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奶牛品種是黑白花的荷蘭奶牛,因為它們外表非常突出,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以至於人們甚至會把黑白花色的動物都稱為奶牛色。
不過即便是荷蘭奶牛風靡世界的時候,還是有好幾種不同的奶牛品種,比如咱們中國就有飼養水牛產奶的。而今天爪爪要聊的是一種非洲特有的奶牛——安科拉瓦圖西長角牛。
長角牛英文名稱叫做Ankole-Watusi,它來源於一種叫做桑格牛(Sanga cattle)的品種,這個品種起源於2000年前的埃及,桑格牛的特色就是巨大而誇張的長角。在非洲大陸上,桑格牛廣泛分布著,因為生活的地區不同逐漸有了不同的品種分化,又被不同非洲部落的人馴養。在烏幹達,Nkole部落馴養的牛稱為Ankole,而在盧安達和蒲隆地,圖西族部落的牛稱為Watusi,後來這些牛被出口到歐洲,再送到美國,最後被定名Ankole-Watusi,現在的安科拉瓦圖西長角牛因為在美國又再次經過一些農場主的培育,角的外形有了好幾種不同的變化。
長角牛的體型比一般牛大一些,母牛通常在800~1000斤,公牛體重則能達到900~1400斤。當然它們頭上最顯眼的特色是兩隻巨大的牛角。不過搞笑的是這些牛很溫順,它們的長牛角不是用來打架的,而是用來散熱的!
對,你沒看錯,這些牛角內部中空,當血液從牛角內部的血管流過時,相當於經過了一段長長的空氣散熱區,再流回身體其他部位時,血液的溫度就會降低一些。長角牛依靠這種方式來給自己降溫,好熬過非洲大陸難捱的夏天。
非洲人馴養長角牛除了吃肉,主要還是喝牛奶。不過給長角牛擠奶的方式比較特別,因為長角牛產奶量相對來說要小一點,所以只有長角牛媽媽在給牛寶寶餵奶的時候才會產生奶水,而不像荷蘭奶牛隻要生過牛寶寶,一段時間奶水都很充足。
給長角牛擠奶是一個略微殘忍的過程。非洲人會先把牛寶寶抱到牛媽媽身邊,讓牛寶寶喝一小口奶,然後馬上把牛寶寶挪走,把剩下的奶水搶走。過去非洲部落不發達,許多牛寶寶就是為了擠牛奶而出生的,營養不良也長不大,小小年紀就夭折了。
按說現在科技發達了,給長角牛擠奶應該沒有過去那麼殘忍了吧?不幸的是,這種牛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專門飼養做奶牛了。當各類優秀的雜交牛傳到非洲後,非洲人放棄了這種出奶量少,也容易生病的長角牛,轉而飼養人工培育出來的優秀雜交牛。結果導致純種的長角牛在非洲因為和其他牛雜交,一度瀕臨滅絕,還好在滅絕之前長角牛進入了一些農場主的視野,得以保留下來。
這些長著有時候長達2米巨角的溫順牛類,卻因為不如其他新品種牛飼養成本低,差點被淘汰掉。如今它們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動物園,成了觀賞用的動物。美國一些農場主喜歡飼養它們,不是為了喝牛奶吃牛肉,而是單純把它們當成一種有趣的農場寵物,過年過節還要來比比誰家的長角牛牛角最長,體重最重。
長角牛現在在烏幹達還有290萬頭,而在非洲以外大約有1500頭,其中80%都在美國人的農場上,剩下20%在動物園裡。現代畜牧業越來越發達以後,人們又重新把目光匯聚在長角牛身上,然後發現它們的牛肉質量高,牛奶中含有蛋白質和脂肪量也比普通奶牛產的奶比例高,於是有人又重新開始飼養起了長角牛。有非洲人表示,小時候經常看見祖母熬製草藥,給長角牛治病,現在這樣的場面已經看不到了,多少有點小唏噓。
長角牛長了大角卻不能用來打架,它們溫順的性格和外表成巨大的反差,在非洲不少保護區裡,犀牛、羚羊、甚至鴕鳥都能追得它們滿街亂跑……尤其是鴕鳥,特別喜歡欺負老實巴交的長角牛。不過這幾種動物並不會對長角牛造成實質上的威脅。
長角牛的天敵主要是獅子和豹子,長角牛通常是群居的,遇到掠食者,它們就會圍成一個圓圈,把小牛關在裡面,成年公牛用角對著外面的掠食者。這種方法多少還是有點效果,獅子豹子很少能敵過牛海戰術,面對長角牛,使用偷襲打獵比正面剛更好一些。
由於長期生活在乾旱少雨的非洲大陸,長角牛耐旱的能力很強,它們每天只要一點飲水量就能保證身體需要的水份,雖然它們沒有類似於駝峰的地方來儲存營養,但不怕渴的能力也不輸給駱駝。
這就是全世界角最大最長,性格卻非常溫柔的長角牛了,可惜爪爪家裡沒有牧場,不然真想養兩頭來騎騎呢!