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瓷材料所處的賽道基本都是朝陽產業,而且其中有兩個很重要的邏輯就是國產替代和產業集中度的提升
。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劉陽
前一段時間,國瓷材料(300285,股吧)發布了一則公告,全資子公司深圳愛爾創科技有限公司擬引入高瓴資本、松柏投資兩個戰略投資者,並籤署《投資框架協議》,後二者將以不超過5億元增資深圳愛爾創科技、不超過2億元受讓公司持有愛爾創股份的方式對其進行投資,此次擬獲增資的愛爾創是國瓷材料全資子公司。
歷經曲折之後,高瓴資本還是實現了曲線入股國瓷材料的規劃。始終秉持價值投資理念,張磊領導的高瓴資本在中國資本圈頗有名氣,投資了一大批國內外優秀企業,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百度、騰訊、京東,能夠被高瓴看上,國瓷材料還是有其內在價值的。
1
四大業務板塊均有優勢
2005年成立的國瓷材料是一家非常有競爭力的新材料公司,其收入主要由四大業務板塊構成,分別是電子材料、生物醫療材料、催化材料和其他材料。
電子材料主要就是指MLCC,公司是MLCC上遊陶瓷材料供應商,主要生產MLCC用基礎粉、配方粉。MLCC即多層陶瓷電容器,也被稱為片式電容器,被廣泛應用在手機、家電、計算機、汽車等領域。MLCC 生產中涉及的主要技術為電介質陶瓷瓷粉的製備、流延成膜陶瓷膜的薄膜化以及陶瓷粉體鈺金屬的共同燒結技術。
由於瓷粉在整個MLCC中的成本佔比較高,瓷粉供應商的選擇及產業鏈配合重要性凸顯,國瓷材料通過入股上遊原材料廠家,實現了從基礎原材料到配方粉全產業鏈布局,是全球行業中唯一一家布局全產業鏈的企業。公司是繼日本堺化學之後國內首家、全球第二家成功運用水熱工藝批量生產納米鈦酸鋇粉體的廠家,目前已經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MLCC電子陶瓷材料生產商,在全球的市佔率排名中位居第四,約為10%。
在生物醫療材料領域,國瓷材料生產的產品主要為納米氧化鋯材料,用於齒科修復領域。文章開頭提到的被高瓴資本入股的愛爾創就是中國最大的氧化鋯陶瓷齒科材料生產企業,佔國內市場份額超過50%,在業內遙遙領先。
隨著國內義齒行業市場的擴大,公司氧化鋯陶瓷業務將持續向好,公司成功開發了高分散納米氧化鋯粉體的水熱合成和超臨界合成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成本優勢是國瓷材料在該領域非常重要的一個競爭力,公司納米級複合氧化鋯生產成本在規模效應下被攤薄,產品價格在30-40萬/噸,比日本東曹同類產品價格低50%以上,打破國內進口依賴,實現進口替代。目前,公司納米複合氧化鋯材料產能約為2500噸/年,氧化鋯修復材料國內市場份額約35%,全球份額約10%。
催化陶瓷材料也是國瓷材料的一個重要組成業務,公司產品主要包括蜂窩陶瓷、鈰鋯固溶體、分子篩等尾氣處理產品。但目前國內蜂窩陶瓷市場由康寧、NGK 佔市場 90%份額,剩餘10%的份額由海外企業包括Denso、Continental等及部分中國企業佔據。國瓷材料通過收購蜂窩陶瓷(王子制陶)、分子篩(江蘇天諾)和鈰鋯固溶體(國瓷博晶)業務,結合了自身高純超細氧化鋁業務,掌握高端催化材料的核心技術,成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能夠為客戶提供除貴金屬以外的全系列催化材料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國瓷材料的其他材料板塊主要就是指建築陶瓷材料,2019年公司建築陶瓷部分業績保持穩定增長,營業收入為5.8億元,佔營業總收入26.9%。產品包括陶瓷色料、陶瓷釉料、陶瓷墨水等釉面材料,產能在國內陶瓷原料行業位居前列。與此同時,公司的高端氮化矽陶瓷球已經量產,在這一領域內,國內尚未有足夠競爭力的企業,國瓷材料又一次打開了國產替代的窗口。
2
業績驅動股價,前景產生價值
回顧國瓷材料上市以來的股價表現,整體呈現出波動向上的走勢,2019年以後加速上揚。從長周期來看,能夠走出長牛行情的公司必定是具備業績支撐的,國瓷材料也不例外。
