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身高,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2021-01-14 四平中心醫院


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生活環境下,同種族、同性別和年齡的個體身高低於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個標準差者(-2SD),或低於第3百分位數(-1.88SD)者,其中部分屬正常生理變異。對於「矮身材」有個形象的比喻:100個同齡孩子排隊,從低到高,排在最前面的3個人,就是矮身材的孩子。兒童期矮身材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超過半數家長不相信身材矮小的孩子最終成人也矮於正常;近1/3家長沒有科學測量身高的習慣;三成家長誤認為只要營養跟上了,家裡沒有矮小的「根」,孩子身高就不會矮小;75%的家長不知道矮身材兒童應該去生長發育門診進行檢查和及時幹預。


備註:

       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 ,中文環境中又常稱均方差,是離均差平方的算術平均數的平方根,用σ表示。標準差是方差的算術平方根。標準差能反映一個數據集的離散程度。平均數相同的兩組數據,標準差未必相同。

百分位數則是對應於百分位的實際數值。以身高為例,身高分布的第五百分位表示有5%的人的身高小於此測量值,95%的身高大於此測量值。


四平市中心人民醫院兒科開設矮小門診以來收治了很多矮身材的患兒,下面讓我們看看這兩個病例:



病例1

初診時間2018年2月11日,患兒女,2010年11月9日出生,8周歲3個月,身高119.5cm,體重18kg,遺傳身高155cm(按父母身高預測孩子身高)。每年身高增長小於5cm(正常年身高增長為6~8cm)做生長發育評估、骨齡片、生長激素激發試驗、腦垂體核磁、甲功、血糖、微量元素、維生素AE、維生素D等相關檢測。診斷為原發性矮小,應用生長激素治療,並且每三個月監測身高體重,經過一年的治療,現在的身高131cm,效果特別明顯。


病例2

還有下面一個病例患兒男,2002年2月16日出生,17周歲,身高154cm,家裡共5個孩子,身高都在165cm以上,父身高175cm,母身高168cm,其父說有晚長的家族史,最近一年孩子身高增長緩慢(1年增長1cm左右),拍攝骨齡片,骨齡17周歲骨骼已經閉合。 


兒科王亞巖主任介紹:4歲是判斷兒童矮小的黃金分割線。矮身材在臨床強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孩子的年齡越小,骨骺的軟骨層增生及分化越活躍,孩子生長的空間及潛力越大;

4—10歲是矮身材治療的黃金時期。讓我們共同關注身高,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不要讓身高成為孩子的終身遺憾!


