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學家很關心的TRAPPIST-1行星系,它的水究竟從哪裡來的?

2020-12-05 天文在線

科學家觀察TRAPPIST-1和Proxima Centauri,有一些關於彗星帶的新發現。

2017年,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公布了一項重大發現。基於常年的觀測,他們發現TRAPPIST-1①系統(一顆距離地球四十光年的光譜類型為M的紅矮星)至少有七顆巖態行星!不僅如此②,其中有三顆行星都在宜居帶,而且這個系統已經有八十億年的時間來發展生命必須的化學物質。

與此同時,因為這些行星緊緊圍繞著他們的母星公轉,人們開始猜測這三個行星或許可以長期地擁有大氣層和液態水。根據那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的最新研究,這一切的疑問都歸結於形成行星的碎屑盤從哪裡來,還有周圍的彗星是否會繼續貢獻他們的水資源。

負責這項研究的團隊是由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的(MPIA)Sebastian Marino帶領的。團隊裡有來自劍橋、華威、伯明罕大學和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研究員,當然還有MPIA的。這項描述他們驚人發現的研究發表在了《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關於太陽系的形成,當前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太陽系是在46億年前誕生於一團聚集著氣體,遊蕩著塵埃和揮發物的星雲(又名:星雲假說)。在這個理論中,元素先在中央聚合,再經過引力坍縮形成了我們的太陽。其餘的物質長年累月地圍繞著太陽漫無目的漂浮,最終,它們達成了共識,互相靠攏,吸聚成了各大行星。

在太陽系的外圍,沒抱團而剩下的物質成了邊疆的守衛者,太陽系的腰帶,同時涵養了大量的冰核③——這就是柯伊伯帶。根據晚期撞擊理論④,從柯伊伯帶脫離的數不勝數的彗星和冰凍物質落回到太陽系的中心,而它們帶來的水分,分散在地球和太陽系的各個角落。

如果TRAPPIST-1行星系有自己的柯伊伯帶,那麼就可以推斷出類似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重力的些微變化會導致物體從柯伊伯帶上被踢出,然後這些物體在朝著七個行星運行時其表面會有水沉積。在合適的大氣環境作用下,恆星的HZ中的三個行星表面可能已經有大量的水。

正如馬裡諾博士通過電子郵件向《今日宇宙》解釋的那樣:

柯伊伯帶的存在表明該行星系可能有大量的揮發物和水。該儲層通常位於行星系的較冷區域之外,但是存在各種不同的過程,可能會將一部分富水物質帶到HZ行星附近並輸送其含量。找到彗星帶表明首先就存在這樣的儲水層。

冥王星及其衛星位於海王星軌道以外的含冰小行星柯伊伯帶。圖片來源:NASA.

然而,馬裡諾博士也提出一個警示,即今天的恆星周圍如果沒有這樣的柯伊伯帶,並不能證明這個星系沒有足夠的水來維持生命。完全有可能有這樣一個柯伊伯帶的星系在數十億年的演化之後,由於一些激烈事件而最終失去了它們。由於柯伊伯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而然變得不那麼大而亮,因此它們也可能變得太微弱而無法檢測得到。 為了尋找環繞TRAPPIST-1行星系的外柯伊伯帶,研究小組依靠了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天線陣(ALMA,簡稱阿爾馬)收集的數據。該陣以高靈敏度地檢測到那些電磁輻射在紅外和無線電波長之間的物體而聞名。

這使ALMA可以看到塵埃和揮發性元素(如一氧化碳),而這二者是碎屑帶的特徵。它們通常太微弱,可見光之下看不見它們,但由於它們從恆星各自吸收的熱量而發出熱輻射。儘管ALMA很敏感,但該團隊沒有發現在TRAPPIST-1周圍存在外柯伊伯帶的證據。

「不幸的是,我們沒有在TRAPPIST-1周圍偵測到,但是我們的上限讓我們能排除該星系最初在與柯伊伯帶( Kuiper Belt)相近的距離上有一個巨大的大型彗星帶這一點。」 Dr. Marino說,「儘管該星系可能確實有過一個彗星帶,但是由於星系內的動態不穩定性而被完全破壞。

TRAPPIST-1星系中的三顆行星 TRAPPIST-1e, f 和 g位於該星系的「宜居帶」中。

他們進一步得出結論:TRAPPIST-1星系本應該天然帶有一個半徑小於40AU的行星盤和不到20個地球質量的物質。此外,他們還得出結論:行星盤中的大部分塵埃顆粒很可能已經向內移動,並已成為了該星系中七顆行星的一部分。

