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價改革進程時間表:去年底改革被稱歷史之最

2020-12-04 搜狐網

  1996年

  原國家計委公布《藥品價格管理暫行辦法》,提出藥品定價將採取分類定價的方式,即專利藥、原研藥、國內仿製藥等都將有不同的定價原則,其中首次出現的「首仿藥」概念深受業內人士關注。

  1998年底

  原國家計委出臺了《國家計委關於完善藥品價格政策改進藥品價格管理的通知》,各地物價部門先後多次降低藥品價格。

  2000年

  《藥品定價辦法》的出臺,對藥品實行3種定價形式——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目錄的藥品及少數生產經營具有壟斷性的藥品,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以外的藥品,實行市場調節,由企業自主定價,佔77%左右。

  2012年9月24日

  國家發改委公布《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對部分藥品進行成本價格調查的通知》,藥品成本調查正式啟動,這一成本調查工作也被認為是中國藥價改革中向「市場」靠攏的關鍵改革。

  2014年5月9日

  國家發改委公布《關於改進低價藥品價格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首次取消了政府制定的低價藥最高零售價,改由在日均費用標準內的企業自主定價模式,這份清單也直接成為發改委藥價管控引入市場化「解綁」思維的最新信號。

  2014年11月25日

  國家發改委下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從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原政府指定的最高零售限價或出廠價格」,這一改革也被認為是中國藥品定價歷史上最大規模改革。

  2015年3月5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在2015年繼續深入推進醫藥衛生改革發展,取消絕大部分藥品的政府定價。

  2015年3月17日

  由國家衛計委負責起草的《建立藥品價格談判機制試點工作方案》正式結束了在國家相關部門間的意見徵集,將成立國家藥品價格談判指導委員會,藥價改革中最具市場化和國際化管理思路的藥價談判機制,已正式進入立法程序。

news.sohu.com true 第一財經日報 http://news.sohu.com/20150320/n410041160.shtml report 915 1996年原國家計委公布《藥品價格管理暫行辦法》,提出藥品定價將採取分類定價的方式,即專利藥、原研藥、國內仿製藥等都將有不同的定價原則,其中首次出現的「首仿藥」

