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細胞房--COS-7細胞

2021-02-13 芒果先生聊生信

今天我們分享非洲綠猴腎細胞轉化細胞--COS-7細胞,跟Vero形態非常接近(畢竟來源於同一種細胞,類似於HEK293和HEK293T細胞之間的關係)。

動物正常細胞株

COS-7

SV40轉化的非洲綠猴腎細胞

Vero

非洲綠猴腎細胞

Vero-E6

非洲綠猴腎細胞

基本信息

生物來源  非洲綠猴腎成長模式  貼壁核型  /
形態學  成纖維細胞產品展示  /受體  /應用程式  細胞培養| 哺乳動物:適合運輸乾冰儲存溫度  −196°C

背景

COS-7是COS(CV-1 in Origin with SV40 genes)細胞系中最常用的類型。COS-7細胞系由Yakov Gluzman教授於1981年建立,由編碼突變型T-抗原猿猴病毒40(SV40)的CV-1非洲綠猴成纖維細胞轉化而來。COS細胞系用於研究SV40猴病毒,並作為生產細胞重組蛋白(如抗體和信號分子)的常見哺乳動物。COS-7細胞類似於人類成纖維細胞,因此通常被稱為COS-7猴成纖維細胞或COS-7成纖維樣細胞。COS-7細胞不是原代細胞。

應用

COS-7細胞系已用於測試各種濃度的氧化鐵納米顆粒的毒性(用於醫學診斷),也用於研究納米粒子與其細胞靶標的相互作用。

培養基

DMEM(D6546)+ 2 mM L-穀氨醯胺(G7513)+ 10%FBS / FCS(F2442)。

培養注意事項

在培養中,COS-7細胞特徵性地表現出對玻璃和塑料表面的粘附生長,並且是成纖維細胞樣的。成纖維細胞生長和病毒易感性相結合,使得COS-7成為DNA質粒和SV40病毒突變轉染實驗的理想選擇。SV40病毒由於其可能參與人類癌症而繼續被利用。一般1:3至1:6進行細胞傳代,為防止合胞體形成,請勿讓細胞融合。

