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事業單位改革拿出時間表 強化公益屬性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據《瞭望》新聞周刊最新了解到的權威信息,高層已就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作了全國性的整體改革部署,改革時間表也已確定。這項涉及包括離退休人員在內的4000萬「事業人」的改革,終於正式開閘。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汪玉凱教授說:「經過了長期的醞釀、準備、調整,國家層面的中長期改革指導意見將對下一步中國事業單位改革起到重要的宏觀性、綱領性、指導性作用。」

  改革背景

  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

  有統計稱,我國有126萬個事業單位,共計3000多萬正式職工,另有900萬離退休人員,總數超過4000萬人。

  來自高層的判斷認為,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國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一些事業單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機制不活。公益服務供給總量不足,供給方式單一,資源配置不合理,質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務的政策措施還不夠完善,監督管理薄弱。

  有的事業單位對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的追求,偏離了公共服務這個公共機構的基本價值取向。此外,已經形成的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結構在改革中很難被打破,成為事業單位改革的最大阻力。這些問題影響了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迫切需要通過分類改革加以解決。

  國家行政學院宋世明教授說,改革後的事業單位,即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應成為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組織支撐,成為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主力軍,以實現政府公共服務的核心職能。

  改革思路

  「甩掉兩頭、留下中堅」

  從中央的新部署看,強化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是此次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尤為突出的主導理念。

  在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宋世明看來,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可謂「甩掉兩頭、留下中間(中堅)」。所謂分類改革,即按照社會功能將現有事業單位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個類別。

  對承擔行政職能的,逐步將其行政職能劃為行政機構或轉為行政機構;

  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逐步將其轉為企業;

  對從事公益服務的,繼續將其保留在事業單位序列,強化其公益屬性。

  「行政的歸行政,市場的歸市場」,宋世明說,留下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作為基本公共服務的主要提供者。

  作為中國曆次機構改革的遺留產物,一部分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沒有納入公務員管理,造成一些公共機構出現利用所佔有的公共資源亂收費、亂罰款的現象。

  公益分類

  叫停義務教育擇校費

  被留下的「中堅」,也進行了細分。

  據了解,此次改革部署又根據職責任務、服務對象和資源配置等情況,將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劃分為兩類。

  承擔義務教育、基礎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及基層的基本醫療服務等基本公益服務,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入公益一類。承擔高等教育、非營利性醫療等公益服務,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入公益二類。

  「這樣分類也可以看作是按照公益屬性的純粹程度來劃分的。」汪玉凱說,純公益類的事業單位,是由政府出資保障的,不再允許其存在經營性活動。「比如鄉鎮診所、社區醫院等就屬於基層的基本醫療服務。以前經常說的教育產業化,這個概念模糊不清,現在可以肯定地說義務教育是不可以產業化的,長期不治的義務教育階段『擇校費』應被叫停」。

  汪玉凱指出,高校、職業教育、綜合醫院等,應該屬於準公益類的事業單位,允許其部分市場配置資源,但不允許進行以盈利為目的的生產經營活動。

  提升改造

  一切為了公益服務

  「『留下中堅』也並不是原封不動地留下,而是要對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進行整體的優化、提升、改造。」宋世明分析,這其中包括改革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推進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加強監督等若干「重塑」項目,「這一系列改革,無不是為了強化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

  「重塑」項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社保制度的改革。

  據悉,高層要求是完善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政策,逐步建立起獨立於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險體系。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實施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個人繳費全部計入個人帳戶。養老保險基金單獨建帳,實行省級統籌,基本養老金實行社會化發放。

  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人員妥善保證其養老待遇水平平穩過渡、合理銜接,保持國家規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此外,還將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職業年金制度。

  「可以看出,未來的公益服務新格局將為公眾提供廣覆蓋、多層次的公益服務」,汪玉凱說,事業單位改革並不是單純地減少數量和人員,經過剝離、重塑後的事業單位,在未來發展中質量將提升,數量也會調整和增加,「一切服從於人民群眾對於公益服務的需要」。

