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史前動物長得都很巨大,而現代動物大多都縮水了?

2021-01-16 怪羅科學

當我們提到史前動物,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就是恐龍,而提及現代的動物,第一反應是想到身邊的寵物貓和狗。

有人就會發出疑問:為什麼像恐龍這樣的史前動物體型巨大,而現代的動物好像都不是很大?

為了更直觀了解史前動物的體型,我們先來了解一些史前動物的大小:

魚類,在古生物中比較大的軟骨魚是巨齒鯊,據推測長18米,體重可達40-70噸,是生活在2800萬-150萬年最大的掠食者之一。

最大的硬骨魚類是利茲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魚,據估算體長可達27米,體重達40噸,這兩種魚都已經滅絕了。

兩棲類動物,現存最大的兩棲類動物俗稱娃娃魚,在國內曾捕到一條長2.1米,重達150千克。史前最大的兩棲動物長得類似於鱷魚,生活於2.7億年的普氏鋸齒螈,長達9米,重達3噸。兩者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

現在的節肢動物椰子蟹,體長1米,體重達6千克。和史前的節肢動物相比,還是太小了。史前的巨型馬陸有3米多長,體重可達幾十千克。另外,1米多長的蜻蜓、蜈蚣比比皆是。

爬行動物種類各式各樣,長短不一,尤其是恐龍。

據報導,在1987年的南美洲曾發現一根阿根廷龍脊椎骨,長2米,寬1.5米,重達1噸,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發現阿根廷龍的骨骼化石,根據化石,科學家預估,這隻阿根廷龍長至少有三四十米,體重可達80噸。

為什麼史前生物如此巨大?

科學家認為,主要是呼吸系統的區別。

在石炭紀中空氣含氧量是現在的兩倍,幫助呼吸系統不完善的節肢動物,能更有效地把氧氣送到體內,所以個頭也會更大。

其次,生活的自然環境優越,能量獲取方式多。

中生代的自然環境優越,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繁盛,食物豐富,像恐龍這樣獲取效率高的動物,可以得到更多的能量。

吃得多,活動得少,體重就會增加,個頭也會上漲。

現代動物變小,除了自然原因外,人類活動也影響到了它們。

一方面是人類與動物同時生活在自然之中,動物的活動與捕獵範圍大大縮小,食物變少影響身體發育。

另一方面是人類對動物的過度捕獵,比如曾經膘肥體壯的大象,一隻雄性大象的象牙可達30公斤,因為人類對象牙瘋狂,現在的小象已經不長象牙了。這種行為也是對自身的保護。

但有一點需要明確,史前動物也並不是都比現代動物大,不能以偏概全。

因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仍生活在現在,那就是藍鯨,只是從普遍來看,史前大部分動物都比現在大。

世界上體積最大的動物是海洋哺乳動物——藍鯨。

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陸地上最重的非洲象如果要和藍鯨一樣重,那麼就最起碼需要25隻非洲象;與人相比,一頭藍鯨足足就有2000個人。

很多科學家認為易碎雙腔龍是可以和藍鯨相媲美的動物,根據挖掘出的部分化石,可推測,易碎雙腔龍可達35米,體重約200噸,可能是世界上最長最重的恐龍。

但其他科學家們對於易碎雙腔龍的體型是有爭議的,因為被挖掘的脊椎骨保存狀況並不好,也不完整,因此預估可能出現偏差,認為現實中易碎雙腔龍的體型並沒有藍鯨大。

除了藍鯨外,廣袤無垠的海洋裡還藏著許多未被發現的生物。

科學家對深海怪物說的爭議一直不停,在19世紀末的聖奧斯丁海灘上,兩個小男孩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白色生物。

它長6.4米,寬2米,重達7噸,有頭、有眼睛、有嘴須和尾巴。一時之間轟動了自然界、媒體界......經過調查發現這是一隻生活在深海中的巨型章魚,但還有人猜測是外星人變異。

無論這是什麼,這都足以證明深海之中有無數不為人知的生物存在。

為什麼同樣是龐然大物,陸地動物為什麼比不上海洋動物呢?