相關焦點

  • 劉文華院長:癌症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什麼重要的意義?
    WHO:1/3癌症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以治癒。北京安定門中醫醫院劉文華院長指出:要防止初發癌症的發展,主要在「早」字上下工夫,即做到「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及時發現並治療癌前病變和早期癌症,將隱患消滅於萌芽狀態,從而有效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
  • 孩子性早熟可能致骨骺提前閉合 早重視早治療是關鍵
    因為近兩年身高長得慢,11歲的女孩樂樂被媽媽帶到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所就診,醫生了解發現,樂樂月經來潮已經兩年,骨齡已經14歲左右,屬於性早熟。醫生預測,雖然樂樂目前146cm身高處於同齡人的中等水平,但最終身高可能不到150cm。 專家指出,性早熟可能導致孩子的骨骺提前閉合,身高停止發育。
  • 帕金森病 提倡早發現早治療
    早期發現,並堅持全程治療,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周健康周刊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 提升疾病認知 提倡早診早治 帕金森病是一種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進展性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其起病隱匿,初期症狀往往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視。
  • 世界愛滋病日|早發現 早治療 做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愛滋病已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危害大、死亡率高、會傳染、目前不能根治,尚無有效疫苗……大多數人「談艾色變」,對於愛滋病卻缺少客觀全面的認知。使用未消毒或消毒不嚴的注射器、針頭、針灸針或侵入人體的醫療器械 ●與他人共用注射器靜脈吸毒 性傳播 ●不安全的性行為,如肛交或口交 ●直接與HIV感染者體液接觸(精液、陰道分泌液等) 專家強調,近年來,我國新診斷報告愛滋病感染者中
  • 肺癌如何早發現早治療?李惠利醫院引入早期肺癌血液檢測
    但是大部分患者早期沒有任何症狀,由於缺乏有效的早期診斷方法,許多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目前全球已經有了在出現症狀之前發現早期肺癌的相關檢查方法。一種是大家比較熟悉的CT,這是通過影像學發現肺部有沒有微小病灶。CT技術最近發展非常快,可以發現最小2毫米的微結節病灶。
  • 鍾南山:實現疾病的早發現早幹預,將是我們最大的成功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通訊員 林捷最近,黑龍江、青島、成都等地發現零星新冠肺炎病例。「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出現傳播路徑新情況,即新冠病毒從原來的人傳人到現在通過環境傳人。
  • 婦幼常識微課堂(五)|重視聽力篩查,早發現、早幹預。
    婦幼常識微課堂(五)|重視聽力篩查,早發現、早幹預。如果出生時就被診斷出聽力障礙並得到康復治療的聾兒,到3歲時幾乎能夠與一個正常聽力的同齡兒童有一樣的詞彙量(正常聽力的3歲兒童一般能夠掌握600-1000個詞彙,而出生時就得到康復治療的聽力障礙患兒,治療後一般能夠掌握300-700個詞彙)。如果孩子在兩歲時才發現有聽力障礙,屆時進行康復治療到三歲。那個時候,他掌握的詞彙將不超過100個。
  • 精準醫學精英企業家論壇在廣州舉行, 癌症早篩早診和腫瘤免疫治療...
    圍繞癌症早篩早診、腫瘤治療等熱點話題,來自迪安診斷、泛生子、燃石醫學、百濟神州、碳雲智能的5家行業大咖,現場解讀精準醫學前沿動態,探討產業布局與市場機遇。,早診早篩對於提高生存期、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非常有意義。
  • 「早發現早治療」 HIV感染者可活到正常人壽命
    原標題:「早發現早治療」 HIV感染者可活到正常人壽命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李新玲)「感染了愛滋病,壽命還能跟正常人一樣嗎?」北京佑安醫院感染中心、北京市性病愛滋病臨床診療中心主任吳昊教授對此的回答非常肯定,前提是早檢測、早發現、早治療。
  • 醫生:早發現早治療很關鍵,生存率可高達80%
    一、早發現早治療很關鍵 1、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達80% 到目前為止,放療是治療鼻咽癌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因為放療具有更好的生物學效應以及劑量學的優勢,所以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早期患者經過治療後能獲得長期生存,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達80%。
  • 「世界漸凍人日」:專家提醒漸凍症要儘量早發現、早治療
    我們希望藉助疾病日的患教宣傳和公益活動,讓這種疾病為更多人所知,做到早診早治。」「漸凍症」,像慢性毒藥一點點吞噬著患者的生命「漸凍症」醫學名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文簡稱ALS),是一種因運動神經元退化所致的罕見病。「漸凍症」病情發展迅速,大多數患者發病後存活期僅有3-5年。
  • 雙語丨早發現、早治療,胃癌早期別耽擱!
    早篩、早治療· 別耽擱據統計,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可達95%,因此胃癌的早篩早治尤為重要。Gastric cancer is a common malignant tumor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 早篩早診早治!這家醫院乳腺中心的原位癌早篩率達20%
    王坤教授指出:「我們經常說癌症不可怕,前提條件就是要做到早篩。」實際上,篩查出這類患者,需要體檢中心和乳腺中心的共同努力。王坤主任說,省人民醫院體檢中心每年有大量的體檢人群,通過B超、鉬靶等檢查發現乳腺異常結節的人群,便由體檢中心轉介到乳腺中心。
  • 愛滋病 早檢測 早治療 活天年
    1996年,隨著愛滋病抗病毒治療藥物的面世,愛滋病的死亡率就大幅下降。隨著治療範圍的逐步擴大和診療水平的不斷提高,目前愛滋病是可以治療的慢性疾病!而一切成效的顯現就在於是否能早期發現感染,是否能早期獲得抗病毒治療。愛滋病「及早治療可活天年」!
  • 趙任教授:一次早篩,獲益無窮,加速推進大腸癌早篩早診早治一體化
    從大腸癌的一級預防、二級預防、三級預防角度來看,最重要的是提高整個腸癌患者早期發現的比例。無論是從治療療效、患者預後,還是從衛生經濟學等方面來看,早篩的作用都無比的重要。它能使早期的病灶得到及時的處理、中晚期患者比例明顯下降,也使整個療效獲得較大的提升。這在歐美或日本等國家都能看到例證,據悉,過去二三十年,美國大腸癌發病率一直呈下降趨勢,部分得益於各種篩查手段的推廣。
  • 【專家說】肺癌關注月特別策劃:肺癌如何做到早診早治?
    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 2018 年全球癌症負擔,由於大部分肺癌患者在診斷時已是中晚期,手術難有用武之地,放化療作用有限,患者5年生存率約為15%。肺癌如何做到早診早治,早期手術治療的適應症有哪些,免疫治療給肺癌患者帶來怎樣的希望?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到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腫瘤診療中心執行主任張毅。
  • 國內泛癌種早篩技術取得突破,比常規診斷提前4年發現癌症
    金淼編輯 | 許悅17月21日,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發表了復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陳興棟、金力等學者與鵾遠基因共同合作的一項名為Non-invasive early detection of cancer four years before conventional diagnosis using a blood test(《血液無創檢測可以比常規診斷提前四年發現癌症
  • 寧德男子早發現早治療,如今視力1.0
    葉先生今年42歲,半年以來,左眼的視力越發的差,看東西模糊不已,到寧德眼科醫院檢查才發現,是白內障找上門了。廈門眼科中心寧德眼科醫院林寬添院長為他做了白內障手術,並表揚了葉先生「早發現早治療」的意識非常好,如今葉先生的視力已經達到1.0了,一點不比年輕時候差! 視力下降半年,第一反應老花?
  • 早發現早治療
    由此可見對於帕金森患者而言,注意多了解症狀,早發現早治療是很重要的。帕金森病的症狀有哪些?現在市面上針對帕金森病的藥物有很多,多分為好幾個大類,最多見的左旋多巴製劑,是藥物治療帕金森疾病的基礎。當然不同的患者用藥不一樣,除了左旋多巴製劑以外,還有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目的是讓減少的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受體變得敏感起來,從而讓多巴胺更好的發揮作用。
  • 白內障手術別等完全看不見後再做 早發現早治療效果更好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6月6日「全國愛眼日」臨近,你對眼睛的關注夠嗎?關於白內障你了解的多嗎?「從囊內的摘除、後面到囊外的摘除、後面又到超聲乳化,現在在我們醫院可以開展飛秒雷射手術導航,現在科技發展給白內障帶來非常精準的治療模式。」巫雷說,目前人工晶體基本上已經非常成熟,白內障手術人工晶體一旦植入以後,只要沒有眼底其他疾病的情況下,基本可以終身使用,因此選擇晶體也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