  據新華網

  改革總體目標

  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確、運行高效、治理完善、監管有力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公益服務新格局,形成基本服務優先、供給水平適度、布局結構合理、服務公平公正的中國特色公益服務體系。

  改革主要思路

  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的要求,以促進公益事業發展為目的,以科學分類為基礎,以深化機制體制改革為核心,總體設計、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先行試點、穩步推進,進一步增強事業單位活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和經濟社會發展對公益服務的需求。

相關焦點

  • 地勘單位改革,到底摸索的怎麼樣了?
    從此,地勘行業改革進入全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視野,地勘行業改革有了比較與借鑑。廣東省這次地勘單位改革,沒有把「歸口管理、逐步企業化經營"作為地勘單位改革的唯一模式,而是遵照實事求是的原則,根據廣東省的省情,對省內的地勘隊伍進行調整,強化地勘隊伍的公益屬性。
  • 「三去」能否破解科研事業單位體制難題?
    全國政協委員劉尚希建議去行政化、去編制化、去預算化「三去」能否破解科研事業單位體制難題?文章導讀: 「三去」在現實中是否具有可行性?討論多年的科研事業單位體制問題,是否會成為事業單位創新改革的新起點?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提出,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近年來雖出臺有針對科研事業單位的激勵政策,但由於其主體定位不明確,各種管制要求較多,激勵政策效果一般。他建議,打破科研事業單位體制,以「三去」 (去行政化、去編制化、去預算化)重塑科研事業單位體制。「三去」在現實中是否具有可行性?
  • 財政部:科學事業單位不得炒股票期貨
    記者14日從財政部獲悉:財政部會同科技部聯合修訂的《科學事業單位財務制度》已於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新制度進一步強化了科學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並對其生產經營活動進行了嚴格限制,嚴禁從事股票、期貨、基金、企業債券等投資。我國原《財務制度》是由財政部和原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於1997年3月25日發布,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
  • 聚焦重點明確目標深化事業單位機構改革 省編辦有關負責人就全省...
    答:我省事業單位在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同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還不完全適應,主要有四方面:一是事業編制規模總體偏大。我省事業編制總量在全國排名靠前,與人口、地域面積和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大量人力資源、政府資產和財政資金配置在事業單位等非生產部門。二是事業機構重複分散設置。
  • 全市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工作會議召開 李峰講話 張宏偉主持...
    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對全市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工作進行全面動員部署。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峰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宏偉主持會議。市委副書記、嶧城區委書記於玉就全市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有關情況作說明。
  • 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國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一些事業單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機制不活;公益服務供給總量不足,供給方式單一,資源配置不合理,質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務的政策措施還不夠完善,監督管理薄弱。這些問題影響了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迫切需要通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加以解決。
  • 長島縣編辦在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上下功夫 激發事業單位內生動力...
     水母網06月16日訊(通訊員 於文浩)煙臺市長島縣編辦圍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精神,不斷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創新事業單位管理模式,深挖編制潛能,優化發展環境,強化監督檢查
  • 劉尚希:科研事業單位的改革有助於激發人才積極性和創造性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雲賽俠)11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做客新華網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劉尚希建議,要加快科研事業單位的改革,把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地釋放出來。新華網 郭小天攝  以下為主要訪談內容:  新華網:您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今年比較關注哪些領域的問題呢?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  劉尚希:關注的問題是很多的。   首先關於科研事業單位加快改革的問題。
  • 疫情之後,勘察設計單位如何應對改革工作?
    2020年初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整個國家的經濟生產和深化改革工作停擺了一個多月。根據國家事業單位改革總體要求,2020年是我國事業單位改革的「大限」之年,屆時,對於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將全部轉企改制,註銷事業單位法人,核銷事業編制,部分公益類的事業單位也將全部轉為企業。受疫情影響,改革的目標和進程會有一定的延後調整嗎?
