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都昌:劉小平和他的百年傳統手工月餅

2020-12-06 央廣網

包裝傳統手工月餅

央廣網都昌9月21日消息(記者胡斐 通訊員李韌)中秋佳節臨近,江西都昌縣城劉小平的食品作坊又開始忙碌起來。  「從爺爺那一輩開始,家裡三代人都是做這個,算起來快有一百年裡。」說起自家製作當地傳統手工月餅的歷史,劉小平露出自豪的神情。

一塊有著60餘年歷史的巨大案板,是劉小平的工作檯。「這些芝麻粉都是事先磨好的。」劉小平一邊嫻熟地配製傳統餡料,一邊講解製作流程。他把芝麻粉和白砂糖按比例混合,倒入食用油攪拌,再加入一定量的花生米、冰糖、金桔丁等原材料,和勻至乾濕適合。

劉小平在案板上配製當地傳統月餅的餡料

劉小平的妻子搬來一個稱重器,將配好的餡料捏成圓球狀備用。「大的月餅餡料280克左右,小月餅70克左右。」妻子捏制餡料的時候,劉小平則在另一塊大案板上開始製做「麵皮」。事先熬好的糖漿被倒入麵粉,攪拌調勻,稱重,也捏成圓球狀。

「把餡料用麵皮包裹起來,再敲打成型。」劉小平接過妻子遞過來的「圓球」,放入圓形「模具」,用木錘敲打成一個個「圓餅」。夫妻倆配合默契,一看就知道有著多年的合作經驗。

成型了的「圓餅」,被放入灑好了芝麻的圓形簸箕。「『上麻』的過程需要一些巧勁,月餅兩面的芝麻才能沾得均勻。」劉小平兩手端著簸箕的中部,有節奏地晃動。「圓餅」的一面被沾上一層芝麻後,劉小平稍稍下沉簸箕的前部,突然往上一掀,裡面的「圓餅」齊刷刷地「翻了個身」,在持續的晃動下,另一面也被均勻地沾上芝麻。「這樣的巧勁不是一下就能熟練的,我老婆到現在都不怎麼會。」劉小平笑聲爽朗,額頭上已經開始冒出汗珠。

將「圓餅」的兩面沾上均勻的芝麻

「接下來就交給烤箱了。」只需五分鐘,香氣撲鼻的月餅就烤好了,被放在案板上冷卻。前來拿貨的老主顧迫不及待趁熱切開一個放入嘴裡:「嗯,香……甜……就是以前的老味道。」

月餅出爐

「顧客滿意是我最開心的事。」劉小平說,最近幾天月餅的訂單比較多,但食品作坊光靠做月餅是不行的,平常還做酥糖、芝麻糖、排餅等當地各式糕點。雖然現在機械化流水線大批量生產的糕點很多,但還是有些人喜歡他做的「老味道」。

劉小平從小就跟隨父親學做當地傳統糕點,上世紀80年代初,在鄉鎮供銷社上班的父親承包了那裡的食品加工部。「那時候很紅火,光工人就請了十多個。」

隨著經濟的發展,機械化製作的糕點漸漸佔領了大部分市場。1992年的時候,劉小平有轉行到供電部門上班的機會,但他和父親都捨不得放下這門手藝。父親一直忙到將近70歲,前些年因為身體不適,才把食品作坊交給劉小平打理。

「其實這些糕點的製作過程並不複雜,但願意堅持做的人不多。」劉小平說,父親以前帶過幾個徒弟,都因為太辛苦、利潤低等原因而轉行。「平常的訂單是不穩定的,只有傳統節日來臨前的一段時間,才會比較忙。」劉小平說,多的時候,他和妻子一次要做三四百斤傳統糕點。但從前期的磨粉,準備原材料,到後期的包裝、送貨,夫妻倆要忙上將近四天時間。「費時又費力,忙到腰酸背疼,怪不得沒有人願意做這個。」劉小平苦笑著。他的兒子現在在大學學習軟體工程,兩個女兒都有正式工作。子侄一輩當中,對繼承這門技藝沒有興趣。

「快到中秋節了,按照傳統習俗,希望子女們都能回家團聚。」劉小平拿起一個正在包裝的月餅說,「就像這月餅一樣,圓圓滿滿,團團圓圓。」

劉小平夫妻倆展示做好的月餅,擺成「中秋」字樣

在劉小平的心裡,他對「圓滿」的理解還有另一層含義,希望這些傳統手工技藝,鄉愁裡的老味道也能有個圓滿的結局。「只要還有人願意吃,我就會站好『最後一班崗』,但下一輩人願不願意繼承下去,就順其自然吧!」劉小平無奈的眼神中,充滿著不舍。

