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隔離」就開店?化解矛盾、推動治理,檢察人在防疫志願工作中...

2021-01-08 正義網

  當檢察人遇上志願者,

  當檢察精神遇上志願精神,

  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志願者工作中,

  他們這樣展現檢察人的素養。

  「群眾來信件件有回覆」

  這件也有!

  2月19日,是松江區檢察院第一批下沉志願者下沉居委開展工作的第三天。當日,擔任志願者的第六檢察部主任鬱衛平卻遇上了一個難題。

  原來,鬱衛平所執勤的小區邊上有一家小型便利店,經營者剛從福建省返滬,還處於14天的居家隔離期,但卻開始做起了生意。

  2月19日早晨,鬱衛平在日常排摸中發現這一情況,並了解到周邊群眾對此也頗有微詞。於是,他及時與居委會書記聯繫。居委會反饋,自重點地區返滬的人員必須進行隔離,且明確規定不能開店,但對該店店主這樣自非重點地區返滬的人員,對其的要求是自行居家隔離,對於他是否能開店,並未做嚴格規定。因此,對於他的處置頗為為難。

  獲得反饋後,鬱衛平沒有因為已將該問題上報居委會就對該問題置之不理,他拿出平時在第六檢察部服務群眾的精神,細心思考後續處置辦法。

  他認為,雖然根據現在的規定,沒有硬性要求該店主不能開店,但他的開店行為肯定不符合現在的總體防疫政策和措施,而且,周邊的居民也已因此感到恐慌,該問題必須妥善解決。

  於是,他先將該情況反映至松江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和市場監督管理局,尋求專業的建議和幫助,同時,在與居委會書記溝通後,又及時聯繫車墩鎮相關部門,共同商議處理辦法。

  最終,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於2月21日早晨上門對該店店主做思想工作,建議其待隔離期滿後再營業,店主表示配合,並立刻停止營業,群眾們都表示安心不少。

  目前,該店在店主隔離期滿後已恢復正常營業,小區居民對該店的態度並未受此事影響,依然正常前往購買生活用品,社區也恢復了往日的和諧安寧。

  檢察官的 「職業敏感」

  就在鬱衛平多方溝通處理便利店事件時,第一檢察部的志願者張慶立正在執勤點負責小區出入證辦理登記工作。在瑣碎繁雜的工作中,他敏銳地發現前後有數人前來登記辦理同一地址的出入證。核查登記表後,他發現該住址已辦理了足足9張出入證。這顯然不符合常理的數量顯示該戶可能存在群租的問題。

  考慮到群租行為存在傳播疫情的風險,張慶立及時向樓組長、居委會反饋,後經核實,確定該小區該房屋確實存在群租的情況。

  「人證」「物證」俱全之後,根據有關工作要求,張慶立與同卡點的志願者鄒衝一起配合樓組長、居委幹部及時聯繫二房東和住戶,督促二房東配合疫情管控措施,進行自行整改。

  與二房東溝通歸來,擔心小區裡仍存在類似安全隱患的張慶立沒有就此停下他的工作,他就像平日辦案時在卷宗裡抽絲剝繭梳理證據一般,再次拿起了出入證登記表與樓組長共同進行梳理,發現了其他4、5處存在類似情況的住址,最多的一戶甚至有約16人在同一住址下登記了出入證。

  針對這一梳理結果,居委幹部與志願者們齊齊出動,一一進行排查,發現這些住處或為多人違法租住的群租房,或為供外來務工人員短期借住的日租房,不僅人員居住密集、流動性大,且返滬情況登記不到位,存在防疫安全隱患。

  次日,首先被發現的二房東自行進行整改,將群租房內密集的床板一一拆除。居委幹部與志願者也及時聯繫了有關執法部門,要求該小區其他群租、日租房屋進行限期整改,及時有效地排除了居民區裡的潛在風險。

  正如同為第一批志願者的第三檢察部王敏所說,在志願者工作中,我們遇到過不理解、碰到過不配合、看到過不信任,我們唯有拿出辦案中加班加點的精神來,使出工作中釋法說理的勁頭來,把戰疫的一線當成辦案的一線,同居委幹部們一起努力,把工作做好。