根據《每日財報》的統計,2012年,國瓷材料上市時的營收為2.16億元,到2019年底增長至21.53億元,整整增長了十倍,年複合增速達到了39%。過去五年,國瓷材料的利潤率水平也在不斷提升,2015—2019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別為38.19%、37.64%、38.62%、44.82%、47.76%。
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8.28億元,同比增加18.92%,歸母淨利潤4.16億,同比增加15.89%,其中Q3單季度實現營收7.52億元,同比增加48.84%,環比增加27.63%,歸母淨利潤1.57億元,同比增加42.32%,環比增加9.86%。
在《每日財報》看來,高瓴資本在業內一向以前瞻性布局而聞名,其入股國瓷材料並不是基於目前的業績,而是看中了公司未來的前景。
先來看MLCC,全球MLCC行業市場規模接近千億元。根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統計,2019年受到全球MLCC量價齊降的影響,全球MLCC市場規模同比下降12.6%至963億元。今年受到新冠肺炎影響,預計2020 年全球市場規模仍小幅下降 7.5%至891億元。2018年中國大陸MLCC行業規模為434.2億元,2019年達到438.2億元,大陸市場規模佔比接近全球一半。
TechDesign 數據顯示,2019年MLCC下遊消費電子佔比為64%,新能源汽車和5G基站分別佔比 14%和19%,下遊應用領域都是未來有爆發力的產業。
首先,消費電子更新換代和 5G 手機滲透增加促進 MLCC需求的增長,舉例來說,蘋果5S單機MLCC用量僅為 400顆,但到蘋果X上升至1100顆。隨著手機頻段的不斷升高,單機MLCC用量也顯著增加,2G手機MLCC單機平均用量僅為180顆,但到5G時代上升至 1000顆,這是客觀存在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於使用電池驅動,新能源汽車單車需要更多的MLCC,根據村田公布的數據顯示,純電動車單車動力系統需要MLCC達到2700-3100顆,達到了常規燃料車的5倍,新能源汽車滲透將帶來單車2400顆MLCC的增量。按照德勤最新預測,2020-2022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將達到250/325/423萬輛,假設全球汽車市場銷量不變,將帶來MLCC需求增量分別為55/72/93億顆。
生物醫療材料同樣是前景廣闊,伴隨國內人口老齡化及消費能力的升級,中國假牙需求量穩步增長。根據《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的結果,55歲以上人群齲齒患病率較高,其中65-74歲齲患率76.6%,平均齲齒數為13.33 顆;此外各年齡段齲齒治療比例偏低,35-44歲年齡組有26.6%的齲齒得到了治療,65-74歲年齡段該數據僅12.8%。中老年人齒科治療市場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對齒科材料的需求量也勢必會增加。
得益於環保政策的趨嚴,催化陶瓷材料也迎來發展的良機。蜂窩陶瓷為尾氣處理系統的核心組件,而國六標準又將增加壁流式蜂窩陶瓷的應用,蜂窩陶瓷行業迎來確定性的增長機遇。根據國信證券(002736,股吧)的測算,汽油車、重型柴油車和輕型柴油車在國六標準下的單車蜂窩陶瓷載體價值和相對於國五標準分別提升456%、194%、67%。2020年全國尾氣處理蜂窩陶瓷材料市場空間約為94億元,到2025年將超過200億元,2020-2022年市場增速分別可以達到50%、51%和25%。
綜合看下來,國瓷材料所處的賽道基本都是朝陽產業,而且其中有兩個很重要的邏輯就是國產替代和產業集中度的提升。相較於晶片這種超高端的行業,國瓷材料需要突破的技術壁壘要低得多,這也就提高了國產替代的概率。另一方面,在自己的優勢領域內,例如MLCC,國瓷材料的市場份額和競爭力又是遙遙領先,可以在產業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獲取更多的收益。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每日財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冉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