相關焦點

  • 江西好風光,傳統美食也叫絕!快來看一看你都吃過哪些?
    白糖糕 南昌白糖糕是一種流行於南昌漢族民間的傳統糕類小吃,起源於明清時期,到民國時代,這種白糖糕已是南昌街頭巷尾各大茶鋪常備的佐茶食品,被譽為「江西大傳統名點」、「南昌十大特色小吃」。
  •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海姐這幾款月餅美味健康又好吃
    1、東北老式五仁黑芝麻棗泥月餅月餅啊月餅,你為什麼口味這麼多?五仁月餅餡有:花生芝麻葡萄乾,瓜子仁青紅絲核桃,芝麻月餅餡又有:黑芝麻花生瓜子仁青紅絲。又有單一的棗泥,鳳梨,草莓味,而後從外觀上來說,外皮金黃,雞蛋清刷在月餅表面,手工壓疊的酥油皮,色香味俱全,就是這樣的你,像一個磨人的小妖精,無時無刻牽動著我的胃。
  • 江西都昌龍潭湖現「龍吸水」,水柱直衝上天,畫面震撼像科幻大片
    視頻內容是這樣的:在將西九江都昌龍潭湖的湖面上,驚現「龍吸水」的奇觀,這一幕十分的罕見,之間湖面上的水柱直接衝向雲霄,連接著天地,還不停的旋轉,堪比科幻大片效果真實。 什麼是「龍吸水」? 「龍吸水」的奇觀是發生在8月21日下午的16時。
  • 川酥五仁月餅,酥軟麻香百年經典的味道
    老式伍仁月餅在東北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算得上是最常見又傳統的點心。外皮油潤細膩,鬆軟適口,餡料果仁豐富越嚼越香,在人們心中奠定了它經典之位。這種五仁月餅屬於提漿月餅,特色就是皮與餡的比例一樣多,內餡比廣式少了許多,多加了一些麵粉,又有一股特有的香氣,所以吃起來扎紮實實。
  • 江西都昌:擦亮「中國小天鵝之鄉」名片
    央廣網發 通訊員陳扶南 攝央廣網發 通訊員陳扶南 攝央廣網發 通訊員陳扶南 攝央廣網都昌12月30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陳扶南)12月28日下午,記者隨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鄱陽湖都昌縣大沔池、小沔池水域拍攝到成千上萬的小天鵝,它們時而在湖面嬉戲
  • 航天人做的手工月餅什麼味?
    致敬祖國母親在文昌發射場正在執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任務的八院試驗隊隊員送祝福啦兩支試驗隊分別錄製了祝福視頻祝願大家節日快樂預祝任務圓滿成功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805所試驗隊送祝福 嫦娥五號八院試驗隊送祝福 手工月餅DIY每逢中秋佳節航天牌月餅總會按時上線今年的月餅好吃嗎?
  • 今年首批越冬大雁飛抵江西都昌 拉開鄱陽湖候鳥越冬序幕
    觀測到的首批越冬豆雁(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9月24日13時45分,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都昌保護監測站工作人員,在當地馬影湖開展日常巡護監測時,清晰監測到越冬大雁(豆雁)11隻,與此前爭先抵達的「先頭部隊」白琵鷺和今夏留守的大雁家族成員(6隻白額雁、2隻豆雁
  • 江西豐城凍米糖,香脆酥甜,風味獨特,你吃過嗎?
    江西豐城凍米糖是豐城市優秀傳統食品,俗稱"江南小切",以其"潔白如雪、香脆酥甜、落口消融"的獨特風味聞名天下。豐城凍米糖製作精良,選用優質糯米、玉米、純淨植物油、白砂糖、透明飴糖、芬香桂花、芝麻、果脯、奶油等精製而成的。
  • 中國傳統月餅的種類有哪些?
    中秋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個象徵著團圓的節日,月餅這糕點是大家過中秋節必不可少的一樣糕點,之前就有朋友問過我中國傳統月餅種類有哪些?那這裡就讓我帶大家了解一下吧。中國月餅品種繁多,再加上各地也有不同的製作方法,不同製作方法所製作出來的月餅口感也是各有特色。月餅按照產地的話是可以分這幾種;京式月餅、廣式月餅、蘇式月餅、滇式月餅等。
  • 安龍:本土月餅走俏市場
    ,每一年都來買,我是他家老顧客了,然後他家在安龍還是挺出名的,他家月餅口味這些特別好。祝家月餅是安龍有名的傳統特色糕點小吃之一,距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為確保月餅的口感和質量,祝家月餅從選材到製作,全都選用的是本地的土特產品,並採用傳統的手工技藝製作而成,確保月餅的口味獨特、綠色健康。