Dr. Marino和他的同事們還用他們的建模代碼來檢測關於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及其系外行星的檔案ALMA數據,被檢測的行星包括被巖石覆蓋的潛在宜居星球 Proxima b和新發現的超級地球 Proxima c。2017年,ALMA數據被用於證明那裡有冷塵和碎片帶的存在,這被看作是一種該恆星擁有更多系外行星的可能跡象。

在這裡,他們的結果僅顯示了氣體和塵埃排放的上限,這意味著 Proxima Centauri的年輕盤大小大約是形成太陽系的盤的十分之一。正如Dr. Marino 所言,這項研究提出了一些關於小質量恆星系統的問題:

如果我們持續發現觀察到的這類星系沒有巨大的彗星帶,那意味著本該形成彗星的物質在附近形成了新行星或使附近的行星變大。這些行星的組成尚不確定,因為它實際上取決於行星的位置和形成方式。還有要指出的是,在附近的恆星中,20%周圍有這種彗星帶,這些恆星和太陽相似或者更大更亮。而在小質量恆星周圍彗星帶會更罕見,我們只在M恆星周圍觀察到幾個。

一位畫家對半人馬座比鄰星星系的藝術圖:Proxima b位於比鄰星左側,而Proxima C在比鄰星右側。圖片來源:Lorenzo Santinelli

Marino博士稱:「相較於M型恆星周圍的冷帶,可能是由於某些特定的星系偏袒導致我們更容易發現亮星周圍的較暖帶。當然,這也可能是圍繞類太陽恆星(G型恆星以及亮度更高的光譜型恆星:O型、B型、A型、F型)的行星系和圍繞紅矮星的行星系之間的的本徵差別導致的。簡而言之:這些結果使得早期的水如何輸運到M型星系統的各處成為了一個迷。」在此之際,為了重新完善他們的模型以及增加被探測的可能性嗎,他們鼓勵Marino博士以及他的同事把他們的技術應用至更年輕,離我們更近的恆星系統。

這些付出與努力同樣也受益於將會在未來幾年投入使用的新空基、地基望遠鏡。Marino博士稱:「預計某些下一代天文望遠鏡會更加靈敏,由此可以觀測到那些已經被確認存在,但亮度不足以用現有的望遠鏡觀測到的星帶。與一些其它發現相同,這些結果都表明系外行星研究如何從探索過程到表徵過程。隨著設備和方法學的進步,我們將會看到其他類型的行星系與我們太陽系的差異。」

給小白的科普(按文中出現順序):

①TRAPPIST-1:在眾多系外行星中,距離地球約39.13光年的TRAPPIST-1是一個特別的存在。該行星系統擁有7顆類地行星,其中2顆行星的體積在火星和地球之間,而其他五顆行星都與地球的體積非常接近。共有3顆行星的軌道位於「宜居帶」內,而較內側6顆行星的軌道幾乎都是共振的。與此同時,除了太陽系以外,TRAPPIST-1也是科學家們了解最多的行星系統。

② Kuiper Belt:柯伊伯帶是太陽系在海王星軌道(距離太陽約30天文單位)外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被認為包含許多微星,它們是來自環繞著太陽的原行星盤碎片,它們因為未能成功地結合成行星,因而形成較小的天體,最大的直徑都小於3000公裡。

③Proxima Centauri:在廣闊無垠的太空中,有無數顆恆星,其中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稱為比鄰星,它位於半人馬座,學名:半人馬座α星C,離太陽只有4.22 光年,相當於399233億公裡,可想而知,宇宙之大,雖說是比鄰也遠在天涯。比鄰星是一顆三合星。它們在相互運轉,因此在不同歷史時期, 「距離最近」這頂世界之最的桂冠將由這三顆星輪流佩戴了。

相關知識

TRAPPIST-1,也被稱作:2MASS J23062928-0502285,是一個溫度極低的紅矮星,體積比木星稍大,但質量比木星要大得多。它位於水瓶座,距太陽39.6光年(12.1秒差距),檢測到該星周圍有七個氣候溫和的類地行星,比其他行星系中發現的都要多,2017年5月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我們猜想這些行星是通過原行星盤來遷移到現在的軌道,那這個行星系的穩定性就不足為奇了。

