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原本是乾隆鑾儀衛中的一員,頗有學識,一次機緣巧合以一句「典守者不得辭其過」巧答了乾隆的問題而得到了乾隆的賞識,從此官運亨通,官至軍機大臣,兒子更是娶了乾隆的十公主,從此和珅與乾隆成為了兒女親家,皇親國戚,在朝中可以一手遮天。
和珅雖然權勢大,但是也沒有做出過什麼把持朝政這樣的事情,反而將精力放在了貪汙上,無所不用其極。例如和珅發明了一種賄賂方法,叫做雅賄:
和珅除了當官以外也置下了很多的產業,比如古玩店、當鋪,若是有人要找和珅辦事會預先在和珅開的店鋪花重金買上古玩或者字畫,然後將古玩字畫送到和珅的府上,賄賂和珅的錢就這樣悄悄地進入了和珅的腰包。
乾隆皇帝很喜歡和珅,可乾隆剛死,嘉慶就抓了和珅。嘉慶首先是解除了和珅的多個實權職務,隨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和珅抓入了監獄。
滿朝文武嗅到了空氣的方向以後,一個個極為興奮,畢竟在和珅作為「二皇帝」的那些年裡,連嘉慶皇帝都得看著和珅的眼色小心行事,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員自然對和珅就更加滿腹怨氣了,如今看到了嘉慶的決心與暗示,於是彈劾和珅的奏摺就像是雪片般飛來。
在經過焦急而忙碌的匯總處理後,嘉慶皇帝在和珅下獄的十五天後,向滿朝文武宣布了和珅的20條罪狀,讓滿朝文武「廷議」應該如何處理和珅。
按照現在的認知,和珅最重的罪過應該算是貪汙,也就是《清碑類鈔》上所寫的「和紳跌倒,嘉慶吃飽」。嘉慶抄了和珅家,抄得白銀八億兩。而清政府每年稅銀才3000萬兩,這相當於清政府27年的稅負收入,這顯然有些言過其實。實際上按照官方數字《清實錄》記載,和珅貪汙為數千萬兩。
嘉慶在和珅入獄期間曾經去看過和珅,期間問到過和珅貪汙之事,和珅只說:我是為了先皇才貪汙的。嘉慶在聽到這句話後沉默不語,後來在定罪的時候隻字不提貪汙。
官員們看到嘉慶貼出來的罪狀以後,一個個義憤填膺,紛紛表示和珅罪大惡極非凌遲不足以平民憤,那個怨憤勁兒把嘉慶都給嚇了一跳,最後嘉慶表示「和珅畢竟是有過功勞的,朕開恩,賜他自盡,留他全屍」。
但其實,真正殺和珅的原因並不在這二十條大罪中,早在乾隆駕崩後,嘉慶就下了一道諭旨,這才是嘉慶真正殺和珅的原因,也是嘉慶的帝王智慧所在,可惜和珅沒體會到。這條諭旨是:
「嗣後陳奏事件,俱應直達朕前,不許另有副封關會軍機處。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將所奏之事,預先告知軍機大臣。」
大致意思就是:下面呈上來給我的奏表,不得再給軍機處,必須直接給我。
原來,乾隆當太上皇期間,正是權力過渡時期,和珅異常敏感,他必須得掌控全局。所以下了一條制度:
凡有呈奏皇帝之事,均須有副本送軍機處,或先告知軍機處。
正是這條害了他。軍機處是皇帝行使權力的中樞機構,如果不掌控在皇帝手中,就等於被架空成為傀儡,這是任何君王不能忍受的。
嘉慶雖然登基,但上面有不肯放權的太上皇乾隆,下面有權勢過大的和珅把持,嘉慶實際上沒有實權。聰明一世的和珅正是因為侵犯了皇帝的權力,才使得嘉慶不能容忍。
聰明如和珅,也是一生權、財皆迷了心竅,與帝王爭權力,那不是找死嘛!他忘了這個道理:權力只是一時的,智慧才是永恆的。人人皆可為君子,人人皆可雄如龍,而其中關鍵就是——智慧。
書本上的、書本外的、帝王將相的、平民百姓的,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根基。曾國藩曾經說過:「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能以中人之資,而成一代「聖賢」,就在於日夜勤學苦讀。曾國藩的書桌上,常年擺著一本奇書——《智囊全集》。此書為明代馮夢龍所作,從先秦到明代,記錄著1238則名人智慧故事,取材於帝王將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專門分析他們的錦囊妙計。
曾國藩日夜捧讀,紀曉嵐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許內部流傳,都是為了傳承《智囊全集》中智慧。
開卷有益,此卷更甚!
79元不過幾頓飯的錢,不能讓您獲得家財萬貫,但卻讓您得到了足以家財萬貫的智慧。
最重要的是,家財不過身外之物,而智慧福濟子孫,綿延後代萬世!
現在,您的機會來了。
請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