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研發新型智能顯示結構色薄膜材料

2020-12-04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教授武利民團隊將直徑為數微米至十幾微米的聚合物膠體微球,組裝到普通透明聚合物膠帶的粘膠層上成單層微球陣列,首次研發了一種既具有逆反射又具有隨角異色和隨角不變色的智能響應結構色薄膜材料,並揭示了其智能響應結構色的形成機理。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據悉,該研究已申請中國和美國專利各一項。

結構色相比於傳統的化學色(如顏料、染料等著色)而言,具有色彩反射率高、飽和度高、不易褪色、環保等特點,但現有自然界或人工合成結構色材料均不具有智能響應特性。

武利民團隊發展出的大面積逆反射結構色薄膜,在室內光線下,有球的薄膜面和無球的薄膜面均顯示無色,但在白光光源照射下,無球薄膜面顯示逆反射智能結構顏色。「產生這種新穎光學現象的原因在於聚合物膠體微球與透明膠帶之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基於氣墊微球/聚合物的雙層結構。」武利民告訴《中國科學報》,當白光光束從薄膜無微球一面入射時,光線會在微球陷入部分和未陷入部分的半球界面上,分別發生薄膜幹涉和全內反射效應,從而依次實現智能結構色產生和逆反射的效果。通過調節微球的粒徑可以控制空氣層的厚度,從而產生不同顏色的結構色。

研究人員表示,該逆反射結構色薄膜在智能顯示、交通安全反光設施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aw8755