海洋動物和陸地動物最大的區別是生活的環境不同。

海洋動物生活在水裡,水的浮力讓海洋動物擺脫了重力的束縛。

在陸地的動物靠骨架撐起自己龐大且笨重的身軀,而海洋動物靠浮力就能分散體重的壓力。

眾所周知,深海和水面的溫度差距甚遠,海洋動物生活在水中,容易散失熱量。

為了能維持體溫,不斷長大的身體非常有利。因為體積越大,表面積和體積的比例就會縮小,就有利於維持體溫。

最重要的是,很多大型海洋生物有自己高效的進食方式,就以藍鯨為例,它最喜歡的食物是磷蝦,磷蝦雖小,但是高蛋白的食物,藍鯨大多時候都是張開嘴巴覓食,吞下磷蝦後,在通過過濾,將磷蝦一口吃掉,據統計,一頭成年藍鯨一天能吃掉4000萬隻的磷蝦。

短時間內能獲取這麼多食物,而且整個過程並不耗費太多的體力,多吃不消耗,身體自然會越長越大。

最後

中國有一句老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史前動物巨大的原因離不開自然,消失的原因還是在於自然。

恐龍滅絕說,各種各樣。比如小行星撞地球,火山爆發等等......終歸到底還是環境劇烈變化造成的。

史前動物確實很大,但現代的動物也並沒有很小。

只能說動物靠不斷地進化,讓自己更好地生存在自然之中。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史前動物都這麼大
    credit: 銳景創意為什麼史前動物例如乳齒象、長毛象還有許多恐龍都這麼大呢?這始終是一個謎團。
  • 史前動物大探索
    在出土化石中,我們可以發現,史前有一批動物,它們的體型與現代動物相比,奇大無比,如巨型蜻蜓、蜈蚣、蟒蛇等,那麼,為什麼史前動物會如此巨大呢?面對這樣的化石,我們不妨大膽猜測,它們巨大的軀體,跟以下幾個方面有關。首先是氧氣。在史前,地球的植物量很大,所以氧氣富裕。
  • 為什麼現在的動物,大多數都比史前動物小很多?原來是環境不允許
    地球有著40億年漫長的生命史,而在人類沒有誕生之前,我們一般稱之為史前時代。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史前時代是一個巨型時代,這是什麼意思?意為就是說史前生物基本都是以巨大而著稱,很多的生物個頭都非常大,遠遠超過現在的生物。比如一米多長的蜻蜓,3米多長的蜈蚣,還有身長可達幾十米的恐龍。我們從世界各地發現的史前生物化石,可以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史前時代。
  • 為什麼史前動物那麼大,現代動物卻很小,難道逆向進化真的存在?
    看過幾部史前紀錄片的話,大家就會發現一點,史前動物好像大部分都比現在大非常多,而直到今天還有很多地方會有捕捉到什麼「生物活化石」的新聞,那些僥倖存活至今的史前品種,確實一個個體型都非常龐大,看著都嚇人。
  • 為什麼史前動物那麼大,現代動物卻很小,難道逆向進化真的存在?
    看過幾部史前紀錄片的話,大家就會發現一點,史前動物好像大部分都比現在大非常多,而直到今天還有很多地方會有捕捉到什麼「生物活化石」的新聞,那些僥倖存活至今的史前品種,確實一個個體型都非常龐大,看著都嚇人。
  • 為什麼史前生物體型巨大,而現代動物比較小?專家:未來會更大!
    在電影裡我們清楚地看到了恐龍的面目,恐龍作為史前生物,在6500萬年前慘遭滅絕。科學家只能通過僅存的化石來研究史前生物,還原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大多數史前生物體型巨大說起史前生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恐龍,其次就是身形巨大。
  • 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沒恐龍大?巨大動物競爭力更強,為何都滅絕了
    提起陸地動物界的龐然大物那非大象莫屬,但很明顯這完全不是白堊紀晚期滅絕的大型恐龍的對手,一隻肉食的霸王龍直接就可以秒殺大象,而這只是恐龍界的小弟弟而已,那麼最大的恐龍和現代最大的動物藍鯨相比,哪個更大一點?為什麼現在陸地上都沒有那麼龐大的動物了?
  • 為什麼史前生物都很巨大?
    很幸運,今天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藍鯨,有確切記錄,最大藍鯨個體體長可達33.58米,體重超過180噸。這種巨無霸體型,讓藍鯨當之無愧的號稱——目前人類已知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動物,對,比我們挖化石而熟知的恐龍還要大。所以史前巨獸其實有點類似偽命題,巨獸一直生活在我們周圍。
  • 史前動物有多牛?連豬都可以這麼厲害,壯如河馬猛如虎
