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曾說過:「一生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
慎交朋友,就變得尤為重要。
越有這幾個特徵的人,越值得深交。
1
控制得住自己情緒,情緒穩定,修養好。
不要和經常帶有負面情緒的人,走得太近。情緒是最容易傳染的。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理論:踢貓效應。
一個父親因為工作受到批評,他回家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一頓。
孩子心裡窩火,便狠狠踹了身邊打滾的貓。
貓跑到街上,一卡車司機為了避讓,撞傷了路邊的孩子。
很多時候,壞情緒就是這樣不知不覺傳染了。
人一旦不能掌控自己的壞情緒,那他身邊的人也容易受波及。
有人曾說:
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內心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拿破崙曾說:
能控制好情緒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一個人頂級的修養,不是做事周全,而是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在一期綜藝節目中,沈騰帶著林志玲去郵寄他買的「大猩猩」。
天氣炎熱,猩猩經過手拉車、麵包車,好不容易才運到郵局。
由於超重,郵局拒絕收件。
頂著太陽、接連受阻,還要同伴跟著折騰,沈騰的情緒開始焦躁。
此時的林志玲淡然處之,出面安撫沈騰的情緒,積極尋求解決辦法。
懂得控制情緒的人,即使身處困境,也能理智的尋求解決辦法。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有一個著名法則:
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在生活中,誰都會有不如意時,但真正修養好的人,控得住自己的脾氣。
看過一個小故事。
老和尚出遠門之前,將心愛的蘭花交代給小和尚代為照料。
小和尚也很認真負責,每天都會給蘭花定時澆水。
只是沒想到,有一天當他臨時有事外出,突然天降大雨,把放在窗臺的蘭花打翻了。
幾天後,等到老和尚,小和尚主動向他講述了蘭花的事情,並做好了要被斥責的準備。
可老和尚卻什麼也沒說,只淡淡一笑,說道:「我養蘭花,不是為了生氣的。」
簡單的一句話,體現的是一個人的修養。
話不亂說,氣不亂生,不管對待種種境況,都能做到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的人,是真正有修養的人,這樣的人,值得深交。
越能保持情緒穩定的人,越能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好運,越值得深交。
2
靈魂乾淨,坦蕩蕩。
孟德斯鳩說:「美必須乾乾淨淨,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內心中更是如此。」
靈魂乾淨的人無論經歷怎樣的磨難,無論身處多艱難的環境,仍舊有一份喧囂中品一杯清茶的心境,仍舊能以平和待人的態度笑看人生。
虛偽假面的人太多,我們的選擇無比重要,選擇與靈魂乾淨的人交往也是在無形中讓自己的心靈接受清洗與滌蕩。
靈魂乾淨的人永遠是生活中的陽光,是人生中的雨露。
契訶夫曾說:
「人的一切都應該是乾淨的,無論是面孔,衣裳,還是心靈,思想。」
在這個喧囂混雜的世界,不隨波逐流,保持靈魂乾淨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一個人內心乾乾淨淨,最是難得。
內心乾淨的人,一塵不染,就像一朵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身邊的環境和惡劣,可以汙染一個人的外表,但不能汙染一個人的心靈。
清末名臣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之後,權勢日盛,很多下屬都來巴結他。
其中有一個縣令送給他一幅王羲之的字,珍貴異常。
曾國藩愛不釋手,連夜賞完後原封不動送了回去,對縣令說:
「世間尤物,不敢妄取。」
曾國藩為官幾十年,清廉自守。
下屬送來的禮物,每次只取一些不太貴重的小玩意兒留下,既不傷別人的面子,也不壞自己的品行。
一個人內心乾淨,才能活得問心無愧,坦坦蕩蕩。
有的人雖看上去平平無奇,但內心似彩虹般絢爛無比;有的人雖珠光寶氣,一身金光璀璨,但內心卻如同草莽般令人生厭。
乾淨,不僅僅指自己的衣著打扮,言談舉止。
更重要的是內外兼修,知行合一 。
靈魂乾淨的人不會被物慾裹挾,不會墜入欲望的深淵。
靈魂乾淨的人,淡泊從容,人就像像空房子一樣,沒有雜物和垃圾,內心通透,一派吉祥。
靈魂乾淨的人,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經歷過世事冷暖,依然葆有內心的澄澈;歷盡滄桑和磨難,依然心懷美好和善念;即使被愛人傷過痛過,依然堅信愛情。
「生命以痛吻我,我仍報之以歌」這樣的人,才最讓人感動,知道自己所見所學,分得清精華和糟粕,了解自己的三觀,並且堅定。不眼熱權勢、豔羨富貴,活得純粹通透,安分知足。
靈魂乾淨的人,素質高,有涵養。
靈魂乾淨的人說話最有分寸,讓人感覺溫馨、暖心。
靈魂乾淨的人能夠讓我們體會到:真誠,熱情,溫暖等一切美好的感受。
他們做人有準則,做事有尺度,值得託付,更值得信賴。
只有靈魂深處的相依相偎,才能更好的攜手同行。
願我們都能與靈魂乾淨的人同行,將日子過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3
言行一致,不辜負別人的信任。
