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我簡單概括《血觀音》故事就是:
一場兩男一女的床戲,一個地產開發計劃,幾個炒房團,一宗滅門慘案,一個「白手套」家族,三個腹黑女人,層出不窮的官商勾結和腐敗,亙古不變的「以愛之名」,所有這些牽扯到一起,就成了《血觀音》。
如果看不明白,那就更簡單一些:
惠英紅飾演的堂夫人手腕卓越,將所有人玩了個遍,這裡的「所有人「包括了政壇名流,包括了平頭百姓,甚至包括了自己的兩個女兒(其實是女兒和孫女)。
是不是有點太簡單了?太簡單就不是《血觀音》了。
金馬獎頒獎臺上,《血觀音》導演楊雅喆說:「有一種劇本叫做「案頭本」,只應該放在書案上,永遠不會被演出來。」最後他舉起鮮紅的標語:「沒有人是局外人」——這是臺灣原住民反對政府侵佔土地的口號。所有看到這個場景的人,都不會把《血觀音》看成一部簡單的電影。
沒錯,很多人確實把《血觀音》當做現代版的《甄嬛傳》。從市場角度,《血觀音》有3P的床戲,有心機滿滿的大女主,有強硬的御姐,有腹黑的蘿莉,有陰謀家之間的明爭暗鬥,也有滅門慘案的推理燒腦,但如果只停留在這個層面,那就太低估導演的野心了。
導演本來就是要把它拍成政治驚悚電影,地產、政治、腐敗、白手套、「因愛施惡」的控制手段,這些才是他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之所以選擇了幾個女人作為主角,導演考慮的原因僅僅是東方的政治家比較陰性,講究溫文爾雅,哪怕心裡揣著狼牙棒臉上也要如沐春風,女人更適合這樣的場景。
「爛掉的花泡在水裡」的異色美學
電影從頭至尾保持了一種奇特的美學,導演形容為「爛掉的花泡在水裡」的異色美學,讓人感覺詭異、壓抑。這和美術設計蔡珮玲關係很大。我不知道作為電影海報這個畫面是不是她的作品,但真的忍不住稱讚。
雖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畫面,想到的是市川小紗的《人間殘渣》(好孩子不要搜索這個詞)。我後來又仔細對比了兩個海報,發現其實除了這個圓圈和布局之外,完全談不上一樣,可能因為兩者都太壓抑的原因吧。
看A片的攝像和老練的演技
《血觀音》中的很多細節需要攝像不懂聲色的表現出來,對於攝像的要求很高。
比如立法院王夫人埋汰自助餐的時候,鏡頭先給了堂夫人一個尬笑,然後立刻聚焦到後面的自助餐場景。
又比如堂夫人摁著棠真的手潑墨,堂寧卻在一邊畫著畫風詭異的油畫,這樣的畫面很清晰的將三個人的關係表達了出來。
鏡頭中含有內容太多對很多導演是個禁忌,因為很容易就玩兒砸了。《血觀音》非常出色,但想到這部電影的攝像竟然是個新人,是被導演引誘著看了幾部A片之後學來的攝影風格(詳情見我另一篇:導演看著A片拍出來的電影,包攬三項金馬獎),真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說不定不久後這個陳克勤的攝影會成為一代宗師。
好吧,說說演技。三個女人的演技都無可挑剔,惠英紅演技中有歲月的凝練,吳可熙有點癲狂的自暴自棄,最驚人的是文琪的棠真。
她成功飾演了一張單純的黑色白紙,雖然演技了得,但真的很為文琪這個小姑娘擔心,剛在14歲的年紀,不但飾演了《血觀音》的心機女,還扮演了《嘉年華》的性侵受害者。
多少齷齪因「愛」之名?
