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棉匠湯玲美:手工棉被市場需求仍在手藝無人繼承

2021-01-09 浙江在線

  人物名片

  湯玲美

  48歲,天台人

  彈棉27載

  「檀木榔頭,杉木梢;金雞叫,雪花飄。」作為舊時的傳統技藝,彈棉花曾是不少人養家餬口的行當,加工出來的棉被,更是民間婚嫁必不可少的嫁妝之一。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手工棉被逐漸被機械紡織品取代。當大街小巷充滿著色彩斑斕、各式各樣的腈綸被、九孔被時,「彈棉花」這個老行便沒落了。但在台州,還有不少「彈棉匠」堅持幹著彈棉花這一老行當,為市民定做新棉胎或翻新舊棉絮。

  本期《職業》的主人公,就是一位「彈棉匠」,她的名字叫湯玲美。

  夫唱婦隨 她隨丈夫彈棉27載

  湯玲美的被絮加工店位於椒江區界牌路,名字也取得直接了當,就拿丈夫的名字做了招牌,叫做「李先國被絮加工店」,明眼人一看便知這家店是做什麼的。

  店面只有10多平方米,簡陋狹小的空間裡,一床鋪開的半成品棉被佔據了大半個地方,老式的棉花機一刻不停地忙碌著,角落裡堆放著棉花、棉線等原材料。湯玲美一邊照看著棉花機,一邊將彈好的棉花放到網子裡,然後用一個像鍋蓋一樣的盾形木頭蓋壓平、壓齊。伴隨著機器發出的「噠噠」聲,店鋪裡棉絮紛飛。

  今年48歲的湯玲美本是天台人,19歲那年出嫁,便夫唱婦隨,跟著丈夫做起彈棉花。俗話說,彈棉郎走四方。憑著一門好手藝,湯玲美跟著丈夫在外打拼,從天台老家到寧波,最後定居在椒江。算來,她的大半輩子都在做「彈棉花」這一件事兒。

  「出嫁以前,我就在家裡跟著父母種田,風吹日曬,很是辛苦。」湯玲美說,「在我們那個年代,能學會一門養家餬口的好手藝,是件值得高興的事。」

  因為珍惜,湯玲美學得認真,上手也快。沒過多久,她就從幫丈夫打下手,變成了一名合格的「彈棉匠」。她說:「彈棉花雖然也是件體力活,並不輕鬆,但是我樂在其中。把一朵朵棉花彈成一床床雪白鬆軟的棉被,我有成就感;看到顧客滿意,還有不少回頭客,我心裡踏實。」此外,她表示,這些年在外「彈棉花」,也讓她見識了不少人和事,心裡頗有感觸。

  純手工到半機械化,老行當也有新發展

  回憶起學藝之路,湯玲美表示非常辛苦。

  「彈棉花上手容易,但精通至少要3年,包括彈棉、研磨、下棉線等十幾道工序,單彈棉花這一道工序就要3個小時,費時費力。一床棉被製作完成需要8個小時,一個人一天最多只能彈一床棉被。」湯玲美說,「以前是挑著彈弓、磨盤等工具,一家一家的,到人家家裡彈。現在不同了,是人家過來我們門店彈。」

  據了解,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是手工棉被業的輝煌時期,也是湯玲美夫妻店生意最好的時候。「最多一天接過25床棉被的訂單,尤其到了冬天,訂單更多,從早上5點半一直忙到凌晨是常有的事。」湯玲美說。

  隨著科技發展,彈棉花從原來的彈弓、手工磨盤發展到半機械化,機器取代了彈弓,電動磨盤代替了純手工勞動,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湯玲美也購置了一臺棉花機,加工棉被的速度提升了不少。

  「手工彈棉所用的彈弓由杉木和牛筋做成,加上木槌重達20斤,操作起來相當耗時耗力,機械不僅節省了時間和人工,加工出來的棉絮也更均勻密實。」湯玲美說,「有了機器的助力,現在我們夫妻倆,每人每天能彈四到五床棉被,工作效率是以前的八倍。」

  據湯玲美介紹,為顧客打一床棉被需要多道工序。在鋪設好白紗、紅線和棉絮後,便是「彈棉花」了;均勻彈好棉花後,便是壓、磨棉絮,再在上面鋪上紅線、白紗,並進行反覆按壓,一床嶄新的棉被就「新鮮出爐」了。