言行一致的人,不會撒謊,也不屑撒謊。
做得到就是做得到,不會好大喜功,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不會虛以為蛇。
言行一致的人,會把對別人的承諾放在心中,不辜負別人的信任,不辜負自己的諾言。
《莊子》裡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叫尾生的年輕人,與一女子相戀,兩人相約在橋下相會。
尾生如約而至,但等了許久,都不見女子露面。
適逢天降暴雨,江水上漲,尾生遲遲不願離去,最終被水湮沒。
臨死時,他仍死死抱著橋柱,不肯失信於伊人。
後世常用「尾生抱柱,至死方休」,來形容一個人重諾守信的決心。
言行一致,是為人之根本。
承諾不是場面話、奉承話,而是從心出發,經過深思熟慮的考量,慎重之下做的決定,而一旦承諾,就應該努力踐行。
春秋時期,吳國有個人叫季札。
一次,他出使魯國,途經徐國,受到徐國國君的禮遇。
宴席上,徐國國君看中了季札腰間的寶劍,但沒有開口。
季札從徐國國君眼神看出他的喜愛,但按照當時的禮儀,代表國家出使時必須佩戴寶劍。
所以,他心想默默決定:「等我完成任務後,再將這把劍送給徐國國君。」
結果,等他出使歸來時,徐國國君已經去世。
季札就來到他的墓前拜祭,並將劍掛在墓邊的樹上。
他的隨從不解,問道:「你當時並未答應要把劍送給他,現在人都去世了,也沒有必要把劍掛在那裡呀?」
季札回答道:「我在心中己做承諾,如果他不在,我就不去做,那我不是欺騙了自己的心嗎?」
生命誠可貴,信義價更高,君子一諾,重過千金,君子之交,赤誠相待,言出必行。
範式年輕時在太學求學,與汝南張劭是同窗好友,後來,兩人同時告假離開太學返鄉。
分別時,範式對張劭說:「兩年後,我到你家拜訪你,以及你的家人。」
兩人約好了日期,就各奔東西。
匆匆約期將至,張劭把這件事告訴他母親,並請母親備好酒菜。
母親說:「你們分別已經兩年了,相隔千裡,你就那麼相信他嗎?」
張劭回答:「巨卿信士,必不乖違。」
範式是一個言行一致的人,他一定不會違約的。
母親說:「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就為你釀酒。」
到了約好的那日,範式果然來到,大家把酒言歡,好不盡興。
雖然只是件小事,但兩人心存信任,溫暖美好,沁人心脾。
與誠信者交,如飲美酒,時間愈久,愈加芳香醉人。
4
相處舒服,久處不厭。
人活著,越來越追求舒服感了,舒服的生活,舒服的工作,舒服的關係。
相處舒服的關係,才是我們最想要的。
人這一生,在選擇相交之人這件事上,千萬別委屈了自己,一定要選擇舒服的人。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狀態是什麼樣的?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是你不用刻意偽裝成對方喜歡的樣子,你只需要做你自己。
你們待在一起,不用刻意地去想話題,有想說的,傾訴欲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說起來根本停不下來,恨不得時間再慢一些。
不想說話或暫時沒話題聊的時候,就各做各的事情,你看你的劇,我讀我的書,互不幹擾,各自美好。
你可以把你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在對方眼前,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用擔心對方會不會因為你的某些言行誤會你、疏遠你。
連偶爾的沉默都恰到好處,你懂我的欲言又止,我懂你的言外之意。
沒有勾心鬥角,也不用互相防備。你知道我的難處,我體諒你的辛苦。
這個世界上,能遇到一個相處舒服的人並不容易。
「說的人不知道說什麼,聽的人全明白」,這或許是對黃磊和何炅二十多年感情最好的詮釋。
節目裡,黃磊曾說過:
「我和何炅認識差不多有20年了,這麼多年我們一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一直堅持在我家蹭飯,細算下來,我們倆一起吃飯超過一千次。」
何炅則一本正經道:「什麼叫蹭,回家吃飯那能叫蹭飯?」
有個相處舒服的朋友,無疑是人生一大幸事。
你們相處隨意,不拘束;三觀一致,不刻意;彼此懂得,不偽裝。
你們可以在桌上把酒言歡,淺笑低談,聊聊過去,聊聊未來;也能在彼此落寞時鼎力相助,不離不棄,回憶往昔,嘆歲月蹉跎。
這樣的關係,拆不開分不散,如同珍藏的美酒,愈久彌香。
這也難怪當初黃磊在節目上說:
「我沒必要和不熟的人瞎掰扯,所以你們進來和我打招呼,我也沒那麼熱情。但老朋友來了就不一樣了,我就開心了。」
何為舒服?是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惺惺相惜;是管仲和鮑叔牙「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的彼此信任;更是管寧和華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快刀斬亂麻……
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不說話,也不會尷尬。
作家蘇芩曾說過:
「跟誰在一起舒服就和誰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遠一點。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入我心者,不屑敷衍。」
常言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朋友不在數量,相處舒服就好。
好的關係,不是乍見之歡的驚喜,而是久處不厭後的舒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