相關焦點

  • 每經專訪國企改革專家李錦:國企改革更致力於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李錦認為,2020年國企改革進入關鍵的歷史階段,國企改革與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構成主題,市場化的體制機制是方向,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是目的。而各界高度關注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的不少核心內容,也有望在今年兩會的精神中得到充分體現。
  • 改革開放與中國的變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指導思想、政治環境、經濟體制、外交政策、社會結構和思想觀念等方面發生了重大轉變。改革開放推進的進程就是直面問題、尋求解決辦法、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積澱了許多改革開放順利推進的經驗。當前中國在內部和外部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解決這些新問題需要有新的觀察、新的思路、新的探索和新的實踐。
  • 人民日報頭條梳理十八大來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不止步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我們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摧金斷玉的決心後面,是對改革初心的始終堅守。「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 習近平:按照時間表路線圖推進改革
    要按照既定的時間表、路線圖,更加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更加有針對性解決各領域各層面各環節的矛盾和問題,強化基礎支撐,注重系統集成,完善工作機制,嚴格督察落實,不斷提高改革精準化、精細化水平,堅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進。
  • 全國事業單位改革拿出時間表 強化公益屬性
    據《瞭望》新聞周刊最新了解到的權威信息,高層已就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作了全國性的整體改革部署,改革時間表也已確定。這項涉及包括離退休人員在內的4000萬「事業人」的改革,終於正式開閘。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汪玉凱教授說:「經過了長期的醞釀、準備、調整,國家層面的中長期改革指導意見將對下一步中國事業單位改革起到重要的宏觀性、綱領性、指導性作用。」
  • 打響公立醫院改革攻堅戰
    但直至新醫改方案問世近一年後,2010年2月,《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方出臺。   即便腳步蹣跚,此舉仍被視為醫改中的破冰之舉。   按照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區域衛生、管理體制、補償機制、運行機制、監管機制以及多元辦醫,是公立醫院改革的幾項重點任務。其中,作為管理體制改革的管辦分開則是核心,也是難點。
  • 中國服務業改革的起步:以廣州為個案的歷史考察
    一、問題的提出  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完成了當代中國最重要的歷史轉折,無疑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開端。但這並不是一夜之間實現的。對此,鄧小平指出:「粉碎『四人幫』以後三年的前兩年,做了很多工作,沒有那兩年的準備,三中全會明確地確立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是不可能的。
  • 大公報:改革開放只有中國才能成功
    胡錦濤的演講,全面回顧和總結了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偉大曆程和輝煌成就,總結了一系列重要經驗,指出了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歷史潮流,方向和道路完全正確,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他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要在新的內外條件下繼續把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 新發展理念與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結中國共產黨執政經驗和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著眼於中國近期和未來更長遠發展,明確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這一新發展理念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要求。
  • 新中國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關係研究
    一、中共對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關係解讀的演進   中共自身對於如何正確認識新中國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的關係這一問題,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而不斷演進的。十六大報告把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統一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之中;十七大報告提出了「三個永遠銘記」和「十個結合」;胡錦濤在建黨90周年講話中提出「三件大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位一體」的論斷。四是「兩個不能否定」。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改革開放前這一時期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這兩個時期的關係提出了「兩個不能否定」的論斷。
  • 陝西省國有企業改革進程回顧及問題建議
    一、國有企業改革的進程回顧   今天,我們回顧20多年來的國企發展之路,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是一條貫穿始終的主脈。國有企業的改革,大體經歷了放權讓利、利改稅、承包經營、探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配套改革、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等不同階段。
  • 五大發電集團改革路線圖浮現
    隨著電力改革的逐步深入,有分析師認為,資產注入和整體上市將成為今年乃至較長時期內電力行業的投資主題之一,五大發電集團的整合行為影響最大,最可行的整合方向是集團持續向上市公司注入資產,實現「分步整體上市」或「分區域整體上市」。
  • 【改革開放40周年】活力之源 重要法寶 必由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我們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活力之源、重要法寶、必由之路,三個詞組,精闢概括了改革開放的核心要義、偉大成就和歷史意義。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最重要的就是要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使活力之源繼續噴湧,重要法寶再顯神威,必由之路更加寬廣。
  • 國際輿論高度評價中國改革開放成就 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
    新華社記者 李 賀攝   11月13日,「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分為偉大的變革、壯美篇章、關鍵抉擇、歷史巨變、大國氣象、面向未來六大展區,以圖片、視頻、文字、沙盤模型等多種形式,全方位、深層次地展現了40年來中國社會的大變革,人民生活的大變遷。   「中國政府組織的這場展覽展示了中國40年的發展成就。」
  • 胡敏:「六個緊緊圍繞」勾畫出中國未來的改革方向
    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本次會議適逢中國改革「窗口期」,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為使命。三中全會有哪些亮點,為下一步深化改革勾畫了怎樣的路線圖?人民網記者第一時間連線國家行政學院副巡視員、經濟學博士胡敏解讀「公報」內容。 胡敏談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這標誌著中國的改革又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 半月談|農村改革,必須要有底線!
    農村改革要有底線!半月談特約評論員 陳文勝回顧中國工業化、城鎮化的歷史進程,從農業稅賦到土地財政,農民為中國現代化的積累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兩個趨向」論斷,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從根本上改變長期犧牲農村犧牲農民的發展現狀,明確工農城鄉的平等地位。
  • 後發國家工業化的優勢與劣勢,以及中國結構性改革的邏輯
    但是,後發國家的模仿和依賴具有不確定性,如前蘇聯與中國關係的破裂引發的增長危機,導致「二五」計劃舉步維艱,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赤字危機,嚴重挫傷社會主義建設進程,幾乎打斷了初期的工業化,這便是後發劣勢的表現。由於歷史的原因,落後的後發國家發展工業化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更為集中,如果缺乏先發國家支持,在工業化各個階段付出的制度成本更高。
  • 【深度報導——改革】銀河化學改革啟示錄
    儘管改革之初很多人不理解,但改革的效果卻立竿見影:2018年8月改革啟動之後的第二個月,銀河便實現了單月止虧,9至12月持續盈利,雖然當年沒能扭轉經營態勢,但改革所帶來的成效與變化卻帶來了新的希望。2019年,也就是推行改革的第二年,銀河化學幾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舉扭虧為盈,不僅經濟效益上實現了突破,企業和員工的精神面貌也有了脫胎換骨的改變。
  •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
    發展無止境,改革無窮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進程氣勢如虹、波瀾壯闊,取得了歷史性偉大成就。今後,我們在改革道路上還有許多硬骨頭要啃,還有許多難關要攻克。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與讀者一起探討如何推動新發展階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現更大作為。
  • 改革開放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原標題:改革開放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這是對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總結,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偉大決心和戰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