    導讀:史前動物有多牛?連豬都可以這麼厲害,壯如河馬猛如虎現代的動物體型普遍比較小,最大的陸地動物非洲象,體重也只有4至5噸左右,最高紀錄為10噸,但是史前動物,隨隨便便都能超過這個數字。對於野豬我們都很熟悉了,現在一些農村裡面仍然能夠見到,它們雖然比家豬野蠻,實力更強的,但是相對來說,體型卻比家豬小很多,就拿華南野豬來說,大都集中在90-200千克之間,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野豬稍微大型一點,能夠達到400千克左右。這種體重在現代看來,可能是很高了,但是與史前動物一比較的話,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 為什麼史前的生物都十分巨大?
    文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史前巨型昆蟲,史前巨型恐龍和當代巨型哺乳動物。當然也有很多人熟悉的馬門溪龍等,都是非常巨大的為什麼那個時代巨型生物那麼多?兩個原因1:食物充沛。這是我上面提到的植物的因素,植物在登陸地球後,由於缺乏足夠多的敵人,導致植物異常泛濫,而植食性恐龍是以植物為食物的。因此食物不缺乏,自然缺乏足夠的選擇壓力。
  • 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普遍縮水,長不到恐龍那麼大?
    提起陸地最大的動物可能非大象莫屬了,即使是如今地球現存最大的動物藍鯨,也不能和當初地球上的霸主恐龍相提並論。是什麼原因讓如今地球的動物體型普遍縮水,不再擁有遠古時期恐龍那樣大的外表呢?我們這次來簡單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史前動物那麼大?現在動物就小很多了
    總體而言,史前動物的體積的確比現代動物大,但是這一問題存在倖存者偏差。人們普遍認為史前動物比現在大,主要是參考侏羅紀時代的恐龍。但是史前世界遠非只是侏羅紀時代。在寒武紀時期,最大的動物是畸形龍,其長度也頂多2米,這尺寸和人類差不多,還沒有現代大型貓科動物大。
  • 史前動物比現在的動物更大更兇猛
    地球也經歷了幾億年的變化,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這個世界上有著很多神奇的動物和植物,特別是在遠古時期,恐龍沒有滅絕的時候,在那個時候人類還沒有佔據世界,據說動物都是體型很大的,也是非常的兇猛,樣子也是很奇特的,下面給大家說一說史前的動物!
  • 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沒恐龍巨大?藍鯨可以哦!只比最大恐龍差一點
    提起陸地動物界的龐然大物那非大象莫屬,但很明顯這完全不是白堊紀晚期滅絕的大型恐龍的對手,一隻肉食的霸王龍直接就可以秒殺大象,而這只是恐龍界的小弟弟而已,那麼最大的恐龍和現代最大的動物藍鯨相比,哪個更大一點?為什麼現在陸地上都沒有那麼龐大的動物了?
  • 魔鬼蛙狗鱷霸王龍 動物世界十大史前巨獸
    在動物世界中曾有一些恐怖的生物,就是世界聞名的史前巨獸,它們曾是地球上的霸主統領地球上億年,其中有以恐龍為食的魔鬼蛙,還有比霸王龍還厲害的狗鱷,沒想到吧霸王龍原來這麼弱,下面科技訊小編就帶你看下動物世界十大史前巨獸都有哪些?  1.奇蝦    奇蝦還有別名:恐蝦。原因在於,它真的很恐怖。
  • 七大兇殘史前動物,史前豬竟是食肉動物
    史前動物一般指人類出現之前生存的生物,它們很多都體型巨大,十分兇殘。
  • 劍齒虎,史前極度特化的大型貓科動物
    短面熊,是遠古時期美洲大陸上令所有生物都望而生畏的頂級掠食者,短面熊的直立身高達到五米左右,幾乎相當於現代的兩層樓房高,而且短面熊還是科學家迄今為止所發現到的體型最大的熊科動物,所幸它們在距今兩百多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
  • 為什麼只有大型的貓科動物,而沒有大型犬科動物?
    除了寵物貓,我們熟悉的老虎、獅子和獵豹都屬於貓科動物,而狗、狼等動物屬於犬科動物(其實鬣狗並不屬於犬科)。 從體型上來看,野生情況下的貓科動物顯然比犬科更大些。
  • 澳洲為什麼是有袋動物的天堂,幾乎所有的有袋動物都生活在這裡!
    有袋類動物的樂土不久前,一支專業考古隊深入澳大利亞內陸地區進行考察,結果在人跡罕至的蠻荒之地發現了大量史前動物的骨骼化石,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具保存相當完整的袋獅骨骼化石。袋獅是一種早已滅絕的有袋類動物,現在世界上已經沒有與之血緣接近的動物了。袋獅的咬合能力超強,即便是體形更大的非洲雄獅也無法與之相比,在澳大利亞動物界,它位於食物鏈的頂端,被稱為「王中之王」。
  • 盤點史前8大恐怖動物:恐龍和"豬"都上榜(組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地球史前時代並不缺乏令人恐懼的巨型怪獸,除了眾所周知的霸王龍等,還有巨牙鄧氏魚、恐怖豬、能整個吞食蛇頸龍的海怪等。  白堊紀基本上是地球的野蠻時代,這一時期活躍著一些兇猛的怪獸,其中包括:海諾龍和海王龍,這些成年體會讓它們的幼仔去捕食鯖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