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
最新的研究認為宇宙的直徑為1560億光年,甚至更大;
可觀測的宇宙年齡大約為138.2億年。
組成:地球與月球構成了一個天體系統。
位置:地球是中心天體。
周期:地球與月球繞它們的公共質心旋轉一周的時間為27天7小時43分11.6秒。
組成:8顆行星(冥王星已被除名)、至少165顆已知的衛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
位置:太陽系位於銀河系邊緣。
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於布拉格舉行的第26界國際天文聯會中通過的第5號決議中,冥王星被劃為矮行星,並命名為小行星134340號,從太陽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
八顆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在晴朗的夜晚,我們可以觀察到天空有一條如雲的光帶,這便是銀河(部分)
組成:這條光帶實際上由數以千億顆恆星和星雲構成。(包含1200億顆恆星)
位置:太陽位於銀河一個支臂本地臂上,至銀心的距離大約是2.64萬光年。
周期:太陽繞銀心運轉一周約2.5億年。
質量:銀河系的總質量大約是我們太陽質量的1.5萬億倍。
年齡:大約125億歲左右。
(拓展)黑洞:銀河系其中心是超大質量的黑洞。
發現時間: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晚9點。
距離:離地球5500萬光年。
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
特徵:它的核心區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
研究背景:這一由200多名科研人員歷時10餘年、從四大洲8個觀測點「捕獲」的視覺證據。
意義:或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
組成:是指在銀河系以外,由大量恆星組成星系。外表是模糊的光點,因而又被稱為「河外星雲」。目前人類估計河外星系的總數在千億個以上。
組成:有10億個以上星系,每個星系平均有著1000億顆恆星。
尺度:100億-150億光年。
年齡:150億年量級。
速度:以每小時51.4萬英裡的速度圍繞宇宙運行。
周期:銀河系繞宇宙運轉一周約2.3億年。
(拓展)總星系是否等於宇宙嗎?
否。總星系僅僅是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宇宙範圍,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待我們去發掘。
目前人類用最先進的觀測手段觀察宇宙,能夠觀察到距地球200億光年的天體。以此距離為半徑所繪的大圓球,就是人類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範圍。
所有的星系放在一起,構成了最大的天體系統,稱為總星系。但並非宇宙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