  • 山東市縣兩級事業單位今年按績效考核 劃分為A、B、C三個等級
    考核指標包括單位運行、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和服務對象滿 意度等 考核結果與單位法人履行職責評價,機構編制調整,財政 經費預算等掛鈎 對事業單位的考核不能走馬觀花,而是要敢於「動真格」。記者7月8日從省編辦獲悉,為破解事業單位監督管理難題,提高公益服務質量和效率,我省在全國率先推行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制度,年底前全省市縣兩級事業單位將實現績效考核。 早在2011年,東營市就開始進行事業單位績效考核試點,目前已對教育、衛生、農業、城市管理系統和副縣級以上共204個事業單位開展績效考核。
  • 兩部門就《關於做好事業單位政府購買服務改革工作的意見》答問
    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底,事業單位政府購買服務改革工作全面推開,事業單位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現由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承擔並且適宜由社會力量提供的服務事項,全部轉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提供;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促進建立公益二類事業單位財政經費保障與人員編制管理的協調約束機制。
  • 關於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改革問題的通知
    同時,要切實做好機關工作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保證機關工資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附表(一至四):略附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方案一九八五年工資制度改革以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除運動員外,均實行了以職務工資為主的結構工資制。
  • 晉城市級事業單位改革任務基本完成!
    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是黨政機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此次改革涉及到我市共2500多個事業機構近7萬人其中市級556個事業機構1.5萬人今年以來,我市堅持依法依規依事業需要,推進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在限額內對市級現有事業單位進行了重塑重構和功能再造,保留事業單位232個,精簡機構324
  • 2017全國事業單位聯考|D類聯考準考證列印時間入口
    2017全國事業單位聯考筆試將於6月3日進行,各聯考省份準考證列印入口開通時間不一,為了方便各聯考省份考生及時列印準考證,特整理了2017全國事業單位聯考(D類聯考)準考證列印時間及列印入口:>>>6月1日-3日全國事業單位聯考D類考前衝刺及試題解析公益講座【線上】
  • 事業單位改革:2020年前這些單位將全部轉為企業
    ·  正  ·  文  ·  來  ·  啦  ·目前事業單位分三類:一類是承擔行政職能的,二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三是從事公益服務的。1)對於完全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如果調整為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其人員可轉為公務員,但編制不得突破政府機構限額和編制總額。2)對於部分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如果將屬於政府的職能劃歸行政機構後,任務不足的事業單位予以撤銷或併入其他事業單位,其人員也隨之分流。
  • 四川省民政廳出臺意見全面加強直屬事業單位管理
    近日,中共四川省民政廳黨組印發《關於全面加強直屬事業單位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動全面加強直屬事業單位管理。四川省民政廳黨組出臺《意見》是深入貫徹落實2018年全國民政工作會議精神的具體舉措,是切實強化直屬事業單位監管的重要載體。
  • 人民日報發表馬建堂署名文章:改革創新是統計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他還指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這些重要論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深化改革設立了燈塔和航標,指引我們沿著正確方向和道路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 卡米洛鋼琴:致力於為教育公益事業做貢獻
    「2018年衡陽市中小學音樂教師合唱普及班」活動的舉行是落實黨的立德樹人教育方針,為了增強美育育人功能,促進學校美育改革與發展,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進一步提升市中小學音樂教師合唱知識和實踐能力,促進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助力市文明創建工作。
  • 青島發布《青島市事業單位特設崗位設置...
    》,為促進全市高層次人才引進,暢通人才成長渠道,激發人才隊伍活力,進一步健全青島市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制度提供了又一新的政策保障。  青島市現行事業單位特設崗位設置管理辦法是2015年制定的,實施以來對促進高層次人才引進,打通專業技術人才發展通道起到了積極作用。近年來,隨著青島市加快實施人才強市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事業單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人才集聚程度不斷提高,對優化崗位結構、提升崗位層次的需求不斷加大,廣大專業技術人員對暢通職業晉升通道的期盼更加強烈。
  •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所屬事業單位基本情況簡介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所屬事業單位基本情況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