《中國科學報》 (2019-08-20 第3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
    科學家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 2018-09-26 人民日報 孫振 【字體:大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今日材料》上,為量子點顯示技術的發展開闢了高效環保的全新材料方向。  量子點顯示(QLED)被認為是繼有機發光顯示(OLED)之後的下一代顯示技術,具有色純度高、色域寬、成本低等優點,易於實現大屏幕、全彩色、柔性顯示,是虛擬增強現實技術和智能可穿戴顯示設備的理想之選。
  • 寧波材料所等研發新型等離激元結構色材料及製備技術
    寧波材料所等研發新型等離激元結構色材料及製備技術 2020-06-29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與傳統化學顏料、染料相比,等離激元結構色源於材料微納結構與光子的相互作用,因而可克服化學顯色組分複雜、環境汙染且回收難、機械性能和抗老化性較差等問題,在超高解析度顯示、光學生化傳感、防偽加密、光信息存儲等領域應用廣泛。開展等離激元結構色材料、製備技術及顯色機理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意義和現實應用意義。  人工金屬微納結構是產生等離激元結構色的實物載體。
  • 合肥工業大學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
    原標題:合工大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記者8月30日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首次成功將石墨相氮化碳(g-C3N4)應用於下一代量子點顯示技術。團隊合成石墨相氮化碳(g-C3N4)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並以其作為發光層,製備出全新的量子點顯示(QLED)器件。
  • 復旦課題組智能顯示結構色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央廣網上海8月13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通訊員李沁園)日前,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教授武利民團隊將直徑為數微米至十幾微米的聚合物膠體微球組裝到普通透明聚合物膠帶的粘膠層上成單層微球陣列,首次報導了一種既具有逆反射、又同時具有隨角異色和隨角不變色的智能響應結構色薄膜材料,揭示了其智能響應結構色形成機理,並探索了其在智能顯示等領域上的應用。
  • 華銳光電第五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件項目主體結構全面完工
    09月25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航空港實驗區華銳光電第五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件項目(以下簡稱「華銳光電項目」)主體結構全面封頂,雛形初現,這也標誌著該項目主體結構全面完工,進入內部二次結構施工階段。
  • 綜述:無機-有機鈣鈦礦材料在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 仿生智能薄膜:讓惰性高分子「動起來」—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東師範大學化學院博士生導師張利東課題組與杜學敏課題組合作,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乙烯醇(PVA)高分子材料為研究對象,通過模擬生物結構衍生規律,製備出新型智能柔性雙層高分子膜材料。杜學敏在得知張利東準備回國發展後,便於2016年下半年邀請他來到深圳先進院指導交流,雙方的合作也圍繞高分子膜材料正式開啟。 隨著人類對自然界生物結構了解與認識加深,通過材料與結構設計仿生大自然技術也日趨成熟,推動了刺激響應仿生材料的發展。張利東指出:「近年來,基於刺激響應仿生材料研發的器件已經在工業、醫療、電子、軍事等領域得到了較好的應用。」
  • 復旦大學武利民課題組智能顯示結構色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然而,現有的自然界或人工合成結構色材料的反射類型基本為漫反射或鏡面反射,很少具有材料表面反射的第三種類型——逆反射,即反射光線射回光源方向的現象。並且,這些結構色材料通常只具有隨角異色或隨角不變色,難以同時兼有隨角異色和隨角不變色的特性。而現有的商業逆反射材料的顏色主要來源於化學顏料,不僅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汙染嚴重,而且褪色、無智能響應功能。
  • 韓國團隊研發出三次元結構顯示面板,實現多方向顯示
    慧聰LED屏網報導      CINNO Research產業資訊,韓國研發團隊成功研發出三次元結構顯示面板。在柔性電極平板顯示基礎之上通過摺疊變形為三次元形態,可實現多方向顯示。  根據韓媒it.chosun 6月23日報導,當天韓國光州科學技術院(GIST)對外宣布Ko Heungjo新材料工學教授團隊研發出三次元結構顯示面板。  顯示面板是一種通過電輸送顯示信號,使人識別的電子器件。電視、手機、顯示器、廣告牌、黑匣子、智能手錶等普遍使用的顯示面板大部分為平板形態。
  • 兩部門關於新型平板顯示和寬帶設備研發等事項的通知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中央管理企業:為推動我國新型平板顯示產業快速發展,落實「寬帶中國」戰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擬組織實施新型平板顯示和寬帶網絡設備研發及產業化專項。
  • 新型顯示「十二五」專項規劃全文:雷射顯示奏響最強音!
    開發雷射顯示的雷射晶體材料和光源模組技術,在全息3D 顯示、裸眼3D 顯示、移動網際網路終端顯示等技術方面取得突破;研究有機發光顯示和電子紙顯示共有而又各具特色的TFT 技術,突破有機發光顯示的有源、柔性和高分子印刷噴墨技術,解決電子紙顯示的有源、彩色化和快速響應等技術難點;研製低逸出功印刷型和一維納米線場發射顯示樣機,解決新型顯示技術的產業化量產關鍵技術。
  • 我國學者成功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與器件
    新華社合肥9月28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近期該校科研人員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廣東省科學院合作,首次成功將石墨相氮化碳應用於下一代量子點顯示技術,並成功製備了新型量子點顯示器件。日前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今日材料》發表了該成果。
  • 新型玻璃狀聚合物薄膜材料 可實現透明電子元件導電
    新型玻璃狀聚合物薄膜材料 可實現透明電子元件導電2018-03-29 11:13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吃薄荷的貓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摘來自美國普渡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了一種全新的可導電玻璃狀透明聚合物薄膜材料,這種材料導電性優於普通聚合物,易於大規模製造,成本低於氧化銦錫薄膜導電材料。
  • 科學網—新型仿生透明薄膜超強超韌可降解
    ,在新型顯示、光電轉換、柔性電子器件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 該薄膜在高透明度的基礎上兼具極高的光學霧度,能高效地散射透過的光線,從而實現理想的勻光效果。這種高透明、高霧度薄膜得益於緻密的仿貝殼「磚—纖維」結構,通過薄膜內部孔隙的填充保證透光效果,藉助納米片—纖維素的界面散射保證光學霧度,可以在370~780納米的可見光譜波長範圍內同時實現超過73%的高透明度和超過80%的高光學霧度。
  • 南郵團隊研發新型柔性導電薄膜
    近日,南京郵電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馬延文教授團隊與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研究者們研發出一款具有透氣性的超薄、可拉伸多孔電極製備的表皮電子器件,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隨著科技的進步,大眾在追求性能的同時,對於電子產品的體驗、舒適感的需求日益增加。
  • pdms薄膜——高透氣性、在智能穿戴產品的應用
    由於PDMS薄膜具備以上很多有機/無機薄膜無法同時具備的特殊性能,使得該產品在最近幾年成為人們重點的研究對象。隨著電子科技和材料科學的不斷發展,各種智能電子及柔性電子器件逐漸走進人們的關注視線,尤其是當京東方宣布中國柔性AMOLED生產線量產,打破三星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更是給各大柔性電子器件研究機構及企業打了一劑強心針。
  • 納米薄膜的智能捲曲摺紙 | Nature Communications
    納米薄膜的智能捲曲摺紙 | Nature Communications 論文標題:Microdroplet-guided intercalation and deterministic delamination towards intelligent rolling origami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作者:Borui Xu, Xinyuan Zhang et.al 發表時間:2019/11
  • 熱電薄膜材料產業化前景廣闊
    熱電材料是一種能將熱能和電能相互轉換的功能材料,具有綠色環保的優點,熱電材料在很多領域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能源危機趨於嚴重的今天,進行新型熱電材料的研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熱電材料薄膜不僅能夠通過低維結構調控其熱電特性,且能與目前的微半導體器件工藝兼容,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通常而言,熱電材料的應用主要通過熱電器件來實現。
  • 【新材料】MIT研發「白天吸收太陽光 需要時再以熱能釋放」的新型...
    【新材料】MIT研發「白天吸收太陽光 需要時再以熱能釋放」的新型材料 發表時間:2016/2/17
  • 有機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技術淺析
    OTFT-LCD  OTFT-LCD是有機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傳統的TFT-LCD受材料的影響,只能以平面方式顯示,無法做到很有彈性的彎曲顯示。OTFT-LCD由於使用有機材料,具有可彎曲顯示的特點,因此不但耐衝擊,而且重量輕、體積小。這項技術的突破,不僅改變了顯示器的外觀,應用環境也因此大為擴展且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