院校優秀畢業生"稱號。
  • 北大黃金一代,齊聚美國,僅有一位還留在國內,是學術能力不夠嗎
    l 惲之瑋1982年出生在江蘇常州,小學四年級起參加數學奧林匹克,其間獲《小學生數學報》競賽及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複賽一等獎。1995年,進入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教育改革試點班」, 先後得到國家、省級數學競賽的六個一等獎。2000年,保送進北大,畢業後,在美國普林斯頓數學系深造,獲博士學位。12年獲得拉馬奴金獎,17年獲得「新視野獎」。
  • 學霸記不全自己手機號 卻拿了數學全球金獎
    圖/瀟湘晨報記者辜鵬博  紅網長沙12月16日訊(滾動新聞記者 沈顥)你印象中的數學學霸是個什麼樣子?在一堆摞起的草稿紙前奮戰的解題神人?  16歲的譚澤睿不喜歡做題,為此還專門退出了奧賽班;但就是這個高二學生,拿下了「丘成桐中學數學獎」全球唯一金獎。在這場全球範圍中學生數學競技比賽中,譚澤睿脫穎而出的砝碼是發現了可查文獻裡沒有出現的數學問題。
  • IT大佬的高考:馬雲考北大 數學就1分
    馬雲:豪氣沖天要考北大數學成績就1分1982年的時候,18歲的馬雲迎來了生命裡的第一次高考。不過馬雲並沒因數學不好而退縮,反而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舉動,因為在他的報考志願表上赫然寫著:北京大學。當那年的高考成績出來以後,馬雲也算創造了個小奇蹟,他的數學成績是——1分。
  • 韋東奕,北大數學學神,曾以一己之力,碾壓清華、中科大數學學霸
    在當代,北大有位數學天才,韋東奕,數學應試天才的極致,甚至能夠在某個時期中,碾壓同時代的所有人。數學當中,分為兩種思維,一種是數學應試,另一種是數學研究。在數學研究方面,韋東奕不足以碾壓全世界所有的數學天才,天賦不夠。但在數學應試方面,韋東奕卻足以碾壓。IMO,國際數學競賽。
  • 兩次獲國際數學奧賽金牌的韋東奕,10年前被保送北大,現在怎樣
    高考成為眾人實現夢想的平臺,每年都會有數千萬考生通過這個平臺,向著自己理想的大學前進,而北大想必會是眾多考生嚮往並追求的頂級大學之一,很多考生為了能進入這所高校,算是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當然,能進入這所大學的學生,勢必會受到其他人的羨慕。
  • 「最淡定」高考狀元:考語文忘寫名,英語睡覺,卻以672分進北大
    最淡定高考狀元:考語文忘寫名,英語睡覺,結果卻以672分進北大2007年的高考中,在第一門考試語文科目,林麗淵信心百倍,在考場上奮筆疾書,作文更是妙筆生花,而當她走出考場時,突然想起來了自己沒有寫名字,這可讓林麗淵慌了一下,不過她積極面對這次失誤。
  • 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惲之瑋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代表性人物。除了他,還有許晨陽、張偉、朱歆文、袁新意、劉若川、肖梁等數學家。他們都是在2000年前後進入北大數學科學學院,也大都在36歲左右成為MIT、北大、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頂尖高校的教授或研究員。近幾年,他們陸續斬獲多項國際大獎,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光環閃耀。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他們都是在2000年前後進入北大數學科學學院,也大都在36歲左右成為MIT、北大、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頂尖高校的教授或研究員。近幾年,他們陸續斬獲多項國際大獎,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光環閃耀。
  • 「史上最難」全球數學競賽落幕,北京大學數學系「一騎絕塵」
    經過了數個世紀的發展,數學研究由淺入深,學科分支日益增多,它的深奧和有趣,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數學愛好者。在每年,全球範圍內也會舉行多種多樣的數學競賽,比如大家熟知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等。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首屆在2018年落下帷幕,因為試題的新穎和難度大,舉辦時吸引了全球一大批數學愛好者。
  • 北大公派留學的張益唐:59歲的他獲世界大獎後,聲稱幸好不在中國
    父母看出了在數學方面的天賦,就請老師專門教他數學。 但那個時候正趕上社會動蕩不安,高考也被取消了,張益唐一時失去了方向。母親由於工作的原因帶著他四處奔走,十幾歲的張益唐也輟學在家。但在家裡的他並沒有閒著,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學完了初中的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目。渴望知識的他沒有停下自己的步伐,學完中學課程後他開始自學高中課程。
  • 他是聞名世界的數學天才,16歲以滿分獲得奧數金獎,卻選擇出家
    能夠斬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的絕大多數都不是做題機器,最後都成為了世界有名的數學家,比如陶哲軒、張偉、何旭華等,在統計歷屆菲爾茲獎獲得者名單時,大約有1/3的人都在國際奧數比賽上獲過獎,所以奧林匹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也被譽為拿到了數學家資格的通行證。各國數學界都對奧數金牌得主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再接再厲,去挑戰菲爾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