撓米成:定製嬰兒?目前是"大膽想像"

2020-11-29 觀察者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撓米成】

一部1997年上映的美國電影《Gattaca》(譯名《變種異煞》)描述了這樣一個未來世界:由於基因技術的成熟,人類在出生之前接受基因改造已成為常態。基因改造人擁有更聰明的頭腦、更強健的體魄和更漂亮的外表,壟斷了成為社會精英的上升通道。而沒有經過基因改造的人則只能從事清潔工等簡單勞動。

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成熟,這樣的場景似乎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先是在8月2日,《自然》雜誌發布了一篇對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的論文,被稱為是科學家「首次對人類胚胎進行的安全、準確、有效的」基因編輯。繼而,《科學》雜誌又報告了另一項研究,通過基因編輯工具和基因修復技術消除了豬DNA中的危險病毒,這意味著未來可能在豬身上培育出可以移植給人類的器官。而利用基因編輯治療體細胞的療法也成為癌症、愛滋病等研究的熱門方向。

那麼,我們已經在基因編輯的路上走了多遠?這是不是意味著不久的將來人類就將迎來「定製嬰兒」呢?

動植物基因編輯 就像人類擁有了「上帝之手」

我們今天飯桌上最為平常的西紅柿、胡蘿蔔和西瓜等食物,都是經過了幾千年的人工栽培才成為了今天的樣子。在沒有基因工具的情況下,農作物的改良只能依靠從大量自然突變的品種中,篩選口感更好、營養更豐富、更容易種植的品種,是一個漫長而繁瑣的過程。當然,這並不能阻止人類改造自然的熱情。例如,17世紀時,荷蘭農夫通過雜交的方法,把胡蘿蔔從紫色改造成了橙色——荷蘭人最愛的顏色——儘管原本是紫色的胡蘿蔔中含有更多β-胡蘿蔔素。

當CRISPR/Cas9把精準剪切基因的剪刀送到科學家手上時,什麼也無法阻止科技學家的腦洞了。被他們改造的農作物有小麥、蘑菇、玉米、大豆等。還有一些頗有創意的改造,比如愛荷華州的Recombinetics公司對兩頭犢牛進行了基因編輯,使它們永遠不能長出犄角,這樣它們就無需忍受割牛角的痛苦;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為蚊子植入了能夠阻止瘧疾傳播的基因,可以遺傳給99.5%的蚊子後代;其他被開發的品種還包括可以作為小型寵物出售的微型豬、多肉的產羊絨山羊、跑得更快的狗等。

今年年初,哈佛大學的一個團隊宣布了野心勃勃的猛獁象復活計劃,準備將冰凍猛獁象議題中提取的基因拼接到亞洲象的基因中,來復活這個滅絕了超過4000年的物種。

人類體細胞基因編輯 在爭議中前行

當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到人的身上時,可以說讓人既興奮又害怕。許多人相信這項技術將有助於為癌症、愛滋病等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

2014年,加州里奇蒙市的Sangamo BioScience公司發表了他們用經過基因編輯的細胞治療12位HIV感染者的臨床試驗。科學家從70多位HIV病毒攜帶者被提取血液中的免疫細胞,刪除其中一種被稱為「CCR5」的基因(HIV病毒正是通過這種基因進入細胞的)。臨床的結果非常樂觀,截至發表時,一半參與的患者已經完全停止使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這是史上第一次應用體外基因編輯技術來治療人類疾病的案例。

但是,體細胞的基因編輯還停留在科學探索的階段,並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連CRISPR的發明人之一、華人科學家張鋒團隊都指出,由於不同個體間存在巨大的遺傳變異,這些變異可能會影響CRISPR的精確編輯。從去年到今年間,美國朱諾治療公司也停止了2項CAR-T療法的臨床試驗。

儘管存在爭議,今年7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了諾華的一種CAR-T療法,以用於治療復發難治型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這被視為為美國批准首個基因療法鋪平道路。目前世界上仍在進行臨床實驗的體細胞基因編輯療法包括其他的CAR-T研究和為消除致癌HPV病毒而開展的基因編輯試驗,其中多項是在中國開展的。

人類胚胎和生殖細胞基因編輯 還是一種「大膽想像」

如果說人們對人類體細胞的基因編輯心存疑慮,那麼胚胎和生殖細胞則是一個怎麼謹慎都不為過的禁區:目前全世界科學界的共識是,認為應允許開展相關基礎研究,但還不能擴展到生殖領域的臨床應用。

當然,這一共識的形成還要感謝中山大學的副教授黃軍就。2年前,他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試圖在胚胎中改變一個特定基因的突變,讓有家族病史的新生兒避免患β地中海貧血這種遺傳疾病。作為第一個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人類胚胎的研究,在國際生物學界掀起一場倫理規範的「史詩」般的討論。

黃軍就的研究之所以爭議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的技術安全性還沒有得到很好地提升,基因嵌合和脫靶效應這兩個CRISPR的已知弊端都很嚴重。最近發表在《自然》上的研究稱已經很好地改進了技術,避免了脫靶效應。並且,研究人員計劃進一步改進相關技術,使得基因編輯效率提高到90%以上,甚至接近100%,屆時將推進這一研究進入臨床試驗。