  不少人拿上一代的棉被來翻新

  手工棉被保暖、經久耐用,即便是年頭久遠的舊棉絮,經過彈制,也可恢復潔白柔軟。這樣的棉被在過去,還是民間嫁女必備的嫁妝之一。但如今,市場上到處都是羽絨被、絲棉被、太空被等,品種繁多,輕便舒適。這給手工棉被業造成了不少衝擊,不少彈棉匠紛紛關閉門店或轉行,但湯玲美的夫妻店生意依然不錯。

  「雖說現在用手工棉被的人少了,但還是有一群人就愛蓋這個,來我們店的顧客裡有老人家、中年人,甚至還有二十出頭的年輕小姑娘;還有民間嫁女,也會來店裡定做;界牌附近還住了不少外地人,換一撥人就賣一波被子。」湯玲美介紹,「彈棉花算是「暖冬經濟」,夏天只能偶爾撿幾單生意,連店面的房租水電費都難以維繫,到了冬天,天氣越冷,生意越好,光是早上,就接了八個單子。」

  湯玲美告訴記者,手工棉被生意依然能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棉被的質量好。「市場上式樣選擇雖多,但大部分看不來料子,擔心是黑心棉,而手工棉被,看得見摸得著,大家買得放心。這幾年流行定製,棉被的質量也符合市民的需求,就算是用上十幾年舊了,還可以重新翻彈三到四次。」湯玲美說,「前兩天,有位顧客拿了床舊棉被翻新,看到老棉被又恢復了原先的色澤和保暖度,不停地誇棉被性價比高。」

  彈棉花這門手藝後繼無人

  湯玲美介紹,市面上舊棉被翻新收10元的手工費,定做新被子6斤以下收80元的手工費,6斤以上則再收取每斤10元的手工費;而6斤以下被子的棉花價格在每斤40元左右,6斤以上被子的棉花價格在每斤30元左右,明碼標價。到了冬季,每天都能接上兩三個單子,生意好的時候甚至能接上十多單。

  「彈棉花雖然利潤低,但賺的都是良心錢。儘管現在會彈棉花的人少了,但需求還在,只要踏實肯幹,一個冬天都能掙不少錢。」湯玲美說,「經歷過這個行業的輝煌時期,又經歷了這個行業的落沒,始終覺得彈棉花是件良心活,也是一個能帶給人溫暖的工作。」

  但讓湯玲美遺憾的是,彈棉花這門手藝一直找不到繼承者,「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幹這行了,也許再過幾年,我和老伴退休後,這家店也要關門了。」

  助讀

  如何辨別棉花的好壞

  1.用手揪棉花,好棉花棉絨比較長,劣質棉花會在揪的地方整齊地突然斷開(這些斷開沒有棉絨連接的棉花一般是用碎棉打碎加工的)。

  2.眼觀。質量好的棉絮一般色澤柔和,呈潔白或乳白色,而黑心棉看上去不那麼光滑,有些粗糙的感覺。好棉花顏色經過脫籽後不會太白,但也不能是偏淺棕色(有些淺棕色發紅的棉花是陳舊棉花或者再加工棉)。

