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湯玲美
48歲,天台人
彈棉27載
「檀木榔頭,杉木梢;金雞叫,雪花飄。」作為舊時的傳統技藝,彈棉花曾是不少人養家餬口的行當,加工出來的棉被,更是民間婚嫁必不可少的嫁妝之一。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手工棉被逐漸被機械紡織品取代。當大街小巷充滿著色彩斑斕、各式各樣的腈綸被、九孔被時,「彈棉花」這個老行便沒落了。但在台州,還有不少「彈棉匠」堅持幹著彈棉花這一老行當,為市民定做新棉胎或翻新舊棉絮。
本期《職業》的主人公,就是一位「彈棉匠」,她的名字叫湯玲美。
夫唱婦隨 她隨丈夫彈棉27載
湯玲美的被絮加工店位於椒江區界牌路,名字也取得直接了當,就拿丈夫的名字做了招牌,叫做「李先國被絮加工店」,明眼人一看便知這家店是做什麼的。
店面只有10多平方米,簡陋狹小的空間裡,一床鋪開的半成品棉被佔據了大半個地方,老式的棉花機一刻不停地忙碌著,角落裡堆放著棉花、棉線等原材料。湯玲美一邊照看著棉花機,一邊將彈好的棉花放到網子裡,然後用一個像鍋蓋一樣的盾形木頭蓋壓平、壓齊。伴隨著機器發出的「噠噠」聲,店鋪裡棉絮紛飛。
今年48歲的湯玲美本是天台人,19歲那年出嫁,便夫唱婦隨,跟著丈夫做起彈棉花。俗話說,彈棉郎走四方。憑著一門好手藝,湯玲美跟著丈夫在外打拼,從天台老家到寧波,最後定居在椒江。算來,她的大半輩子都在做「彈棉花」這一件事兒。
「出嫁以前,我就在家裡跟著父母種田,風吹日曬,很是辛苦。」湯玲美說,「在我們那個年代,能學會一門養家餬口的好手藝,是件值得高興的事。」
因為珍惜,湯玲美學得認真,上手也快。沒過多久,她就從幫丈夫打下手,變成了一名合格的「彈棉匠」。她說:「彈棉花雖然也是件體力活,並不輕鬆,但是我樂在其中。把一朵朵棉花彈成一床床雪白鬆軟的棉被,我有成就感;看到顧客滿意,還有不少回頭客,我心裡踏實。」此外,她表示,這些年在外「彈棉花」,也讓她見識了不少人和事,心裡頗有感觸。
純手工到半機械化,老行當也有新發展
回憶起學藝之路,湯玲美表示非常辛苦。
「彈棉花上手容易,但精通至少要3年,包括彈棉、研磨、下棉線等十幾道工序,單彈棉花這一道工序就要3個小時,費時費力。一床棉被製作完成需要8個小時,一個人一天最多只能彈一床棉被。」湯玲美說,「以前是挑著彈弓、磨盤等工具,一家一家的,到人家家裡彈。現在不同了,是人家過來我們門店彈。」
據了解,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是手工棉被業的輝煌時期,也是湯玲美夫妻店生意最好的時候。「最多一天接過25床棉被的訂單,尤其到了冬天,訂單更多,從早上5點半一直忙到凌晨是常有的事。」湯玲美說。
隨著科技發展,彈棉花從原來的彈弓、手工磨盤發展到半機械化,機器取代了彈弓,電動磨盤代替了純手工勞動,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湯玲美也購置了一臺棉花機,加工棉被的速度提升了不少。
「手工彈棉所用的彈弓由杉木和牛筋做成,加上木槌重達20斤,操作起來相當耗時耗力,機械不僅節省了時間和人工,加工出來的棉絮也更均勻密實。」湯玲美說,「有了機器的助力,現在我們夫妻倆,每人每天能彈四到五床棉被,工作效率是以前的八倍。」
據湯玲美介紹,為顧客打一床棉被需要多道工序。在鋪設好白紗、紅線和棉絮後,便是「彈棉花」了;均勻彈好棉花後,便是壓、磨棉絮,再在上面鋪上紅線、白紗,並進行反覆按壓,一床嶄新的棉被就「新鮮出爐」了。
不少人拿上一代的棉被來翻新
手工棉被保暖、經久耐用,即便是年頭久遠的舊棉絮,經過彈制,也可恢復潔白柔軟。這樣的棉被在過去,還是民間嫁女必備的嫁妝之一。但如今,市場上到處都是羽絨被、絲棉被、太空被等,品種繁多,輕便舒適。這給手工棉被業造成了不少衝擊,不少彈棉匠紛紛關閉門店或轉行,但湯玲美的夫妻店生意依然不錯。
「雖說現在用手工棉被的人少了,但還是有一群人就愛蓋這個,來我們店的顧客裡有老人家、中年人,甚至還有二十出頭的年輕小姑娘;還有民間嫁女,也會來店裡定做;界牌附近還住了不少外地人,換一撥人就賣一波被子。」湯玲美介紹,「彈棉花算是「暖冬經濟」,夏天只能偶爾撿幾單生意,連店面的房租水電費都難以維繫,到了冬天,天氣越冷,生意越好,光是早上,就接了八個單子。」
湯玲美告訴記者,手工棉被生意依然能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棉被的質量好。「市場上式樣選擇雖多,但大部分看不來料子,擔心是黑心棉,而手工棉被,看得見摸得著,大家買得放心。這幾年流行定製,棉被的質量也符合市民的需求,就算是用上十幾年舊了,還可以重新翻彈三到四次。」湯玲美說,「前兩天,有位顧客拿了床舊棉被翻新,看到老棉被又恢復了原先的色澤和保暖度,不停地誇棉被性價比高。」
彈棉花這門手藝後繼無人
湯玲美介紹,市面上舊棉被翻新收10元的手工費,定做新被子6斤以下收80元的手工費,6斤以上則再收取每斤10元的手工費;而6斤以下被子的棉花價格在每斤40元左右,6斤以上被子的棉花價格在每斤30元左右,明碼標價。到了冬季,每天都能接上兩三個單子,生意好的時候甚至能接上十多單。
「彈棉花雖然利潤低,但賺的都是良心錢。儘管現在會彈棉花的人少了,但需求還在,只要踏實肯幹,一個冬天都能掙不少錢。」湯玲美說,「經歷過這個行業的輝煌時期,又經歷了這個行業的落沒,始終覺得彈棉花是件良心活,也是一個能帶給人溫暖的工作。」
但讓湯玲美遺憾的是,彈棉花這門手藝一直找不到繼承者,「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幹這行了,也許再過幾年,我和老伴退休後,這家店也要關門了。」
助讀
如何辨別棉花的好壞
1.用手揪棉花,好棉花棉絨比較長,劣質棉花會在揪的地方整齊地突然斷開(這些斷開沒有棉絨連接的棉花一般是用碎棉打碎加工的)。
2.眼觀。質量好的棉絮一般色澤柔和,呈潔白或乳白色,而黑心棉看上去不那麼光滑,有些粗糙的感覺。好棉花顏色經過脫籽後不會太白,但也不能是偏淺棕色(有些淺棕色發紅的棉花是陳舊棉花或者再加工棉)。
3.手感。用手握住棉絮然後鬆開,如果棉絮很快恢復原狀,說明其纖維彈性較好,所用原料質量較好,而黑心棉看上去有雜質,手感粗糙。
4.鼻聞。好的棉絮應該沒有味道,黑心棉則可能有藥味、黴味等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