作者:universetoday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Trappist-1系外行星可能有太多的水來維持生命
    【博科園-科學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和範德比爾特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了證據,表明圍繞恆星Trappist-1的系外行星可能太溼,無法維持生命。在他們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論文中,該小組描述了利用先前的研究數據,集中於確定恆星行星的質量和直徑來計算密度,然後利用計算機模擬每個行星可能的構造塊。去年科學家們發現了Trappist-1星系——一顆紅色的矮星,其周圍環繞著7顆行星,它們的大小和地球差不多。這一發現引發了人們對一個或多個行星可能存在生命的猜測。
  • TRAPPIST-1行星是如何獲得水的?
    根據多年的觀察,他們發現TRAPPIST-1系統(距離地球40光年的m型紅矮星)包含不少於7顆巖石行星。同樣令人興奮的是,其中三顆行星是在該恆星的宜居帶(HZ)內被發現的,而且該系統本身已經有80億年的時間來發展生命所需的化學物質。與此同時,這些行星緊緊圍繞著一顆紅矮星公轉的事實,讓人懷疑這三顆行星能否長期維持大氣層或液態水。
  • 人類發現第一個證據:證明Trappist-1宜居行星很可能存在水
    就在8月31日,科學家又公布了兩項新發現:①這個系外恆星遠比我們太陽年齡古老;②發現第一個證據:證明TRAPPIST-1宜居地球很可能存在水。先說第一個新發現:儘管TRAPPIST-1系外恆星遠比太陽小得多,但年齡卻比太陽系古老許多。據估算,這顆超低溫紅矮星的年齡段,介於54億~98億年之間。
  • NASA最新發現:TRAPPIST-1行星擁有比地球海洋更多的水
    在遙遠的恆星TRAPPIST-1周圍,有七顆地球大小的行星,通過對這些行星的觀測,科學家們收集到了這些行星組成的信息:TRAPPIST-1世界的水可能比地球上所有的海水還要多250倍。弄清楚這些行星的組成,是決定它們是否能支持外星生命的重要因素。但分析它們是非常棘手的。對於初識者來說,這個系統距離我們39光年遠,使用今天的技術發射太空船是不可能的。利用太陽系外圍的太空飛行器,如旅行者1號探測器,仍然需要運行超過73,000年才能到達Proxima b。
  • 地球上的水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水是生命之源,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上來講,生命起源於大海,然後一步一步進化成了現在豐富多彩的世界,沒有水就沒有現在的世界,就沒有人類!那麼,地球上的水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水來自於火山噴發?有科學家認為,雖然地球形成時地表沒有水,但還是有大量的水潛藏在地底深處,火山噴發的同時以水蒸氣的形態將地底的水由火山口傳送至地表。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逐漸形成了最原始的地球生態,然後慢慢孕育了生命。
  • 有「巖」又含水 - 帶你探索TRAPPIST-1行星系統的神奇世界
    視頻編譯:        在這個鄰近我們的行星系中,天文學家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它們可能有很多…很多….很多的水! 2017年,有7顆行星被發現圍繞超低溫的紅矮星TRAPPIST-1公轉。
  • TRAPPIST-1行星組成的新線索
    根據發表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TRAPPIST-1的七個地球大陸行星都大部分由巖石構成,其中一些可能比地球擁有更多的水。行星的密度,現在比以前更準確地知道,表明一些行星在水中的質量可能高達5% - 這比地球上的海洋高出250倍。水對TRAPPIST-1行星的影響將取決於它們從恆星接收的熱量,這僅僅是我們太陽的9%。
  • 重大發現:11月15日,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很近的適合人類移居的行星
    在2016年的時候ESO宣布在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星系附近的宜居帶內發現了一顆太陽系外宜居行星(即巖石行星),距離地球只有4.25光年。這消息引起了天文學家極大的興趣。這是一個七行星系統圍繞著附近的trappist - 1恆星運行的星系。不過就在昨天,科學家發現這個區域附近又一顆宜居行星。
  • TRAPPIST-1——系外行星系統的新成員
    根據最新的克卜勒測量數據Rodrigo Luger等科學家確認了Michaël Gillon科研小組關於TRAPPIST-1的結論,並成功地證明了距離中心恆星最遠的行星TRAPPIST-1h的存在,而這顆行星存在與否在之前的測量中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顆處在邊緣的行星公轉周期是18.8個地球日。
  • 有水冰覆蓋!Trappist-1可能有2顆類地行星適合人類居住