  3.手感。用手握住棉絮然後鬆開,如果棉絮很快恢復原狀,說明其纖維彈性較好,所用原料質量較好,而黑心棉看上去有雜質,手感粗糙。

  4.鼻聞。好的棉絮應該沒有味道,黑心棉則可能有藥味、黴味等異味。

相關焦點

  • 「手工燈籠,既是手藝更是情懷」
    耳濡目染下,彭少英也喜歡上了這項手藝,便跟著爸爸學習,並一直堅持到現在。  1995年,彭少英來到光孝路開了這家「天就行」,25年來幾乎天天都泡在店裡。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她是「一年365天,幾乎天天都在做燈籠」。由於每一隻燈籠都需要手工製作,別看這些燈籠款式簡單,但每一個步驟都馬虎不得。
  • 濰坊八旬老人堅守老手藝 手工製作宮燈美輪美奐
    濰坊齊魯網6月16日訊(記者 王傑)濰坊昌邑市柳疃鎮西陳村有一位製作宮燈的老手藝人--陳世三,年近八旬的他仍然堅持純手工製作宮燈。陳世三整理宮燈。陳世三製作的宮燈,每一個小部件都是自己手工製作,從開始畫出各種燈籠上裝飾花紋的圖紙,到一點一點刻出燈籠上需要的字樣到一點一點做出組裝燈籠需要的各種各樣支架。往往描畫各個型號的燈上裝飾的龍鳳就需要兩個月的時間,刻出需要的字樣也需要近兩個月的時間,做燈再花上近七個月的時間,陳世三的一年就這樣過去了。
  • 獨守手藝48載!孫寶德是北京唯一糕點模具木刻手藝傳承人
    隨著大量糕點走上流水線、模具製作進入機器化時代,手工雕刻的模具在北京幾近絕跡。年過花甲的孫寶德,是目前全市唯一糕點模具木刻手藝傳承人。他17歲隨父學藝,不曾放下手中的刻刀,獨守這門手藝將近48年。700把刻刀刻出2000多個模具大雪初霽,京郊順義,村落間一片靜謐。高麗營鎮閆家營村的一處農家小院裡,傳來叮叮噹噹的敲打聲,此起彼伏,接連不斷。
  • 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棉被
    棉被,一件再普通過的日常用品。但是,無論多麼普通,我相信:都值得您認真了解下。為什麼?因為,再簡單的產品,在市場上出現的形態也是五花八門,一不小心就會落入消費陷阱。柔韌的多孔被--最便宜的被子七孔被、九孔被,大家應該耳聞已久,這"孔"是什麼意思?
  • 濰坊手工扎制鳥籠尋找傳承人 盼手藝不失傳
    昌樂縣壽陽山旅遊度假區姜家坊子村以前有不少人製作鳥籠,如今只剩下74歲的崔興昌老人在獨自守護這門手藝。崔興昌從小跟父輩學習扎制鳥籠,60年來一直潛心研究鳥籠扎制工藝。「我不想讓這門流傳幾百年的手藝在我這失傳,希望有人傳承下去。」崔興昌說。
  • 商丘磚雕藝人潘明生:堅守傳承手工製作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陳海峰 實習生 朱雷通 如今傳統磚雕手藝受到機械化衝擊,但商丘磚雕藝人潘明生仍堅守傳承手工製作,堅持手工刻制四合院,樓臺寺廟等古建築。現在磚雕不像過去,家家蓋房都請磚雕匠來刻制裝點住宅,而現在很多防古建築都是成品定製的了。
  • 棉被什麼牌子好 中國十大棉被品牌
    棉被什麼牌子好 中國十大棉被品牌 2017-02-28 15:24:36 來源:全球紡織網 棉花作為傳統的保暖材料,由於棉纖維細度較細有天然捲曲
  • 手工皮具為什麼這麼貴?
    對於定製者來說,手工皮具有別於市場上工業化的皮具產品,它的存在不僅僅只是比市場工業化產品的質量好,它更多的會滿足定製者的審美需求、滿足定製者追求獨一無二的個性需求、滿足定製者實現自我品味的高雅需求,這是工業化產品所不能比擬的。手工皮具的重點不在於「皮具」,皮具只是體現的載體;而在於「手工」二字背後所蘊含的意義。
  • 新疆民俗文化:庫車老冰糖,傳承龜茲純手工技藝的美味
    1976年,艾合買提·肉孜開始和師傅阿巴斯·阿比提學習冰糖製作手藝,他說那時村裡太窮了,家裡兄弟姐妹又多,吃飯穿衣都是大問題,父母就商量著讓老大的他學一門手藝,希望將來能支撐起全家的生活經濟來源。艾合買提·肉孜的師傅阿巴斯·阿比提掌握的冰糖製作手藝是祖上傳下來的技術。
  • 5斤棉被2米x2.3米薄嗎 棉被有哪些優點
    冬天馬上就要到了,而在冬天來臨以前,大家也應該把一些工作做好,就好像是保暖,保暖方面晚上是最關鍵的,因為到了深夜,氣溫會驟降,這時大家所蓋的被子是怎樣的,就決定著保暖效果是否好了,杯子不易太薄,也不易太厚,而且在材質上也要選擇準確,那麼5斤棉被2米×2.3米薄嗎?棉被有哪些優點?