如有疑問,可聯繫交流。本文綜合整理自文獻和網絡。

相關焦點

  • 《工作細胞》白血球,殺手T細胞cos,表白我帥氣的兩大男神
    在我們的身體中,擁有著血小板,紅血球,白細胞,殺手T細胞等細胞和菌體,白細胞在我們身體中起到了驅除侵入體內的細菌和病毒的功能,而殺手T細胞是在接受輔助T細胞的命令後,攻擊癌細胞或被病毒感染的細胞的功能。
  • 工作細胞的cos們,每個都很美麗,最漂亮的是巨噬細胞
    工作細胞的cos們,每個都很美麗,最漂亮的是巨噬細胞。不知道大家對《工作細胞》這部動漫有什麼印象?是不是停留在每個細胞的可愛之中?其實「可愛」這個詞不是很嚴謹,形容血小板是最合適的,但是在這裡我還是想用可愛這個詞,形容每個勤勤懇懇工作的小細胞們。那麼說到工作細胞的coser們,你看了之後會不會更喜歡這部動漫呢?首先來看最最可愛的鄰家妹妹——血小板對於血小板這個角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 芒果如何大量冷凍儲存?
    如此一來,消費者就能在淡季品嘗到美味的芒果,業者也得以賺取合理的利潤。本文將會介紹如何冷凍芒果,才能維持如現採一般的質量。>要讓芒果保持在最佳狀態流通的話,最理想就是在半熟的狀態摘取。就算用冷藏的方式保存,維持在7°C低溫狀態下的芒果也容易變黑、質地變水。尤其是盛產期的夏天,芒果非常容易成熟難以保存,流通成為業者不得不面對的難題。2、冷凍使味道改變如果用冷凍的方法保存,就能維持固定的熟度而不會變軟變爛。表皮的部分也能夠抑制黑色斑點出現。
  • 芒果人氣高居不下,竟然跟「免疫力」有關係?
    不僅如此,也陸續收到許多其他「水果粉」的大力推薦,其中「芒果」的人氣高居不下!說起人氣,在疫情期間,很多水果的銷售量直線下降,但是芒果卻是一個例外,出乎意料的穩定。這是為啥呢?芒果銷量不降反升?這個背後的原因居然和最近的火爆詞彙「免疫力」大有關係!芒果能強化免疫系統。眾所周知,芒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含量高達56.4毫克/100g。
  • 細胞技術討論——RAW264.7的基因敲除心得
    一、 RAW264.7細胞的培養條件及其注意事項RAW264.7細胞使用的培養條件為:DMEM高糖+10%FBS。RAW264.7細胞具有兩種狀態:1、 未活化的RAW264.7細胞:通常形態呈圓形,貼壁黏附能力較弱;2、 活化的RAW264.7細胞:一旦受到刺激活化RAW264.7細胞會長出偽足,黏附能力增強,同時細胞表面活化的
  • 考點7.描述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
    考點7.描述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 第二單元: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教材: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 實用操作RAW264.7細胞傳代處理
    一.RAW264.7細胞背景介紹細胞取材於Abelson小鼠白血病病毒誘發的腫瘤組織,是科研上最常用的炎症細胞模型之一。該細胞易於增殖,有高效DNA轉染力,對RNA幹擾敏感,常用作轉染宿主細胞和複製小鼠諾如病毒。細胞有sIg-、Ia-、Thy-1.2抗原陰性。據報導,該細胞建系後已不分泌且檢測不到病毒顆粒,XC斑點形成實驗陰性。
  • 人體細胞真的每7年刷新一次?
    一直以來都有這樣一種說法:由於我們體內存在細胞的新陳代謝,細胞會不斷地複製、再生和死亡,因此大約每過7年,人體內的所有細胞都會全部更換一遍,我們因此獲得了一個全新的身體、「刷新」成了一個「全新」的人。事實果真如此嗎?今天我們將從細胞的角度,來看看你我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 細胞的奧秘答案-細胞的奧秘
    A、細胞分化B、形成2個子細胞C、細胞融合D、衰老7【單選題】細胞中的mRNA是(B)。A、遺傳信息的儲存者B、遺傳信息的攜帶者C、蛋白質的翻譯者D、DNA的複製者8【單選題】細胞的呼吸作用主要在(B)中進行。
  • 糖皮質激素通過 IL-7 及 IL-7R 活化 γδT 細胞
    Dex 處理後 2~4 d 胸腺細胞減少 10 倍,但在第 5 天,胸腺 細胞數量回升,14 d 恢復至正常水平;IL-7 mRNA 水 平與胸腺細胞增殖水平一致,從注射後 2~3d開始升高, 注射後 4~14 d 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說明 GC 導致免 疫細胞凋亡的同時可以通過上調 IL-7 的表達從而擴 增淋巴細胞恢復免疫功能[2]。
  • 《細胞分裂7》什麼時候上線 上線時間介紹
    導 讀 《細胞分裂》是育碧主打的遊戲之一,迄今為止該系列已上線6部,但是《細胞分裂6》的上線已經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
  • 深圳近20萬人儲存幹細胞和免疫細胞 費用從2萬到20萬不等
    原標題:已有近20萬人儲存幹細胞和免疫細胞,花錢買健康成為一種時尚 深圳人流行「儲存細胞「存細胞」在深圳火了!深圳新聞網訊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不少人從存錢、存黃金、存古董、存股票,到開始存細胞,特別是在經濟發展較快的深圳,花錢買健康正成為當下一種時尚和潮流。記者昨日從有關方面獲悉,深圳有近20萬人在華大基因、北科生物等生物科技企業儲存幹細胞和免疫細胞。究竟是哪些人群在儲存細胞?怎樣儲存細胞?細胞儲存有何用?
  • 中藥鑑定學含石細胞中藥總結
    先看看老段子: 含石細胞的中藥含有石細胞的藥材有26種 從前,有個大地主叫吳茱萸。他的大老婆為人厚樸,沒人巴結(巴戟天)她。新討的二房(防己、防風),人稱辛姨(辛夷),因生了兩個兒子,叫梔子和杞子,就備受寵愛,有四個丫環(叫黃芩、黃連、黃柏、黃芪)照顧她。
  • 風口轉變 細胞治療概念急挫7.78%
    摘要 上周,細胞治療概念股為核心的生物技術產業股的調整幅度較大。比如新開源跌停板,而擁有細胞治療業務的安科生物也同步急挫7.78%,而創業板指在上周五的跌幅也不過只有4.27%。
  • 細胞生物學之細胞分裂與細胞周期
    細胞周期各時相的主要特徵㈠G1期是DNA複製的準備期1、大量RNA和蛋白質合成2、蛋白質磷酸化3、細胞膜物質轉運加強4、在G1晚期具有調控細胞增殖的限制點R,根據細胞能否通過R點,細胞有三種增殖狀態:繼續增殖、暫不增殖(G0細胞)、永不增殖。
  • 9天拼好大廠房 亞洲最大一次性細胞培養工廠在漢落成
    投產後,該廠將擁有全亞洲最大、基於一次性技術的細胞培養能力。   與常規製藥廠生產車間不同的是,該藥廠由62個樂高玩具般的模塊拼接而成,生產線、核心廠房等均為GE研發,在德國製造,再船運至武漢組裝,從面板到螺絲均為全進口。拼完一個大廠房,費時9天。
  • 細胞計數方法------細胞計數板法
    實驗原理:當待測細胞懸液中細胞均勻分布時,通過測定一定體積懸液中的細胞的數目,即可換算出每毫升細胞懸液中細胞的細胞數目。具體操作:1. 將計數板及蓋片擦拭乾淨,並將蓋片蓋在計數板。2.然後按公式計算:細胞數/mL=四大格細胞總數/4×10個/ml(註:當細胞很多時,可在四個格中選一定數目較平均的小格,由於每大格中有16個小格,然後計左側和上方的細胞數,求出每小格的細胞數,取平均值m,m×16即每個格的平均值。
  • 免疫輔佐細胞包括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細胞、樹突狀細胞和B細胞
    還有一類細胞可將表面抗原與MIHCI類分子結合,遞呈給Tc細胞,結果是使Tc細胞活化,將遞呈細胞自身殺滅,這類細胞通常稱為靶細胞(targtcell).能夠表達MHC I類分子的細胞都可成為靶細胞,但一般不算作抗原遞呈細胞。2.
  • 《工作細胞》外傳漫畫上線,身體主人是胎兒,兒童版紅血球很可愛
    細胞們在名為身體的世界中,勤勤懇懇的工作,全年無休。雖然是生活在人體內,但是細胞們也是有著天敵的。入侵人體內的細菌就是它們最大的敵人,而且主人身體意外磕磕碰碰都會給細胞們帶來很大的傷害,雖然數量多,但是它們也很脆弱。不過在二次元的世界裡,一切皆有可能,細胞都能擬人了,偶爾談談戀愛也不是什麼難事。
  • 細胞學說
    細胞學說指出,細胞是動植物結構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是1838~1839年間由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 (Matthias Jakob Schleiden) 和動物學家施旺(Theodor Schwann) 最早提出,直到1858年,德國科學家魏爾肖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的觀點,才較完善。它是關於生物有機體組成的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