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幼常識微課堂(五)|重視聽力篩查,早發現、早幹預。

2020-11-23 澎湃新聞

婦幼常識微課堂(五)|重視聽力篩查,早發現、早幹預。

2020-05-26 0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yin

聽力障礙(或耳聾)是一個常見的問題。據了解,2006年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有聽力障礙患者2780萬人,佔全國殘疾人的33.5%,為各類殘疾之首。

在我國,每年有3萬左右聾兒出生,其中大部分為重度、極重度惑音性神經性耳聾。自20世紀90年代起,世界發達國家和許多發展中國家均開展了新生兒聽力篩查,為先天性耳聾患兒早期診斷與幹預提供保障。

聲音是怎樣傳進耳朵的?

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及內耳三部分組成。

外耳是由耳廓和外耳道組成的。外耳道的最頂端是一個鼓膜,聲波從外耳道直接敲擊鼓膜,鼓膜就會振動起來。

中耳內有三塊人體裡最小的骨頭構成的聽骨鏈,當鼓膜振動後,後面的聽骨鏈也隨之振動。聽骨鏈的最頂端是一個叫鐙骨的結構,它能夠把這個機械振動像液壓機一樣傳遞到內耳結構中。

內耳有三條可控制身體平衡的半規管聲音的最後接收器——耳蝸。鐙骨的前後振動使得內耳中的液體形成波浪式的振動,耳蝸中毛細胞上的纖毛也隨之擺動,細胞就產生了動作電位,形成神經衝動。

神經衝動最終沿著聽神經,傳到我們的大腦。大腦皮層把接收到的電信號進行處理,並知曉聲音所表達的含義,隨之產生相應反應,這就是人聽到聲音的基本原理。

總之,聲音是通過外耳、中耳、內耳和聽神經,一直傳達到大腦皮層,我們才完成了整個聽覺的過程。

聽力正常的嬰幼兒在3個月後,聽到聲響時便會導找聲源;6個月時已有對聲源的定向的能力;9個月開始可以模仿大人的語言,並說出單字;2歲以上的幼兒能說出有意義的詞或單句。如果出生時就被診斷出聽力障礙並得到康復治療的聾兒,到3歲時幾乎能夠與一個正常聽力的同齡兒童有一樣的詞彙量(正常聽力的3歲兒童一般能夠掌握600-1000個詞彙,而出生時就得到康復治療的聽力障礙患兒,治療後一般能夠掌握300-700個詞彙)。如果孩子在兩歲時才發現有聽力障礙,屆時進行康復治療到三歲。那個時候,他掌握的詞彙將不超過100個。

因此,聽力障礙的早發現和早幹預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過聽力篩查,我們才可能知道新生兒的聽力是否正常。

關於聽力篩查

聽力篩查一般包括耳聲發射(OAE)和自動聽性腦幹誘發電位(AABR)。

正常分娩的新生兒在出生後24小時至出院前需完成OAE;重症監護病房嬰兒在出院前需完成OAE+AABR。無論是正常分娩的新生兒,還是重症監護病房嬰兒,在滿42天後,均需復篩AABR。

寶寶的AABR通過之後,滿8月齡後行常規聽力體檢,每半年一次,直至3周歲;如不通過,滿3月齡後,行聽力學診斷。其它年齡組段的嬰幼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被家長或老師發現為聽力語言障礙,也應行聽力學診斷。

陽江市婦幼保健院現可開展的聽力學診斷項目有:聽性腦幹反應(ABR)、多頻穩態誘發電位(ASSR)及聲導抗測試(1000Hz、226Hz)。

聽性腦幹反應(ABR)在聽力學中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1.早期發現聽力損傷或聽覺傳導通路的器質性病變;2.協助診斷聽力障礙的性質及聽功能異常定位;3.與小兒行為測聽結果相互印證。

多頻穩態誘發電位(ASSR):對聽力篩查未通過的患兒進行分頻率聽閾評估能起關鍵性的作用。

聲導抗測試(1000Hz、226Hz):主要用於對中耳病變及面神經病變的定位診斷等。

溫馨提示:

☞「陽江女聲」開設了家庭健康專欄,讀者可在「陽江女聲」公眾號-精彩文章-家庭健康欄目中閱讀。

來源:陽江市婦聯、陽江市婦幼保健院

原標題:《婦幼常識微課堂(五)|重視聽力篩查,早發現、早幹預。》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聽力篩查:寶寶通過了嗎?
    因此了解有關新生兒聽力方面的常識,對於初為父母的寶媽寶爸至關重要。一、為什麼寶寶要做聽力篩查?1. 聽力篩查可以對先天性的聽力障礙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早幹預」,最大限度的使聾兒回歸有聲世界,預防聾啞。2.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一項國策。按2010年衛生部的規定,每個寶寶出生後都要進行聽力篩查。二、聽力篩查有哪些方法,怎麼選擇?
  • 免費篩查!濟南市婦幼新生兒溶酶體病篩查項目啟動
    5月31日, 2019兒童健康發展論壇暨濟南市婦幼保健院5G網際網路醫院上線發布會在濟南舉行。同時,新生兒溶酶體病篩查項目啟動。「近年來,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的背景下,高齡高危孕產婦數量激增,兒童罕見病的整體發病率也已達1:2000。但醫療資源不均衡,尤其是偏遠地區的醫療資源匱乏,嚴重製約了基層衛生服務水平的提高,嚴重危害孕產婦和兒童的身體健康。」
  • 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常與其他因素影響有關
    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焦粵龍指出,初篩未通過可能存在其他影響因素,如寶寶外耳道有羊水、分泌物、胎脂等,如果在42天內復篩乃至於3月齡進行聽力診斷評估時仍有問題,此時即可診斷並提前幹預。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常與其他因素影響有關「我家寶寶出院前做了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沒通過,怎麼辦?」
  • 泰安市婦幼保健院疾病篩查中心:耳聾基因篩查揭示耳聾背後的秘密
    齊魯晚報·齊魯晚報記者孫茂寅通訊員王藝璇聽力障礙是人類常見的出生缺陷之一,我國每年有6-8萬聽力障礙兒出生,聽力障礙者中有60%是遺傳原因導致。普通人中,大約有5~6%的人也會攜帶隱性狀態的耳聾基因突變,也就是20個正常人中至少有一個為耳聾突變基因攜帶者,耳聾基因篩查刻不容緩。
  • 全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成立 罕見病早診早治
    作為中國新生兒篩查領域內首個溶酶體貯積症診療協作網,它對全國新生兒篩查以及兒童罕見病診療能力的提升具有裡程碑意義。「協作組的成立旨在提升對溶酶體貯積症這一類罕見病的認識和診斷,共同探索並建立國內溶酶體貯積症的篩查、診斷、治療全流程體系,加強臨床和檢驗人才培養,使得患兒能夠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來安縣多措並舉提升婦幼健康水平
    近年來,來安縣深入貫徹省、市婦幼健康工作會議精神和重點工作要求,持續深化婦幼健康體系規範化建設,緊緊抓圍繞母嬰安全、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兩綱」考核等重點工作指標內容,多措並舉,紮實推進大力提升婦幼健康水平。
  • 五大類癌症免費篩查,重慶啟動癌症早診早治項目
    昨(8)日,重慶市腫瘤防治辦公室消息,2021年度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已經啟動。即日起,重慶市符合條件的居民可以進行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上消化道癌(食管癌和胃癌)、肝癌五種常見癌症的免費篩查。項目通過對肺癌、結直腸癌、上消化道癌、乳腺癌和肝癌五大常見癌症開展危險因素調查和高危人群評估、癌症篩查和衛生經濟學評估工作,以發現早期癌症和癌前病變,實施幹預措施,達到降低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延長患者生存和減輕癌症負擔為目的。
  • 孩子的耳朵可別隨便掏 聽力障礙遺傳佔六成,還有不少外因造成
    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主任、濟南市新生兒聽力篩查中心主任林倩告訴記者,胎兒孕25周—26周左右時,就具備了聽的功能,但也有一些寶寶,出生時聽不到外界的聲音。&nbsp&nbsp&nbsp&nbsp林倩介紹,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聽力殘疾者達2780萬人,每年新增聾兒大約3萬例。通過聽力篩查,可以在新生兒期就發現寶寶是否有聽力問題。
  • 鍾南山:實現疾病的早發現早幹預,將是我們最大的成功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通訊員 林捷最近,黑龍江、青島、成都等地發現零星新冠肺炎病例。「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出現傳播路徑新情況,即新冠病毒從原來的人傳人到現在通過環境傳人。
  • 專家:早診早治很重要,青春期女孩發病率...
    今年11歲的小王(化名)在學校組織的體檢中,被發現脊柱有些問題,父母知道後仔細觀察了小王的後背,發現原本應該筆直的脊柱,竟然彎成了「S」型。後知後覺的父母趕緊帶著小王來到了貴陽市婦幼保健院小兒骨科檢查,醫生確診為特發性脊柱側彎。
