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去過高原的小夥伴們都很清楚,高原反應有多難受。生活在平原的人在進入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時,很容易產生嚴重不適。
為何那些人去青藏等高原地區會產生高原反應,但是我們乘坐可以到達萬米高空的飛機的時候,比青藏高原和珠穆朗瑪峰都要高,卻沒聽過人在飛機上產生高原反應呢?
這是因為雖然飛機飛得高,但是飛機的機艙對於飛機外面是封閉的,機艙處於一個封閉的加壓狀態,並且會有氧氣供給。
機艙中的大氣壓和人們平時所處的氣壓基本相同,人在飛機裡就不會因為氣壓變低而發生嚴重的高原反應。
所以決定人是否會產生高原反應,並不是所在的高度。
現在民航飛機通常維持艙內壓力接近海拔2000米左右,即便這樣,不少人還是會感覺有一定不適感。
比如很多人起飛後就會感到耳朵脹脹的,還有人會覺得吃東西沒有味道、昏昏欲睡,味蕾在高空中可能沒有那麼敏感,導致人們覺得飛機餐不好吃。
為何不把艙內壓力再加高一點使得其更接近地面的壓力水平呢?
其實,這也是平衡過的結果。想像把一個高壓氣球放飛到高空中會出現什麼情況?到一定高度氣球通常都會因為球內壓力過大而炸掉。
在客艙增壓的情況下,飛機實際上就成了那個氣球。不少飛機在地面橫截面看起來是橢圓的,到了空中就變圓形了,客艙增壓水平越大,飛機的結構強度要求也會成大幅增加。
來源:科普中國、航旅縱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