除了脫靶效應以外,是否還存在科學家沒有發現的其他風險,我們對此還一無所知。在今天的技術水平下,「定製嬰兒」這種改變種群基因的舉動無疑是瘋狂和愚蠢的。

但是,從更長的時期來看,也許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信心的增加,人類對自己基因的改造會變得平常,就像輔助生殖走過的道路一樣,從對安全性的懷疑與對倫理問題的置疑,到逐漸地接受和普及。畢竟,人類就是一種忍不住好奇心要打開潘多拉魔盒的物種,是一種為了好看把胡蘿蔔從紫色改造成橙色的物種,什麼能阻止我們把自己改造得更聰明、更漂亮、更健壯、更能抵禦疾病呢?

《Gattaca》裡,沒有經過基因改造的男主人Vincent公憑藉信念實現了夢想。他的弟弟Anton(基因改造人)找到他,要和他進行一次遊泳比賽,當遊到了一半的時候,Anton想要回頭,他問Vencent,你是怎麼做到(遊這麼遠)的?Vencent說,那是因為「 I never saved anything for the swim back.」  (我從不為遊回去保留體力)。回頭看看,這樣的義無反顧帶來的有時是進步,有些時是毀滅,但是,有誰能預先知道前路上有什麼呢?恐怕只有走到的人才能知道。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陳根:「定製嬰兒」以後,基因編輯怎麼樣了?
    據統計,目前已發現有75000種突變與人類疾病相關,其中最常見的是單個鹼基的點突變。TALENs的可定製DNA結合特性還使得定製轉錄因子的設計能夠調節基因表達。,使得「定製嬰兒」成功誕生。」「定製嬰兒」雖然在現實中是首度出現,但基因編輯技術改造人類在電影中早已成為一個
  • 染色體異常導致反覆流產 夫妻「定製」了一個健康嬰兒
    人民網武漢6月20日電 近日,記者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獲悉,該院應用「胚胎種植前遺傳學診斷(PGD)」(俗稱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成功孕育的首個嬰兒已經滿月。相關檢查顯示,這個精心「定製」的嬰兒健康狀況良好,並未攜帶父輩的異常染色體。
  • 癢了撓,撓了更癢?中國科學家解析原因
    圖片來源:Pixabay很多時候,蚊蟲叮咬、溼疹、過敏、傷口結痂、皮膚缺水……都有可能會引發癢的症狀,不自覺用手抓了以後,卻發現越撓越癢
  • 《細胞》:「定製嬰兒」能選出最棒的寶寶嗎?
    封面:Anatolii BabiiGENETICS 遺傳學基因篩選嬰兒,這個曾經在科幻電影《千鈞一髮》裡出現的情節,似乎正在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提供試管嬰兒服務的醫療機構,為了儘早診斷由染色體缺失或單個基因缺陷引起的罕見疾病,早已開始檢測受精胚胎的DNA。
  • 請大膽想像,其實萬事皆有可能!
    請大膽想像,其實萬事皆有可能!科技發展到一定高度時,就湧現出人類對於地球外部文明的無限探索,在很多科幻小說當中都能看到修真文明的存在,但是宇宙中到底存不存在修真文明呢?其實我們可以大膽的想像、猜測一下。萬事皆有可能,那麼修真文明其實也是可能在宇宙中存在的。
  • 為什麼說通過修改基因實現「定製嬰兒」還為時尚早?
    修改胚胎基因的研究會不會失去控制,我們能否允許父母「定製嬰兒」,選擇讓子女擁有作曲家林-曼努爾·米蘭達(Lin-Manuel Miranda)的想像力,或者飛人博爾特的速度?近日,美國俄勒岡州某國際科學家小組成功修改了人類胚胎的 DNA 序列,讓「定製嬰兒」成為可能,再度引發了世人擔憂。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類似憂慮更多地還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尚未成為現實。
  • 上海科學家發現新神經細胞:它決定癢了之後撓還是不撓
    上海科學家發現新神經細胞:它決定癢了之後撓還是不撓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2018-12-14 14:34 來源:澎湃新聞
  • 【科普】為什麼撓自己不癢?被別人撓一下就癢得不行
    小時候的我們最喜歡通過撓痒痒的方式整蠱小夥伴了,但令人覺得奇怪的是,有些人會感到癢,有些人卻不會。另外,大多數人在撓自己的時候,沒法感到痒痒。這都是為什麼呢?G痒痒在感覺上更強烈,它會讓你笑到窒息,甚至感到很痛想要喊停。
  • 《科幻世界》副總編輯姚海軍:19年前看到小說第一眼 大膽的想像...
    2月6日,這篇小說當時的責任編輯、如今《科幻世界》雜誌副總編輯姚海軍接受記者專訪時回憶:「當時,看到《流浪地球》稿件第一眼,就覺得耳目一新,大膽的想像令人震撼。」  記者:您還記得當時閱讀《流浪地球》投稿的第一印象嗎?  姚海軍:當然記得,小說的內容堪稱「狂想型」的大膽想像,讓人印象十分深刻,可以說是很震撼。其實這也是劉慈欣作品的獨特風格。