  在檢察業務工作中磨鍊出的品質,是我們最強大的武器,我們將以之為刃、為盾,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抗擊疫情,守護群眾,築起基層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相關焦點

  • 河口團區委「123」工作法助力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工作
    ,全面深化青春向網格報到行動,探索「123」工作法,將團的力量下沉到社區,引導青年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展現青春作為,為建設美麗幸福新河口做出應有貢獻。區級層面,聯合政法委出臺專門文件,整合資源成立重點青少年幫教、兼職人民調解員等10大類別專業服務隊,為全區青年參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工作提供專業支持和幫助。在街道層面,吸納青年業務骨幹、青年公益律師、青年心理諮詢師等進入青年工作委員會,對村社區提供政策諮詢、方法指導等服務。
  • 街道社會治理研究院「專解麻雀」 探索矛盾糾紛化解法
    東柳街道全年矛盾糾紛調解總量達5000起以上,建立起了綜合領域、專業領域和社會組織三大平臺,分類調解各類矛盾糾紛。「柳安」社會治理研究院將立足於大量的社會矛盾糾紛案例,研究其中的共性,總結經驗,為基層治理提供專業的見解和標準化的流程。近年來,東柳街道不斷探索矛盾糾紛化解方法。「我們在11個社區設立了調解工作室,今年6月還在寧波市第六人民醫院建立了分站點。」
  • 讓「矛調中心」真正成為矛盾化解的「終點站」!
    讓「矛調中心」真正成為矛盾化解的「終點站」全省公安信訪「最多跑一地」改革推進暨信訪突出問題攻堅化解專項工作部署會議在嘉興南湖召開「讓老百姓遇到問題能有地方『找個說法』,切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吉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時的殷殷囑託言猶在耳。這是解決信訪問題的前進方向與根本遵循。「人無難事不上訪」。絕大多數信訪事項都反應著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如何減輕群眾『訪累』,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
  • 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決 政協協商平臺「助力」調解
    2019年,全省法院一站式建設工作推動實施,訴源治理深入推進,多元解紛效能不斷增強,智慧訴訟服務提檔升級,涉訴信訪工作紮實開展。截至今年10月,全省法院一審民事、行政案件同比下降12.28%,矛盾糾紛得到有序分流和高效化解,有效緩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 張遠鵬: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推動大中小企業儘快全面...
    員工來企業後,都要實行隔離14天措施,有的市還規定要去指定醫院的傳染科隔離,員工擔心隔離反而帶來感染,不願意過來;有的省市少數地區防疫措施層層加碼,到現在還不允許出村。第二是物流。很多東南沿江省份的司機來自外省市,不能到崗,物流公司及企業運輸人手不足。部分省市際的交通還沒有完全通暢,或者因為隔離要求司機不願意去,造成運費大漲,有的高達之前的4倍。
  • 「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的化解理念與路徑研究
    一些幹部責任心流失、工作作風庸懶散奢、工作方法簡單粗暴、迴避矛盾的「鴕鳥心理」、貪腐瀆職的違法行為,這些使得政府公信力下降,民眾逐漸喪失對政府合理維護自身利益的預期,使他們更容易參與到與自己並無直接利益關係的矛盾衝突中來,以宣洩自己對政府、對社會的不滿情緒;五是價值取向多元化導致的負能量。
  • 新蔡縣公安局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馬彬 通訊員 毛甜甜)為進一步加強轄區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全力做好轄區維穩工作,連日來,新蔡縣公安局將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將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確保轄區社會治安秩序持續穩定。
  • 人民日報評論員: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
    矛盾常常以對立、糾紛、麻煩等形式出現,讓很多人避之猶恐不及。但在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視野裡,矛盾是客觀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沒有矛盾的世界是不可想像的。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矛盾?又該怎樣駕馭矛盾?   「要學習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不斷強化問題意識,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
  • 黨建推動力激發社區治理原動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張守志主動報名參加防疫執勤。每天下班尖峰時段,他都在小區大門口給居民測溫登記,連續數月風雨無阻。 9月20日,社區發起清理草坪的志願活動,張守志又報名了。上午修剪麥冬,下午清除雜草,張守志和一群平均年齡68歲的志願者忙了一天。老人說:「志願活動不僅自娛自樂,還能互幫互助,社區是大傢伙兒的家,我身體還行,能為守護家園出力,很開心、很充實!」 舜華路街道轄區面積大、社區多。
