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前的蘇美爾人文本裡通常所說的《列王紀》( King Lists)也寫道了這種故事,洪水發生前的統治者被神靈教授所有知識。他的綽號是恩麥杜蘭基(ENME.DUR.AN.KI)—「天堂地球基礎知識之王」—簡直就是《聖經》伊諾克的原型。在美洲,那瓦特人也有關於流浪的傳說。在傳說中,人們到達最終目的地後修建城市準備定居;此外,一個傳說中的長老有兩個妻子和一批兒子,他們的部落發展成了王國:還有一個傳說,是一個人成為金屬工匠後變得相當有地位他們和《聖經》傳說一樣多嗎?
甚至那瓦特人對數字7的強調在《聖經》傳說中也有反映:該隱的第七代子孫拉麥神秘地宣布:「若殺該隱,遭報7倍。殺拉麥,必遭報77倍我們遇見了在那瓦特人部落的傳統裡—一古老的記憶——一對該隱和其後代拉麥的驅逐發出的共鳴了嗎?阿茲特克人把他們的首都稱為特諾奇蒂特蘭,即特諾奇的城市,這是以他們的祖先命名的。考慮到在他們的方言裡,阿茲特克人習慣在許多單詞前加前綴「T」,特諾奇( Tenoch)有可能就是起源於去掉了前綴「T」的伊諾克(Enoch)
一個被學者們認為是基於公元前3000年的早期蘇美爾文本的巴比倫文本,講述了一場神秘的衝突,它同樣也在一對種地和牧羊的兩兄弟間發生,並結束於謀殺,就像《聖經》裡該隱和亞伯的故事。惹是生非者是一名叫凱因(Ka'in)的領袖,他註定要「在痛苦中煎熬」,於是移民到了敦奴( Dunnu)之地,在那裡,他修建了一座有著雙塔的城市。在廟宇金字塔( temple- pyramids)頂上的雙塔是阿茲特克建築的特徵。雙塔之城」修建後,凱因慶祝了嗎?一千年前,因該隱而命名修建的「特諾奇之城」特諾奇蒂特蘭,「為什麼它會修建並以他兒子的名字伊諾克命名?」
我們在中美洲找到了失落的該隱帝國,以伊諾克命名的城市?這種可能為人類在這一塊土地上的開端之謎,提供了一種貌似可信的答案。它也解釋了另外兩個謎團—「該隱的記號」,以及所有美洲人共有的遺傳特性:缺少鬍鬚。根據《聖經》傳說,在天主把該隱從居住地驅逐,判決他成為東方的一個流浪漢之後,因該隱害怕被仇家殺害,所以天主同意該隱在他保護的範圍內流浪,「耶和華就給該隱立一個記號,免得人遇見他就殺他。」雖然沒人知道這個「記號」有多麼與眾不同,但一般被認為是一種刻在該隱前額上的紋身。
但之後的《聖經》描述到,針對該隱的復仇以及保護,一直延續到第七代以及之後幾代他前額上的紋身持續不了那麼長時間,也不能代代相傳。只有一個代代相傳的基因特性可以符合《聖經》裡的數據。從美洲人特殊的基因特性來看——缺少鬍鬚——有人猜想,是否這種基因變化就是「該隱的記號」或其後代的記號。如果我們的猜想正確,作為美洲印第安人往新大陸南北傳播遷徙的焦點地區,中美洲就是該隱失落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