    NASA去年2月透過克卜勒望遠鏡發現Trappist-1行星系。匈牙利科學家近日提出一項新的假說,Trappist-1行星系中的d和e行星,可能有液態水資源與適合人類居住的地表溫度。「Trappist-1d」和「Trappist-1e」是Trappist-1行星系中最受矚目的兩顆小行星,科學家初步判斷可能是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形星。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去年2月宣布,透過克卜勒望遠鏡(Kepler Mission)發現了第一個圍繞超冷矮行星運行的小行星系統,系統中包含了7顆地球大小的小行星,命名為Trappist-1行星系。
  • 只有地球有水嗎?水從哪裡來?科學家的解釋令人讓人恍然大悟
    除了木星的幾個衛星存在水之外,在太陽系中的天王星,海王星上面人類也發現了大量的冰的存在,不少科學家們推測這些行星甚至可能有液態海洋的存在。也可能存在地下海洋,這裡星球的含水量都要比地球多很多,就一個小小的木衛二上面的水資源都要遠比地球上的水多。
  • 系外恆星系統TRAPPIST-1,是孕育生命的搖籃?
    本文是我持續報導特拉普斯特1號系外系統的一部分。據了解,這個恆星系統是至少7顆大小和地球差不多的行星的「港灣」,而且其中至少一顆行星上可能蘊藏著液態水。大量關於此恆星系統的新信息逐漸浮出水面,以至於我幾乎跟不上科學報導如暴風雪般的快速更新。但是,這個系統周圍的不確定因素始終沒有改變。
  • 地球上的水究竟是從哪裡來的?科學家歷時20年終於找到正確答案
    地球雖然名字叫做「地球」,但是地球卻是一顆名副其實的「水球」,地球的表面為 5.1億平方公裡,其中有71%的表面被海洋覆蓋,海洋面積3.61億平方千米,而陸地面積僅為1.49億平方千米,在地球任何地方都存在水,因為水有幾種形態,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
  • 科學家對七顆TRAPPIST系外行星進行了氣候模擬
    在迄今為止發現的近 4000 個系外行星中,沒有一個像 TRAPPIST-1 那樣如此吸引科學家的注意力。這個恆星系由七個與地球大小相近的行星組成,它們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行、且其中有三個位於宜居帶內,意味著生命存在的可能。有鑑於此,華盛頓大學領導的一支天文學家團隊,對 TRAPPIST 恆星系潛在的各種氣候模式,進行了一番模擬。
  • 「行星獵人」來捷報:發現66顆系外行星和近2000顆候選行星
    在浩瀚的宇宙中,行星是最常見的天體之一,可以說,在50%以上的恆星周圍,都是有行星存在的,而且行星的數量很多還是多顆圍繞恆星運行的。多年來,天文學家們也一直在宇宙中尋找系外行星的身影,如今成績如何呢?在過去的2年多時間裡,TESS的首輪探測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據報導,目前它一共發現了66顆新系外行星,同時也發現了近2000顆處於「候選」的系外行星。
  • 月球上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科學家有四種假設
    月球表面現在人們知道月球上有水存在,那麼,月球上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科學家經過研究,提出了四種假設:古代火山噴發將水帶到表面這項理論認為,月球和地球一樣,原來就是一個有水的世界。月球與行星研究所的斯普蒂斯在對這一理論進行解釋時表示,根據這個理論,水存在於月球內部。
  • 這個行星有水!地球2.0?
    K2-18b 想像圖星球概況據報導,這個代號為K2-18b的系外行星於2015年被發現,是美國宇航局觀測到的「超級地球「行星之一。它距離地球約110光年,位於獅子座,質量是地球的8倍,體積為地球的兩倍。
  • TRAPPIST-1的7顆行星中有3顆適宜居住,科學家已模擬其表面氣候
    截至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超過4000顆系外行星,為人類尋找第二個地球提供了非常大的可能。在這些行星中,有7顆行星最為獨特,那就是TRAPPIST-1的7顆行星(b~h)。TRAPPIST-1是除了太陽系和克卜勒-90星系以外,擁有行星最多的恆星系。擁有更多的行星,也就意味著擁有生命的可能性更高。因此,TRAPPIST-1也吸引著無數科學家的關注。
  • 46億年前的地球並沒有水,水是從哪來的?科學家認為與外星有關
    水是孕育生命的起點,既然地球初始之時時沒有水的,那也就表明了一開始的地球是沒有生命的。生命是在後來,地球有了水之後。才出現的。水是萬物生機的來源,基本上地球上每一個生命的生存都是需要水的。現在地球上也是接近十分之七是海洋,陸地僅僅有十分之三。那現在那麼多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難道是後來地球自行生成的?
  • Trappist-1星系宜居性新報告:行星e很可能具有地表液態海洋
    今年2月,科學家宣布發現了圍繞「超冷矮星」—「Trappist-1」運行的7個類地行星。TRAPPIST-1星系可能存在宜居星球,該行星系統環繞一顆名為TRAPPIST-1的超冷矮恆星,這個行星系統被譽為宇宙一個潛在可居住的地區,或有著液態水和溫和的氣候,而且距離只有39光年。但後續的發現和推論認為TRAPPIST-1行星系的宜居地區存在生命的可能性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