2007年,十幾個家長在某小學門口發著傳單,他們在傳單上寫明:某班級某同學疑似愛滋病病毒攜帶者,他們請所有家長一起將這個小孩趕出學校。血觀音導演楊雅喆剛好看到這個場景,他感到害怕。因為這些家長「因『愛』之名正做著可怕的事,並且是在孩子們的面前」。(有興趣了解的可以搜索「關愛之家再興小區案」)。
影片中堂夫人說: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在電影中,她是當之無愧的愛神。
因為愛家庭,她讓女兒堂寧在香港陪權貴睡覺;
因為愛堂寧,讓她把自己的親生女兒喊妹妹;
因為愛家庭,她炸死親生女兒,還把所有罪責都推到女兒身上;
因為愛棠真,所以逼著不讓她和親媽逃走,方便她以後陪其他的權貴睡覺。
因為愛乾兒子,所以用乾兒子家人的身份抵人頭炒地皮,最後禍及乾兒全家。
同樣因為愛家庭,她僱兇殺人全家,最後還殺兇手滅口。
甚至於,電影的結局,堂夫人拉上了新任主席的手,也暗暗影射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對你的愛啊。
不僅僅是堂夫人,影片中,人人都充滿了愛。
棠真出賣林翩翩是因為愛Marco,林夫人性侵Marco同樣因為太愛他,林翩翩扣著Marco的身份證不讓他逃走,同樣也是因為太愛他,棠真故意殺死林翩翩也是因為愛Marco。所以最後Marco被逼著和死去的林翩翩冥婚同樣是因為偉大的愛。
《血觀音》根本就是一個充滿愛的世界。政客永遠愛著庶民,開發商和炒房客永遠愛著房奴。
我是為你好!
影片中和「愛」相輔相成的就是堂夫人掛在嘴邊的那句話:我是為你好!
最後棠真在噴了親媽一臉口水之後,用粵語說了這句臺詞,然後補充說:你們都TM一個吊樣,誰都別在我面前裝純真。
反觀之下,影片中最沒有愛的人是堂寧,而她也是最可憐的角色。這個女人和家中豢養的緬甸殺手3P,用肉體勾引辦案警察,威逼利誘小政客,無數次對自己親生女兒示好卻被拒之門外,抽菸喝酒吃安眠藥,還對著自己的老媽說:NMLGB!
她唯一一次提到愛,是要和棠真私奔的時候,對著自己的女兒說愛你。還是被女兒一句「我是為你好」噴了之後說的。
可憐的女人,誰讓你不如你媽堂夫人懂愛呢。
楊雅喆說,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上,愛都被當成控制的手段。堂寧是無力的,也是失控的,她既不能控制別人,也無法掙脫母親的愛。
影射殘酷的現實
如果你對臺灣政局熟悉,你會在電影中發現很多的現實影射。
楊雅喆在電影放映後,請觀眾搜索「3628」這個神秘數字,暗指會有驚喜。在影片中,這是匯到王院長夫人的3628萬贓款,但在現實中,這是連戰在1998年曾借給某政客3628萬元的競選經費。
電影中那個不了了之的林議員滅門案,屬於典型的政治謀殺。現實中臺灣至少有三宗類似的政治謀殺案,1956年「八德鄉滅門血案」,1980年林義雄一家慘遭滅門的「林宅血案」, 1996年「劉邦友官邸血案」9人遇害8人死亡,三件中除第一件已揭秘兇手為蔣氏家族,剩餘兩件至今都沒有偵破,也沒有任何歷史揭秘。
另外,電影中黑道議長被認為影射1990年當選屏東縣議長的鄭太吉;王院長與馮秘書長的「馮王之爭」影射馬英九和王金平的「馬王之爭」;棠夫人的名字「棠佘月影」,影射前總統府資政餘陳月瑛。
楊雅喆談到這部電影的時候,曾很多次提到韓國的那一部《計程車司機》。
「所有人看了那部電影都在說,這樣的題材韓國人能拍出來,為什麼我們拍不出來?大部分是因為不敢,所以我就拍了。」
沒錯,雖然《血觀音》影射的盤根錯節,但總算是拍出來了。
滴血的房地產
影片中的「白手套」「炒地皮」「官商勾結」絕不僅僅是借道於此的體裁,而是作者的真正表達。其中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炒地皮」。
有記者問導演有哪些元素是必須要表達的,他想都沒想就說:「炒地皮。」
「我受不了這件事。地皮被炒得不象話,稍為有點錢的人要當投資客,買地皮再賣出去。財團也賺錢太容易。炒地皮對窮人來說是巨大的傷害。如果他有房子,可能會被徵收或趕走。如果他沒房子,他本來就賺不多,他要不租不了房子,要不買不起房子。」
正是因此,在《血觀音》中,愛是可恥的手段,土地則是原罪,一切的權力欲求皆源於土地開發、地皮的炒賣。
「我們都是銀行跟財團的奴隸。我真的對炒地皮很痛恨,也不要加入這個遊戲。」
他直至現在也沒有買房子,也沒有家庭。
影片的最後點睛之筆是這一句:世上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刑罰,而是那無愛的未來。
但當愛被濫用之後,你還怎麼區分這句中的愛是此愛還是彼愛?
影片中堂寧囑咐棠真:要活的像個人樣!但忍不住想替棠真問一句,在一個全是狗的世界,你能不能先教教我怎樣才能算是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