  • 【前沿科學】(一)「撓場」是什麼?
    撓場(torsion field)又稱自旋場(spin field)或扭場(axion field)是物體自旋角動量扭曲時空坐標所產生的場
  • 不是詆毀科學,多元宇宙,大膽想像,敢於質疑,為人類進步源泉。
    當然,現在的世界科學是最好的解釋,也是最好的存在,是目前最具有無與倫比的可靠性,但須知科學不是唯一的真理,多元的宇宙必定有多元的真理,一切皆有可能,有待未來有緣人的探索發現而已,就如人類最早發現開創科學的那些有緣人一樣,世界上的一切多是時到自顯現,宇宙之中的一切都講究時機,從而從中無意間巧合的發現了規則真理,所以人類文明才能不斷的發展的越來越好,敢於想像,大膽質疑,探索發現未知的規則真理,為人類進步之源泉。
  • 可愛的貓咪為何會撓人?我們又如何糾正它撓人的習慣呢?
    那麼貓咪為什麼會撓人呢?貓咪撓人原因1.誤傷了。貓咪只是把你當做一起玩耍的小夥伴,玩的太開心,不小心傷到了你。2.爪子癢。貓咪在成長的時候,爪子會癢,用撓人的方式來緩解不適。3.習慣。小時候愛撓人,鏟屎官沒有及時給予糾正,讓貓咪養成了撓人咬人的習慣。4.被打擾。
  • 神秘的撓場與真空零點能
    (22)目前,儘管大多數物理學家認為不能從真空中提取能量,但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高級研究所的成員們卻堅信宇宙中有「免費的午餐」,他們的目標就是要向真空中索取能量。(23)所有的物理現象都與真空有關,而真空是巨大的能量漲落的海,通過動態卡西米爾效應和撓場相干可以從空間的任何一點提取能量。
  • 你甚至不能撓痒痒!
    感覺癢卻不能撓,大概是眾所公認的,最糟糕的事情之一了。不管你正在做什麼事,那種煩人的瘙癢感肯定會讓你很難受。如果你需要穿一件密不透風的衣服,待好幾個小時,你要怎麼撓癢呢?你能撓癢嗎?如果不能,那太空人們是怎樣保持理智的呢?
  • 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起跑線" 會越來越早嗎?
    換言之,當如今作為父母的我們,還在殫精竭智為孩子們如何贏在「起跑線」上傷腦筋時,科學再發展下去,有錢人可以通過「定製嬰兒」,讓孩子完美地贏在起跑線。在約翰·帕林頓的《重新設計生命:基因組編輯技術如何改變世界》一說中寫道,如果基因組真的可以像電腦文件一樣被修改,那麼醫療將會變得非常不同。
  • 科學家稱5年內合成人類DNA: 「定製嬰兒」或成現實
    但是,這一消息很可能重新引發人們對創造「定製嬰兒」的擔憂。紐約大學系統遺傳學研究所主任傑夫·伯克今天談到了在四五年內人工合成人類DNA的計劃。他們計劃從再造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開始,然後是人類DNA。
  • 一本充滿詩意的圖畫書,大膽的想像帶孩子經歷一場神奇的冒險
    大膽的想像,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這是一個看似簡單,但又充滿著大膽想像的故事。太陽、月亮、流星和小男孩的角色設定,為這個故事創造了第一層趣味,吸引著孩子的目光;驚險又充滿想像力的旅途,為這個故事創造了第二層趣味,孩子會不由自主地讀下去,想要知道他們都經歷了些什麼,故事的結局又是如何。
  • 中國最大的基因研發機構被指基因編輯58個嬰兒,官方回應:已報案
    被指基因編輯58個嬰兒?緊急回應:沒有瓜,散了吧按照目前的人類胚胎研究原則,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近日,社交平臺上瘋傳一張截圖。一名為「未名湖畔魯智深」的微博網友聲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12月7日晚間,華大基因方面通過微博回應:沒有瓜,各位群眾散了吧。
  • 別人猴子那麼強,而你的猴子敲人跟「撓痒痒」一樣,為什麼?
    我們不能因為不喜歡猴子,就把猴子歸類到「無腦」英雄行列,也不能因為隊友用猴子,就把隊友想像成一個菜鳥。如果你認為猴子很簡單的話,那麼我問你:其他玩家用猴子的時候,兩棒敲死脆皮,而你用猴子的時候,很多棒都敲不死人,打在敵人身上就跟撓痒痒一樣,這是為什麼呢?所以,我們現在就好好分析一下,你和猴子的大神玩家之間差距那麼大的原因。
  • 把還不會說話的嬰兒聚到一起,不教他們說話,會產生新的語言嗎?
    在此基礎上,有科學家曾經提出一個十分大膽的設想:如果將一群不會說話的嬰兒放在一起,幾百年後,他們的後代是否能夠擁有語言呢?這明顯是有悖倫理的實驗,但關係到了人類語言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如果語言是社會合作的重點標誌,那這些嬰兒在沒有人能夠進行教育的情況下仍然有可能自己摸索出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