  • 『大觀手工紅糖』免費送你!傳統手藝、古法熬製,每口都超甜~
    點擊播放 GIF 0.0M今日份柚小妹為大家帶來了『大觀手工紅糖』傳統手藝、古法熬製每一口都超甜是小時候紅糖的味道沒錯了~敲黑板 劃重點12月27日上午10:0030份大觀手工紅糖將上新家在梁平APP積分商城只需1800積分即可兌換手慢則無是不是很好奇大觀手工紅糖
  • 《手工雲南》:展現雲南魅力 呼喚工匠精神
    反過來說手工的消失,也是藝術的消失,比如:再也沒有人有手藝可以燒出汝窯的「雨過天晴」。對手工的忽略讓我們得到了一些方便但是很粗糙的東西,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品味在下降。手工無法替代,手工的再認識代表了對快捷而丟失自我生活的反叛,誰願意做一個被格式化了的人呢?雲南由於多種民族文化的同時存在,也因此誕生了很多千姿百態的手工。
  • 全棉被芯和聚酯纖維哪個好 全棉被芯多少錢一斤 全棉被芯可以烘乾
    其中,比較好的被子有全棉被芯和聚酯纖維,那麼全棉被芯和聚酯纖維哪個好?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文中詳細了解一下,順便來說說全棉被芯多少錢一斤以及全棉被芯可以烘乾嗎,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3、全棉被芯不能清洗,只能返新。4、全棉被芯的吸溼性能比較好,因此需要時常進行晾曬。
  • 陝西鳳翔縣:探秘會「呼吸」的酒海 老手藝有大乾坤
    在鳳翔有一項民間手工技藝,卻能將白酒佳釀存放百年,「一滴不漏」。這便是流傳上千年的盛酒神器——酒海。酒在酒海中會「呼吸」,不斷熟化和升華,歷久彌香,餘味悠長。合作社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市場為導向,傳承發展酒海製作工藝,助力鄉村振興。合作社一成立,就接到生產訂單:為柳林酒業加工8噸酒海10個。「村上30年沒有做過大酒海了,我們這批先做10個8噸的,每個售價在1.5萬多元。」亭子頭村黨支部書記陳乖讓說,柳林鎮現有36個村子,多年來,掌握製作酒海手藝的人大多出自亭子頭村,生產的酒海銷往寶雞、延安、漢中、玉門等地。
  • 棉被好還是纖維被好 棉被和纖維被哪個好
    棉被好還是纖維被好 棉被和纖維被哪個好 2020-04-08 14:36:17 來源:全球紡織網 棉被好還是纖維被好?棉被和纖維被哪個好?
  • 堅守41年 石龍白鐵工匠洪逸民希望將手藝傳承下去
    叮噹,叮噹…… 他堅守了41年  石龍白鐵工匠洪逸民希望將手藝傳承下去如今這種手工老技藝在街頭已難覓。  「改革開放後,隨看經濟的發展,塑料、不鏽鋼製品的大量出現,加上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機械生產開始代替手工生產,白鐵行業逐漸走向式微。」洪師傅拿起身邊的小量杯說道,「像這個小量杯,我們手工做的話一般得需要花上幾小時,大一點的甚至需要花上半天時間,賣給顧客卻只有幾十塊錢。這個價格除去成本和加工以後利潤便變得很少,很難有市場競爭力。
  • 古老傳統手藝,只要一根絲線,簡單纏繞,即可做出簡美首飾!收藏
    繞線手藝,很多關注小愛的同學,可以會有所了解,以前有一期專門給大家介紹了繞線頭飾。通俗講,這種手工是將線材彎曲成圓圈或者其他造型後,再用線將其纏繞、包裹、定型等方式,完成整件首飾作品,因其技法本身的「繞」的特點,所以將這種手藝稱之為繞線。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手工之一,在國外尤其受很多姑娘們的喜歡。
  • PEVA方形棉被收納袋/風扇防塵罩/空調防塵罩
    PEVA方形棉被收納袋/風扇防塵罩/空調防塵罩開團價:棉被收納袋3大3小:59元/組,風扇罩1大1中
  • 江西都昌:劉小平和他的百年傳統手工月餅
    包裝傳統手工月餅央廣網都昌9月21日消息(記者胡斐 通訊員李韌)中秋佳節臨近,江西都昌縣城劉小平的食品作坊又開始忙碌起來。  「從爺爺那一輩開始,家裡三代人都是做這個,算起來快有一百年裡。」說起自家製作當地傳統手工月餅的歷史,劉小平露出自豪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