  • 聽覺篩查又是怎麼回事?
    寶出生後,外耳道還殘留著羊水的緣故,聽覺有是有,就是不太靈敏,等到1周左右羊水完全排出了,聽覺立馬翻身改善了。 所以,國家早就把新生兒聽力篩查納入婦幼保健的常規檢查項目。新生兒聽力篩查項目是一項系統工程,環節有5個呢:篩查、確認、幹預、跟蹤隨訪和質量評估。怎麼篩查?常用方法有耳聲發射法或快速腦幹誘發電位法。
  • 北京0-6歲兒童免費五類殘疾篩查已實現全市覆蓋
    今年8月25日是第四個「全國殘疾預防日」,今年的主題是「殘疾預防,從兒童早期幹預做起」。8月24日,北京市殘聯發布了《2019年度北京市殘疾預防工作報告》。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殘疾預防,兒童早期幹預方面,2019年,本市實現了0-6歲兒童免費五類殘疾篩查的全市推行,去年,共有110餘萬人次兒童在正常體檢中完成了聽力、視力、肢體、智力和孤獨症五類殘疾免費篩查,篩查率為98.89%。
  • 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發布 推動早診早治規範化進程
    中新網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 杜燕)今天,《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發布,涵蓋結直腸癌、胃癌、肺癌、乳腺癌、宮頸癌等高發癌種。今天,北京抗癌協會2021年早癌篩查規範化研討會暨《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新聞發布會在線上舉行,活動由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專業委員會承辦。
  • 貴州: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啟動 五種常見癌可獲免費篩查
    央廣網貴陽11月11日消息(記者陳屹)11月10日,2020年貴州省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啟動。從當日開始,符合條件的貴陽市居民可免費篩查肺癌、乳腺癌、肝癌、大腸癌、上消化道癌(食管癌和胃癌)5種常見癌症風險。
  • 長治婦幼成「國家級」協作組成員單位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近日,中國溶酶體貯積症高峰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會上成立了「中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長治市婦幼保健院為全國25個成員單位之一(山西省僅兩家),副院長王麗紅代表該院上臺領取證書。
  • 上海成立首個遺傳性大腸癌諮詢門診 提供基因檢測篩查幹預
    如不及時篩查幹預,大部分人會在45歲以前發生癌變進而演變成腸癌。  遺傳門診服務群有兩類人  「腸癌是一種可以預防、可以早發現、可以根治的腫瘤。」徐燁教授指出,大腸癌的發生需要經過從息肉、到腺瘤最終發展成腫瘤的過程。整個過程大概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早期腸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待出現症狀再行就診,往往已經是病程中晚期了。
  • 中國婦幼健康事業發展報告(2019)內容是什麼?
    為全國孕產婦免費提供愛滋病、梅毒、B肝篩查,為所有發現感染的孕產婦及所生兒童提供預防母嬰傳播綜合幹預服務。近年來,孕產婦愛滋病、梅毒和B肝的檢測率穩定在99%以上,愛滋病母嬰傳播率從幹預前的34.8%下降到2018年的4.5%,先天梅毒報告病例數下降幅度超過70%,B肝感染孕產婦所生兒童的B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達到99.7%,有效避免和減少了兒童新發感染。
  • 聽力損失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有多嚴重呢?六大誤區告訴你真相!
    2、聲音刺激越早越好 如果確診為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應該立刻幹預。因為大腦發育需要聲音刺激,言語康復需要聲音刺激,早一年與晚一年進行幹預,對孩子聽力康復有本質的區別。 3、早幹預與晚幹預效果對比
  • 關於印發海南省學生眼疾病篩查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
    建立全省學生眼疾病檔案,對影響學生眼健康的疾病做到早發現、早幹預,減少視覺損傷。(二)具體目標1.幹預:(1)個體幹預。對復篩確診的學生,由復篩小組進行健康指導;對不能確診的,由復篩小組轉介至省級水平的醫療機構進行幹預,各有關醫院對持有《海南省學生眼疾病幹預轉介單》(附件7)的學生及家長提供便捷的就診通道。
  • 聽障兒童概述 中國有聽力殘疾兒童13.7萬人
    當發現自己幼小的孩子聽不見聲音後,一位安徽母親崩潰了,「哭著睡,哭著醒」。這樣的心碎經歷,每個聽障兒童的父母都體驗過。等待他們和孩子的,是昂貴的手術、漫長的康復治療、坎坷的求學之路……鮮為人知的聽障人群,正在成為日漸擴大的弱勢群體。世界上聽障兒童數最多的國家聽障兒童,即聽力出現了損失,聽不見或聽不清周圍聲音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