  • 青年要投身黨政中心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
    關注一:聚焦基層團組織,各項工作取得新發展  2018年,在區委和上級團委的領導下,順德共青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在推動順德高質量發展中開拓創新、奮發有為,各項工作均取得新發展。
  • 雲南紅河蒙自:全民吹哨齊治理 多元響應解難題
    近年來,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創新「全民吹哨、多元響應」治理機制,把工作對象變為工作力量,黨建引領下的基層社會治理從「獨角戲」走向「大合唱」,直接推動20萬件治理問題解決,群眾綜合滿意度在全省縣市排名從第107名躍升到第41名,同比上升66位。
  • 海南立法提高多元化解糾紛權威性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翟小功完善多元化解糾紛機制,是保障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平安海南建設的重要內容。2020年6月16日,海南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海南省多元化解糾紛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並於8月1日起施行。
  • 2020年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簡報第6期
    ,推動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圍繞疫情防控工作重點,組織志願者當好「四員」:當好宣傳員,配合村(社區)線上線下宣傳防疫知識;當好排查員,挨家挨戶做好疫區來賈人員排查工作,摸清底數;當好勸導員,在村(社區)出入口對外來的車輛、人員進行檢查和勸導;當好監督員,對已經隔離觀察的人員做好監督工作。通過當好「四員」切實做到「六個有」,即宣傳發動、重點排查、卡口值守、隔離管控、急難處置、一線馳援都有志願者,助力防控舉措落實落地。
  • 上海志願工作中有這樣一股「綠色力量」
    在上海退役軍人志願服務工作座談會上,76歲的退役軍人魏剛這樣表示。2020年7月1日,上海退役軍人志願服務總隊正式成立,半年內上千名退役軍人報名,全市16個區成立了16支退役軍人志願服務大隊,為上海志願工作增添了一股鐵骨錚錚的綠色力量。扶貧幫困有他們
  • 妥善化解矛盾糾紛,這位基層民警有「調解三寶」
    >近年來,廣州市增城區大力開展社會治理探索,認真研究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組織發動鄉賢、村居幹部、綜治網格員、社區民警、輔警等各方力量參與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充分發揮他們在群眾中的威望、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紮實的群眾工作能力等優勢,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增城區公安分局派潭派出所社區民警劉銳敏便是其中出色的一員。
  • 富蘊:「1314」新模式 打通基層社會治理「任督二脈」
    近年來,富蘊縣聚焦市域基層社會治理短板,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探索推行以建強支部堡壘、凝聚服務隊伍、構建服務體系、做好治理服務為內容的「1314」基層治理新模式,著力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全力打通基層社會治理「任督二脈」。  建強一個支部堡壘。
  • 他們用「五新」,助力市域社會治理工作
    ,牢固把握「司法為民、公正司法」主線,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主動投身創建全國首期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城市工作。>堅持黨建領航、突出總體化解、推動三治融合,努力將人民法庭打造成真正兼具公正司法和鄉村治理職能的新型平臺。
  • 正確處理六個關係 推動新時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質量發展
    人民法庭多數分布在農村,處於司法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第一線,通過執法辦案、化解矛盾糾紛、提出司法建議,開展巡迴審判、以案說法、送法下鄉等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教育,維護基層社會穩定和諧,增強基層幹部群眾的法治觀念,推進鄉鎮政府依法行政,促進形成自由平等、公平正義、誠實信用的法治環境,在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承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職責。
  • 建好小家為大家,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2021年1月6日,湖北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李述永赴潛江市,就如何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婦女和家庭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展開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