  • 為什麼中秋一定要買月餅?都是月亮惹的「貨」~
    推薦幾款月餅,為你表露心跡,你送出去的,不是簡單的中秋禮,而是滿載著你的心意。父母最愛的那一口,不是潮流的先鋒,而是傳統質樸的沉澱。古法純手工製作裡的真心實意,才是打動他們心中的那一塊月餅。>影·月中秋流心月餅禮盒,是融合了電影藝術與傳統中秋的經典之作。
  • 江西都昌:老漁民「上岸」,護鳥又護魚
    在鄱陽湖都昌湖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原本是農民或漁民,卻十年如一日守護著鄱陽湖候鳥,參與保護漁業資源。寒冬時節,記者走進湖區,尋訪他們的故事。12月22日,在都昌縣西源鄉鄱陽湖沿湖岸線上,一面印有「都昌縣鄱陽湖野生動物救護協會」字樣的紅旗在湖風中獵獵作響,協會會長段慶縣和他的隊友們正在湖區開展日常巡護。
  • 神池月餅的起源以及歷史魅力
    相關於中秋,我們的祖先授予這一傳統節日過多的元素。思念、感恩、闔家團圓、彎月、仙女、月兔、中秋月餅、佳釀……每一個元素都能夠是一個命題,詮釋了無限幸福。中秋月餅就是在其中代表性的物品,月餅的故事或許是這一傳統節日最好的話題討論。月餅起源於祭拜,是古代人拜祭月神之供品。流傳起源於唐宋,蘇軾有詩詞「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來讚揚中秋月餅。
  • 平安都昌:候鳥與魚
    著名詩人泰戈爾在他的詩歌《飛鳥與魚》裡寫到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飛鳥與魚的距離小編要和大家說說都昌鄱陽湖的候鳥和魚都昌也被譽為「候鳥天堂」、「白鶴世界」。,國家2級重點保護鳥類47種,如小天鵝、白額雁、白琵鷺及白枕鶴等,江西省重點保護鳥類80種,如鴻雁、斑嘴鴨和綠頭鴨等。
  • 民間用雕花印糕板製作月餅 刻有福壽等圖案
    手工磨蝕的雕花印糕板  月餅,不中秋,月餅幾乎成為了中秋節的代名詞。在節日氣氛日漸慘澹的今天,吃月餅這個傳統卻一直延續著。月餅又稱胡餅,是中秋祭拜月神的貢品,寄託著人們的美好願望。  在月餅還沒有工業化的時候,其上漂亮的花紋和餡料標記來自於手工雕刻的模具。
  • 江西九江受歡迎的四種美食特產,大人小孩都愛吃,你吃過哪幾種?
    一:三杯石雞三杯石雞是廬山傳統地方菜餚,因烹製時不放湯水,以三杯調味品將雞燜爛熟透,所以叫三杯石雞。廬山有豐富的三石(石耳、石魚、石雞)資源。三杯石雞,是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地區傳統的漢族名餚,屬贛菜系。石雞營養豐富,用廬山本地的烹製方法做成的石雞菜餚具有獨特的風味,得到中外來賓的一致好評。
  • 中秋不能少了月餅,但你知道月餅的來歷嗎?哪裡的月餅最好吃呢?
    說起中秋,與春節、清明和端午並稱為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在國人中的地位僅次於春節。傳說中秋源自周朝的祭月禮制,發展到唐太宗時期「八月十五中秋節」才正式成為了民間節日,不過在華夏大地盛行開來已經是宋朝時期的事了。我們今天要聊的是現如今逢中秋便避不開的月餅。
  • 中秋節的意義是什麼,中秋月餅種類大全,你喜歡吃哪一種
    挖掘和弘揚中秋節中的團圓文化,發揚敬老孝親、感恩父母的美德,也應該是中秋文化的範疇。中秋節俗有久遠源頭,中秋節俗貼近了民眾生活的需要,民眾將秋季的節俗都集中到中秋,使中秋成為四季慶賞的大節之一。明清以來民間社會中秋節饋送月餅習俗流行,人們在相互饋送月餅等節物的過程中,融洽了親友、鄰裡等家族關係與社會關係。
  • 最傳統的才是最值得保留的,自己製作的月餅少油少糖又健康
    中秋節吃月餅是我國的傳統食俗,圓圓的月餅象徵著團員和和睦。傳統的東西是必須要保留,儘管月餅屬於高糖、高油的食品,不適合大量食用。但我們可是自己製作,想辦法減少油糖的用量,達到我們自己的滿意。這些年的中秋節吃了太多種類的月餅,什麼冰皮月餅、桃山皮月餅、水晶月餅、鮮肉月餅…….吃來吃去竟然還是覺得傳統的廣式五仁月餅是最好吃的。最傳統的才是美味的。傳統的廣式五仁月餅,一直吃了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吃膩。今年的月餅不要再買了,自己製作不費事,材料也很簡單,網上都有。準備好了食材,半小時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